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 第228章

作者:寻风追雪

“可陛下为何偏偏在这种时候,让岳子仪集结大军,帮助阿厉王呢?”

岳子仪,就是乌斯都护。

也是当初张正明亲自教导的学生之一。

因为在军政两方面,皆有才华,所以被先帝任命为乌斯都护。

这些宋公文也非常清楚,但他现在的关注点不是这个,而是听到张正明的话之后,陷入了沉思之中。

是啊,陛下每做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且不会简单。

如同让燕王就藩,如同让自己变法试点。

每一件,都是陛下未雨绸缪!

只是在此事上。

宋公文却疑惑了。

因为他怎么都想不通,陛下这道旨意的目的是什么。

至于张正明呢,则没有选择继续开口,因为此刻的脑子在全力思考,在运转。

想着陛下到底有什么目的呢?

终于,一盏茶之后,他突然之间眼前一亮,然后看着面前的宋公文,直接道:“妙啊,妙啊!我明白了,我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 阳谋这才是帝王之道【求月票】

此刻的张正明,一改往日的镇定。

双眼当中,满是激动和兴奋。

这一幕,让旁边的宋公文愣住了,想着自己好像从未见过老师这般模样。

心里震动之下,更是好奇,对方到底明白什么了,想要知晓原因。

当然,他知道此事肯定与陛下,决定相助阿厉王有关系。

只是不清楚,到底有什么是值得兴奋的。

毕竟这个决定看起来。

似乎对于大魏和朝廷来说,没有半分好处啊。

而张正明,自然也看出了他心中的疑惑,当下一笑,收拾了一下心情,继而道:“我刚刚有些许激动和失态了,不过这没办法,实在是陛下的这一招,真的太妙了。”

“太妙了?”闻言,宋公文更加疑惑,忍不住道:“老师,陛下秒在何处啊?”

对此,张正明自然也不会有任何隐瞒,直接开始解释:“公文,我猜测,或许陛下早就已经知道,陈玄策在天度国的所作所为了,知道他将天度的局势搅乱,要为我大魏某得好处!”

此话一出,宋公文神色迷茫,觉得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因为这件事情,只有自己和老师两个人知道啊。

陛下怎么可能猜得到?

但仔细一想。

当今陛下虽然年轻,但乃是真正的圣明之君,猜出陈玄策在天度国做些什么,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这样一来,便让宋公文又疑惑了,道:“可陛下既然知道,陈玄策在搅动天度国局势。”

“在这种情况下,陛下应该选择支持,亦或者直接踩天度国一脚才对啊。”

“如此,我乌斯地区,至少可以免去数年的争端。”

有阿厉王在一日。

那大魏与天度国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得到缓解。

甚至还有可能让冲突继续恶化下去,导致两国开启大战。

大魏可以不惧,但现在,朝廷内外还有许多危机,不能再增加一个对手了。

尤其还是天度这样的强国。

可现在陛下的举动,分明是会对陈玄策的计划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但朝廷者的出兵帮助阿厉王,那对方很有可能就直接免去了后顾之忧,专心对付国内的势力。

如此一来,等到阿厉王重掌大权之后,势必会再次回过头来,针对大魏。

可以说,这个举动对于朝廷而言,根本局势百害无一利。

因此,宋公文就更加不理解了。

不过这时候。

张正明却摇了摇头,笑着道:“你也说了,陛下若顺着陈玄策的计划,踩天度国一脚,定然可以让乌斯地区免去数年争端,我大魏,亦可以暂时性的高枕无忧。”

“可问题,就出在这个数年,和暂时上面。”

说到这里,他也不卖关子,直接道:“因为这一切,对我大魏来说,看似有好处,可都是短暂性的,解决不了最根本的麻烦,也就是说,解决不了阿厉王,那我大魏的乌斯地区,就不可能有安稳。”

“同样的,只要解决阿厉王,那所有的一切,便可以真正的尘埃落定。”

“换句话来说,陛下派兵,目的其实是和陈玄策一样的。”

“为的,就是想要彻底解决乌斯地区的争端。”

“让我大魏西南部,再无大战!”

这句话,让宋公文微微一愣。

虽然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但脑海中,似乎抓住了什么重点。

因此他也陷入了思考中,最后开口道:“也就是说,陛下此次派兵,其实不是为了帮助阿厉王,而是为了对付他?”

“没错!”

张正明点了点头,继续开口:“陛下,乃真正的千古圣君,怎么会不知道,阿厉王此人狂妄自大,狼子野心,是一头喂不熟的野狼?”

“陛下清楚,即便我大魏出兵帮他平定内乱,阿厉王不会感激,最后的结果,依旧是两国对垒。”

“所以在本质上,陛下是想要对付阿厉王,至少让天度国在此次乱局下,换一个君主。”

“而陈玄策所策动的阿沁王一脉,就是最好的选择。”

“只要阿沁王一脉主导天度,加上得到了我大魏的帮助,至少在将来几十年,乃至百年内,两国之间,就再无大战。”

闻言,宋公文点了点头,也认同了这个观点。

同时明白老师所说,陛下已经知道陈玄策在天度国的所作所为。

因为陛下如果不清楚的话,根本不会下决心派兵,毕竟事关重大,不能有丝毫马虎。

只是这一刻,宋公文的眼中,不由再次浮现出疑惑,道:“可学生还是不明白,陛下既然知道这些,可为什么还要乌斯都护集结大军,说要相助阿厉王平定内乱呢?”

按道理来说,陛下这时候,选择集结大军,必然是要威慑天度国。

尤其是在名义上面,支持阿沁王一脉才对啊。

毕竟。

之前陈玄策的计划也是这样的。

告诉阿沁王一脉,大魏会出兵相助,对付阿厉王。

如果不是这样,天度国根本不会这么快发生内乱,正是因为陈陈玄策带上了有自己和老师签名的亲笔信,使得天度国的那些大族们,认为有了大魏的支持,从而有了信心,对付阿厉王。

现在,陛下这道旨意一出,让阿沁王一脉,还有那些大族们怎么想?

觉得大魏根本不是帮助自己,而是相助阿厉王。

这样一来。

天度的局势,肯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连陈玄策这段时间的苦心经营,怕也是会功亏一篑,因此,宋公文怎么都想不通。

“所以啊公文,你这一点,要向陛下多学学才行啊。”这时候,张正明的脸上突然浮现出一抹笑意,望向对方,道:“天度国内乱,想必不仅我大魏知道了,周边诸国,肯定也知道了。”

“你要知道,我大魏在东方大陆,虽然称不上绝对的霸主,但也差不多了,周边诸国,五部威慑我大魏的威严,每日都担惊受怕,害怕我大魏会大举入侵。”

“如果在这种时候,陛下下一道圣旨,说要帮助天度国的反抗势力,对付阿厉王,你觉得结果会如何?”

“这就相当于,我大魏趁着天度国内乱,欲颠覆天度国政权,一定会让周边诸国无比紧张,甚至于联合起来,针对我大魏,到那时候,我大魏,必然会承受极大的压力!”

说到这里,张正明继续道:“可如果陛下的旨意,是宣称帮助阿厉王,平定内乱呢?那效果又不一样了,而且你看陛下批复给岳子仪的奏折,名义上写的是什么?”

“说天度与我大魏,乃时代邦交,如今天度内乱,作为盟友,必然要出兵相助。”

“可阿厉王,敢答应我大魏大军,进入天度国吗?肯定不敢的。”

“因为这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冒险了,承担不起。”

“如此,阿厉王又要对付国内反抗势力,又要分心防止我大魏,肯定难以顾忌,最终失败。可在这其中呢,我大魏所扮演的,却是帮助阿厉王平乱,但阿厉王没有接受,最后他失败了身死,能怪得了我大魏吗?不能!”

“所以这叫什么?这叫师出有名!”

这一席话。

让旁边的宋公文,彻底明白了。

因为此刻的他,已经知道,这道奏折以及那道圣旨的意义是什么。

虽然陛下说,因为邦交,大魏会相助阿厉王平定内乱,但这种话,只是说出来好听的。简而言之,就是给周边诸国做做样子而已,打消这些人的疑虑以及担忧。

实际上呢?

陛下还是想要对付阿厉王,颠覆政权。

之所以集结大军,就是威慑天度,给阿沁王一脉,以及那些大族们底气。

大魏出兵,即便没有开战,只是屯在边境,那对于东方诸国来说,都是心惊胆战的。

天度虽为打过,但阿厉王要应对国内的那些人,根本就分不出精力。

所以肯定会产生畏惧之心。

至于阿厉王

如此一来。

怕不用开启大战相助,就能让天度国君换人。

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此举没有任何问题,不仅师出有名,且看起来还有仁有义,是阿厉王不接受,怪不得大魏。

如此,即便是周围诸国,也抓不到任何把柄,甚至还会暗中讽刺阿厉王,不愿放下恩怨,最后导致身死。

所以的一切,都是阿厉王咎由自取,与大魏没有任何关系!

“妙啊,太妙了!”

想清楚这一切的宋公文,眼神中带着无比的兴奋之色。

和之前的张正明一模一样,也觉得此举,太妙了。

但很快,他不由叹息一声,道:“本来学生想的是,陛下此举有些不明智,但现在看来,不明智的是我,我只想着,这对于大魏来说,不会有什么好处,眼睛也局限在了大魏。”

“可陛下不同,陛下的双眼,不仅看到了国内,还注视到了整个东方大陆,这,就是我们的陛下啊!”

旁边,张正明听到这句话后,当即抚须一笑,道:“所以,能辅佐这样的千古圣君,是你我师生二人的福分啊。”

“你看看陛下对付天度国阿厉王的计策,简直就是无懈可击的阳谋了啊!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

这一席话,倒是让宋公文深感认同。

如果说,陈玄策出使天度国,挑拨阿厉王与各大族之间的关系。

这属于合纵连横,是谋略的一种,虽然看起来很厉害,可一但被察觉的话,就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是小道。

可阳谋就不一样了,是根据现有的条件,不影响别人、也不依赖别人的前提下。

因势导利,光明正大的呈现给敌方看。

而敌方对此完全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的计划大成。

这便是大道,属于阳谋,无懈可击的那种,通常也称之为帝王之道。

因为帝王,从不屑于去做那些阴谋规矩,单单以自己的权势,来解决一切。

放燕王就藩是如此、摊丁入亩的变法也是如此,不过这两种,都是针对于国内的。而现在让乌斯都护调集大军,集结在边疆,即便什么都不做。

但也可以左右天度国,乃至于整个东方大陆诸国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