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592章

作者:臊眉耷目

  回到了襄阳城之后,袁绍直接就一蹶不振了。

  他躲避在自己的府邸中,谁也不见,每日只是沉醉于酒梦之中。

  而他的三子袁尚和长子袁谭此刻也都赶回到了襄阳城。

  见到了袁绍之后,三个儿子共同哭拜在地上。

  袁绍来回看着他们三个人,将目光落在了袁谭的身上。

  “你如何也回来了?”

  面对袁绍犀利的目光,袁谭急忙说道:“孩儿见到公路叔父之后,惦念父亲的安危,就一面让孙伯符率兵前往南阳郡相救,一面前来南郡,寻思万一父亲前线战事不利,孩儿还可以在南郡催促当地的兵马北上接应父亲,保父亲周全……”

  “哦?是吗?”

  袁绍冷笑了几声,没有多说什么。

  他毕竟也是沉浮于官场同时纵横天下十余年的老江湖了,袁谭的些许把戏和心思,怎么可能逃得过袁绍的眼光。

  不过,他也并没有直接出言责备袁谭。

  说实话,这事袁绍责备不了袁谭,将心比心,他年轻的时候不也是这个混样?

  为了家族大业的继承权,他连兄长袁基都给阴了。

  所以,明知道袁谭此刻怀揣着和自己当年一样的心思,但是袁绍终归也无法做出什么狠心的决断。

  他来回看着眼前的这三个儿子,最终无奈地长叹口气。

  “罢了,罢了……吾非圣贤,汝等亦非顺儿也。”

  “谭儿,熙儿,你们二人权且退下,我与尚儿有话要说。”

  此言一出,袁熙倒是没有什么不妥,袁谭的心则是微微一颤。

  他似乎已经感觉出来了什么。

  但即使他能感觉出什么,又能怎么样呢?

  ……

  ……

  刘俭占据了南阳郡之后,随之将朝廷的政令开始颁布于南阳郡。

  作为天下的正中心,同时也是昔日大汉朝最繁华的郡,南阳郡履行刘俭的新政,对于整个大汉朝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科举,度田,税收等制度,南阳郡统统开始施行朝廷的新政。

  同时,在人口以及生育方面,南阳郡也开始实施新政。

  对于历朝历代的君王来说,人口是重中之重,对于君主来说,人即是生产力,只有人口才是一个国家最主要的支撑。

  但是,汉朝的历代君王对于人口增长方面的政策调整,大多定性于压榨和逼迫。

  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就会通过税收等各种手段来强迫百姓结婚生子。

  但是刘俭不一样。

  刘俭鼓励生育,自打到了河北之后,他一直鼓励多生多养。

  但凡民间有生育的,不论男婴女婴,地方乡里诸府署都要派人上门庆贺,若是二胎、三胎,官署还要赠与一定的钱、肉和布。

  而且,刘俭不仅看重男丁,也非常看重女性的人口增长。

  河北大公报就多次针对女性人口发布公告,对女性人口的数量予以重视,公告里多次强调女性是家族的基石,没有女性,何来生育。

  自古以来,重男轻女。

  特别是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很多家中养不起孩子的,大部分都选择将女婴抛弃或扔到河中溺死。

  河北官署对溺毙女婴的陋习狠抓,但凡发现有地方溺毙女婴,就把当地基层官员撤职查办,严厉惩处。

  为了保护女婴,河内官署将生育女婴的奖励提高到和男婴一样的地步,发现有溺毙女婴的,还要予以严惩,以此保护女婴的存活率。

  当然,因为战争而导致的人口解构失衡,这些年来刘俭也一直在想办法。

  他将通过战争掳掠的外族女性人口整体编入汉族,然后促使汉族男丁光棍与鲜卑女,匈奴女通婚,来增加汉朝人口户籍册上的数量。

  然后让当地官署将他们就地编入民籍,给他们田地,房屋,鼓励他们生儿育女,以增加当地的劳动力。

  河北官署还会对治下养育孩子多的家庭予以奖励性补助,孩子到达一定数量给予减免赋税和额外奖励的优待,待遇甚至接近军属家庭。

  对于生育二胎三胎乃至四五胎成功的女性更是大张旗鼓予以表彰,给予厚赏,树为典型。

  另外为了增加女性生育的成功率和存活率,汉政府这些年来,还开始逐步在治下的乡里设立专门的妇幼保健院,派在女性生养方面有经验的医者或者是稳婆常驻,给予一定的待遇,以求最大程度的保证生育成功率。

  大的都市,一般都是号召女性生育不要在家里,而要到妇幼保健院里去生,在专人的帮助下,尽最大可能确保卫生条件,以增加生育的成功率和母子的存活率。

  而女性的生育成功率以及女婴的户籍数量也成为基层官署的一个考核指标。

  十多年的时间下来,以河北为中心的北方地域就出现了人口繁盛,老少咸集的场面。

  这十多年来所积累的人口,足矣使北方和南方成为天壤之别。

  而现在,这个政策也终于开始通过南阳郡向着南方延伸。

  南阳郡乃是天下正中。

  这里若是实行了朝廷的新政,那基本上左右相邻的大郡就都会受其影响。

  ……

  ……

  刘俭在南阳郡大兴新政,同时大汉朝各地祥瑞遍地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南方的各州。

  袁绍经过南阳一战,元气大伤,他的前沿阵地龟缩到了南郡,彻底的从攻击转为防守。

  根据很多明眼人的判断,袁绍十年之内,只怕都会一直采取守势了。

  或者说,袁绍能够坚持十年吗?

  很多人开始表示怀疑。

  袁绍的落败,首先受到最大的影响的人,就是益州的袁遗。

  毕竟,他跟袁绍同根而生!

  袁绍若是败亡了,他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袁遗现在可以说是非常的紧张,而另外还有两个人同时也很紧张,一个是孙策,一个是曹操。

  孙策的父亲当年与朝廷的兵马交战,被徐荣,张郃,徐晃等人联手所杀,孙策可以说是跟刘俭不共戴天。

  而且孙策本人还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不甘心一直给袁绍当小老弟。

  在他看来,他自己完全有能力坐镇一方。

  但是现在,袁绍的情况急转直下,他还没等报仇雪恨和坐镇一方呢,就眼睁睁的看着刘俭的势力如此突飞猛进,而袁绍更是遭到了巨大的挫折。

  所以说,年轻的孙策也开始焦虑了。

  特别是刘俭似乎并不打算停手,他在拿下了南阳郡之后,立刻开始将精兵陈列向东,准备攻取汝南郡!将手伸入豫州。

  刘俭心中明白,汝南是袁绍的老巢,将汝南郡拿下之后,会对袁绍的整体影响力再度产生一个巨大的动摇。

  江东方面,曹操已经开始与北方做生意,双方在下邳国和广陵国建设了大型集市和贸易站,同时江东方面还开设了港口,这些港口和航线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只是投入了短短的一段时间,就使江东诸族看到了繁荣的希望。

  但是很显然,袁绍失去南阳郡的事情,给曹操也吓到了。

  曹操没想到刘俭居然会这么凶悍!

  自己现在好像不是两面站队的时候啊。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徐州的诸葛亮来到江东,与曹操针对海运贸易,进行洽谈。

第七百三十二章 南北之利

  寿春,曹操的牧署之中。

  “诸葛亮见过曹公!”

  这是曹操第一次见到诸葛亮。

  先前他曾经从顾雍的口中得知过这个人。

  他知道,这个人乃是徐州近些年来少有的少年俊杰,是刘备非常器重的对象。

  曹操今日一见,心中暗道:果然是名不虚传呢。

  且不论能力如何,单单是只需看诸葛亮现在的外貌和气质,就足矣看出其是个睿智的人物,非同等闲。

  确实,有的时候,一个人外在的气质和谈吐,就能够展露一个人的修为。

  以貌取人不能说对,但也不能说完全不对。

  这个貌,不是指这个人天生的美丑,而是指他后天所培养出的气质。

  曹操认真的盯着诸葛亮看来一会儿,随即开口说道:“曹某久闻孔明的大名,如雷贯耳,听说徐州年轻一辈的俊杰中,现在以孔明为最,先前子和在徐州受刘使君招待后能够平安回到寿春,也实在是有劳孔明在当中周旋辛劳,曹某非常感激。”

  诸葛亮很是恭敬的向着曹操拱了拱手,回礼说道:“曹公此言,亮不敢当,我对于曹子和将军返回江东并没有做出多大的功绩,只是先前双方各取所需,亮不过顺水推舟尔。”

  “亮只是在先前的和谈之中,碰巧说了一些使双方能够契合的事情而已,并未做出多大的实际贡献,曹公将这项功劳放在亮的身上,未免有些过了。”

  曹操听到这儿,不由哈哈大笑。

  “不过若不是你诸葛孔明,曹某如何能够在江东沿海之地开设如此多的口岸与你们北地之人进行如此频繁商贸往来?”

  “这下邳国和广陵国更不会开通集市,使南北两面进行商贸互市。”

  “只是这好年景还没过多久呢,接下来咱们双方还能不能继续进行边贸互市,就不好说了。”

  诸葛亮的脸上随即露出了疑惑之情。

  “曹公这话是如何说的?”

  “南北两方通过港口和互市进行贸易,这对于南北的百姓乃是好事,而且现在河北以及北方的整体建设发展要远远强于南方,开通了边境互市,又有海路可以往来输送人才和物资,对于曹公建设江南也是一件大好之事。”

  “怎么这事情还没有进行多久,曹公自己便觉得不可行了?”

  曹操听到这儿之后,随即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不是曹某不想与北方长久贸易,只是你们的刘丞相如今的气势如此之强,威势如此之大,南阳郡被袁绍失了之后,绍已无力再进行北伐,从今之往后,恐怕你们的刘丞相以北面南,就将呈现碾压的势头。”

  “曹某纵然再是自大,也不可能在这种时候不与袁绍互为唇齿,彼此相依了。”

  “只是曹某与袁绍真的做到互为唇齿,你我两方又焉能再如今日这般?”

  “可是再继续与你们家丞相走的这般近,任凭他消灭了袁绍。只怕曹某的江东日后也是累卵之危,无可存也。”

  听了曹操的话,诸葛亮随即站起,冲着曹操施了一礼。

  “曹公,恕我直言,您这话说的就未免有些太小家子气了,就冲这一点,诸葛亮觉得你与我们刘丞相相比,还是有着天渊之别的。”

  “难怪我家丞相如今已经是坐于朝堂之上,执天下权柄,而曹公也只能在江东偏安一隅之地。”

  这话说出来,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少时便见夏侯渊猛然站起身来。

  “哪里来的小贼,竟敢在此胡言乱语?信不信我活剐了你?!”

  一旁的典韦也是伸手摸向腰间的佩剑,似乎想要动手将诸葛亮斩杀。

  曹操猛然伸手拦住了典韦的行动,随后他一脸深沉的看向诸葛亮说道:“孔明不怕死也?”

  “诸葛氏男儿,珍惜性命,却也不畏死也。”

  “好,年少有为,那某问你,适才汝之言何意?”

  诸葛亮说道:“曹公,我家丞相与曹公开通互市建设港口,为的是什么?曹公可知?”

  曹操说道:“你家丞相一向善于执政,自打到了河北之后,这新政一条接着一条的出世,虽然有些政条曹某也看不惯,但事实确是,在他的执政之下,这天下的百姓活的越来越好,大汉朝的人丁也是越来越兴旺了。”

  “至于你家丞相与曹某开通互市,建设港口,想来也是为了用商贸带动南北两地的经济更加繁荣,百姓的交易更加顺畅,使民间更加富足。”

  诸葛亮笑道:“正是如此,丞相所做一切都是为了民,不只是我们北方之民众,更包括曹公辖下的江南之民。”

  “在丞相看来,大汉朝就是大汉朝,大汉朝不是丞相一个人的,大汉朝也不是曹公你一个人大汉朝,河北非个人之河北,江南亦非个人之江南,丞相与曹公的恩怨,或者说是丞相与曹公和袁绍的争端,自然需要在战场上解决,但是不能因为丞相与袁绍和曹公彼此夺权柄而置天下百姓于不顾。”

  “江南该发展还是要发展的,河北该发展也是要发展的,中原要发展也是要发展的,不能因为顶层人之争而罔顾了底层百姓之利,这是丞相的出发点,也是他的意愿。”

  “所以,就算是与曹公全面开战,但开通互市可以使江南的百姓变得更加富庶,使江南的人口变得更多,但这些也都是丞相乐于看到的。”

上一篇:箱子里的大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