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当铺 第87章

作者:今朝

一直以来,效仿着中原之人的文化和礼仪。

开始从秦汉时期的一个土著民族,发展成了一个略懂礼仪的巴掌小国。

大唐盛世以来,东瀛倭国派到大唐的遣唐使,达到了历史上的一个巅峰。

“东瀛倭国女皇不必多礼!”杨玉环双手掺合在一起,大有母仪天下的天朝上国贵妃威仪,并没有表现出扶起东瀛倭国女皇的虚扶一礼姿态。

只是心中略微有点惊讶,这位倭国女皇,也会说中原的话。

杨玉环接着,也不理会孝谦天皇微蹙眉头的神态,而是移步上前,搀扶起了大唐的老功臣平阳郡公。

“老郡公是大唐的功臣,如今年事已高,快快起身说话!”杨玉环搀扶薛丁山起身。

薛丁山内心动容,道:“老臣谢娘娘体谅老臣年迈之躯!”

杨玉环是真心对眼前的老郡公薛丁山敬重,开口道:“玉环从小闻听老郡公为我大唐,击退突厥,征伐吐蕃的军功事迹。老郡公之功,功在于大唐的千秋社稷。”

“老臣惭愧!”薛丁山躬身一拜道。

老郡公薛丁山,身在东瀛,却在来信中,对大唐安史之乱的局势,也是有所了解。

传言贵妃迷惑君王,导致大唐的千秋社稷,岌岌可危。

此时看来,传言有误。

“太真见过鉴真大禅师!”杨玉环对着双眼已失明的大明寺高僧鉴真,作揖一礼道。

“阿弥陀佛!太真道人,远隔重洋而来,一路必定历尽千辛万苦,鉴真深有体会。太真道人可一切安好?”鉴真高僧问道。

“太真安好,劳烦鉴真大禅师挂牵。太真和大禅师,自从唐宫一别,也是有数年之久了。”杨玉环回忆往事道。

只是再见鉴真大禅师,这位大禅师,已是双目失明。

李白此时上前,拱手道:“鉴真老禅师,可还记得我李太白?”

“阿弥陀佛!太白施主,还是那般的谪仙洒脱。不过有太白施主护在太真道人的身侧,贫僧也是替太真道人安心了很多。”鉴真高僧道。

“鉴真老禅师,你还是这般的菩萨心肠儿。太白如今和玉环妹子,有公子照拂,身家性命无忧。就不劳烦鉴真老禅师挂牵了。不过老禅师的一番心意,太白我替玉环妹子谢过了。”李白说道。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鉴真高僧双手合十,诵念佛号道。

杨玉环这边叙旧。

身为东瀛倭国的女皇的孝谦天皇,却是脸色不太光彩。

天朝上国的唐皇贵妃,竟是这般的轻视身为一国女皇的朕。

“嗯,这先前从巨鸟的羽背之上,以谪仙临凡之姿飞来的男子,为何要用这般怪异地眼神盯着朕看?”孝谦天皇的眉目间,有些异色起来。

杨邪心中,却是这般想道:“这东瀛倭国的女皇,不愧是后世日本女性的楷模,这妖媚之态,和顾盼之姿,竟比她要美上三分的杨玉环来,还要来的媚气浑然一身。”

至于正在和杨玉环,以及李白叙旧的鉴真老僧人和那位老郡公,杨邪也有注意。

老郡公听起来,应该是郡公封号。

只是不知这位老郡公,是唐朝时期的哪一位重臣良将?

不过听杨玉环先前的意思,这位老郡公曾经击败过突厥人,征伐过吐蕃国。

肯定是一位战功赫赫,青史留名之人吧。

接下来。

杨玉环作为大唐贵妃,便在孝谦天皇的邀请下,乘坐车马,前往平城京的唐招提寺。

如今孝谦天皇,在唐招提寺受戒。

杨玉环和孝谦天皇同乘一辆銮驾,行驶在禁卫保护下的前面。

鉴真高僧,则在弟子僧人的搀扶下,如苦行僧一般,不用车马。

老骥伏枥的那位老郡公,也是陪着鉴真高僧一起,走在身侧。时不时地,注意一眼那位有着飞天之境的公子。

眼下不是谈事的地方,老郡公薛丁山,才没有上前和杨邪搭话。

至于杨邪,则是和李白,李十二娘三人走在一起,沿路欣赏着东瀛倭国的风光。

而公孙兰作为使臣,要随驾在杨玉环的左右。正骑在一匹骏马上,要挂佩剑,看起来风姿飒飒。

“公子你看,这东瀛倭国的山色景致,入眼一瞧,是别有一番春绿盎然的千姿百态。只是比起来我大唐天朝上国的万里江山景致来,就显得天差地别了。”李白欣赏着沿路的景色,点评道。

“太白兄,有机会你可以去日本的富士山游历一番,听说那里的景致不错,樱花也很美。”杨邪说道。

杨邪是没有去过岛国的富士山。只是富士山名声享誉全球,又听到李白提及岛国的景色,这才随口说了一句。

李白却是听得眉色微皱,道:“樱花之美,太白也是知道。自秦汉时期,樱花已在中原之地的宫苑内栽培,供人赏阅。为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所喜。而据太白游历天下名山大川,和对各地人文地貌,以及植被源于何地的了解。

樱花之源,源于太白从未去过的塞外之地;据塞外异族的游侠对太白的描述,和自秦汉以来的文献记载,那里有一处白雪皑皑的连绵雪国山脉。而在隔着天竺国和吐蕃国的雪国山脉之中,有一座雪之女神一样的入云高峰。

那片太白向往已久要去游历的地方,就是樱花之源。而在数年之前,东瀛岛国的遣唐使,在见到我大唐的樱花之后,便请凑唐皇要将樱花移栽到东瀛倭国来。后来由东瀛倭国的僧人从我大唐国土,将樱花传入了东瀛倭国。难道东瀛倭国,已经将移栽的樱花,种遍了那座名为富士山的地方?”

“难道真如李白所说,樱花是唐朝时期,才传入岛国的?”杨邪心中讶然想道。

他只是突然想起,好像岛国的樱花历史,也就只有一千来年。

而且喜马拉雅山,也是樱花的原产地。

李白所说的雪国山脉,应该就是指的喜马拉雅山无疑。

就在杨邪想事情的时候。

李白又突然问了一句,让杨邪感到长知识的话。

“公子,日本一词。好像是我大唐武周皇帝觉得东瀛倭奴国之名,听起来不太文雅,才在殿前对着东瀛倭国的遣唐使言语讽刺的提到过日本一词。只是东瀛倭国,一直也没有采用日本,来作为倭国国名?”李白神色不解地,将目光看向身侧的神人。

觉得神人,字字珠玑,暗含天机。

应该提起日本一词,肯定有其深意。

呃……

杨邪感觉自己,真是长知识了。

原来日本国名,是武则天给起的名字。

杨邪又见李白神色不解地望着他,也不愿再多做解释,又将目光看向和高僧鉴真走在一起的老郡公。

便对着李白问道:“太白兄,那位大唐的老郡公,是何人?为何会在远隔重洋的短短时日之下,能够提前来到东瀛倭国,迎接杨玉环?”

第133章 樊梨花,倭奴女皇被虐了!

“公子,那位薛丁山老郡公,是鉴真老禅师第六次东渡倭国的时候,一起随行过来的。”李白解释道。

“薛丁山和樊梨花……原来小说演义中的薛丁山,是存在的!”杨邪心中诧异道。

又将目光看向那位老郡公,对着李白问道:“太白兄,那位薛丁山老郡公,可是有一位结发妻子樊梨花?”

“是的公子!”李白回应的时候,欲言又止。

不过李十二娘,却是突然开口道:“公子,您有所不知。传说这位樊元帅,是仙人黎山老母的弟子。”

“只是传说罢了。岂能当真!”李白跟着说道。

本来李白也是想说这一段话的。

不过在神人这位真神的面前,提起另一个传说中的仙人,总是不太好。

“黎山老母!那这位樊元帅,现在可还和老郡公一样在世?”杨邪紧盯着李十二娘问道。

黎山老母,可是在道教女仙中,地位尊崇。

更是西游记,等神话故事中的洪荒时期仙人。

在西游记中,黎山老母和观世音菩萨,等一众菩萨戏耍过猪八戒。

就算是杨邪自己所处的时代,每年的阴历六月十五日,因为是黎山老母的诞辰,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前来祭拜的香客,络绎不绝。

“这个,芸儿就不得而已了。”李十二娘道。

杨邪再度将目光看向了那位薛丁山老郡公,心中想道:“薛丁山和樊梨花之间的传奇,在演义小说中,充满着神话色彩。看来似乎也并非空穴来风!”

“公子,您可是认识传说中的黎山老母仙人?”李十二娘,见公子有如此这样的问话,便神色惊奇地问道。

李白一听,也是变得聚精会神起来,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神人。

“黎山老母,是上界真仙。洪荒大神!”杨邪见李十二娘和李白二人,皆是一副猎奇心态,便给了二人一个答案。

杨邪也没有欺骗李白和李十二娘二人。

即使炎黄世界的黎山老母,不是真神。

但起码以后可能进入的西游记世界中的黎山老母,那绝对是大神级别的仙人。

不过这远古时代的巨灵神,和燧皇都出现了。

如今又有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以及茅山派十三代祖师张含光出现,再加上樊梨花……杨邪突然觉得现代社会下的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都开始纷纷出现在了他的身边,难道后世的神话传说,都是因为他杨邪的穿越时空引起的?

当然。这种想法转瞬而逝。

杨邪也没有过多的去考虑这些伤脑筋的事情。

毕竟以后还有真正的神话世界,等着他进入。

那里面的八仙、巨灵神、茅山派祖师,可都是真正法力无边的人物。

只是杨邪心里面很期待,能够尽快成长起来,到时候进入到神话世界,见识一下真正的大神形象。

“真仙,洪荒大神!!”李十二娘和李白二人,异口同声的惊异道。

如此一幕,引起了老郡公薛丁山的注意。

“黎山老母,洪荒大神……呵呵,这位杨公子,还真的不是凡人啊。”薛丁山老郡公,在心中笑道。

不过下一刻。

薛丁山老郡公,突然神色一滞。

竟发现那位杨公子的目光,正好朝他看来。

四目相对之下,薛丁山竟有种被看透的感觉。

杨邪又将目光,看向了李十二娘,问道:“芸儿姑娘,远隔从洋,要漂洋过海的来到倭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知道杨玉环要来东瀛倭国的消息,是如何传递过来的?这位薛老郡公,又是何时来的倭国?”

“公子有所不知……”李十二娘接着将事情讲述了一遍。

杨邪听后,也明白了其中缘由,便感慨道:“李隆基,深谋远虑啊。”

大唐和东瀛倭国,远隔重洋万里。

想要从大唐漂洋过海,来到海岛之国的东瀛之地,十分艰难。

每次漂洋过海,都是冒着生命危险。

唐玄宗也是深谋远虑,在第一次听到杨邪说要带着杨贵妃,前往东海蓬莱仙岛的时候,就已经派秘使,飞鸽传书,将书信传到南方扬州的律宗南山宗“大明寺”。

大明寺僧人,见是唐皇御笔亲书。也不敢怠慢此事!

因为有大明寺大德高僧鉴真大宗师,五次远洋的经验,以及唐皇为律宗南山宗“大明寺”这次备好的大型战船。大明寺的僧人,便急忙启程上了战船,开始远洋传递书信。

远洋之上,因为旅途熟悉,航向清楚。

又加上大明寺僧人,平时坐船在东海之上,常与身在东瀛倭国的鉴真大宗师传递书信来往。

便在战船行驶到东海海域之后,便以飞鸽传书,先是将书信传递到了海上各岛屿上倭国建立的书信来往驿站,最后书信快速地传递到了高僧鉴真的手中。

鉴真东渡传戒!

东瀛佛界和倭国皇室,闻听大唐扬州大明寺的大德高僧鉴真大禅师,佛法无边,便委派东瀛僧人荣睿、普照二僧前往大唐天朝。遂倭国遣唐使奏请大唐帝王,邀请大唐大明寺大德高僧“鉴真”东渡传戒。

当时唐皇听闻此事,也是出于政治外交,和为了显示天朝上国威仪四海的形象,便很是重视此事。

所以才有了后来鉴真东渡传戒之事。

而大唐的平阳郡公薛丁山,也在数年前,便随着高僧鉴真一起,第六次远洋来到了东瀛倭国。

第六次远洋,因为有薛丁山老郡公护送,所以一路航行顺利,才得以东渡成功。

平京城,唐招提寺!

孝谦天皇的銮驾,停在唐招提寺的寺庙门口。

“看来这就是孝谦天皇,退位之后受戒的住所了。”杨邪望着眼前的唐招提寺,发现寺庙的建筑风格,同大唐的建筑风格,一般无二。

可见东瀛倭国人,受到唐文化的影响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