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 第92章

作者:一桶布丁

这一系列的巧合,让亨德尔觉得宁为就是故意的。

当然,故意归故意,但这样的数学天赋也是没谁了。

果然是一个充满了斗志的年轻人啊!但也许正是他那封邮件才激起了这年轻人的斗志呢?亨德尔自得的如此想着。

想想吧,这个来自华夏的年轻人在知道卢卡森·弗兰德就是卡他论文的罪魁祸首之后,竟然选择了花费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去研究并证明了一个跟卢卡森·弗兰德同期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大佬在八十年代提出的猜想。

更重要的是,在计算机技术特别发达的今天,宁为提出的证明方法非常容易便能在计算机上证明其正确性。

于是亨德尔在跟副主编沟通之后,为这篇论文找到了一位非常合适的审稿人。

是的,没有比他更适合的审稿人了。

……

海勒姆·高尔在接收到《自然》的邮件时本想拒绝的。

事实上,他给《自然》审稿的机会本就不多,因为这本期刊其实很少会刊登纯数学领域的论文。一般来说数学领域的优质论文都会在四个世界公认的数学顶刊上发表。

而作为普林斯顿的教授,他能感受到《自然》在上次《美国数学学会》风波中所扮演的角色。

任何事情都有其规则,是无法避免的,这是海勒姆·高尔对上次事件的观点。

作为一个醉心于研究的数学家,海勒姆·高尔并不想去考虑太多学术以外的问题,更不想去评判卢卡森·弗兰德的做法是否正确,当然也不会去关注宁为的遭遇是否存在不公。

他只是本能的厌恶《自然》挑事儿的态度。

然而,这封邀请他当审稿人的邮件中,编辑的措辞竟让他无法拒绝。

“亲爱的高尔先生,我曾听说您的老师——尊敬的布尔甘教授在离世的前一天还曾打电话给您,跟您探讨kls猜想的证明思路,这的确是一个会让人感动的故事。但今天,我们收到这篇论文,用一种前人没想到的方法完成了对kls猜想的证明。鉴于这是您老师在离世前的遗愿,经编辑室研究决定,特别邀请您作为这篇论文的审稿人。非常感谢。”

这特么没法拒绝了。

不谈证明kls猜想本就是他最尊敬的老师的遗愿,他自己为了这个命题也已经花费了许多年的时间,虽然现在他的研究课题并不是这个,但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将曾经的论证过程拿出来仔细研究,希望能有新的发现。

现在竟然有人声称证明了这个猜想,他又怎么可能拒绝?!

所以在看完邮件内容后,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同意。

这个时候是谁要邀请他审稿已经不重要了。

等等,递归法?

海勒姆·高尔整个人都沉浸在了论文的论证过程,两个小时便在阅读并验证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悄悄流逝,当读完论文后,整个人处于恍惚状态。

这就证明了?!

原来是可以这样证明的!

虽然他的第六感告诉他,这个论证过程极为严谨的论文是对的,但他还是决定仔细检验一遍。

事关他恩师的遗愿,海勒姆·高尔觉得多严谨也不为过。

好在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年代想要验证这篇论文非常简单。

他也不管此时已经很晚,立刻联系了自己的好友,一位计算机方面的专家,然后匆匆赶到了学校计算中心,将论文的数学思想一一转化为了计算机能识别的代码,直接最终证明了这篇论文的正确性。

“海勒姆恭喜你,这个命题终于被解决了,想来布尔甘教授在天堂得知这事也会感觉非常欣慰的。”

“是啊!”海勒姆·高尔兴奋的点了点头,即便已经熬了一整夜没有休息,但他依然处于很亢奋的状态。

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完美证明ksl猜想,这篇论文的作者一定是个天才!

辞别了好友,海勒姆·高尔立刻登陆了邮箱,开始撰写一封言辞恳切邮件。

“非常感激《自然》编辑室的信任,将这篇论文交给我审核。经过严格的审验,我可以百分百肯定这篇论文的证明过程跟结论都是正确的,所以我的选择是通过。但是我非常迫切的希望知道这篇论文的作者,希望您看到这篇论文后能即时告知。让我能有机会感激他完成我恩师的遗愿。谢谢!”

点击了发送按钮后,海勒姆·高尔没有关闭邮箱,而是坐在位置上焦急的等待着对方的回应。

他计算过时差,现在应该是伦敦中午两点,应该已经过了午休时间,如果这位编辑足够敬业的话,应该会立刻看到并回复他的邮件。

是的,这一刻他迫不及待的希望知道这篇论文的作者,然后亲自向他表达谢意。

这并不算违规,即便是双盲审核,在他已经给出了最终审核意见后论文作者也就已经不是秘密,毕竟在论文刊登后,所有人都会知道。

一般人大概无法体会这种感情,但数学界许多人都知道,海勒姆·高尔本就是让·布尔甘最喜欢的学生,甚至可以说他这一路走来能这么顺利,让·布尔甘为他做了许多,这种感情早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师生之情,尤其是当他在数学界开始展现天赋的时候,让·布尔甘既是他数学道路的指引者,更是他的知己跟前行路上的同伴。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窗外的阳光透过古朴的窗户洒落在这位教授的脸上,留下点点光斑,但海勒姆·高尔却仿若未觉,此时他的全部心神都陷入了回忆之中。

让·布尔甘的音容面貌在脑海中不停的回现,他也仿佛回到了曾经的日子,从一个虚心求教,一个悉心指导,再到两个人为了捍卫各自的观点争论得面红耳赤……

直到电脑传来“叮咚”一声响。

邮箱中多了一封新邮件,《自然》杂志的编辑终于回复了。

海勒姆·高尔下意识的看了眼时间,竟然已经过了十分钟?

他深吸了口气,这才将手放到鼠标上,神情肃穆的点开了这封邮件。

“尊敬的高尔教授,非常感谢您即时的回馈。这篇论文的作者是一位华夏的年轻数学家,他叫宁为。希望这个答案能为您带来帮助。”

宁为?

海勒姆·高尔愣了。

这个名字很熟悉。

他甚至知道如果现在打开谷歌,搜索这个名字,能找出十多万关于这个名字词条。

但怎么会是他?

……

毫无疑问,解决了一个世界性难题的论文,必须要放到正刊的头版,这可不止是给宁为面子,更是一位已经逝去的菲尔兹奖获得者的排面。

毫无意外,论文一刊载便引发了学术界的轰动。

严谨的论证过程,加上极为容易验证的数学方法,很快宁为这个名字再次被无数数学家们注意到。

什么情况?

更巧的是,这个问题被解决,却恰好能帮助计算界对随机行走算法进行升级提供思路,当这些计算机界的大佬们开始在自然研究这篇论文时,也同时注意到了论文第一作者的名字。

又是他?!

好吧,不管是谁,完成了一个世界级难题的论证,都应该享受赞誉。

推特上,不少人开始发表感慨。

“恭喜那位华夏小子,这是一次完美的证明!相信让·布尔甘知道这件事情,也会开上一瓶香槟庆祝的!”

“很遗憾,我知道让·布尔甘在这一问题上,花费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比任何其他问题多得多。只是没想到,最后这个问题却是被统计学解决了。”

“心情复杂,又一个数学难题被攻克本该欣喜,可惜晚了四年!”

……

在这篇论文在《自然》上刊载了两天后,亨德尔脸带微笑,再次在《自然》官方推特上,发了一句话。

“是的,还是他,那个华夏少年证明kls猜想的过程,就像是从天而降的一道闪电,照亮了那被乌云笼罩下的一角!”

配图则是宁为那篇论文的标题,然后加了一个特别大的数学猜想四个字,配上一个x,代表着这个猜想被证明。

本来,大家还在庆祝又一个数学难题被攻克,但这个推特一出,很快便勾起了大家不算久远的回忆……

这事有点不对啊?

kls猜想的证明过程又没投数学界的四大顶刊?又是在《自然》发表?

离谱了啊!

虽然说数学也能算得上《自然》科学,但哪个正经儿数学家没事把如此值得称颂的研究成果投到自然上?又有几个数学家会在《自然》上找数学论文?

史密斯就算了,那个家伙一向特立独行,而且跟数学界许多大佬关系都不太好。

但这个宁为……

哦,想起来了,之前那篇关于ns方程的论文投了《美国数学学会》被拒稿,才转投《自然》,并顺利刊载的。

这下,《美国数学学会》编辑室的压力更大了。

无数的质疑声再次如同潮水般涌来,这一次这些质疑声已经直接开始挑战一个世界顶级数学期刊的公证性。

“数学论文却要在《自然》上发表,这是《美国数学学会》的耻辱。”

“强烈要求公开那篇《三维不可压ns方程在限定条件下存在通解》的论文未通过期刊审核的真相。”

“隐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请不要再回避了。不要让无数人的信仰崩塌!”

……

于此同时,《美国数学学会》杂志总编办公室内,康纳森正坐在他对面的,可以说是他的上司,主管学会工作的秘书长。

“康纳森,我的朋友,这件事终究是你处理的草率了,许多人要求你辞职。你知道的,你让我们背负了许多压力。”

“所以你也认为应该是我辞职吗?约翰。”康纳森耸了耸肩,问道。

“现在的情况,我认为该怎么样已经不重要了。我们需要有人能为这件事情负责,平息那些怒火。康纳森,当然,作为交换,有什么条件你可以提。如果你能签署一份协议,保证辞职后能守口如瓶,也许我可以帮你额外争取到一笔不菲的赔偿金。”

“哦?如果这个数字真能让我心动,我不介意明天就把一封言辞恳切的辞职信放在这张桌子上。”康纳森指了指面前的办公桌说道。

“这样的话,那么,二十万美元!康纳森,你知道这不算一个小数字,大概相当于你在这个位置上两年的薪水。而且你还是学会的成员……”

“30万美元,我保证不会开口说任何话!”康纳森微笑摇了摇头,然后说道。

“好吧!但我们需要签署一份合同。”

“没问题!”

------------

136 那就我来刺出这一剑吧!

显然,约翰准备的很充分。

很快一份合同就摆在了康纳森面前,上面的条款是早就准备好的,约翰优雅的当着康纳森的面,在合同跟一张支票上同时写上了金额。

康纳森接过合同,匆匆浏览了一眼,然后爽快的签了字,然后用合同换来了支票。

约翰站起身,整了整身上的衣服,说道:“我代表数学学会感谢你这些为数学学会会刊所做的贡献。”

“哦,那么,非常感谢你们的支票。”

“那么我先告辞了。”

“请!”

……

华夏,江城,天空乐坊量贩式ktv内。

宁为正欣赏着两边寝室里几个麦霸在那里轮流表现,说实话,对唱歌他不太感兴趣,不过欣赏能力还是有的。

可惜的是ktv的环境太嘈杂,而宁为其实更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下听些舒缓的音乐。

所以多少是有些闷的。

好在那天杨晓慧跟宁为谈过之后,两人之间相处得融洽了许多。起码两边寝室都不在将两人当成一对来看,单纯的像联谊寝室女孩相处,两人都没其他乱七八糟的想法,起码不尴尬。

到是刘聪跟另外那个女孩关系融洽了许多,两人似乎都对唱歌没什么兴趣,坐在一起聊着什么。

这到是可以理解。

毕业后,可能就这两人离得最近。一个是学校的免推生,明年还要来江大读研,一个已经确定了在学校实验室工作,以后有什么事也可以相互帮衬着。

当然许墨跟徐瑞轩离得也不远,起码在同一个城市,只是不知道两人最后能否修成正果。不过两人都来自同一个地区,起码不会因为生活习惯各方面有太大差异而分开,如果是因为我喜欢猫,你却养狗这样的理由分手,那是谁都没办法的。

至于罗翔跟卢佳佳这一对儿就真不好说了。

罗翔大概率会留在江城发展,毕竟家里在这边有底子。卢佳佳则是家里已经帮她安排了一份在老家银行里的工作,听她说也得从做柜台干起。

异地恋能维持多久从来都是个很玄学的问题。

好在两人都是没心没肺的乐观性子,旁人的忧虑在两人看来,似乎根本不是问题。

套用罗翔的话说,从江城到徐州,坐高铁不过4个小时,而从江城最北边坐公交到最南边差不多也要三个小时,所以只要华夏高铁不崩溃,一千多公里的距离那根本不叫事。

至于杨晓慧。

未来人大的研究生自然就更不用说了,四个字,前途远大,当然如果只想过小日子的话大概也能过的很好,毕竟去人大读研肯定会认识许多优秀的男生。

至于他自己……

宁为正想着这些有的没的,突然感觉兜里的电话震动起来。

拿出手机一看,竟然是鲁师兄打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