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809章

作者:怪诞的表哥

  官位与气势的压制,使当时的他们在陈玄礼面前像蝼蚁一般渺小。

  陈玄礼早已习惯于高高在上的感觉,只需一声喝令便能让人屈服,故而忘了自己多年不曾动手。

  两人交手。

  “虎——”

  田神玉一刀挥下,以为还要与龙武军大将军过上好几招,然而……

  “噗。”

  又一颗人头落在地上,陈玄礼至死犹怒目圆瞪,霸气十足。直到头盔散落到一边,满头的白发显示他已十分苍老了。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田神玉,他一开始也没想过要斩杀陈玄礼,此时心里则只有一个念头——不过如此。

  奇怪的是,禁军们久在陈玄礼麾下,此时竟也是人人沉默,似乎都被吓懵了,原本混乱喧嚣的驿馆安静了下来。

  许久,还是田神功大喊了一句。

  “奸臣已死!请太上皇回京!”

  姜亥、严武也纷纷大喊道:“请太上皇回京!”

  于是,所有人都看向李隆基,等待着他开口。

  地上的血顺着石阶缓缓流到了李隆基的脚边,他几次想开口,都发不出声。

  远处的铃铛却还在风中作响,发出清脆的声音,似乎在催促他回长安。

  “当啷……当啷……”

  ***

  次日,李隆基颓然坐在那,看着风把张垍割落的长发吹起,心中微哂道:“丑态百出。”

  他对张垍恩情深重,危难之际,张垍却是这般辜负他。

  “太上皇。”

  忽听得一声唤,李隆基转头看去,见一人弯着腰趋步进了驿馆,竟是高力士。

  两人相见,涕泪交加,大哭不已。

  “奴婢早前便出了长安前来侍奉太上皇了,走到金城县遇到了叛军,到了陈仓,忠王又与庆王交战。等到梁州却又被扣下,前些日子,他们才允奴婢来……”

  李隆基听了,知道这是薛白打定主意把自己挟持回去之后,就故意扣着高力士,等到此时来安抚自己。

  他往门外又看了许久,问道:“太真呢?”

  高力士身子一僵,脸色悲痛,低头抹泪,道:“贵妃她……病逝了。”

  “什么?”

  “贵妃思念圣人至深,还未出长安就病了。她不顾病体,依旧赶路,在马嵬驿香消玉殒了。”

  “真的?”

  “奴婢亲眼所见不敢瞒圣人。”

  李隆基呆愣了一会,眼中泛起狐疑之色,他并不相信高力士这番言词,却知道,这是最体面的答案。

  若逼问下去,他有可能撕掉的是自己最后的颜面。

  一时间,索然无味。

  “太上皇,关中局势已尘埃落定了。”高力士小声地劝解道:“为了大唐社稷稳定,就允了庆王登基吧。”

  许久,李隆基才嗡声嗡气地应道:“朕可以允许自己的儿子登基。”

  “是。”

  两人没有再多说什么,高力士认为自己如今的处境,也管不了那些,他只在乎服侍好李隆基。让自己忠仆这一生所为有始有终。

  最后,李隆基意兴阑珊地拍了拍膝,叹道:“回吧,回去吧……”

  ***

  当此时节,史思明十三万大军雄踞河北,虎视洛阳。然而,关中之外,除了河东、河南数个州县,天下许多地方还是奉李隆基的旨意,并不配合长安朝廷平叛。

  而李隆基被“护送”回长安,这政令不出一门的局面才有可能结束。

  半个月后,大唐天子李琮亲自出长安,至咸阳迎太上皇归京。

  这是大喜事,长安、咸阳一带的百姓聚集有了上万人,由禁军隔开着,远远地立在道路两边,伸长了脑袋,要见证大唐皇室团圆的一幕。

  经历了此前的战乱天家重归于好,仿佛象征着天下将要回归太平。

  礼官们显然也是这样的心情,用的曲也是《太平乐》,用了上千个梨园乐师,声势浩大,崇尚俭仆的雍王也难得应允这样的盛会。

  太上皇的仪驾还有许久才到,李琮已经早早地等在了路边。太子李俅、忠王李亨、豫王李俶等一众皇子亲王们则分列于楼下,脸上都摆出了孺慕之情。

  而背地里派人请回李隆基的主使者薛白,则颇为低调地站在李俅与他几个兄弟们的后面,看着倒很像是李氏子孙。

  终于,李隆基到了。

  依礼制,天家父子们不宜直接就在路边相见,而是先把太上皇送往咸阳城的望贤宫,稍作整顿之后,登上了南楼,再接受百官的朝拜。

  四十余年的天子,李隆基对这种朝拜非常熟悉,他高高在上,听着无数人的山呼,重新感受到了权力带来的快感。

  然而,站在百官之首的一道穿皇袍的身影却刺痛了他的眼……那是李琮。

  李琮也在向他朝拜,动作很恭敬。行礼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褪下皇袍,换上作为臣子的紫袍,以示对李隆基的忠诚与孝顺。

  “儿臣无德无能,奉命总戎征讨,代父皇监国,为安人心,暂摄帝位,今归位于父皇!”

  李隆基见他这般惶惶作态,心中哂笑,脸上却满是感动。他快步下了南楼,赶到李琮面前,抚着李琮的肩,泪如雨下,道:“天命在你,人心在你,你驱退叛逆,使朕能安度晚年,是你的孝顺!”

  李琮也是大哭,拜倒在地,捧着李隆基的脚,道:“儿臣未能护送父皇,儿臣有罪啊。”

  “你做得很好,是大唐的明君。”

  李隆基看着李琮的背,叹息着,接过皇袍,重新给李琮披上道:“这该是你这个天子穿的。”

  “儿臣不敢。”

  李琮还在挣扎,李隆基却非要把皇位让给他,他不得已,只好接受,重新披上皇袍。

  一时之间,行宫中的千余名官员们纷纷欢呼。

  “臣等今日复睹二圣相见,死而无憾!”

  李隆基被带回长安,李琮、薛白需要他做的就是这件事,这一个动作已是当着天下人的面承认李琮的皇位是正统的。

  方才他做这些时,却是努力不去看站在后方的薛白,因怕自己会忍不住发怒,当着众人直叱这个叛逆。但陈玄礼的死让他心生惧意,知道薛白是真敢杀人的。

  还没到鱼死网破的一步,李琮毕竟还是他的长子,承认李琮的帝位无妨。李琮坐稳帝位之后,自然会明白该过河拆桥,不让储位落入外人之手。

  于是,李隆基又看向李俅、李伸、李俨等人,欣慰地点点头,道:“好孩子,你们成器了。”

  此时,他终于不能忽略站在李俨身后的薛白了,两人目光对视了一眼。

  薛白的眼神很平静,很坦然,既没有任何的孺慕之情,也没有偷了李隆基东西的惭愧之意。李隆基见他如此,心中勃然大怒,却只能按捺着怒火,转头看向另一边的李亨、李俶。

  李亨不得不承认,他非常嫉妒李琮披着的那并不整齐的皇袍,从今日起,没有人能再称李琮为叛逆了。而这守卫长安、迎回太上皇的荣耀原本该是他的。

  他不知如何面对李隆基那恨铁不成钢的眼神,低下了头,心中再泛起了怨恨,暗道若非这老糊涂一直打压自己,何以至此?

  “你等皆是朕的血脉。”李隆基再次开口,缓缓说道:“父子兄弟,当戮力同心,守护宗社啊。”

  “臣等谨聆太上皇示训。”

  李琮、李亨等人连忙应了。

  唯有薛白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幕,明知李隆基这句话是针对他,他却并无惧意。

  目前为止,这大唐宗社还是他守下来的。

第514章 鱼目混珠

  李隆基抵达咸阳后本该歇整一日再出发往长安,可薛白关心河北战局,当日便要奉他返回长安。

  对此,李隆基自是不满,从梓潼过来的一路上他已是马不停蹄、舟车劳顿。他又不是牛马,好不容易到了咸阳如何还不能稍作休整?他遂让高力士去找到李琮,表达自己的态度。

  过了小半个时辰,高力士回来禀报道:“太上皇,仪驾已备好了,这就启程回京吧?”

  “他将朕的话当耳旁风吗?”李隆基怫然不悦,“朕说了现在不想走。”

  高力士只好劝解道:“咸阳离长安不远,再赶一赶路,太上皇夜里便能宿在长安了。”

  “这不是远或不远的问题。”李隆基愤然道:“他们敢将朕当作傀儡!”

  说着,他袖子用力一甩,之后抬眼看向门外,见那些精兵都是薛白派来的,终究是郁郁不乐地出了门。

  待再见到李琮,他难免嫌弃这个长子软弱,在心里骂这废物连一点小事都不能作主,到如今还是薛白的傀儡。

  等李琮把马牵了过来、扶着他上马之时,他借机小声迅捷问道:“你身为天子,连行止都不能决定吗?”

  “父皇,礼仪行程是早便定下的,百官皆已准备妥当,牵一发而动全身。”

  “看来你是一个官员都没能笼络住啊。”李隆基唏嘘叹息,对儿子毫无手段深感失望。

  他翻身上马,当着众臣的面,显出了欣慰的笑容。

  李琮不忿,认为若非李隆基早年打压他,何至于此,好在满脸都是伤疤,也看不出他的情绪变化,他的孝顺全都表现在言语上,朗声道:“孩儿为父皇牵马。”

  “不可,你是天子,岂有天子操此贱役的?”

  李琮恭谨答道:“孩儿首先是父皇的儿子,然后才是天子。”

  这话显得很是孝顺,周围的官员们听了,纷纷盛赞圣人的贤德。李隆基忍不住回头看了后方的薛白一眼,薛白神色平淡,不知在想什么而走神了,可李隆基总觉得他在讥嘲这假惺惺的一幕。

  队伍终于出了咸阳行宫,马速提起来了,李琮终于不必再牵马,却也不敢驰马在李隆基正前,而是在前侧引路,仿佛仆人侍卫一般。

  每次李琮这般作态,李隆基还得给予回应,否则要让臣工嚼舌。他也累得很,却不得不绞尽脑汁想些展示父慈子孝的话说。

  于是他朗笑两声,莞尔道:“朕为天子近五十年,从未觉得尊贵。如今当了天子之父,才终于感到了尊贵啊。”

  高力士识趣地陪笑了几声,添了几句趣话,为这齐乐融融的气氛又添了些欢趣。却没留意到,李隆基说过话之后,眼神黯淡了下去。

  后方随行的官员听了,有人小声地议论了几句。

  “国家危难,太上皇至今一句不提河北战局、百姓受难,只顾自己尊贵与否。”

  “这你就不懂了,这般处境,太上皇又还能再说什么?”

  “听其言,更观其行。太上皇的心思在何处,一直以来天下人有目共睹。是我不懂,还是你们都只看权力?”

  如今之所以薛白有权,而李隆基无权,正是因这种人心向背。经历安史叛乱,人们受够了老迈昏庸的李隆基,认为诸皇子皇孙之中,雍王最贤、功劳最大,可佐天子理国事。

  当然,大唐余荫犹在,薛白能有此声望,也因为许多人相信他就是真的皇孙。

  ***

  傍晚,队伍进入了长安,仪驾走在朱雀大街的御道上时,满城父老恸哭不已。

  薛白骑在马上,侧耳去听那些恸哭声,不由心想他们在哭什么,是太想念李隆基了,还是觉得从此就能恢复往日安定的生活?

  前方,高力士勒住了缰绳,转向薛白,道:“雍王,太上皇想要住在兴庆宫,可看这样子,似要往太极宫吧?”

  薛白答道:“当初叛军攻城,东城墙损毁最为严重。兴庆宫饱经战火,不适宜再住,请太上皇住到太极宫。”

  他们都知道,兴庆宫地处宫苑外,与市井相邻。李隆基若住在兴庆宫,则方便与官员、勋贵们往来,而住在太极宫就是幽居,更容易控制些。

  “残破些不打紧。”高力士显出和善的笑容,带着些许讨好的语气,道:“太上皇自潜邸就居在兴庆宫,他是个念旧的人,习惯了那里。太极宫潮湿,他年老体衰了,恐是捱不住。”

  回想多年以前那個上元夜,两人走在兴庆宫的长廊上时,高力士以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保护着当时还是势孤少年的薛白,可到了如今,他高大的身材已变得佝偻,眼角变得皱纹密布,在薛白面前也再不复那强大的姿态。

  依理,薛白该对他有所回报才是,可薛白却显得十分不近人情。

  “数十年来,都是天下人在习惯太上皇,习惯太上皇选拔的官员,习惯太上皇定的赋税。如今,就让太上皇也习惯习惯,可好?”

  高力士一愣,觉得薛白有些忘恩负义,可偏偏也是这冰冷的态度使得他无法再开口相劝,只好无可奈何地随李隆基去往太极宫。

  李隆基一直就不喜欢太极宫,入住时还被寝宫的门槛绊了一下,没有宫女来扶他。

  因为这事,当夜他竟独自发了一大通脾气,砸碎了好几个瓷瓶。

  等高力士过来时,见了满地的狼藉,也不知一向英明的太上皇为何突然发作,连忙上前劝慰。

  “太上皇何必如此?让人误以为是心有不满,只会更落了你的威望啊。”

  “朕竟沦落到这等地步。”李隆基指着寝殿立柱上的刀斧痕迹,“连住处都是这样不及修缮的破屋,他们欺辱朕,欺辱朕!”

  那是他逃出长安之时有禁军哄抢皇宫留下的。近年来长安连宫苑监都没有,确实是没顾得上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