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670章

作者:怪诞的表哥

  薛白讶然,道:“真的?”

  “据说杨国忠极力反对,结果如何,尚不可知。”

  “最佳的平叛时间就在这样的决策过程中一点点被消耗掉了啊。”

  颜季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感到心中畅快了一些。

  很多他在长安不敢当着长辈们说的话,到了太原则可与薛白无拘无束地谈。

  “圣人派出监军一事,朝臣们都很诧异。”颜季明道,“眼下分明是安禄山反了,却把连令诚派来监军河东,想不通……”

  “我猜猜吧。”薛白道,“因为圣人认为安禄山之所以叛乱背后有别的阴谋。他虽然宠信安禄山,但心里根本就看不起那个杂胡,绝不认为杂胡能取代他。眼下,这位圣人真正在提防的只怕不是叛军,而是有人利用叛乱对他不利。”

  颜季明深吸一口气,道:“我没听懂。”

  薛白的手指在城垛上轻轻点着,同时观察着他的表情,在心里做出了判断,决定坦诚争取他的支持。

  非常时局,行非常之事。

  “边令诚到太原府,确实能发现一些不对,比如,王承业已经被我们挟持了。”

  “什么?”颜季明大为惊诧。

  可是惊诧之后,他的反应却不是要检举薛白立功,而是压着声音道:“此事瞒不住的,你打算怎么做?把边令诚也控制了?”

  薛白摇摇头,道:“边令诚与王承业不同,监军是天子的眼睛,蒙是蒙不上的,何况我们还得借由他,请封太子为征讨大元帅。他贪财,可以试着收买他。”

  说到太子,颜季明一愣。

  “之后,我们可在河东募兵,遏制安禄山,同时也壮大实力。”薛白道:“安禄山以清君侧之名举兵,杨国忠这宰相可能当不久了。等圣人发现叛军兵锋难挡,难保不会处置杨国忠以息叛军之怒。到时,你觉得谁适宜为宰相?”

  “谁?”

  颜季明还没反应过来,但薛白一直没答话,他遂立即便明白了,声音有些虚地问道:“叔父?”

  若真是依了薛白的设想,李琮为征讨大元帅,颜真卿在朝为宰相,乃至于请李隆基退位。解决了权力关系,实际问题自然也就好解决了。

  颜季明初到太原,很快就被薛白这些设想所震惊了。

  “伱做这些,目的是什么?”

  “还用说吗?为了平叛,为了保住大唐社稷。”薛白道:“我是常山太守,来太原是来借兵支援常山的。方才说的,收买边令诚,请他为我们说话,你能帮忙做吗?”

  “要如何收买他?”

  “汇丰行是我的产业。”薛白拍了拍颜季明的肩,道:“只要他答应为我们说话,要多少股都不妨。”

  颜季明还没完全反应过来,感到肩上被拍了两下,就已经上了贼船。

  ……

  数日之后,天还未完全亮,薛白已踏着星光赶到了石岭关。

  朦朦胧胧地,他看到了一列列的士卒正站在关城内的空地上,一望无际。

  不远处的篝火还亮着光,李光弼、王难得正在篝火旁进行着出征前最后的准备。

  几日的整备,李光弼好不容易拉扯出了一支五千余人的兵马,命王难得带领着,随薛白去支援常山郡,以壮声势,让更多的河北郡县能够响应。

  他们在天明时离开石岭关,转道向东,尽可能地避着蔡希德的探马。

  在他们的前面,蔡希德已经分了一部分兵马进入井陉。

  薛白与王难得只要击败这支叛军,就能减小太原的防守压力。到时,在他们面前就是一个叛军兵力空虚、各郡县都准备拨乱反正的河北。

  而此时此刻,想必安禄山正在攻打洛阳。

  薛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抢出时间,在安禄山攻下洛阳之前,切断其后路,断其粮草、乱其军心。

  ***

  六月初六。

  这是安禄山起兵叛乱的第三十四天。

  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三十四天,他便自雄武城一路攻到了开封城下。

  这其中占据河北、饮马黄河边只用了二十七天,几乎是所过州县望风而降,只在常山郡耽误了四天。

  真正起兵了之后,叛军们才发现强大的大唐腹地原来兵力无比空虚,这一路上根本没有一座城池有足够的兵力能与他们略作抗衡。

  唯有滔滔黄河差点阻挡了他们的脚步。

  但为了这场大业,高尚早就做了十足的准备,他在运河上屯集了大量的船只,命令叛军们把船只绑在一起,这形成了极为壮观的场面,仿佛黄河之上一夜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浮桥。

  此时唐朝廷已经得到了从常山郡传来的消息,紧急任命张介为河南节度使,守卫开封。

  张介见叛军把船只系在一起,下令士卒火攻,然而,在绝对的兵力优势面前,火根本无法烧到连船。唐军士卒还未上前,已经被叛军的箭矢完全逼退。

  张介这才想起,河南的士卒许久未经战阵,上一次出征还是随裴敦复剿海贼,但也是虚报战功。

  不等他下第二道命令,田承嗣的叛军先锋大军已经蜂拥而至,张介只好下令退回开封城死守。

  他策马奔回开封城,却不知从开封城头上看去,叛军十余万人的军阵密密麻麻、遍布黄河两岸,足以吓破留守官员的胆。

  于是,等张介好不容易奔回开封,却发现留守的官员已经献城投降了。

  张介大怒,勒马回刀,率着身边仅剩的寥寥几个士卒,迎向铺天盖地的叛军。

  “杀!”

  田承嗣亲自张弓搭箭,一箭将张介射落马下,喝道:“首级提来!”

  才过黄河,他们便已拿下了河南重镇。

  随后,叛军顺势便攻荥阳,而荥阳离洛阳已只有短短的两百多里。

  “十天!十天之内,府君便要进入洛阳城!”

  “城破之日,尔等予取予求!”

  “……”

  一道道振奋人心的命令被传递了下去,叛军声威炽天,以不可挡之势杀奔东都,而此时此刻,洛阳城哪怕得到了消息,也根本调动不了足够的兵力来防守。

  是日,大雨。

  雨中有一队人策马狂奔,追上了田承嗣的队伍。

  “吁!”

  为首的骑士赶到田承嗣身前,解下头上的斗笠,露出一张被烧伤的可怕脸颊。

  “高尚?你怎追来了?”

  “我随你一道。”高尚道:“路过偃师时办一桩事。”

  田承嗣闻言立即明白过来,高声喊道:“壮士们都听到了?高先生把偃师县赏给你们了!”

  接着,他挥手吩咐了几句,校将们遂纷纷把他的命令传递下去。

  “将军有令,都加紧行军,夜里在偃师县落脚,破城之后,烧杀不禁!”

  “哈哈哈,便当是攻洛阳前的开胃小菜了……”

  欢呼声中,田承嗣看向高尚,问道:“可满意了?”

  “你便是把偃师夷为平地,我失去的也不会再回来。”

  高尚的脸色反而非常凝重,道:“我担心的是你攻偃师县城不会太顺利。”

  “哈。”

  田承嗣甚至懒得反驳,他长驱直入,一个月攻到洛阳,连开封这样的重镇都是一举而下,岂惧一小小县城。

  高尚道:“莫忘了你在常山郡之事。”

  “那又如何?薛白并不能守住真定城。”田承嗣道,“一只四处逃窜的老鼠罢了。”

  “他到真定才几日,经营偃师又有多久?”高尚道,“我眼皮跳得厉害,越近偃师,越有不好的预感。”

  “你是烧坏了。”

  田承嗣在雨幕中往北面又看了一眼,道:“想必此时,薛白已经被蔡希德的大军剁成肉酱了。”

  高尚正待说话,身后却又有骑士狂奔而来。

  “何事?”

  “府君让高先生在就近的驿馆等候,大军到后,府君有要事询问。”

  高尚往西望了一眼,心里急着去偃师,好奇地问道:“可是开封出了何事?”

  “好像是北面传了消息回来。”

  高尚不由疑惑,整个河北都望风而降了,太原城的一点天兵军被蔡希德堵得死死的,北面还有什么消息能紧急到让府君在雨中行军?

  他心念一点,试探道:“莫非与薛白有关。”

  次日,高尚赶到安禄山面前拜见,果然是如他所料。

  “常山郡反了,薛白、袁履谦布告诸郡县,谎称唐朝廷有三十万大军出井陉……”

  一旁的安守忠骂道:“放屁,短短一个月,让昏君生出三十万大军我看看!”

  “显然是谎称。”高尚道:“唐军在河北,哪怕加上河东,连三万人都没有。”

  念战报的严庄却是眉头紧皱,道:“话虽如此,但唐军袭击了我们的辎重。”

  “常山郡那点兵力?”

  “不止,据消息来看,薛白的兵力只怕不少。”

  高尚不信,伸手便要从严庄手里抢过消息自己看。

  严庄却不愿意当众损了士气,躲了一下,把那纸消息卷好,斟酌着措词,缓缓道:“还有一件更荒唐之事。黄河以北已有十一个郡县响应他们,推薛白为所谓的招讨盟主……”

  “绝不可姑息!”安禄山突然又暴怒起来,掷出酒杯,打断了他们的废话,喝道:“说,怎么办?!”

  高尚对薛白最是重视,当即道:“请府君遣一大将北归,剿杀薛白,我愿随往。”

  安禄山那双小眼睛里杀气迸发,环顾帐中,问道:“谁往?!”

  高尚一心除掉薛白,当即看向了诸大将之中行军打仗最为稳妥的一人……

第426章 盟主

  北海郡。

  这是在山东青州东部,潍坊、莱州一带,濒临渤海。

  天宝五载,李邕任北海太守,被称为“李北海”,杜有邻案爆发时,李邕险被柳勣牵连。后来因为薛白的关系,案子草草了结,但李邕年事已高,没两年便致仕还乡,如今的北海太守则是贺兰进明。

  贺兰氏出自鲜卑,汉化得很早,远在北魏时便是外戚,至今也称得“高贵”二字。他们家与薛氏一样,出俊男美女,联姻皇氏者众多,贺兰进明祖上与武则天沾亲,他祖辈里有个颇有名气之人,叫贺兰敏之,以“年少色美”而闻名。

  贺兰进明时年已四十六岁,他长了一幅好皮囊,年轻时俊俏无双,如今则儒雅有风度。他才学也很高,二十岁就中了进士,诗写得好,好古博雅,风流有致。

  这样一位人物,自然是看不上安禄山这种杂胡的。虽然安禄山大军过境,贺兰进明迫于情势,立即就望风而降了,但他深知大唐国力鼎盛、圣人英明神武,早晚要平定叛乱,对此忧心忡忡,深怕叛乱平定之后遭到朝廷的清算。

  前两日,他倒是收到了常山郡袁履谦传告的檄文,有心响应,却又担心时机未到,朝廷尚未来得及出兵。

  此事着实是不好把握。

  “唉。”

  是日天气炎热,贺兰进明身披素纱单衣,脚着木屐,坐在大堂上思虑着。

  “阿兄,又有檄文了!”

  他的弟弟贺兰至嘉匆匆从前院赶来,手持两个纸卷,先将其中一份展开在了他面前。

  贺兰进明凝目看去,首先留意到的是那字迹,极端正大气的一手楷书,毫不掩饰笔锋中的杀伐之气,铁划银勾,大气磅礴。

  “好字。”

  再看内容,却是常山太守薛白所传告,自陈已杀叛将李钦凑、高邈,且从河东带来上万精兵,于井陉大破叛将蔡希德,斩首一千三百人。今传檄河北二十四郡,共倡大义。

  相比于袁履谦的慷慨激昂,薛白这封檄文的字不多,内容却很有力。

  贺兰进明动容了,连忙站起身来,道:“朝廷的大军到了吗?”

  他不久前还害怕起事早了,此时却又担忧倡义反正得太迟了。

  “这檄文里没说,可袁履谦说过朝廷已任命太子为大元帅,出兵三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