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189章

作者:大罗罗

不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交税,更是因为他们如果不去新式的商学中好好学上一阵子,他们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收税、缴税和逃税了……给整不会了!

……

徐州,云龙山,兴化寺,大清皇帝行在。

“皇上,奴才敢用项上人头担保,朱三父子真的已经腐朽了。他们入江宁后和入江宁前那就是判若两人啊!奴才在明孝陵做苦工的时候听人说,朱三父子入江宁前那真是和下面人同甘苦、共患难的,虽然各有几个伪王娘,但也不算太好色。但这回到江宁后,这两父子算是彻底不装了……”

正跪在康熙皇帝面前,如泣如诉地在娓娓叙述着朱和墭、朱天王入主南京之后的种种腐朽行径的,正是那位在孙思克自杀时带着他的遗折混出战场的岳升龙。

岳升龙当日冲进树林之后,就先找了个地儿把孙思克的密折找了地方给藏了,然后才下山去向明军投降。

他本以为投降后可以马上领到十两银子的路费,谁知道却被告知要“劳动赎罪”,先把孝陵清理干净,再力所能及地修一下,才能给放了。

岳升龙也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干起了苦力。不过在孝陵干苦力也有好的地方,他很容易就找回了之前被他藏起来的孙思克的遗折。

在干了两三个月的苦力之后,他终于康熙十三年的腊月到来前,领到了十两银子,还被送到了出长江北岸已经被明军控制的瓜步镇释放。

离开瓜步镇之后,岳升龙马上就去了尚在清军江北大营控制下的扬州。拿着孙思克的遗折找到了当地的清朝官员,然后就被送到了康熙皇帝驻跸的徐州云龙山。

在云龙山上见到康熙之后,康麻子并没有马上看孙思克的遗折,而是问起了南京的情况,还有朱慈炯、朱和墭这对父子在忙活什么?

岳升龙当然是知无不言了……他虽然一直在明孝陵干苦力。但因为他识文断字,又能说一口谁都能听懂的官话,而且待人接物也比较不错。

所以他就经常被派去接待来孝陵参观的咨议官——从这些人的交谈当中,岳升龙听说了许多关于朱慈炯、朱和墭父子已经腐朽的传闻。

什么盖宫殿啊!什么选秀女啊!最夸张的是,有消息说朱和墭还在玩织布……

“什么?织布?”康熙皇帝愣了愣,“织布有什么好玩的?而且他一大男人……玩织布?”

这场面真是让人难以想象啊!

一脸大胡子的猛男朱和墭,现在坐在纺机之前“唧唧复唧唧”?

“皇上,朱和墭也许是在韬光养晦吧?”南书房大臣熊赐履跪下说,“当年刘备困在曹孟德那里的时候就种过菜。”

“种菜和织布能一样吗?”康熙说,“如果刘备来个‘唧唧复唧唧,皇叔当户织’,关羽、张飞都得另投明主去了!”

说着,康熙又问边上的南书房行走周培公,“培公,你怎么看?”

周培公赶忙跪下,“皇上,奴才觉得朱和墭这是在和织女们荒淫无道……他们朱家经常出些荒唐主公,朱慈炯、朱和墭这对父子和他们相比,还不算太荒唐。”

康熙点点头,不置可否。

周培公接着分析道:“皇上,朱和墭这么一搞,有一点是可以确定了……他暂时不会大举北伐了。咱们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吴三桂的北伐大军了!”

“吴三桂的大军会在冬天北伐?”康熙问。

周培公道:“皇上难道忘了,您曾经以掘开黄河大堤相威胁……吴三桂可不敢当您只是说说!”

康熙这才想起来,他的确说过这话!

而且的确不是随便说说,如果吴三桂敢在黄河水挺多的时候出兵,把康熙逼急了,康熙什么事儿做不出来?

康熙想了想,道:“冬季在中原大战一场也好……朱和墭的军队都是广东人、福建人,耐不了寒。多半不会北上,咱们就能有几个月的时间和吴三桂好好打一场!

只要能打败吴三桂……这天下就还有咱们大清一半!”

“皇上圣明!”

“皇上,只要咱们能集中全力,吴三桂必败无疑!”

康熙皱着眉头:“可是朕手头的兵力还是有点薄啊!”

周培公则小声提醒道:“皇上,您还有北京城的几万大军没动呢!”

第437章 康麻子,手别抖,梭哈了!

“什么?要动北京的兵?那可是我大清的根本啊!”

康熙皇帝一听要动北京的兵,眉头马上就拧成了一团,还低声嘟囔了一句。

康熙的话说得没错,他留在北京的看家兵,才是大清国真正的根本!

去年康熙率领包衣奴才军南下的时候,在北京一共留下了两万五千八旗兵,五千包衣奴才兵,五千绿营兵,总数三万五千。看着不大多,但是其中的两万五千八旗兵都是正儿八经的满洲天兵!

而康熙初年满洲男丁的总数也就是五万出头——真的少哇!

在顺治十一年审丁的时候,满洲正身男丁人数仅有四万九千六百六十丁。到康熙皇帝御驾亲征的康熙十二年,十几年间也增长不了多少,也就是五万出头的数目。

当然了,这个是正身旗丁的数目,不包括包衣奴才、开户旗奴(就是可以在旗下另立一户的旗奴)、另户旗人(就是混进八旗队伍的奴才)的,也不包括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属于八旗队伍中的核心骨干。

也就是说,康熙皇帝只带了半数的八旗正身旗丁去和吴三桂、朱和墭交手,而将另一半留在北京看家。

不过他这么干也不全是因为担心北京老窝让人掏了,而是当时能带出去打仗的八旗满洲正身旗丁也就是两万几千人,剩下的那些实在是带不动他们。

所以康熙就把“带不动”的八旗兵都留在北京,由常宁、索额图、喀布喇等人督促着严加训练。

与此同时,康熙还命令常宁等人“严加审查”另户旗人,以壮大满洲正身旗丁的数量。

经过一年多的“审查”,留在北京正身旗丁的人数又增加了七八千。现在已经达到了三万多人,岁后又吸收了五千包衣奴才军和一部分新加入奴才,总数就达到了四万。

这四万人又被常宁、索额图等人依照着八旗新军的模式进行整编,编成了八个八旗新军固山(一旗一个)。

而这八个固山,就是大清朝的根本了!

哪怕康熙带着的八旗新军都打光了,只要这八个八旗新军固山还在,大清就能退出山海关,康熙皇帝也许还能当个清顺帝……有清顺帝当,总比什么都没的当要好吧?

连遭败绩的康熙皇帝,现在已经没有了一年多以前的意气风发,又到该他下注梭哈的时候,手都有点抖了……

“皇上,”这时候又有人给康熙跪下了,原来是康麻子的皇叔安亲王岳乐,“除了北京的兵,陕甘那边还有四个固山的精锐……也可以动一动了!现在秦岭大雪封山,汉中的逆贼根本没法进攻,咱们的人也不可能南下,那四个固山正好可以调到河南。而且这四个固山的兵就在西安附近,距离河南可不远。

再加上八个固山的北京新八旗军,这样河南方面就能集中二十八个固山的新军,足以和吴逆一战了。”

陕甘的四个固山是由西安驻防八旗和甘陕两省的绿营兵改编而成的,分别由陕甘总督莫洛、西安将军洞鄂、甘肃提督王进宝、陕西提督张勇掌握。

另外,在莫洛、洞鄂、王进宝、张勇手下还各有数千绿营兵,总兵力亦不下四万。

“皇上,您还有关外八旗、布特哈打牲八旗的勇士可用!”

巴海也给康熙跪了,“现在关外八旗有五千兵丁,布特哈打牲八旗有有数千兵丁!

年初编练新八旗时,奉天将军和宁古塔将军也得到了练兵的旨意……他们现在已经以关外八旗和布特哈打牲八旗为底子,各编练了一个固山的新军,也随时可以抽调入关。”

康熙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他身边有十六个固山的机动部队,北京、陕西两边还能再调集十二个固山,关外还能调两个固山,总共就是三十个固山,十五万大军!

这是倾国之赌了!

“三十个固山,十五万天兵……能赢吗?”康熙皇帝的语气之充满了不确定。

“能!”

周培公还是一如既往地相信十足,“皇上,其实孙思克的遗折之中已经给出了我大清的致胜之法了!”

孙思克的遗折不算密折,但也不是题本,算是在两者之间,周培公这样的南书房行走是有资格看的。而且康熙这段时间收到了许多遗折,看得都有点郁闷了,所以就让熊赐履、周培公、黄植生、汪士荣他们几个帮着看看。如果那些大清忠烈有什么办起来不大麻烦的遗愿,就写个条子递给康熙。

而大部分的遗折都是道一声永别,再要一点待遇的。只有孙思克的遗折,也就是由岳升龙带来,摆在康熙皇帝跟前的这一份是个例外。

孙思克这个大清好奴才到了最后一刻,还没忘记康麻子……所以把自己用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都写在折子里面,让岳升龙递给了康熙。

康熙被周培公一提醒,马上打开了封皮上沾满了血污的遗折,一字一句地认真看了起来。

原来孙思克在遗折上给康熙皇帝提出了一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法子……把明军的燧发枪战术和土壕战术给抄袭了!

另外,孙思克还建议清廷大量铸造黑火药手榴锤和可以依托“土壕”作战的轻型威远将军炮和红夷小炮……

总之,就是要用“随时挖壕”的“土壕战术”为根本,用来替代原本的步军大阵!

不得不说,这套办法还是挺管用的!

哪怕没有燧发枪,也没有轻型威远将军炮和红夷小炮,只要挖坑挖得好,再加上一定数量的骑兵遮护,再加上威远将军炮和黑火药手榴锤的火力,大概率是可以和明军、周军一搏的。

“好!”康熙猛一拍桌子,“孙思克果然是我大清难得的忠臣,也是难得的人才……”

说到这里,他的眼泪都下来了,“朕竟然将这样的人才置于死地……朕对不起忠烈啊!”

“皇上……节哀!”

“皇上……保重!”

康熙书房内的一群奴才全都给跪了,都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请康麻子节哀保重。

康熙掏出个黄手绢擦干了脸上的眼泪,一张瘦削的麻脸上露出了坚毅的表情,“燧发枪不是说有就有的,不过黑火药朕有的是,铸铁空心锤有……再令淮北、河南、山东三省马上打造短柄铁铲十万只!

传旨给索额图,命他统领北京的四万新八旗立即南下!

再传旨给莫洛、洞鄂、王进宝、张勇,让他们立即率领陕西的八旗新军东进河南!

另外,巴海!”

“奴才在!”

康熙道:“朕命你为奉天将军,马上去关外调集新军一万,尽快赶来河南参战!”

“奴才遵旨……奴才一定把关外最精锐的新军给皇上带来!”

康熙容色严峻,语气深沉:“再给察哈尔、科尔沁的蒙古王公下旨,让他们各调集五万蒙古骑兵至张家口、山海关听用!

朕这一次要汇集满蒙精兵二十五万,用孙思克的办法,去和吴三桂决一死战!”

康熙这次真的是梭哈了!

不仅满洲精兵尽出,连塞外蒙古人的力量也尽可能发动了,整整凑出了二十万大军!

这仗要是打扑了,那真的只有上煤山了……

想到这里,康熙又补充了一句:“传旨全军,这一战,朕要亲临前线,与我八旗将士共生死、同患难!”

第438章 吴三桂,只要北京城!

江陵府城,冰封雪飘,银妆素裹。

小冰期的天那真是冷啊!连位于长江岸边的湖北江陵,前几日都下起了接地连天的暴雪,气温更是降低到了冰点之下。连滔滔长江上都出现了大面积的浮冰……看着要封冻啊!

就这气温,别说习惯了温暖气候的朱和墭和他的广东兵、福建兵有点受不了,只好在长江沿岸猫冬了,就连自幼长在关外苦寒之地的大总统吴三桂也被冻了个够呛。

他这些年都住在冬暖夏凉的昆明,已经习惯暖和的冬天了,再加上年纪老了,阳气不足,入冬后一个没注意,就是一场风寒,连着咳了半个月,直到这两天才好些。

不过病好之后的吴三桂也不敢再逞能了,连今儿给出征北伐的吴应麒、吴世琮、吴国贵、马宝、王屏藩、高得捷、刘玄初等将帅送行,都没敢去室外,就在大总统府中一间暖烘烘的大堂内摆了两桌。

现在酒宴已毕,吴大总统正坐在一张“总统椅”上,给几个即将要统率十万大军北伐的将帅面授机宜呢!

他的长子吴应熊,女婿郭壮图,心腹重臣方光琛、万斯同则在边上作陪,倒是一派和谐团结的场面。

“应麒、国贵、世琮……”吴三桂看着这回北伐的主帅、副帅和先锋大将,正容道,“你们三人记好了……老夫只要北京城!

只要北京!你们什么都别管,不分兵、不守城、更不攻敌之坚城,就往北京一路打过去便是了。

除非清虏的主力自己来找死,否则不必理睬。对于清虏大兵驻守的城池,绕过去就是。沿途拿下的城池,也不必分兵把守,交给当地的豪强或是投靠咱们的官员即可。”

“爹,这么个打法,后路是不是太虚了?南京方面会不会……”吴应麒还没明白他老子的“战略思想”,于是就问了一句。

“南京那位能干什么?”吴三桂拈着胡子,笑吟吟看着吴应麒,“应麒,你应该知道朱三父子在南京召开的咨议会上发生了什么吗?”

“南京咨议会?”吴应麒愣了愣,好像听说过,但是又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吴三桂摇了摇头,这个儿子啊,打是能打的,但是政治上的事情真的是一窍不通,而且也没兴趣……这事儿昨天万斯大报告的时候他也在场,不过现在看起来是什么都没听见了。

“老大,”吴三桂瞄了眼老大吴应熊,“你说吧!”

吴应熊笑道:“朱和墭在南京咨议会上宣布要在南直隶、江西、浙江三省均田,还宣布要渐废科举、代以学堂,还宣布要逐渐加强商税征缴。”

“这有什么不对吗?”吴应麒想了想,“除了废科举可能有点不对,均田和收商税的事情我们也在做啊!”

吴应熊笑道:“均田我们的确在均,但是我们的均田是不损害田主利益的……至少在表面上不损害。至于商税,我们当然要收,可我们收得很粗,可减可免的人也不少。”

吴周手里拿着个没人的四川,当然不需要去割地主的田来均了……虽然佃户被均成自耕农后,地主的土地也租不出去,只好自己随便种种。

但是地毕竟还在!

只要多生点儿子,以后都可以派上用场。

可朱和墭统治下的南直隶、浙江、江西虽然人均耕地面积也不小,没有十亩也有八亩,均一均就是户均富农的水平——一个五口之家分到四十亩水田绝对很幸福了!但是毕竟没有大片无主的空地可以分配。所以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均田肯定是均存量,必然会有许多大地主失去土地!

另外,吴周治下的地盘工商业很不发达!

所以吴周也不是很重视商税,自然不会为了一点儿商税去得罪境内的士大夫。

吴应熊接着又道:“不过朱和墭这回最得罪人的举措还是渐废科举!他不仅要逐步废除科举,而且还要广开学堂,大办教育……要让人人都有书读,让所有天资聪明之人都有机会读书上进。这是要掘士大夫们的根啊!”

其实在科举上进的时代,真正能走到高中进士这一步的,都是脑瓜子特别好使的学霸。

但是士大夫阶级对土地和教育资源的垄断,也阻挡了大批家境不好的聪明孩子和他们抢夺上升通道。

另外,科举考得是文科,而八股文章又比较容易“刷题”,所以垄断土地和教育资源的士大夫阶级也就容易“固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