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 第259章

作者:一桶布丁

解决方法是宁为亲自下场重新拟定了check-list的内容,从之前的三百多条直接增加到了1207条。这次是将第一次流片暴露出的问题,全部想到了,还有些可能隐藏的问题,也未雨绸缪的列了出来。

没办法,这玩意儿流片太贵了。

英特尔可能流片一次只要几个亿人民币就够了,毕竟以往技术非常成熟,但新技术不一样,流片一次的总花费大概要三十五亿往上走,近四十亿的样子。

还别嫌贵,毕竟对于负责流片的华芯精密来说,配合流片的投入也是巨大的。据说为了配合流片,对设备参数调整修改的工程师们同样大半年都没休息过了。要达到各项配套的技术参数,保证不会因为设备问题拖延进度,所有人都很拼。

当然,如果多次流片大概能把单次流片价格摊平,比如流片个十次八次的,不过大家都不太经得起这么折腾了。

毕竟公司不可能靠着理想活着,平均月薪超过40k的宁思实验室那一万多人不可能靠西北风就能吃饱,虽然宁为本人没什么压力,但总不能看着合作伙伴真的因为他主导的芯片设计跟生产直接玩没了……

一年超过500亿的纯投入,还是暂时丝毫看不到回报率的那种,足以让掌舵者压力大到窒息,上次宁为看到严明都发现这位副总最近都开始有谢顶趋势了,发迹线起码向后移动了两寸。等到cpu设计成功之后,怕是就要去植发了。

此时宁为已经将经过四个月时间,重新修改后的整体设计,重新上传到了服务器,开始做最后的整体性验证,刚刚他带来的三个学生也已经按照他的要求,忙碌了十多个小时,设置好了所有的参数标准,又让三月耗废巨大算力,同步开启了三维仿真电路的数字模拟……

现在师徒几人终于松了口气,在休息室里吃着糕点,聊着闲话。

没人想要休息,虽然明知道最后阶段整个验证过程,要持续三十多个小时,但这一刻主导情绪的主要还是兴奋。

华夏历史上第一枚真·完全自主产权的桌面级cpu,人类历史第一枚真·三维结构桌面级cpu,在自己手下完成,只要是成功了,在未来肯定是要记入史册的。

从这一点上看就知道选一个大牛级导师的好处了,运气好,摊上某个项目,说不定就能青史留名。当然,几率不大就是了。

“宁导,你看了新闻没?英特尔12代跟13代cpu全面降价,这次是玩真的,连主板都跟着降价了,据说是14代cpu要出了,提前为14代cpu预热!”

“哦!”正喝着奶茶的宁为随口应了句。

奶茶是江同学在家自己做的爱心奶茶。

因为宁可喜欢喝,奶茶店买的做妈的不放心,干脆便自己动手制作。具体做法宁为没太过问,大概也就是把新鲜牛奶煮沸,加入白糖、茶叶跟淀粉之类的,最后把茶渣过滤后就能喝了。

怎么说呢,因为家里的小宁可特别喜欢喝,一次喝不了多少,又总是馋,江同学也不可能时时刻刻满足宁可小朋友的要求,于是宁为干脆在后院弄了套利乐包装工艺的机器跟消毒设备,江同学做一次,灌个二、三十盒,宁为跑实验室这边也总会带上几盒,想小家伙了,就来上一盒。

当然主要还是有钱任性闹的,正如柳唯之前预测的那样,小宁可出生之后,终于让宁为享受到了有钱的乐趣……

虽然小宁可现在才两岁多,但已经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玩具房,各种益智的,不益智的,基本上只要宁可看上了,宁为就会买回来。

除此之外,玩具房里还有一个大屏幕,大屏幕里有一只猫常驻,只要宁可在房间里,这只猫就随时准备着跟小公主互动,哪怕是对着屏幕“咿呀”一声,小猫也会眨巴着眼睛,“喵喵”的叫两声,给小公主一个完美的反馈。

更多的时候,这只小猫还担负起了在宁可小朋友表露出各种好奇心时,教学的责任,比如现在宁可小公主已经能喊出好几种动物的名字,会背好几首古诗,能从1数到20,都得感谢这只猫。

自从发现这只猫教孩子的耐性以及效果远比大人去教更好之后,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妈妈、外婆,都已经放弃了教孩子识字的任务,至于爸爸,闲下来在家里的时候就只顾着跟小宁可玩了,毕竟宁为能休息的时间不多,玩的时间都不够,哪还能想着教孩子学习知识?

“宁导,您也不能太小看人啊。您看看,intel i9 13900一口气又降了3000块,现在只要6200块就能入手了,i7 13700k只要 1800,i5 13400 降到999块了,说是为了14代让路打死我都不信啊,是不是英特尔收到什么风声,咱们的cpu可能快量产了,直接开启降价模式,先收割一波?”周正浩忍不住强调道。

作为宁为招收的第一批直博生,在跟宁为学习了一年之后,周正浩开题直接选择了智能芯片方向,所以对于业界动态也更为上心,当然也因为他本就早早就跟华为签好了合同,拿到博士学位之后,还是会入驻宁思实验室,这也意味着第一代cpu市场反响如何,直接决定了他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所以自然更为关注市场动态。

这也是宁为做cnmd架构cpu,一直会带着孟润泽、吕赢、跟周正浩这三个学生的原因,并不是偏心,又或者这三人在所有学生中学习最好,主要还是孟润泽跟吕赢也都选择了智能化硬件的发展方向。

其他人有主要课题是偏软件、算法跟语言向的,又依然在理论方面深耕的,研究方向不沾边。

“急什么,这不是很正常吗?咱们的动静那么大,英特尔不知道才奇怪呢。这种规模的降价当然也是正常的,打压的意思肯定是有的,现在消费者换一波cpu,以后我们的cpu出来了,个人应用市场上还换不换的确是个问题。我们的cpu定价也是问题,换了我是帕特·基尔辛格,也会选择这个节骨眼上降价。正好快过春节了,还能顺带着搅乱一下假期市场。这充分说明英特尔市场分析跟营销部门非常合格。”

宁为放下奶茶,眼睛从显示器上挪开,很认真的帮周正浩分析了一波。

“那怎么办?如果我的cpu跟英特尔14代一起推出的话,您说他们会不会14也订个超低的价格?”周正浩忧心忡忡的问道。

这次不等宁为回答,旁边的孟润泽很自然的接话道:“周啊,这不是很正常的吗?14比以往的新品推出的价格更低是肯定的,我看了下最近英特尔申请的专利库,这两年没什么大的技术突破,12那么惊艳,13多拉跨你也知道,我估计14也不会亮眼到哪里去。这也就是13出的时候,我们的cpu还没设计完成,不然降价都等不到现在了。”

“附议!”话少的吕赢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其实我也知道,就是感觉有些惶恐。话说前前后后砸进去的钱起码能建四、五艘航母了,现在已经到了临门一脚,如果最后市场表现不好,也不知道宁思还坚持不坚持的下去。”周正浩耸了耸肩道。

这大概就是属于典型的关心则乱了。

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周正浩这些三年是跟cpu跟的最紧的,宁为也的确在朝着这个方向培养他。

现在第一代cnmd结构cpu,依然使用的是64nm工艺技术,周正浩给自己定的目标也很简单,在有生之年,将cnmd结构生产工艺推进到1nm时代,根据三月通过极为科学且严谨的数学模型推算,这个目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当然想实现的前提还是这一代的产品能够热卖,换句话说cnmd结构cpu的市场能够撑起大家继续研究并提升工艺的信心,如果实在达不到市场预期,很难说这项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会持续下去。

这也并不是说会放弃这个项目。

已经啃了两年芯片项目的周正浩自然明白,完全自主产权的cpu肯定不会被放弃的,订单肯定是会有的,但如果付出跟收获太过悬殊的话,这项技术也可能作为战略储备技术。

换句话说,只要第一代cnmd结构通用cpu生产出来,确定了性能的确可以跟世界一流水平的通用cpu比肩,比如酷睿架构的cpu,但是产品并不能实现盈利,或者说盈利根本不足以支撑接下来的产品迭代革新,那么宁思不可能继续像现在这样满负荷运作,估计最后能保留一个千人团队就已经是万幸,绝大多数人会被迫分流到其他岗位上,去做能盈利的项目,又或者不得不选择离开。

这种情况下,肯定拿不到太多研发资金支持,技术迭代大概也只能随缘。

当然有了技术储备,如果哪天英特尔想不开,觉得威胁不大了,敢乱加价或者搞些卡脖子的政策,大概又会有大笔的资金注入,项目又能立刻活过来。

但对于一个把这项事情作为未来一辈子事业的人来说,因为没钱浪费时间绝对是不能容忍的。毕竟这帮人大都是对钱没啥概念,不把钱当钱的主儿。

孟润泽笑着说道:“周啊,你慌啥。咱们的cpu可是主打差异化竞争。是要跟操作系统搭配着来的,你要是真担心每天给陈昱儒和卢远正通通电话,问问他们华为鸿蒙那边升级到底准备得怎么样了,只要系统这块不拉跨,咱们的芯片销量应该不会太差。”

宁为听着三个学生交谈笑了笑,周正浩的忧心他自然很清楚。

只是他现在也不好表态。

说实话,虽然第一代cnmd结构cpu从指令集到芯片设计,他主持着全盘的工作,鸿蒙系统配合cpu的系统升级工作,他也一直在跟进,但最后能不能市场能不能买单,他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肯定能行。

这是个相辅相成的问题,甚至最关键的点还不在芯片这边。

对于芯片的性能宁为还是有自信的,但对于升级后桌面系统的接受度,宁为并不太敢打包票。没办法,这一代的cpu最终还是没能得到微软的支持,配合的鸿蒙系统又做了许多极为大胆的更新,这就涉及到一个操作习惯的问题。

宁为能保证的只是一些关键位置的订单,肯定不会少。但是如果少了大众化的市场支持,这一代cpu在英特尔的全力围剿下能否收回成本乃至热销,他也不敢打包票。

更重要的是cpu即便流片成功,进入量产环节,前期产品肯定是没有任何价格优势的。

别说英特尔现在果决的降低了价格,就是没降价之前的售价,摊入上成本,都无法接受。

按照三月给出的建议售价,最完美的cnmd结构cpu,十六核心设计,最高支持128g内存,主频最高能达到3.6ghz,如果首批量产2000千万片计算,每片的出厂价大概就要12代神u的零售价那么高了,如果再加上各种流通成本、税收、质保成本,价格大概还要翻一倍,这才有得赚。

这还是按照量产成品率要达到百分之八十计算的,如果成品率达不到这个价格还得往上加,才能给大家动力继续做下去。

这种情况下,让宁为谈市场,的确是强人所难了……毕竟这还真不是光靠技术就能决定的……

------------

367 原来如此

其实很想跟自己的学生多说点什么,比如新一代鸿蒙系统颠覆式的创新还是极有竞争力的,所以也不需要太过悲观,不过想到现在他们需要的工作已经差不多完结,就干脆没吭声。

接下来流片环节其实没他们太多事情了,也不用专门去盯着,按照流程来了就够了。以入股方对这个cpu项目的重视程度,这个环节不太可能出什么问题。而且大半的工序都有三月自动化控制,该有的各类说明文档,已经做到了尽可能的详细。

现在主要是寄希望于流片成功,要打鸡血可以等流片成功之后。

当然流片成功也不是说马上就万事大吉了。接下来还有一堆的事情,比如跟其他硬件厂商磨合。虽然华为旗下自主的鲲鹏系列主板已经提前做好了跟新芯片适配的准备,但真要打开市场,不可能只靠鲲鹏主板,其他主板厂商还要一个个去谈。

这中间依然有英特尔跟amd两家从中作梗。跟主流主板厂商的交涉一直在持续着,不过现在其他厂商大都还在观望。芯片各项接口指标早早的都已经给了这些硬件厂商,包括新一代鸿蒙桌面系统的各种底层接口文档,都早早的准备好了,不过大多数硬件主板制造商依然在观望。

当然这也不能怪这些主板制造商。

不提国外那些品牌,即便是国内品牌在三维硅通体cpu样品还没推出来的时候,大概率是不敢同时得罪英特尔跟amd以及微软的。

虽然说cpu制造商跟主板制造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毫无疑问,相对于全世界遍地开花的主板制造商,技术含量更高的cpu制造商还是处于强势地位。毕竟标准掌控在芯片制造商手中,在前途还不明朗的时候,没谁敢直接给还在襁褓中的三维cpu开口子。

要说动那些下游的主板制造商,冒着被英特尔、amd制裁的风险,支持他们的芯片,终究还是要看市场表现的。当然这些也不是宁为需要考虑的问题,他只管技术上的。

当然困难是有的,但自信宁为也是有的。

虽然三维芯片在普通性能上来说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但是集成的ai板块,却是绝对的亮点,那可是专门契合三月设计出的ai计算模式,这才是这款芯片真正强大的地方。

简单来说,销售得越多,平时运行的越多,三月构建的网络体系可以调用的算力便越多。包括新版本鸿蒙系统也在底层进行了同步更新,就是为了配合系统的智能特性。

同时在显示方面也有极大的创新,新的芯片跟系统将支持框架式三维显示结构,但暂时这项技术在芯片跟操作系统以及最新的显示器搭配起来测试之前,宁为还不敢吹真有多牛。

还有些控制跟操作上的问题没能解决,即便能完美解决,也还需要考虑人们的使用习惯问题。

不过宁为也看开了,头疼也没办法,所有事情终归还是要一件件的解决。

所以听着几个学生讨论过后,最后也只是简单的笑了笑,开口道:“行了,这两天也都累了,都赶紧去休息一下,万一验证跑出问题来了,回头还要跟宁思的工程师熬夜找问题呢。”

当了三年的博士生导师,又初为人父之后,已经28岁的宁为依然看上去极为年轻,但言语间终究是多了几分上位者的气度,曾经的锋芒也开始渐渐变得内敛。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用宁为的话说,当老师就得有个当老师的样子。总不好还跟学生时代一样咋咋呼呼的。

这种转变最大的特征就是,宁为已经有了种不怒而威的气质。

这大概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陈典诚,见了宁为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的原因。

其实真要说起来,宁为其实很少批评自己手底下这些学生,谁的功课跟不上,宁为横一眼,晾两天就足够一帮人心惊胆颤了。

原因嘛其实也很简单……

别的导师说要把你给开除了,真的也就是说说而已,一来导师没那个权力,学校一般碰到这种事也就是和稀泥,只要学生不作死,不违反那些严重的校规校纪,不违反法律,最多也就是拖个五、六年再劝退,这期间只要能达到毕业要求,导师也就赶紧恭送你毕业了,毕竟光占着位置不做事,就意味着浪费了导师一个招人名额;

二来,对于许多导师来说,真的把学生给弄走了,也对自己的名声不好,能混到研究生导师的大佬们大都还是要爱惜点羽毛的……

但宁为如果开口要劝退谁,那是真的很有威慑力的,而且宁为根本不需要考虑所谓的名声跟面子问题。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这辈子名声已经赚够了,想低调都难。这种情况下,被宁为劝退的话,所有人也只会觉得是他们这些学生的研究能力不行,或者做人方面有缺陷。

这种压力是跟着一般导师根本无法体会到的。

全华夏最年轻的院士,前无来者,后无古人那种,国内、外各种奖项拿到手软不说,自己还设置了一个全球性的科学奖,马上就要第四次颁奖了,奖项也开始在国际学术舞台越来越重要,几乎每年颁奖典礼都有一票学术跟科技界的名人来捧场,从不缺席……

甚至这几年宁为都懒得发论文了。几乎就是每年像是完成任务一样,在三月智能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其他时间就是带带学生,做芯片项目。

到是他们这些做学生的在一些顶刊跟一区刊物上都发过几篇论文,挂了宁为的通讯作者。但其实他们都知道,宁为挂这个通讯作者跟绝大多数导师的出发点完全不同,就是看在是自己的学生面子上,且觉得论文还不错,才肯让他们在通讯作者栏署他的名字。

毕竟通讯作者栏署上自家导师的名字比较好过稿是公认的,而且总能优先被审核。等待反馈的时间,绝对要比其他同学要快一倍以上。当然前提是他们亲爱的导师得认可这篇论文,或者说能达到导师的最低标准。

跟宁为这三年,他们可是亲眼见过许多相关研究方向的院士级大佬找上门来希望跟自家导师合作,攻坚各种课题,甚至已经做得差不多的课题,希望能跟宁为共同署名,都被自家导师干脆的拒绝了,可想而知他们是多么的幸运了。

这也让所有人更珍惜跟宁为学习的机会。尤其是他们这批直博生,几乎每天都觉得压力山大,毕竟后面还有宁班那帮天才在拼命追赶。

尤其是陈典诚为首的那几个丧心病狂的宁班翘楚,本科阶段鼓捣出的宁社就已经逆天了,还能提前一年直接来读研,这以后注定是要逆天了,怎能让人没有危机感?

目前宁为手底下唯一的女学生李静雯已经背地里因为学业压力偷偷哭过好几次了。

但其实宁为也不太想这样,毕竟他还年轻,还是在没事喜欢说点骚话的年纪,但想到为人师表,那各种骚话也只能暂时戒了,最多也就是闲暇时在曾经的寝室群里,跟他的老室友们打打嘴仗,开心一下。

心累啊!

目送着自己的三个学生乖乖的去休息,宁为喝完最后一口奶茶,正准备去找柳唯聊几句,然后回套间里躺上一会,手边的电脑却突然自己亮了起来,然后一只猫蹦了出来……

“喵……”

“嗯?”

“喵……宁社内部发现高度疑似商业间谍的社团成员。”

“啥?宁社有商业间谍?”

……

这个弯转得着实有些急,宁为都愣了。

说实话,对于商业间谍这个词,他其实挺不敏感的,不过片刻后便恍然过来,并想到了柳唯……

大概是被保护的太好了,总感觉这种商业竞争的鬼魅伎俩跟自己挺遥远的,起码他做了这么久的研究还真没听说过还有这种事情,当然更没想到的是,宁社的社团成员竟然会有商业间谍……

毕竟宁社才成立三年,而且本质上只是个学校内部的学生社团。虽然现在没有退出这么一说,但一般只要离开学校了,也就不会再担任任何职位,哪怕保留社团成员身份其实也没什么用,最多也就是有机会返校了,跟曾经的好友一起吃顿饭;混得实在太惨,可以申请一笔社团的毕业帮扶资金;又或者成了成功人士,给社团再捐笔钱……

当然后两者现在还没出现。

虽然不差钱的宁社早早就准备了一笔专门帮扶社团内部成员的专项资金,据说总金额达到了八位数,但到目前为止还没人申请过。据说这笔钱已经被丢在货基躺着吃了一年的利息。

总之如果是接触过社会的毕业生,肯定不可能接触到社团正在研究的技术,如果还是学生……

学生就已经是商业间谍,这特么得多有前途?

“喵……高度疑似,需要调查取证予以确认。”三月昂着脖子,摆着一张高傲的小猫脸,很严谨的给予了限定。

“哦!”宁为下意识的拿起手机,刚打算翻翻通讯录,给陈典诚打个电话问问情况,想了想后,没有拨出去,而是走出了实验室大楼,在研究中心的大路上散着步,慢悠悠的走到了1号楼的休息间,敲了敲门。

“请进……咦?你忙完了?”正在看书的柳唯抬头瞅了眼宁为,然后垂下头继续研读手中的。

这些年的朝夕相处,两人已经处得太熟了。

加上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很独特,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上下级,毕竟柳唯的工资可不是宁为发的,在宁为的理解里,他跟柳唯之间大概属于合作关系,就好像亲密无间的战友。

也可以说是朋友,有什么心事可以肆无忌惮的吐露那种。毕竟柳唯跟他曾经那些室友不一样,嘴巴很严实,两人平时聊的那些非官方内容以及日常吐槽,三年里就没从柳唯嘴里吐露出去过……

更让宁为满意的是,虽然柳唯每天都依然坚持高强度锻炼,但他还是跟宁为一样,在三年里都明显的要——“胖”了些。这大概能说明,人长不长肉跟运动量多少的关系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更多还是依靠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速度来控制。

当然这里的“胖”并没有超出正常的体重范畴。比如宁为从曾经60kg长到了68kg,136斤的体重相对于1.78米的身高来说,只能说从曾经的偏瘦到变得匀称。

让宁为愤懑的是,他长得肉有向肚子发展的趋势,而柳唯的体型却保持得很好,多出来的肉只是让身体变得更为魁梧,比如胳膊是真的粗了一圈。

好吧,这大概又说明,运动虽然阻止长肉的功效不太明显,却是真能让肌肉纤维变得更粗。

“跟你说个很稀奇的事情,你听了别太惊讶!”宁为随手带上办公室大门后,神秘兮兮的说道。

柳唯大概是现在宁为身边少有几个单独在一起时,不需要端着架子的人了,可以放纵年轻的天性,交流起来特别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