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188章

作者:携剑远行

倒是六子萧纶,其轻财爱士,府无储积,很有些孟尝君的架势,只是性格暴戾冲动不似萧衍。萧正则觉得,如果要找后路,大概没有比萧纶更好的后路了。

果不其然,目前在家休养,已经被萧衍任命为丹阳尹尚未奔赴丹阳的萧纶,在第一时间就跟萧正则密谈。不过说是密谈,倒也不完全是,因为萧纶旁边还有一位容貌俊美的年轻幕僚!

此人似乎是萧纶的谋主,看上去就有些不好对付。

邵陵郡王府(萧纶的封号)的密室里,看起来年轻魁梧,身强体壮的萧纶,面色平静的盯着长期因为酒色被掏空身体的萧正则,双方谁都没有说话。

“皇兄,这位是?”

萧正则有些不高兴,对方居然让谋主在身边,这明摆着是信不过自己嘛!不过有求于人,萧正则还是收敛了自己的脾气。

“这位是傅岐,字景平,北地灵州人,本王的行军参军。”

萧纶微微点头,介绍了一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虽然接见了萧正则,但和萧统一样,萧正则这种臭虫,萧纶也是很不待见的。如果不是傅岐建议,萧纶也跟萧统一样,懒得搭理对方。

萧正则将萧正德的谋划和盘托出,并强调对方很有可能要借助刘益守麾下兵马谋反,萧纶跟傅岐二人面面相觑,都被萧正德的胆大妄为给震惊了。

呃,他们不是震惊于萧正德为什么要勾结北人,还要认一个完全没关系的人为“表弟”,事实上,萧正德连叛逃的事情都干过(不是谋划),世上还真没有他不敢做的事情!

这二人是震惊于萧正德的异想天开!

就算把刘益守麾下这点人马安排在江北,就这点人,难道他们就能改朝换代了?

要知道,把萧衍拉下马,这点人或许勉强可以试试,但要是以为这点人马就能把他萧正德扶上皇位,那是不是想得太多了啊!

但凡有一碟咸菜,也不至于醉成这样吧?

看到傅岐对自己使了个眼色,萧纶正色道:“此事本王已经知晓,而且,我们绝对不会跟任何人提起这件事。萧正德狡诈,你要多注意自己的安全,不要再来这里了,以免被他察觉。”

萧纶下了逐客令,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萧正则满心欢喜的来,居然得到这么个寂寞的结果,在心中大骂萧衍的儿子都是蠢笨如猪!他面色尴尬的拱手告辞,出门就对下仆拳打脚踢出气。

另外一头,等萧正则走了以后,萧纶这才松了口气,有些急切的问傅岐道:“先生,此事我们应该如何处置?是向父皇检举萧正德,还是装作什么事都不知道?”

一下子就说出两个必须被排除的选项,傅岐在心中哀叹,萧衍的这些儿子里面,果然每一个都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魏国大乱,内附我梁国者不计其数。这里头既有风险,也有机遇。边镇各王,招降纳叛者不少,羊氏一族,不就是个例子么?还有那么多元氏的王爷,他们带来的部曲,好多都被外放的萧氏王爷给吞并了。”

这话不假,萧纶自己就喜欢豢养死士,麾下门客多得吓人。

萧正德做的事情,只不过是他萧纶想做,却不太敢做,也觉得做了没什么意义的事。毕竟,只要萧统没死,那下一个梁国皇帝,就永远是萧统!

这一位已经在皇位争夺的“战争”中领先了太多太多,其绝对优势,已经大到不需要对后面的那些王爷耍手腕的地步。

“说了这么多,到底要怎么办嘛!”

萧纶急了,他本来就是个急躁的人,之前在萧正则面前淡定自若,都是装的。

“萧正德的诡谲阴谋,我们以阳谋破之即可!殿下,萧氏子弟当中,会带兵,能带兵的王爷不多,皇子里面则更少!

那刘益守再厉害,他毕竟不是姓萧的,萧正德又是不学无术,不足为惧。

只要不让这个刘益守投到萧正德那边,殿下会带兵的优势,迟早会脱颖而出。至于刘益守这个人么,不一定必须得向殿下效忠,不是么?只要他成为了梁国的臣子,那萧正德的阴谋就不攻自破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按萧正则的说法,萧正德那件“秘密武器”威力十分巨大,萧纶拿不出对应的筹码去抗衡。

人之常情之所以很重要,那是因为它是被大部分人广泛认同的客观规律。

傅岐微微皱眉,最后长叹一声道:“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殿下明日就进宫面圣吧。”

萧纶为什么要阻止萧正德?因为萧正德自以为自己是太子,而且在萧衍心中,他也是曾经被废的太子!

废太子拉外援想谋反,这件事只要是皇子,那就必须得当回事!把水搅浑,才好摸鱼。萧统不想摸鱼,但是萧纶觉得这一局,摸一摸鱼似乎不是什么坏事。

“殿下,明日面圣,不要说那么直接,更不要去提那个刘益守。只说青徐局势复杂诡谲,你欲带兵前往徐州,准备接应羊侃入梁即可。”

唯恐萧纶坏事,傅岐加了一句。

萧纶一拍脑袋恍然大悟道:“得亏你提醒,我本来还想直接说招那刘益守为驸马呢!”

“对了殿下,让戴子高随在下一同过江。明日殿下在陛下面前提一下,陈庆之北伐节节胜利,最好能派些人劳军。在下跟戴子高作为随从一同前行,到时候见机行事。”

傅岐沉声说道。

戴子高,王府第一剑客,武艺高超,精通暗杀之术,傅岐打算做两手准备。

“你心细如丝,智谋过人,这事交给你办,本王很放心,哈哈哈哈哈哈!”

萧纶毫无形象的哈哈大笑道,模样看起来十分粗鲁。

……

刘益守带着麾下大军,还有自己的家眷,一路坐船沿着济水往上游走,到中川水的时候,改道南下,顺流直下到尽头的湖畔,并在那里扎营。

这座无名湖畔风景优美,是泰山以北的重要水源,却不知为何,在地图上查不到名字。

“这里好像是汶水的上游。”

源士康带着人去转了一圈后,回来禀告刘益守,说这附近有河道连着汶水,上游是从东平郡而来,就是寻常走的那条路了。

从东平郡的东平湖顺着水到泰山郡,这条道才是寻常路,刘益守他们为了隐藏行踪,故意在济水上改道南下。

不过隐藏行踪在之前还好说,现在开始,泰山羊氏的人,哪怕大门不出,恐怕也会从其他渠道得知有这么一支大军从济南郡南下到泰山郡了。

“传令下去,把朝廷禁军的旗号打出来!如果遇到有拦路的,一律当做羊侃的余党抓起来,按谋反罪论处。”

刘益守下了一道杀气腾腾的命令。大军顺着河道南下,经过数日行军,就到达了泰山郡的第一站,也就是位于汶水北岸的博平城!这里便是泰山郡的郡治所在。

往北,是奉高县,那里已经是泰山脚下,奉高因此得名。往南,是钜平,扼守泰山郡的门户,再往西就是东平郡了。

刘益守此番带兵是有恃无恐,知道泰山郡无人敢把他怎么样。如若不然,他走的这条路,真打起来会很憋屈,部队根本无法展开。

此时此刻,博平城的城门大开,泰山郡的太守,还有当地大户人家的代表,在城门外恭敬的等候刘益守他们入城,没有半点反抗的心思。

果然,元子攸给的那道圣旨还是好用的,只是不知道它还能撑多久。如果陈庆之攻破荥阳,这玩意估计也会变成一张废纸了。

一进城,刘益守就让麾下大军接管了城防,接着,他就下了一道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命令。

将泰山羊氏的所有族人,全部抓捕下狱。无论嫡系或旁支,无论男女老幼,无论是哪一脉,全都以谋反罪下狱。

他给出的理由是,羊侃带兵谋反,并围攻兖州城,罪大恶极不可饶恕。这泰山郡内,可能还有很多羊侃的党羽,藏在暗处,偷偷的给羊侃支持!

其中,就以羊氏一族的族人,嫌疑最大!

军情紧急,如同救火。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分辨羊氏一族的族人里面,谁是羊侃的内应,谁又是反对他起兵的。

所以索性将羊氏一族的人全都下狱,这样的话釜底抽薪,支持羊侃的人自然就没有了!等朝廷的禁军,嗯,也就是刘益守麾下的这支队伍灭掉羊侃之后,自然有时间慢慢清查羊氏一族的问题。

一时间,博平城内鸡飞狗跳,羊氏乃是泰山郡首屈一指的大户,族人无数。刘益守虽然很注意分寸,绝不让士兵们打砸抢,也不强奸杀人。

但羊氏一族的人,只要是沾亲带故的,却毫无例外的都被下狱,根本不听任何解释!

……

博平府衙后院里,王伟一脸无奈的看着刘益守说道:“主公,这么搞不行啊。羊氏一族,在这里名声不错,跟东平郡的比起来,算是良善之家了。难道我们真要泼脏水?”

羊氏一族现在的问题,貌似除了造反以外,其他的都是世家大族普遍有的那些,根本不值得拿到台面上说。刘益守这次玩的很简单粗暴,虽然效果显著,但后续的麻烦不少,这一点也不像是他从前的风格。

“蠢事不办,杂事缓办,急事特办。现在把消息放出去,看看兖州城的羊敦,围攻兖州的羊侃,谁会派人来找咱们。

既然分不清羊氏一族的人到底是怎么在唱戏,那就把所有人都一网打尽就行了。于谨,宇文泰等人已经在泰山郡各城搜捕羊氏一族的人,相信羊侃也要有动静了。”

刘益守现在就是很想知道,泰山羊氏的人,到底是在玩什么把戏。羊侃攻打兖州城这么久都拿不下来,也太次了,还号称名将呢。

这里头一定有鬼!

第195章 蠢事不办,杂事缓办,急事特办(下)

建康,台城,位于太极殿后面的显阳宫二层。萧衍坐在蒲团上,看着身材魁梧的萧纶,又看了看面带期盼的萧正德,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这两人像是约好了一样,一个进来说要带着皇家的赏赐,去黄河以北陈庆之大营当中“劳军”,另一个则是说要带兵过江接应打算内附梁国的羊侃。

萧衍虽然一心礼佛,基本不关注朝政的事情。但是他毕竟还是个皇帝,对于政治有着天然的嗅觉。这两人一个是“废太子”,一个则是外放的亲儿子,说的事情都跟江北的战事有关。

世上怎么可能有这么巧的事情!

“你们能如此为国分忧,朕心甚慰。”萧衍微微点头,并未做更多的表态。

“陛下,陈将军(陈庆之)这次可以说是孤军深入。听说魏国已经灭掉邢杲的叛乱,难保他们不会腾出手来,从青徐方向合围我军。陈将军虽然用兵如神,可也是双拳难敌四手。

微臣觉得还是派兵去接应一下比较好,微臣愿意亲自领兵接应陈将军。”萧正德不动声色的建议道。

萧衍听完又是微微点头,似乎非常赞许,但依然是不做评价。

“儿臣也愿意领兵,出征青徐,接应准备内附梁国的羊侃和羊氏一族。”

萧纶不甘示弱的说道。

萧衍同样是微微点头,脸上的表情依然是非常赞许,不过和萧正德的结局一样,萧衍也可以算得上是“笑而不语”。

两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讪讪离去后,萧衍将命人将一个看起来四十出头,模样精明干练的官员叫到了显阳宫。

此人名叫朱异,现任中书侍郎的官职。虽然职位不高,但权力极大,负责起草皇帝下令颁布的诏诰敕书等政务军机。

做这些事情看起来好像只是个舞文弄墨的刀笔小吏,并不算什么重臣。可是在梁国,在萧衍手下,这个职务就变了味道,变得极为要害。

萧衍一心向佛,此时朝政已然懈怠不想管事。可是国家机器需要运转,梁国现在的疆域极大,这些年又陆续从魏国手里夺得了一些新领土。

就单单官员安置这一块,就不是个轻松活计。

萧衍有时候对一些小事并不会做出明确批示,他只是对朱异说:这些事情你看着办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有些事萧衍事后还会问一下,有些则是永远也不会再提起。可问题是,哪些事情他会问,哪些不会呢?

如果每一件都了然于胸,人不是机器无法面面俱到,如果根本没记性,万一萧衍哪天发神经问起来你无法对答,那么你很快就会丢掉这个职务的。

朱异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永远能在萧衍问询的时候,对答如流!而那些萧衍认为“你看着办”的事情,他又能做得不出乱子。

所以此人的职位现在虽然不高,但在梁国朝中的地位,形同宰辅。

“朕那个不安分的侄儿,还有平时喜欢舞刀弄棒的那个儿子,今天几乎是前脚后脚的来找朕,都与北面的事情有关。”

萧衍轻叹一声,对身边的太监吩咐了一句,后者走过去将之前萧正德与萧纶说的那些话一字不漏的重复了一遍。

“羊侃欲献青州给我国,然后入建康谋一席之地。”

朱异慢悠悠的对萧衍说道。后者听了微微点头,朱异处理中枢的朝政,内外大事,几乎不可能瞒过他。更何况这个人还非常聪明!

“然,青州不可守。一旦魏国腾出手来,青州必失。陈将军(陈庆之)伐魏若胜,元颢势必摆脱我们的控制,若败,不提也罢。无论哪一条,青州都是守不住的。

当初派陈将军北伐,也不是为了灭魏,更不可能夺取魏国的青徐之地。

羊侃之所以在青州不走,也是存有私心,演戏演给我们看,演给天下人看。他若是过江,陛下则必须厚待羊氏一族,如若不然,恐糟天下人非议。”

朱异继续平稳而淡然的给梁武帝分析当前梁国所面临的变局,几乎都是一针见血的肺腑之言。

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你要过江,那就带着部曲过江嘛。梁国这么大,羊氏在江南的族人也多,难道没法安置?

这些都是借口好吧!

其实就是羊氏看到陈庆之北伐了,希望将整体利益最大化,喊着要梁国出兵青徐已经喊了很久,却连个兖州城都攻打不下来!

“爱卿言之有理,只是萧正德与萧纶之言,你以为如何?”

前面一番话,朱异已经向萧衍证明了江北的事态,他是洞若观火,现在该说正题了。

“这二人前来,都是因为前一段时间,魏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不过他们背后在谋划什么,微臣倒是不得而知。”

朱异有些谨慎的说道。

萧衍爽朗一笑道:“爱卿但说无妨。”

“萧正德由陛下一脉回归本宗后,一直认为他是被废太子,又以为陛下子嗣都将其视为敌人,整日都惴惴不安。之前叛逃魏国,也是由此而生。”

朱异轻轻一叹,萧衍亦是长叹一声,这件事他做得确实不地道。养子就养子呗,把太子的位置给萧统就完事了,你干嘛多此一举要把萧正德从自己这一脉移走呢?

这不明摆着打脸么!

“听闻青徐魏军主将姓刘名益守,颇为骁勇,三战平邢杲。更有传闻说此人和萧正德彭城刘氏出身的母亲同族。

萧正德欲过江,就是想拉此人带着部曲入梁,在外引为奥援。”

这种事情看起来大逆不道,实则太正常不过了。北边战乱,南投梁国的北人不计其数,前面就有乌丸王氏出身的王僧辩父子投靠了湘东王萧绎,也就是萧衍的六子。

萧正德想拉跟老母沾亲带故的北人为奥援,实在是人之常情。萧衍微微点头,从表情上看,似乎对此事并不介意。毕竟,刘益守脑门上没写“造反”二字,也没有什么恶名传到江南来。

“至于邵陵郡王(萧纶),他早就有意镇守广陵(今扬州)。此番若是出征,等他回来的时候,只怕就会顺路就驻扎广陵,然后借口改封。

这二人,都是事出有因。”

萧纶是萧氏子弟里面为数不多会带兵的,至于萧衍儿子里面,这可能就是个独苗了!

听完朱异的介绍,萧衍感觉如果萧纶真的带兵出击青徐,接应羊侃。等回来的时候,搞不好真就顺路坐镇扬州了。

扬州离京畿并不是特别远,而且乃是淮盐集散之地,每年为梁国提供大量的财帛,地位十分重要。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