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989章

作者:怪诞的表哥

  ***

  “事到如今,唯有兴兵讨伐一途了。”

  李栖筠神色郑重地看着郭子仪,道:“他既坦白自己不是李氏子孙,形如武氏篡唐,我等岂可姑息?”

  郭子仪抚须不语,眼神里始终带着思量之色。

  “郭公到底还在犹豫什么?”李栖筠问道。

  “并非犹豫。”郭子仪终于开了口,却是给了他一个意料之外的回答,“老夫是在考虑,该如何才能胜啊。”

  “只要郭公统兵东进,岂有不胜之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谈老夫麾下士卒的粮饷,长安的粮草尚且要仰赖东都供给,无钱无粮,如何兴兵啊。”

  “薛逆既失民心大义,转瞬即败,郭公又何愁钱粮?”

  “依军中惯例,兵马离开驻地,支援他处,须给粮三倍,长安仓库里岂拿得出?”

  李栖筠道:“我定为郭公筹措。”

  “不急。”郭子仪抬手摆了摆,道:“老夫已派人打探,想必消息很快就回来了。”

  李栖筠还是不停劝说。

  这件事他是站在大义的立场上,而薛白也确实做得太过份,郭子仪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

  最后,李栖筠道:“今日延王已入主大明宫,郭公若是还想尊薛逆为天子,在他眼里,你已是叛逆。”

  郭子仪微微苦笑,叹道:“老夫岂是在意这等个人前程?”

  “那好,郭公深受大唐厚恩,想必也不忍看乱臣贼子倾覆社稷?”

  不论如何,话说到这等地步,郭子仪也只能答应下来。

  “好。”

  他是个很聪明圆滑的人,能够早早就洞察到危险,也能想出各种自保的方法。但同时他也是个很纯粹的人,当只有忠或不忠可以选择的时候,他一定会选择忠于李唐。

  既做出了选择,郭子仪立即坚定了起来,招过亲兵,吩咐道:“你去请仆固玚来。”

  “喏。”

  “纸笔来,我写封亲笔信给封常清、李光弼等人。”

  眼看郭子仪如此,李栖筠顿感欣慰,说大唐有如此良将,何愁不能恢复正统。

  他以武周比喻薛白,却没有把郭子仪比作讨伐武氏的李敬业,因为李敬业最终兵败身死了;他也没把郭子仪比作逼武则天退位的神龙政变主谋者张柬之,因张柬之最后也没有好下场。

  他们只是沉默着,带着坚毅决绝的态度联络天下义士举事。

  正此时,李玢赶了过来。

  “先生,我听闻薛逆大肆杀害忠臣义士,可是真的?”

  李栖筠之前怕吓到李玢,因此没说,打算等李玢正式登基之后再说。

  现在见李玢已知晓了,李栖筠当即义愤填膺道:“不错,薛逆倒行逆施、残害忠良,人神共愤。”

  “可他还没有败亡啊。”

  “他早晚必败。”李栖筠道:“只请延王先行登基,然后诏告天下薛逆之大罪,调兵任帅,讨伐此獠。”

  这就和李玢的设想完全不同了。

  他本以为薛白已经败亡了,自己是捡了个现成的,不必承担什么风险。

  可若是要让他与薛白打仗,那这与他自己打天下有何区别?

  他要是愿意费这个力气,还不如之前参与到储位之争里。

  快到手的皇位,李玢自然也舍不得让出去,不由还是问了一句。

  “真能灭了薛逆?”

  没等到回答,此时恰好是郭子仪的儿子郭晞快步进来,也没向他行礼,而是直接走到郭子仪身边耳语了一句。

  肉见可眼地,郭子仪的眼神凝重了起来。

  李玢不由紧张,问道:“出了什么事。”

  “大王不必惊虑。”

  “不是,有什么是我不能听的?你们劝进我为天子,却事事瞒着我?”

  郭子仪这才不瞒李玢,开口道:“洛阳那边,调了范阳的兵马南下。”

  “就是说,薛逆已经派兵来打我们了?”李玢道,“那我们呢?我们的兵马在哪?”

  李栖筠道:“大王不必着急,关中世族都会支持大王,但事要一步一步做,需大王先登基,方名正言顺。”

  “薛逆都杀到眼前了,还在一步一步?”李玢道,“就说我们何时能调齐兵马打败他?”

  李栖筠有些不耐烦他这些愚蠢的问题了,也不回答,只说他们会安排。

  李玢什么都问不出来,不由越来越惊恐。

  渐渐地,他的野心与贪念被恐惧压了下去,终于爆发出来。

  “这个皇帝我不当了,你们找别人吧。”

  说罢,李玢转身就走。

  他想过了,当了皇帝未必有他现在天天打骨牌、看戏曲的生活来得快活,那何必冒那么大的风险?

  什么“薛逆篡谋李氏社稷”的话,他嚷起来的时候大声,其实心里屁都不信。

  薛白若不是李倩?凭一介贱籍能中状元?能一路青云直上?狗屁。

  什么骨牌、炒菜、戏曲,各种各样的东西能是一个官奴想出来的吗?那必是玄宗皇帝暗中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李瑛这个儿子扶上储君之位。

  李玢心里和明镜一样,之前是以为对自己有利才说些鬼话,现在领悟了。

  “且慢!”

  李栖筠喝了一声,当即有两个士卒抢上,拦住李玢。

  “做什么?我不和你们玩了,放我走。”

  “大王难道以为天子之位是由你随心所欲的吗?”

  李玢讶道:“你是何意?我不想当了,你还能强迫我当皇帝不成?”

  “请大王准备登基。”

  李栖筠直截了当地应了一句,让人把李玢带走。

  他竟是真的强迫李玢当皇帝。

  李玢不敢相信世上竟有这般荒唐之事,愣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人已被带出了一段距离。

  “李栖筠!我算是看明白了,你根本就是为了赵郡李氏的利益,算计利用我。听好了,我不会跟你造反的!”

  这些话,正是李玢心里对局势的判断,李栖筠越是强迫他,他越是确定。

  于是他越来越恐慌,觉得自己是被绑上贼船了。

  “都听好了,我李玢并没有想造反!一切都是李栖筠强迫我的,他才是反贼!”

  出了政事堂之后的一路上,李玢都在不停地嚷着。

  在他心里,李倩怎么可能承认自己不是皇嗣,那必然是那些因新法触动利益的世族公卿们的诬陷,都是骗人的话。

  他得尽快与这些人划清界限。

  “都听到了吗?我没有想要当皇帝,都是被逼的……”

  李玢的声音越来越远,郭子仪不由忧虑,道:“延王尚且如此,这一仗就更不好打了。”

  李栖筠道:“郭公放心,我们有关陇世家们的支持。”

  ***

  数日之后,一封圣旨便摆在了李栖筠的面前。

  那是薛白从洛阳发来的,称御驾很快就要回归长安,让留守西京的诸臣们准备迎驾。

  接着,话锋一转,说洛阳有一些人造反,问长安是否有余孽。

  对于李栖筠而言,这封圣旨更像是一道檄文,是薛白给留在长安的反对者们的战书。

  所谓的“迎驾”,更像是天子御驾亲征的第一战。

  “让仆固玚为先锋,前往‘迎驾’,如何?”李栖筠向郭子仪问道。

  “不可。”

  “为何?”

  郭子仪摇头叹息,道:“仆固玚不愿随我等举事。”

  “怎么会?”

  李栖筠大为诧异。

  在他看来,仆固玚曾因为承袭节度使之位不成而对薛白颇有怨言,是长安城中最反对薛白的武将。

  郭子仪道:“他说,过去他追随忠王时,世人皆信雍王是皇嗣。如今忠王已死,世人反不信雍王了。真真假假,他不在乎,他过得远比以前快活。”

  “看来他如传闻所言,到了长安之后只顾花天酒地。”李栖筠道,“他往后必会后悔此番没能立下从龙之功。”

  “是啊。”

  郭子仪思虑着,之后点他的儿子郭晞为先锋,在长安城“迎驾”。

  郭晞却没有像平时那样痛快地领命,而是问道:“阿爷,迎驾之后如何做?攻过去吗?”

  事到如今,他似乎还没有做好与当今的天子兵戎相见的心理准备。

  郭子仪却很果断,点了点头。

  ***

  李玢的登基事宜已经准备好了,选了个良辰吉日,原打算就在这几天进行大典,却被薛白突如其来返程打断了。

  换言之,他还不是皇帝,而是一个被幽禁在大明宫里的囚徒。

  这种情况下,长安权贵们面对薛白就显得措手不及。

  名义未正,粮草未筹集,兵马也未征调……说白了,就是不坚决。

  到了迎驾的前一日,关陇权贵们商议此事,有人竟是提出了一个让李栖筠觉得很可笑的建议——

  “何不再与天子谈一谈,劝他恢复李姓,停止变法。”

  “事到如今,你们竟怀着这等侥幸?”李栖筠很生气,因为说出这等软弱之言的正是他的族人。

  “不然如何?真要在长安打起来不成?多少百姓要因此遭殃?!”

  李栖筠本是得天子信任、前途无量的重臣,拜相即在眼前,正是这些族人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反对新法。彼时,李栖筠并不想反对薛白,只希望此事能徐徐图之。

  是薛白在乾元门大开杀戒,且抛弃李姓的行为彻底激怒了他,使他走上了拥立李玢这一条路。

  结果倒好,这种时候,那些一开始怂恿他的人胆怯了,退缩了。

  “你们能劝服他吗?”李栖筠道:“那么多公卿大臣率部逼到了明堂前,尚且没能劝动他一丝一毫,你等还如何劝,以命相劝?”

  “此番想必是不同的,毕竟李泌李长源在他身边。我看,这几日东都来的诏书,语气已温和许多。”

  李栖筠心知,这些人无非是怕死,也怕战乱殃及了他们的田亩。

  可惜晚了,天子已当众承认了不是李唐皇嗣,覆水难收,岂还有回头的可能?

  “莫因几封诏书便放松了警惕,或许这恰是薛逆的伎俩,若不想洛阳的惨案重演,唯有奋起反抗。”

  李栖筠坚定了众人的决心,他知道他们没有退路了。

  ……

  次日,长安城郊,灞上。

  一杆杆旗帜迎风招展,上面写的全是一个个“唐”字。

  为了威慑薛白,甚至是拒薛白于城外。郭子仪特意把他麾下的精兵带了出来,盔甲齐整地列阵于灞水边,仿佛是要迎敌。

  这些都是西边的防秋兵,今日人数有上万人,声势浩大。

  而在他们身后,长安城城门紧闭,防备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