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121章

作者:携剑远行

“受教了,刘都督说的这些,在下会仔细斟酌的。”

宇文泰感激的点点头,拱手行礼表示谢意。

“好了,军务繁忙,你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好,不如暂时就在这里养病。不管什么时候考虑好了,派人跟我支会一声就行了。

当然,让你们离开是极限,那些缴获的东西,还有那些战俘,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你们带走的,明白么?”

放人是因为“道义”,或者可以叫做人留一线,但让对方带走曾经的手下,则是另外一种性质了。无论如何,刘益守也不会去做这种自降身价的事情。

刘益守离开后,宇文泰将他那几个侄子和外甥叫来,把刘益守刚才说的那番话,原封不动的说了一遍。结果那四个人,居然也分成了势均力敌的两派!

宇文护和尉迟迥觉得应该留在枋头城,跟着刘益守一起走,这样哪怕葛荣被灭了,宇文氏也不至于说全军覆没。再过个五年十年,随着刘益守越混越好,自己这边也能跟着壮大!

而尉迟纲和贺兰祥则觉得,要是不回到宇文洛生身边,那对方在葛荣麾下的日子绝对是很难过的,甚至于想办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至于风险,宇文氏自从宇文泰老爹和大哥他们战死后,哪一天不是刀口舔血的?要说风险,没有一天是没风险可以高枕无忧的。

两票对两票,现在局面又回到原点,变得对于宇文泰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到头来还是得他来拿主意。

“你们都下去想想,我也去好好想想吧。”

宇文泰摆摆手,一个人回了卧房。

刘益守没有挟恩图报,也没有说那些大义真理,没有吹牛画饼,更是没有言语威胁,对方只是说了一个简单的事实而已。

当年慕容垂在苻坚手下的时候,也是本分做事,感激涕零的。结果苻坚败亡之时,他立刻就在后方反了。甚至淝水之战的时候,他的行为就很是可疑。

这年头,指望着外姓人给你家出死力气,那绝对是一件十分幼稚的事情。刘益守也没有觉得自己“虎躯一震”,就到了对方纳头就拜大哥的时候。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要好好的思索。宇文泰脑子里,就满是这些林林总总的犹豫不决。

……

当宇文洛生只身狼狈逃回葛荣大营的时候,正在吃鱼的葛荣,差点被鱼刺卡到了喉咙!

他的第一个反应是:这不可能!

宇文氏的部曲,是大军中最为精锐的,每一战都打头阵,而且争先恐后士气高昂,这样的队伍,为什么收拾枋头城里的那些人,会栽跟头?

再说了,现在河道已经结冰了啊,周边跟平地一样,没理由不能破城啊!

当他听完宇文洛生绘声绘色讲述了发生了什么事以后,葛荣彻底怒了!

不是枋头城里的瘪三太狠,而是邺城内的北魏官军战斗力太强!邺城不拔,恐怕会寸步难行!

当他下令大军继续围城的时候,却是有很多人来劝说他退回滏水河以北。其中就以宇文洛生为首!

宇文洛生向葛荣提出了三点质疑,每一条都点到了葛荣大军的要害。

第一个就是他觉得高氏兄弟在信都一带活动,甚为可疑,此刻大军全力攻打邺城,他们为什么不带兵来增援?

第二个就是渡过滏水河以后,粮草需要从北面渡河才能送到前线。而这几十万人每日所需的粮草,都不是个小数目。如果渡河围城,那么天气越来越冷了,后勤如何能跟得上?

最后就是邺城内并无变化,之前无法攻下邺城,现在也很难奏效。只有邺城内部出现变化以后,围城才会有效。

不得不说,宇文洛生说得非常在理,葛荣从善如流,一纸调令,命令高昂等人带着私军部曲离开信都南下邺城,准备参与围城。

还下令让一直不肯南下,在中山一带(今河北定州)活动的独孤信,也带着人马南下增援,一定要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将邺城拿下!

这次的调令不同于以往,葛荣派去的人,措辞非常严厉,如果这两支队伍不带着兵马南下,那么就形同背叛。葛荣会放下邺城不管,带着兵马北上,先把这两个二五仔给做了,再来想邺城的事情。

所以察觉到风声不对的独孤信派人送信给葛荣,信中说中山一带民乱逐渐平息,他会带着部曲南下,至于什么时候能到,还要看大军粮草辎重的状况如何。

总之其实还是在拖时间,能拖一天是一天。

而居心不良的高敖曹,回复就简单多了,那便是:我带着人很快就会到邺城。

收到这二人的回复,葛荣也暂时心安下来,屯扎在滏水河以北不动,四处寻找粮食,准备攻城的事宜。至于失败,他根本就没想过失败的事情!

这几十万人哪怕输掉一半,再过一年,他就能继续卷土重来!魏国的官府是越来越废物,此消彼长之下,优势在他葛荣一边。

……

“哥,我不管!我要回邺城!就算嫁给高慎我也不在乎了,我就是要回去!”

崔小娘在房间里大吵大闹,坐在她对面的崔暹愁眉苦脸的不吭声,懒得再去说什么。

这话要是来枋头之前说,那就啥事也没有了。结果这小娘那时候激动坏了,非得来枋头。结果怎样?结果看到她的塑料义姐上了心上人的床!

而之所以会这样,似乎都是崔小娘让对方代替自己“相亲”引起的。崔暹大概也能理解妹妹现在心里有多么不甘了。

可是理解归理解,回邺城那是万万不能的。信都已经写给高家兄弟了,你现在所要嫁个高慎,人家会怎么看你?只怕要你做妾!

崔暹很明白一个道理,做人,立场就是要站得住,哪怕是站在错误的一边,也要站好了,找到合适的机会再跳船,要不然随意的蹦蹦跳跳,想如何就如何,那是会掉水里淹死的!

“不要胡闹。你又没听刘都督说什么,在这里聒噪,不觉得害臊么?”

崔小娘本来就是闹腾而已,想引起别人的关注,她又不是真的要犯贱回邺城。听到大哥怎么说,她才苦着脸问道:“那我要怎么办啊。”

“解铃还须系铃人,显然是去找游妙婉谈谈比较好。”崔暹帮崔小娘出了个主意。

“我真不想看她那张脸,满脸的那啥?”崔小娘撇撇嘴说道。游妙婉现在看起来容光焕发的,浑身都满是女人的味道,让崔小娘心里很不舒服。

第118章 有准备的人才能把握机会

在晋阳,并非所有的领军都像高欢那样,想着“下半身”的事情。也有人在琢磨着军务上的事情,琢磨着与葛荣军碰面的时候,要怎么破敌。

临出发前的一天,贺拔岳将麾下几个兄弟都叫到了晋阳郊外,与之同来的,还有亲兵队,以及军中比较能打的一些士卒。算是把精锐都挑出来了,然后几百人规模的模拟战术。

这种事情,在六镇的时候,那边的镇将就经常在做。只不过随着北魏朝政的日益腐败,那些镇将的个人素质也变得越来越差,再也不把心思花在怎么镇守边关上边。类似的演武,也变成了花架子。

或者叫懒得去花功夫琢磨了。

“阿岳,这种棒子好用么?”

贺拔胜疑惑的问贺拔岳说道,自己回到晋阳以后,贺拔岳就在反复的琢磨,然后就琢磨出了这种拿着很趁手的棒子,短是有点短,但胜在可以挂马鞍后面,而且至少可以挂两根,脱手了也不用担心没有武器用。

只不过兵器都讲究一寸长一寸强,你弄个短棒子,这真的好用么?

“马槊毕竟是为了配合尖头使用的,虽然好用,但目的还是为了杀人。此战葛荣有二十万人,实数的。就算我们一人能同时耍五根马槊,又能杀多少人,你能杀二十万人么?”

贺拔岳问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

马槊对于他们这些骑兵将领而言确实很好用,而且泛用性好。马槊的精髓在于柔韧性惊人的复合杆,至于马槊头,那是可以更换的。

不过世上没有万能的东西,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此战的核心,就是将葛荣本人挑落马下,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一味地鏖战,才是兵家大忌。

所以贺拔岳觉得,大胆的放弃马槊等长兵器,放弃盾牌等笨重之物,将速度提升到极致,才是取胜的唯一法门。

什么都不说,取胜记住一个字就行:快!

只要够快,葛荣麾下哪怕百万大军都是白给!

而贺拔岳认为,要达到“快”的目的,首先是要装备轻便,不消耗马力。其次就是这手中的武器,要以划开敌方战阵为主,甚至要主动的放弃击杀敌人!

不过想象是一回事,要真正打起来才知道行不行。当然,不用马槊没问题,并不代表不用其他兵器。贺拔岳特意让人打造了很多杆子很粗的短矛,可以挥舞,可以拨开敌军的长矛。

更重要的是,骑军冲阵的第一波,就是将这些势大力沉的短矛丢出去开路!他是将最恶劣的情况都考虑到了,应该说他是比较看得起葛荣吧。

而事实上,葛荣大军哪怕是军中精锐,结阵水平都很一般。

“开始吧,阿胜。”

贺拔岳站在一处高台上,看着下面数百人开始演练。虽然这并不能直接模拟打仗时的战况,不过多少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就是了。

交战的双方,一边是刀盾组合的步卒,一边则是纯骑兵,一边守一边攻,看起来很有那么一点演练的架势。

贺拔胜对着贺拔岳点点头,然后翻身上马,开始准备冲阵。

其实这种演练,还是有一定风险性的。哪怕是刀换成木头的,矛杆上也把矛头取下来了,然而战马冲击的速度很快,在这样的速度下,哪怕只是坠马,都有挂掉的风险。贺拔岳敢这样玩“实兵演练”,实际上也是对击败葛荣志在必得。

为了最终的胜利,小小的牺牲是可以忍受的。

贺拔胜一声令下,他带着马队开始冲击步兵的方阵。如贺拔胜想象的那样,当短矛抛掷硬生生的砸开一条通道后,骑兵与侧面的步兵近距离接触。

如果按照以往配置的骑枪,那么骑兵很容易被围上来的步兵缠住,一不小心就会挑落马下。这个时候,骑兵将领的选择,要么是不理睬这些捣乱的,直接穿过方阵。

这样做风险很高,但是见效也很快。

还有个选择就是传说中的“步骑协同”了,骑兵砸开缺口以后,步卒很快就跟上来扩大缺口,敌军这一片就彻底的崩溃了。

当然,这一招不是谁都会玩的,因为步兵和骑兵没法同时行动,人总是没有冲刺的马匹跑得快,所以战术的关键讲究一个时机。

贺拔岳两种都不用,他只是给每个骑兵增加了两根粗短趁手的棍棒!

果不其然,贺拔胜带领的骑兵队伍,就开始抽出后腰位置触手可及的短棒,狠狠的朝着骚扰他们的步卒头上砸去!

一时间到处都是鬼哭狼嚎的声音,步卒阵型大坏,朝着两边四散而去。贺拔胜的人马直接就将步兵方阵击穿!

“好!打得好!”

贺拔岳大声叫道,一边鼓掌一边走下高台,众人集结后,他带队就地解散,留下贺拔胜,达奚武等人,一边散步一边闲聊。

达奚武和贺拔胜都参与了刚才的演武,故而对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短棒很有兴趣。他们也是没料到,一点点的改变,居然会有奇效。

“阿岳,这种短棒,为何不能成为军中制式装备?”

贺拔胜好奇问道。

这玩意如此好用,那大家都用不就完事了么。

“长有长的好处,短有短的好处,短棒只能将敌军打跑,而不能将他们打死。把那些人打跑了又有什么用,他们稍稍修整下又能集结。

这东西是为葛荣量身定做的,也只是对付他们这样的对手有用,换个人,可能就变成了废物。”

打仗毕竟还是个杀人的活计,这种短棒对于破阵很有效果,只是并非万能。贺拔岳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他对于葛荣大军的作战特点,也进行过一番深入研究。

“你们说,贺六浑现在在做什么?”

达奚武突然问了一个跟今天的演武没什么关系的问题。这话说得众人面面相觑,自从回晋阳后,他们就相当关注高欢到底在做什么。

然而,从各方面传来的消息就是:高欢除了跟娄昭君闹得不愉快以外,貌似啥也没做!

当然,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其他啥的,那就不得而知了,总之,要么是高欢浪得太欢,要么就是这厮太过阴险,藏得太好了。

“咱们不必太关注贺六浑如何,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够了。”

贺拔岳沉声说道。

他不像高欢那样八面玲珑,喜欢耍嘴皮子。所以就必须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来,这样才能服众。

“你们说,刘益守现在在做什么呢?”

贺拔岳感慨的问道。

“阿岳你这么问,其实我也很好奇,这个人,是条汉子,起码比贺六浑要硬多了!如果贺六浑在他的位置,早就成了大都督的女婿,抱着尔朱英娥不撒手了!”

贺拔胜觉得刘益守敢给尔朱荣脸色,那也真是常人不敢做的事情。更何况,尔朱荣居然也没把他怎么样,这里多少有点做贼心虚的意思。

“听说他在枋头,或许不久以后我们就会跟他再见面。只不过,希望他不要变成阶下之囚才好吧。”

贺拔岳叹了口气,他至今也不明白,刘益守为什么放着“大好前程”不顾,非得要冒险出走。胆气是有了,可这么做,难道就为了图个心安?

代价是不是有点大了?

贺拔岳觉得,刘益守要是在尔朱荣身边混着,凭借对方的才智,尔朱荣将来改朝换代也不一定不可能!

到时候他要什么没有?

“可能,有些人就是跟其他的人不一样,所以他才会被大都督看重吧。”

贺拔胜说出了众人心中的想法。

刘益守这个男人,像风一样飘逸,不可捉摸。

……

枋头城楼的议事厅里,刘益守和于谨二人都面色凝重的看着离他们不远的那个小胖子,目光似乎都能吃人。

“刘都督,于将军,你们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杨愔缩了缩脖子道:“总而言之,明年开春以后,大军要是再没有别的进项,那就连军饷都发不出来了。”

这年头没有军饷是军队,那就是所谓的“徭役”,例如陈胜吴广“赴渔阳服役”,去了没好处,不去死翘翘。

这种军队是依靠高压政策来保持其基本组织度的,完全不能打硬仗,甚至你要那些人不跑掉,都要花费很大的气力。

北魏的做法跟先人没什么两样,徭役的时候管饭,农忙的时候遣散。这些军队也不能离开州郡作战,实际上战斗力非常拉胯。

现在刘益守他们手里的物资,一部分是当初尔朱荣给的,还有一部分是荥阳郑氏跟河北世家提供的。但刘益守已经不打算再找这些人要钱了。

因为拿人手短,这样就会慢慢变成世家的狗腿子,而失去自主性。拿谁的钱,就给谁办事,恒古不变的道理。

“好了,你再去仔细算一下吧。”

刘益守无奈说道,杨胖子做事还是很负责的,比起崔暹尚且有疑虑,杨愔对刘益守倒是相当的认同,做事也卖力许多。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