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 第256章

作者:寻风追雪

果然,当这一席话出来的时候,在场所有大臣,皆是面色一变。因为魏云弈说的实在是很严重,让人不得不深思。

随即,林远松思索了一下,直接走出来,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出兵平乱!”魏云弈微微眯起眼睛,继续开口:“小小一个百越,居然都胆敢欺到我大魏的头上来,简直就是胆大包天,草原二十万大军,都被我军击溃,为了维护我大魏的尊严,必须出兵!”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

陛下要出兵百越?

这...

众人不由相视一眼,均感觉到了一些不可思议。

百越确实不强大,但有地形的优势,历来中原王朝都无法征服,即便是名将率军进入,最后也是失败而归。

加上百越多山,平原稀少,就算是打下来了,也没有什么价值。

所以朝廷出兵根本就没有多大的意义啊。

不由的。

林远松再次道:“陛下,出兵百越之事,是不是再考虑一下啊,那里太不利于行军了,而且现在百越有一位蛮主,将上百个部落拧成了一股绳,很难对付,再者,出兵太过于耗费钱银,完全是得不偿失啊。”

废话,要的就是难对付,要的就是得不偿失,否则朕还不会如此决定呢。

魏云弈想着,嘴上继续道:“如果只是因为土地,便选择出兵的话,朕知道这没什么意义,百越那个地方,朕也不是不了解,但关键是,此事关乎我大魏的威严。”

“一如当初的高阳,若不想办法平乱,我大魏的国威将会置于何地啊?”

“陛下,如今我大魏北据草原,西南镇天度。”

“连沿海地区,也取得大胜,短时间内不会再有海寇上岸,国威已经震慑了整个东方大陆,而镇南关的战事太小了,影响不了大局,无需理会,请陛下三思。”

这时候,张正明思索了一下,当即开口。

而他的话,也得到了在场众大学士们的肯定。

没错,现在大魏的国威,完全用不着建立在一个百越上面。

即便胜了,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加上那是一个难缠之敌,根本不值得注意。

所以众大学士也纷纷响应张正明的话,当即道:“请陛下三思!”

整个内阁都反对,换做一般的皇帝,肯定会选择同意。

毕竟这些都是真正的朝廷重臣。

一意孤行,会使得君臣之间的关系陷入僵局。

对朝局也有一定的影响。

可魏云弈不一样啊。

他要的就是这样的影响,要的就是无意义的出兵,能更好的遏制气运。

尤其是连太傅张正明对此事都极为反对,那就更应该这样做了。

所以在听到大臣们的话后,他望向众人开口道:“高阳之战,冠军侯一战灭国,打出了我大魏的威风,也正因此,近段时间来,周边诸国安静无比,不敢生出事端,不仅如此,还有天度国,阿沁公爵为什么会选择准备与我大魏签订友好盟约?正是因为我大魏军队打出来的威风,让他们忌惮,明白我大魏不好招惹,所以这一次应对百越的方法,也只有一个,就是出兵。”

“这件事情朕意已决,你们不用再劝了,各自安排出兵的事宜就好了,还有,此次出征百越,至少从各地调集出二十万大军,必须要做到一击必胜,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王者之师,什么叫雷霆之怒!”

调集二十万大军?

众人闻言,当即就愣住了。

二十万人出征啊,花费的粮草辎重可以说是海量的。

若是此战没有取得任何效果,朝廷的财政都会出现大问题...

此时,以张正明为首的内阁大学士们,还想要说点什么,可在看到魏云弈认真的神色后,顿时就知道,劝不了了。

不过...若想要阻止陛下出征的话,还有另一个办法。

所以很快,林远松当即就走了出来,为难道:“可陛下,若想出征百越的话,必须要合适的主帅人选吧?现在北境战事还没结束,大多数武将都在镇北关,冠军侯倒是可以,但他是高阳都护,不能轻动,陛下,如果没有主帅的,朝廷就算是想要出兵,也很难啊。”

是啊,没有主帅怎么打仗?怎么统领大军?

须知,这一次是二十万大军出征啊,不是随便一个武将就能上的,要有资历、要有功绩、要有威望,否则怎么震慑从各地调集的大军呢?

万一派一个什么都差一点的,各地调集来的大军将领,凭什么接受你只会命令?

因此,这是一个致命,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而张正明等人,听到林远松的话后,也不由内心赞叹,因为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绝对会让陛下知难而退。

可此时此刻,魏云弈闻言后,却缓缓从椅子上站起来,面向众人轻声道:“主帅的人选?简单,此次出征百越,朕要御驾亲征!”

(

第一百九十章 朕意已决以此战掏空国库【求月票】

陛下要御驾亲征?

当这句话说出来之后,无论林远松。

还是旁边的张正明、宋公文等人,都露出了无比震惊的神色。

历来皇帝御驾亲征,可不是什么小事啊,牵连太广了。

作为一个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基本只需要坐镇京师,至于内政外交,乃至于军事,交给臣子和大将们去处理便可以了。

现在,陛下要离开京师,御驾亲征,各方面都需要准备到位才行。

比如若是这一场大战持续的时间比较久,那朝廷的大事,应该如何处理、怎样处理。

还有京师,有内阁倒不必担忧,可如果关系重大,也必须向陛下回禀才行。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百越,皇帝御驾亲征是否有必要。

在众人看来,百越之敌,威胁算不上大。

陛下调集二十万大军前往平乱。

已经是小题大作了。

现在还要御驾亲征,显然不合适。

当即,在场所有人都走出来,躬身道:“陛下万万不可啊,百越蕞尔小邦,完全用不着陛下御驾亲征,即便是出兵,陛下也只需要派遣一名合适的主帅便可,实在不行,就从北境调来一名将领。”

“是啊陛下,而且根本不用调集二十万大军,十万便可,毕竟百越之地山高水深,人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我们只需要调集十万精兵就可以了。”

“没错,还有朝廷对百越出兵,用不着一击即中,将他们打退就算达成目的了,我们有镇南关,量他们也无法攻破。”

内阁大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这么多,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出兵可以,但不能太过重视,二十万大军的确有些多了。

还有无需魏云弈御驾亲征,派一名大将统领就好。

总而言之,百越之敌本来就不是大祸患。

无需为之如此郑重其事。

可魏云弈在听到这些后,却摇了摇头,道:“御驾亲征的这个决定,是朕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来的,林爱卿也说了,现在我大魏的将领大多数集中在北境,暂时无人可以用,而在国家威严受到折辱之际,朕作为大魏皇帝,太祖高皇帝的血脉,必然要承担起这些责任。”

“还有,此战朕已经说过,要一击必中,完全扫灭百越之敌,所以必须要调集二十万大军,你们不要再劝了,朕,已经决定。”

说完,他将目光望向在场的大臣们,神情严肃,显然决定不可更改。

没错,魏云弈就是要御驾亲征。

如今好不容易能发起一场大战,还有希望遏制气运国力,自然不会有任何犹豫,因为这的的确确是他现如今唯一能找到的办法了。

至于为什么非要自己去,而不是指指派一名将领,亦或者同从大臣的建议。

将二十万兵马,直接削减到十万,原因也很简单。

首先,出征的大军越少。

代表花费的银两粮草辎重也就越少。

他的本意,就是为了遏制气运,自然要想方设法掏空国库。

须知,老丈人的变法成功后,朝廷将会有一大笔收入,必须要败光,不然留在做什么,涨气运吗?

再有就是御驾亲征的事情,虽然是灵光一闪所想到的,但越想,就越觉得不错。

因为魏云弈总结了一下这段时间的经验,发现自己做什么,最后的结果都会背道而驰,与最初的想法完全不符,归根结底,就是不知道手下的人又会生出什么是非。

就比如让老丈人推行变法,本意是想要对方变法失败,动摇朝堂,可谁知居然成功了。

还有当初派小舅子去任辽镇指挥使,为的就是在高阳之战中,与敌方陷入拉锯阶段,而大战所持续的时间越长,就能不断消耗国力和气运。

但最后呢,一战灭国,气运暴涨。

再有就是陈玄策出使天度。

可造成的结果。

确实天度国内乱,阿厉王都要被取而代之了,阿沁公爵更是要与大魏缔结友好盟约。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魏云弈觉得,此事断然与陈玄策脱不了干系。

而这些事情,都让大魏气运如同脱缰的野马般,一路狂奔。

他算是看出来了。

自己手下的这一群臣子大将,一个个都身怀绝技。

在这种情况下,魏云弈已经不敢再相信别人了,万一派出去的人,又将百越给灭掉了怎么办?那所有的努力不是全都白费了?

所以,现在他相信的只有自己了。

御驾亲征,全城把握此次大战的走向。

只要达成击退百越的目的,其实就可以了,至于之前所言,要什么对百越一击即中。

完全就是魏云弈随意说说而已,按照他的想法,现在最理想的情况,就是自己御驾亲征后,击退了百越,但有没有完全解决了危机,双方进入僵持阶段。

到时候呢,可以不派兵主动出击,就直接驻守在镇南关,然后待个半年什么的。

二十万大军,在外待半年,吃喝拉撒,需要花费多少银子。

这个账,连魏云弈都无法想象。

须知。

只拿镇北关来说。

那里的驻军只是镇守在关内,主动出击的次数少之又少,且北境各府,至今也没有大军调入镇北关,就那十几万的人,每个月花费的银两,那都是天文数字的。

以至于连户部每天都在想办法,拿出更多的银子去支持。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大魏虽然没有大炮,但本质上都是再说,大军出征,费时费力费钱。

加上是身为皇帝的自己御驾亲征,规格肯定要高出许多,届时,再带几个大臣什么的。

啧啧,那银子,岂不是如同流水一般花出去了?

如此,还怕国力气运不受到影响?

所以魏云弈已经打定了主意。

无论如何,这一战必须要自己来,此决定不容改变。

目的,就是以此战,掏空国库!

下方,案台上的众人见此,心里顿时明白,陛下这是要再一次乾纲独断了。

可御驾亲征这种事情,确实让他们很为难,毕竟关联太大,尤其是陛下前往南境之后,各方面都要安排好,还有那二十万大军。

即便对于在场的大学士们来说,这也是一项异常繁杂的工作。

不过更加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陛下的决定不许改变。

尤其众人想到。

当初先帝也御驾亲征过,当今陛下也来一次,似乎也不是什么问题。

思绪至此,众人对此也不再反驳,当即躬身道:“我等谨遵陛下旨意。”

既然反驳不了,那就选择支持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