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功 第578章

作者:下雨我带刀

  白衍再次辑礼,方才缓缓起身,看着一直认真看着竹简的嬴政,又看向满是亲近笑吟吟望过来的齐妃,白衍微微点头一下后,低着头,走回木桌。

  书房内。

  随着嬴政看着竹简,白衍也一边吃汤羹,一边的看着‘竹简’。

  安静的氛围中,直到过了许久,白衍方才在韩谒者的提醒下,想意识到时辰不早,于是连忙放下竹简,向嬴政告辞。

  “方才白将军都差点忘了时辰不早!”

  齐妃见到韩谒者送白衍回去后,这才对着嬴政笑吟吟的说道。

  “王上愿把如此重要的齐简,给白将军阅目,想必白将军心中已经对王上感激涕零,无以为报!”

  齐妃用小心思,偷偷的夸赞嬴政一番。

  “寡人希望他能有所顿悟!”

  嬴政闻言,看向方才白衍离去的书房大门的方向,感慨一句,摇了摇头。

  正准备起身与齐妃一同离去,看着宦官进来收拾,又看着木桌上已经捐好放整齐的竹简,此刻嬴政心中还是忍不住思考白衍方才的话,是否真的要如白衍所说,用楚人对付楚人。

  若是放在以前,嬴政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拒绝,然而在经历颍川的事情后,嬴政却不得犹豫起来,白衍对于楚国的分析,的的确确让他醒悟过来,白衍说的没错,楚国的疆域,比韩赵两国加起来都要辽阔,并且地势也更为复杂。

  “王上?”

  齐妃看着嬴政站着不动的模样,好奇的询问。

  嬴政闻言回过神,摇了摇头。

  “把这些竹简与齐简放置一起,没有寡人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打开!”

  嬴政对着韩谒者嘱咐道,让韩谒者等会拿着这些竹简去放好,并且不许任何人擅自动,白衍被刺杀的事情,让嬴政提了个醒,即使眼下嬴政不怀疑李斯等人,但这些白衍涉险方才带回来的竹简,除去领兵攻打楚国的主将外,知道的人还是越少越好。

  ……

  次日。

  秦国朝堂上。

  在即将下朝时,嬴政把让决定让白衍半月后,担任主将,领兵攻打魏国的消息告知百官。

  没有意外,朝堂内几乎所有秦国文武百官,都纷纷喧嚷起来。

  “怎们回事,不是听说,白衍请辞去洛阴守陵了吗?”

  “对啊!我听说一早便已经出城,王上为何还让白衍领兵攻魏?”

  “此举实有不妥啊……”

  大殿内,听到嬴政的话,别说文臣,就是武将行列,一个个将军都互相对视一眼,格外不解的互相对视一眼,小声交谈着。

  尉缭、王翦满是诧异的看向对方,远处另一边的李斯、王绾等人也满是疑惑。

  昨日他们尚在王宫谈论如何出兵攻打魏国,彼时都还见到嬴政尚未决定,让何人为将去领兵攻魏,怎么今日突然开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正当李斯等人疑惑之时,文官之中,一名大臣急匆匆的走出来,来到大殿中央。

  “王上,不可啊!还请王上收回王命。灭魏,我秦国少则动用十万大军,多则二十万,此前白衍将军从未统领过如此数量的大军,并且此前咸阳多有谣言,贸然担任主将攻打魏国,此举多有不妥!还请王上收回王命!”

  这名略微年迈的大臣,对着嬴政辑礼谏言道,试图让嬴政收回成命。

  而随着这名官员的举动,其他一些大臣也纷纷站出来,来到大殿中央,一同呼喊嬴政收回王命,就连武将行列中的一些将军,亦是如此。

  此刻几乎绝大部分官员都已经在心中认为,嬴政定然是念在白衍当初护王的事情,故而才如此。

  “王上,微臣以为,白将军虽然年少,然此前数战,逢战必胜,此番灭魏,乃是上佳之选!”

  冯劫见到全都是反对白衍的声音,无一人帮白衍说话,于是从武将行列中走出来,站在大殿中央,对着嬴政拱手说道。

  冯劫也清楚,一个人终是有些言微,更别说他是武将出身,比不上当初胡老那般,能驳斥其他大臣之言。

  “微臣附议!白衍将军乃是善战之将,领兵灭魏之不二人选!”

  赢侃这时候也站出来,对着嬴政拱手说道。

  大殿上,嬴政看着文武百官反对白衍领兵攻打魏国的这一幕,嬴政并没有太过意外,胡全不在朝堂之后,这段时间,很多官员便开始谏言白衍的各种举动,就连当初白衍被刺杀的事情,也有数名官员上书谏言,说白衍走漏消息,导致谋划败露,当以降罪。

  看向冯劫、赢侃二人站出来后,方才有些官员替白衍说话,嬴政最终把目光放在王翦等人身上。

  “上将军、廷尉、丞相,国尉,此事如何?”

  嬴政开口问道,眼神看向李斯、隗状,逐一看去。

  “王上!微臣觉得,白将军领兵灭魏,并无半分不妥之处!”

  “王上,微臣赞同白衍将军领兵攻打魏国!”

  李斯、王翦同时对着嬴政拱手禀报道,二人都不傻,清楚之所以如此多人谏言,其原因便是很多将军也都想着,此番能领兵攻打魏国,但这件事情,明显嬴政已经在心中决定,若是他们反驳,既是得罪白氏以及白衍,还让王上不顺心,实在不智,还不如顺水人情。

  “王上,臣亦赞同!”

  尉缭、隗状此刻也纷纷站出来,对着嬴政拱手说道。

  作为当初力荐嬴政下令,调回白衍麾下一支精锐的人,二人此刻对于嬴政让白衍领兵去攻打魏国,已经懒得反对,反正魏国如今没有楚国、齐国援救的情况下,就看白衍如何攻下魏国,损伤多少大军,需要多久。

  若是久攻不下,围攻两三年,或者损伤过大,到时候就绝非功劳,到那时候,朝堂这里,其他官员可不会放过机会,定会没日没夜的向嬴政谏言白衍,嬴政不可能每一次都不顾百官之意,迟早会换将。

  “众位上卿、官员,还有何人有异议?”

  嬴政听到李斯、王翦、尉缭等人的话,平静的脸颊上,眼神再度扫视文武百官,特别是方才那些站出来,阻拦的人。

  这一次,所有人面面相觑,无人再开口。

  嬴政见状,等了许久,确定没人反驳后,方才再次说道。

  “若无异议,此事便就此决定,十五日后,由白衍领兵,攻打魏国!!!”

  嬴政说完,看着已经到了下朝的时辰,询问百官可否还有要事,见百官没有什么要事商议后,便起身下朝。

  随着下朝后嬴政离开大殿,大殿下的文武百官再次议论纷纷起来,一边走一边摇头。

  “唉,王上如此恩宠白衍,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从古至今,像白衍这般深受恩宠的官员,可都是庙堂祸害!吾心忧,迟早有一日,那白衍会怙恩恃宠,骄横跋扈,或如郭开之辈!”

  “可不是,不过此番倒也看看,看那白衍能否攻下魏国,魏国土地肥沃,大梁乃是魏国国都,商贸繁荣,数百年来城邑坚固,城内粮草辎重无数,吾倒是要看看,那白衍如何攻下大梁!”

  “对,言之有理!吾等姑且一看,看看白衍能否有办法攻下大梁!若不能,日后吾等定不能再让王上如此偏宠白衍……”

第五百章:大伯的遭遇

  武关。

  在巨大雄伟的关口城门上,一名名手持长戈的秦国士卒,正聚精会神的看着武关前方,远处那条山脉之下。

  作为在丹水旁的雄关,咸阳、长安、蓝田等腹地通往南阳郡,商於之地的重要隘口,曾经秦国、楚国因为此地而大大交手,因为秦国得此关,除去函谷关之外,又得一条逐鹿中原的道路,而楚国得到,则是直接威胁秦国腹地。

  事实证明,后面秦国拥有武关,攻打南阳郡、颍川,这条关口的道路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如今最能直接威胁楚国的一把利刃,从武关前往楚地距离最近,并且丹水沿下,也是途径南阳郡,通往楚国。

  “从何而来,要去何处?”

  “站住……”

  武关城门下,一个个秦国士卒正检查着来往百姓、以及商贾,在巨大的烈日下,已经爆嗮许久的秦国将士,流汗之余,心中难免有些烦躁。

  对于一些乘坐马车的还好,秦国士卒不知对方的身份,依旧客气的询问对方,而对于那些来往百姓,则没有那么好的脸色,那些数不过来的百姓,也直接成为士卒发泄的对象,虽然不能打人,但轻则怒目而视,重则少不了语气不善的催促。

  随着一个接着一个进入武关。

  “何人?去哪里?”

  一名二十来岁,皮肤黝黑的秦国士卒,看着眼前这个中年男子,注意到这男子牵着马,语气这才略好一些。

  “去武都!”

  牵马的中年男子便是大伯,此刻大伯与在巨阳城的模样,完全判若两人,身上的衣物虽然还是粗布衣,但却十分新,一看就是没买过多久,面色也十分红润,根本没有当初饿得面色发白,嘴唇发干的模样。

  “此乃吾之校验!”

  大伯笑着说道,随后伸手,从怀中慢慢掏出一个木牌,交给眼前的秦卒。

  还别说,大伯那略微发福的模样,如今牵着一匹马,外加上曾经在齐国临淄那在士人之间厮混的经历,不管是谈吐还是架势,一时间还真让眼前的秦卒被震慑住,感觉大伯一定来历不简单。

  距离白衍与大伯分开已经过去许久,而与白衍着急赶路不同,大伯一路上,都是怡然自得的赶路,毕竟这还是第一次有马儿,仗着有马儿,大伯丝毫不担心什么,累了休息,衣服脏了便要换,好吃好喝一路上更是少不了。

  故而才会在过去那么久,方到武关。

  “过去吧!”

  秦卒看过校验木牌,确定眼前之人是去武都,并且上面还有南阳郡的盖章,秦卒把校验牌还给大伯,示意可以过关。

  大伯笑着收起检验牌,看了秦卒一眼后便牵着马,朝着武关内走去。

  因为武关是南阳郡、楚地通往蓝田的唯一道路,故而在武关内拐角走不久的一个地方,不仅有小贩、茶铺,更是驿站都在其中,基本进入武关的百姓或者商贾,都喜欢停留歇息一下,毕竟过武关后要沿着丹江上游走去,一直走去熊耳山,在抵达蓝田前,都没有什么休息的地方。

  来到这武关,自然要歇歇脚,况且还是如此烈日之下。

  大伯亦是如此,在进入武关后,牵着一匹马,大伯走路之间,都摇杆挺直,望着四周那些需要徒步走路的人,大伯的优越感打心底油然而生。

  看看他手中牵着的这匹马,多壮,多俊!

  来到一间小店铺旁,外面有许多不愿进去花钱的百姓,一个个晒得有些蜡黄的面孔,穿着补了不知多少破洞的布衣,大伯见到这些人,眼神之中满是轻视,大伯心里,最不愿意见到的,便是这些人。

  “宾客,宾客!!!”

  铺子内的小二自然也清楚,到底谁会花钱,到底谁不会花钱,故而见到大伯来的时候,连忙弯腰低头的上前,毕恭毕敬的从大伯手中牵过马绳。

  “给我看好,若是丢失,可赔不起!”

  大伯看着小二,轻声说道,说完便负手朝着铺子内走去。

  小二连忙点点头,不敢顶嘴,烈日下,小二看向铺子屋檐下避暑的那些人,直接上前呵斥他们让开,随后把马儿绑在梁柱上,给马儿蒙阴避暑。

  至于那些百姓,小二给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偷马,就是汗毛碰都不敢碰,秦国律令,擅自侵害他人财物,即便是地里的菜叶,都是要受到罪责的。

  铺子中。

  “上两碗小菜,一碗浆!”

  大伯来到一个木桌前,毫不客气的一边说话,一边喊道,毕竟花钱是宾客,大伯没钱的时候需要谨言慎行,如今囊中有钱,自然是想怎么来便怎么来,谁也管不着他。

  不大的铺子内,十来张木桌已经坐满七七八八,毕竟武关从不缺乏人流、商贾。

  “嘶~!那不是子淮吗?吾怎么眼花了,居然看到子淮!”

  “真的是他,此前他不是偷东西,连夜逃跑了吗?奇怪奇怪!”

  一张破旧的木桌后,两个身穿布衣的中年男子听到动静,感觉声音有些熟悉,便看过去一眼,当看到大伯后,顿时一脸疑惑起来。

  二人互相对视一眼满是不解。

  “走,过去看看!”

  见到大伯,二人起身,不过离开前,还记得拿起装着衣物的布包裹。

  “子淮?”

  大伯正跪坐在木桌后,神情惬意,没有被酷暑照嗮,外加上这树皮遮盖的铺子通风不错,格外阴凉,不过还没等大伯松口气多久,忽然就听到身旁传来动静。

  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大伯顿时转过头,满是吃惊,而当看到两个老熟人后,大伯直接瞪大眼睛,心里顿时忐忑起来。

  “啊,子间、子晁!”

  大伯起身,看着眼前的两人,此刻脸上的表情哪怕努力维持淡定,但依旧看得出十分慌张,眼神无比心虚。

  “二位在此……”

  大伯拱手打礼,想要说些什么,然而却一句话说不出,干巴巴的笑着,却又难掩心慌。

  “许久不见,子淮!”

  “是啊!昔日三川郡一别,已经许久未见,没想到今日能有幸见子淮来武关!”

  子间、子晁二人看着大伯,拱手还礼时,说话饶有深意起来。

  大伯哪里听不出,此刻大伯额头都已经悄然冒出不少汗水,回想当初在咸阳,四处厮混,到处结识他人,去三川郡亦是如此,回想彼时还以结识人多为荣,此刻,大伯悔得肠子都青了。

  看着眼前这两人,大伯想不通,怎么会在这里碰见这二人。

  “哦,坐坐坐!”

  大伯连忙赔笑起来,伸手示意快快入座。

  子间、子晁互相对视一眼,会心一笑,倒也没有推辞。

  “许久不见二位仁兄,眼下不知二位是要去往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