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就能成为大佬 第240章

作者:必会有猫

那些之前和苏陆讨论的专家们,也都恍然大悟起来。

确实,在对哪个领域进行扶持的话题上,苏氏模型无疑是占据极大优势的,通过估测哪个领域的证券市场未来发展如何,政策就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针对考虑。

比如苏氏模型估测出某个产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不错,如果政策觉得应该加强这个产业的发展优势,就可以在这个产业上进行政策倾斜,如果觉得要维持平衡,就可以将政策向其它产业进行倾斜。选择哪个产业进行扶持,可是要比确定哪个产业应该去扶持要容易得多,毕竟选择题总是比论述题好做。

向主任也是眼中一亮,他没想到苏陆开口就带来了这么好的消息。因为他刚才是后来的,所以并不知道苏陆已经完成了模型的优化工作,而对于模型的优化,发改委里一直都有在进行,因为模型越是简化,越是精准,运用起来的意义也越大,只是这项工作很是困难,一直没有见到进展,而苏陆的话,无疑令向主任心中感到了欣慰,以及期待。

在众人的注视下,苏陆微微一笑,这次发言,早在他的预知之中,因此已经做足了准备。

他接着道:“关于新的模型,我在此就不做过多介绍了,论文我已经投向了《金融研究》期刊,大概过几个月就可以见刊,如果急着想看的话,我也已经把英文版挂到arxiv上了,如果有兴趣,各位可以去看看。”

那些教授们顿时都有种迫不及待感,一度有种立马拿出电脑去搜的冲动。

“下面,我给各位看一看,我通过新的模型,对当前国内的十个新兴产业进行的估测结果。”

苏陆从公文包中掏出了一叠资料,示意工作人员过来,让他将这些资料分发给每一位参会人员。

大家都期待拿到资料的同时,苏陆开始解释起来道:“这上面,我罗列出了人工智能、大健康、大数据、新能源……智能家居等十个新兴产业的分析报告,报告已经做出了精简,在其中,我认为……”

苏陆慢慢讲解里面的主要内容,直到场上的人都拿到资料之后,他便从资料中的内容说了起来。

“大家请看到第四页,在分析结果中显示,人工智能板块在未来三年,平均涨幅可达2395以上,意味着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在三年之后,能够扩大两倍左右。而根据过去的资料显示,2018年至2020年这三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扩大了一倍,所以未来三年,这个涨幅完全是有可能的。”

众人都不禁点头,人工智能领域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确实发展状况极其良好,市场规模增长率基本都在百分之四五十左右,未来如果加大投资力度,三年内扩大两倍不是问题。

向主任看着资料,上面列出了人工智能板块在未来三年中每个月的涨幅度,他想起来之前让人通过旧模型来对人工智能板块估测出的结果,两相对比,数据显然是不一样的。

而既然苏陆也说了这是优化过后的版本,所以这个资料的准确度要更高一些。

他想了想,好像旧模型对一年后的估测值是百分之五十左右来着?五十三还是五十四?这个新模型,则预测到了为百分之四十五,差了数个点,但肯定是这个要更准确一些。

他不禁点了点头,苏陆是个人才,人才就要重用。而且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苏陆是个知道不断前进的年轻人,不会有了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从而不思进取起来。

到了他这个位置,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国家的更加繁荣昌盛,人民的富足兴旺,就算是涉及到各种利益纠纷,也必须先把国家利益放在前面,私人利益必须朝后站,谁要为了私利不顾大局,他这个发改委主任,上面有的是人,有的是方法去收拾。

所以他心中觉得那些年轻时曾经做出过很大成就,但之后赚到了名声钱财,就不再积极向上的人,是值得鄙视的。

苏陆这个年轻人不同,一个苏氏模型已经够他名利双收了,但却在苏氏模型还没发表出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优化模型的工作。向主任可不认为,苏陆短短不到一个月就能完成这个工作,要知道他们委里面的专家们,都一直找不到一个方向来入手,短时间内断然是做不出来的,而只有苏陆这个提出者,才能在大家都还不知道苏氏模型的时候,率先进行研究,并且完成工作。

向主任越想越发觉得这样的年轻人不可多得,于是乎看向苏陆的目光也越发和善。

苏陆倒是不知道向主任在想些什么,继续顺着自己的理论说了下去,他虽然是来宣扬自己的模型的,但同时也是来讲道理的,有了这个新的模型,在公共决策上虽然起不到决定性作用,毕竟这都是掌握在政府手上的,最后的决定都是由政府来把握,不过重要性作用还是能起到的。

就这样,苏陆一个人就将这个关于决定往哪个产业进行政策扶持的话题给解决了,最后意见是暂时搁置,之后政府会用新的苏氏模型来对各个新兴产业和那些支柱产业都进行评估之后再进行决定。

大家自无异议,之前支持政府扶持大数据产业的专家和企业家们虽然有些遗憾,但也没有因此对苏陆怀恨在心,反倒由此考虑起来,如果像苏陆说的那样,比如人工智能未来三年发展前景很好,要不要投资人工智能算了,他们甚至考虑要不要会议结束后再去问问苏陆。

而话题虽然结束,不过并不妨碍有人想和苏陆进行交流,于是就有专家忍不住询问起苏陆关于这个新模型的相关问题,就这样交流了近二十分钟,向主任才无奈地出言打断:“行啦,咱们可是讨论政策,不是讨论学术的,座谈会结束,要是你们想要继续谈,这会议室让你们谈一天一夜都没问题,场地费我们政府出。各位专家,还有小苏,你们看怎么样?”

会议室中顿时笑声一片,专家们也不再去问苏陆了,向主任便开始引导起下一个讨论。

这种会议开的时间很长,讨论的事情也很多,上午的会议开到了中午十二点,开了将近四个个小时,才到中场休息。

众人起身,领导们先走,其他人依次离开座位,准备前往餐厅。

苏陆跟着大部队,走了不一会儿,就看到前面有个人看着自己,大概是在等他。

这位就是林易教授,通过张教授认识的那位著名华夏经济学家。

见到他向自己招手,苏陆脚下便加快了步伐,走了过去。

“林教授。”苏陆喊道。

林易点头,笑着道:“苏陆啊,好久没见了,张迎教授现在还好吗?”

苏陆笑着点头道:“张教授他现在还好,就是没想到林教授您还认得我。”

“哈哈,我也是临时才想起来的,没想到啊,张迎居然能收到你当学生,啧啧,我现在可是有点羡慕啊。”

苏陆笑了笑,谦虚道:“也是张教授他教育的好。”

“呵呵,还得看你自己。”林易笑着摆摆手,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真是张教授完全培养出了苏陆得话,只怕那个苏氏模型也应该叫做张-苏模型了。

“对了,听说你还没有本科毕业?”

“嗯,在上大二。”苏陆点点头,心中忽然猜到林教授想说什么。

果然,林易便笑呵呵地说道:“有没有兴趣来做我的学生啊?国家发展研究院。”

苏陆无语,这什么操作,他前些日子已经决定加入光华管理学院了,现在又被邀请加入国发院?

两者侧重点不同,前者的校友活跃于世界金融圈,后者是国家智囊,但对他来说,其实都没有太大吸引力。

既然之前已经答应了加入光华,他也不好反悔,于是便歉意地说道:“不好意思林教授,我之前已经决定研究生去光华读了。”

林易一愣,随后笑呵呵道:“没问题,我到时候在光华也挂名一个教授职位就好了。”

苏陆愣住,还有这种操作?

但是想了想,以林易在学术界的地位,好像还真没问题。

如此一来,他成为林易的学生,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他当即笑道:“那我自然是求之不得了。”

“哈哈哈,好!”林易当即爽朗笑了起来,为自己收到一个天赋不错的学生而高兴。

走在旁边的一些专家不由羡慕起来,但林教授确实地位足够高,就像他刚才在会议上谈话时,别人想反驳都得用温和点的词语去反驳。

随后苏陆便和林易并着肩,边走边谈,一直进了餐厅。

第二百一十一章 殊途同归

本次座谈会开了一整天,直到晚上八点才算结束,所幸中途也休息了两次,大家还算支撑得住,更何况在场除了苏陆,一个个基本都是从开会中过来的,也都是习惯了。

今天共讨论了七个议题,每个都涉及到经济方针政策,动辄就决定了数百亿资金的流向。

苏陆也是第一次参与,感受到了一回这种会议的庄重严肃,虽然也不时有几个笑话活跃气氛,但总体上来说和其他会议还是有所不同的。

会议上,基本每个人都作了发言,苏陆也发言了五次,每次都能直击问题中心,让其他人对于他这个年轻人越发重视起来。

这次因为意外而出席的会议,对苏陆来说也确实是收获满满,因为他足够年轻,会上的人对待他都留足了善意,如果他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人,别人说不定说话还得留三分,但他只有二十岁,别人自然不会过于提防他。

于是不少人都和苏陆留下了联系方式,那些大企业家们更是许诺会投资问梦,这么一下来,问梦基金规模破十亿也不是不可能了。这让他不禁感慨,问梦满打满算都还没开够半年,就达到了这种规模,除了和他一开始发展出来的人脉有关系之外,也和他如今越见显赫的名气有关。

除了这个收获之外,苏陆也和一大堆享誉学界的专家教授们打好了关系,这些专家们来自国内多所著名大学,每一位都是丰厚的人脉。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苏陆认识了那些政府的大领导们,在会上,那位沪海市市长亲口向苏陆问了一个问题,最后苏陆给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让这位市长连连点头,于是下午吃饭时还主动和苏陆聊了一阵,并且还让他的秘书给苏陆留下了电话,让苏陆以后如果遇到些困难,联系秘书就好,只要他还在沪海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