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第137章

作者:徒己

“但是,我‘敦武军’,包括咱们三十个人在内,只有五千个名额,只能少、不能多。”

“所以,本将给你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把外面那两万人,变成四千九百七十人。”

“多留一人,就只能在你们在座的中间,腾一个名额出来了。”

“孟共、岳翱——”

“末将在!”

听到郭默突然叫他们的名字,二人急忙站起身形,来到大帐中间,抱拳应诺。

“你二人从在座的人中,各领一半,作为你麾下的左官。外面那两万禁军,也各领一万人。”

“用你们自己的方式,也可以与在座诸位集思广益,本将给你们二十天时间,分别给我把一万人筛剩下三千人。”

“二十天之后,本将再来把剩下的六千人,筛出来四千九百七十人,明白了吗?”

“末将明白!”

无论是已经有军旅生涯的孟共,还是初出茅庐的岳翱,听到自己马上能独领一万禁军,而且能主掌他们的去留大权。

除了满满的兴奋,就是对郭默给予他们的这份信任,由衷地感恩和佩服。

他们怎么会知道,这纯粹是因为郭默自己嫌麻烦、想偷懒,才完全放手让这二人去做,自己就做一个甩手掌柜。

毕竟这帮人里,已经带过兵的都占了一半多,像孟共、余阶将来都是统帅级别的人物,王坚、秦钜、岳翱等人,也是大将之才。

郭默吩咐完,众人就各自组团,去想方设法折腾外面那两万禁军。

郭默自己,在军营里待了三天,等孟共和岳翱分兵派将完毕,自己也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动员大会。

在两万禁军面前,露了三天面,足以让每个人都记住自己了,郭默则骑着黄骠马回了临安城。

这个举动,又是令孟共、岳翱在内的将官感动不已。

这得是多大的信任啊?

完全就把整个军队的命运,都交托在自己的手上。

特别是在郭默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将三十名军官,悉数召集在中军大帐,整整传授了两个时辰的兵法。

选兵、练兵、将兵之法,步兵、骑兵、弓兵、弩兵甚至水兵的战阵要领。

重点以金国为假想敌,结合大宋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如何备战、应战,从单个战役到全局分析。

甚至还谈到远在更北方的蒙古,他们有什么战法,优劣在那里,如果对战该从何处入手。

有些人不以为然,说蒙古离的太远,现在还派使者,前来我朝要求联盟抗金。

郭默只是告诉了大家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任何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敌人,也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第二个观点,作为一个纯粹的军人,世上存在的任何军事武装,都可以设想为自己的假想敌。

宁愿设计好了御敌方桉,永远用不到,不能等敌人打来了,自己却毫无准备,束手无措。

陆冠英知道,郭默讲得很多都是“武穆遗书”里边的,他也跟着一起学习过,再次听郭默用不同的方式讲起,同样受益匪浅。

只是陆冠英没想到,郭默竟然舍得把那么重要的兵法,就这样堂而皇之地当众传授于人。

陆冠英尚且如此,何况是他人?

尤其是孟共、余阶、秦钜、岳翱等人,听着郭默在上边滔滔不绝地讲述,他们都在下边静静地听着。

彷佛在每个人的心里,重新打开了一扇门,很多以前看不到的,看不清的,看不远的,似乎一下都清晰了很多。

整整两个时辰,下边只听见呼吸声,和刷刷点点记录笔记的声音。

等郭默完全讲完,让大家都下去休息的时候,所有人都感觉意犹未尽,

在这个年代,去哪里听这样级别的军事讲座啊?

所有人庄严起立,朝着郭默深深地行了一个“拜师礼”。

“此前在‘麒麟居’内,雷鹏曾言要偷师郭都统,不想今日我等均受都统传授兵法大恩,今后水里火里,但凭都统一句话,我等敢不效死!”

最后,孟共代表大家,向郭默发出誓言类的表态。

郭默离开了军营,但军营里训练得热情更高,要求更高,也更加刻苦,完全按实战标准来模拟训练。

二十九名将官,全数以身作则,伙食上更是大鱼大肉供着。

但每天永远只准备五千人的份,每天都有训练,每天都有比试。

比试在五千名以后的,对不起,只能看着前五千名吃肉,自己只有面食和青菜,好在都管饱。

从集结的第八日开始,每天要淘汰最后的一千名,连续淘汰十四天,只能剩下六千人。

这是既定的目标,也是在集结的当天,就公之于众的。

但是,真的当第一个千人队被淘汰时,无论淘汰掉的人,还是暂时留下来的人,都眼泪汪汪的。

甚至有些人,竟跪倒在地,求将官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一定更加努力训练,一定能达标!

雷鹏也好,王坚也好,好几次想张嘴为那几名兵士求情。

“这才刚刚开始,希望尔等不要出现在明日的淘汰千人队之中。”

郭默离开,代行都统令的孟共冷冷地道,然后转身离开了。

没有人看到,转身之后的孟共,也有些泪眼晶莹。

“兄弟们,都起来吧,先回到各自的部队去。如果各位真有心,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努力训练,等待‘敦武军’再有扩军之日。”

“请记住,自己也曾来‘敦武军’走了一遭,请记住郭都统的话‘训练多流汗,战场少流血’,‘不抛弃、不放弃’,只要心中有‘敦武’,走到哪里永远都是‘敦武军’的人!”

郭默要是在这里,一定会认为这个余阶,绝对有做“政委”的潜质。

......

郭默现在身兼两职,不仅是“敦武军”的都统制,也是“提点皇城司”。

只要不耽误事情,在不在军营里,也没人去管他。

又有谁去管他呢?貌似非要说他真有一个顶头上司的话,好像只有自己的皇帝老爹吧?

郭默回到临安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皇宫拜见官家,也不是去跟“皇城司”对接消息,更不是去“三元楼”里打打牙祭。

而是精心地准备了几件礼物,沐浴更衣,要去拜访一个人。

出了家门,往西走,其实离着郭默买的宅子并不远,都在临安的西城。只是他住的靠北,今日要去的地方,稍稍偏向西南而已。

郭默骑在黄骠马上,心思却早已飞到了,今日要拜访之人身上。

他没有跟任何人商量,仅仅是心血来潮,就想亲自去会一会,这个“威在当今、名传千古”之辈。

看看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道无间

来到一座府邸门前,郭默从黄骠马上跳了下来,仔细地打量着,眼前的这座大门。

说实话,要不是事先让人打听过,而门匾上又清晰地标着字样,郭默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权倾朝野、显赫几代,谁能想到此人居住的府邸,最多也就算是中人水平。

因为现在,此间主人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连续几日托病在家,跟官家搞拉锯战,门前竟无甚访客。

郭默上前叩打门环,时间不大,角门被打开了一道缝隙。

“你找谁?”

一个年龄不大的门房,从里边探出头来,看看郭默的样子,表示不认识。

“烦请小哥通禀一声,就说新科武状元、‘敦武军’都统制兼领‘提点皇城司’郭默,前来拜见。”

郭默说完,把事先准备好的拜帖和礼单递了上去,又掏出一张百两的银票,不着痕迹地塞到门房手里。

“这个...”

本来这几天,都没什么人来拜见,即便有人来,也都是老爷的那几位常客。

看到一百两银票,门房还是很眼热的。

别看郭默的官职不大,短短一句话就有两个爆点,这门房还真知道。

一个是“武状元”,前些日子,临安城闹得纷纷扬扬的,谁人不知道这届空前的“武举”啊。

再有就是“皇城司”,毕竟这是个特殊的机构,也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您稍等,我这就进去给您通禀一声,至于老爷见是不见,就不是小的能够决定的了。”

最后,门房还是决定去试一下,最多挨顿骂,好歹能得一百两银子。

郭默又拱手谢过,角门再次关闭,郭默就在外边等着。

大概过了有一顿饭的时间,门里再次响起了脚步声。

角门完全被打开了,从里边走出两个人。

都是年轻人,很明显,一主一仆。

仆人正是刚才开门的门房,而主人却正在打量着郭默。

“在下史宅之,阁下就是新科状元郭默?”

郭默没想到,来人竟是那人的儿子,也赶忙躬身一礼。

“在下正是郭默,来得鲁莽,还请史公子海涵。”

郭默的做派,倒是让史宅之一愣,这人完全不像个武状元,倒是一身的文气。

“状元公说哪里话,里边请,家父正在花厅相候。”

郭默道声“有劳”,就带着礼物,随着史宅之走进门去,黄骠马自有下人安置。

走在史宅之内,郭默也丝毫感觉不到富丽堂皇的豪奢,反而处处透露着古香古色的典雅。

“难道这就是所说的,大奸似忠,大俗者大雅?”

郭默一边想着,就来到了一处所在。

“状元公稍等,容我先进去禀告。”

史宅之向郭默一拱手,先进了花厅。

一会儿的功夫,再次出来。

“状元公,请随我来。”二人就进了花厅。

花厅之内摆放简单,一位略显富态的老者,端坐在主位,旁边竟然还有一人在座。

看来也是一位官员,相对主位的老者,有些消瘦。

未等别人开言,郭默先上前去,冲着主位的老者一躬到地。

“末学后进郭默,见过恩相。”

没错,郭默今日来拜见的,正是南宋中后期,最大的权奸,当朝丞相兼枢密使史弥远。

花厅里一时间无人说话,无论是主位的史弥远,还是作陪在旁的官员,都在盯着郭默打量。

其实,他们三人在“大庆殿”上,算是见过面的。

尤其是那两位,对郭默的身材、样貌早已了然于胸,倒是郭默那天没怎么注意到他们。

“状元公免礼,子绎,看茶。”

史弥远面无表情,吩咐儿子请郭默落座,并亲自给他送上一碗茶,然后又站到史弥远的身后。

“谢恩相。”

郭默再一拱手,大大方方地在一旁落座,侧对面正是那位稍显消瘦的官员,竟然还在打量着他。

“听说状元公在城南练兵,怎么有时间,到我这赋闲之人的府邸?”

史弥远端着茶碗,轻轻抿了一口,问道。

“启禀恩相,蒙官家器重,授默以重任。本来早该来恩相府上拜见,前些时日一直待在军营里,恰好‘皇城司’有些事务,末将也刚刚返城。”

“略备薄礼,来答谢恩相,还望笑纳。”

“呵呵,你能一举夺魁,身兼要职,完全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和官家的赏识,与老夫何干?这礼恐怕是送错了地方吧?”

史弥远继续喝着茶,还瞥了一眼,放在他面前的礼单。

“末将听说,吏部尚书薛大人,正是在恩相的授意下,才举荐末将兼任‘提点皇城司’的。”

上一篇:洪荒:玄门大师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