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28章

作者:携剑远行

元莒犁很怀疑自己下药的事情是如何被刘益守知道的。

“放纵可能会带来一时的快活,但那不是真正的快乐。不过你难得鼓起勇气去做一件事,如果我拦着不让你去,那也太不近人情了。”

刘益守转过身看着窗外说道:“真正的快乐,是经得起时间拷问的。哪怕你多年后回忆起来,也会感觉到这段记忆甘甜无比。那才是真正的快乐。你现在这样,不过是在自暴自弃而已。”

“你说得对,无所不能刘哥哥,魅力四射,无人能挡的大善人。”

元莒犁哀叹一声,像条咸鱼一样趴在草垫上,双目无神的看着窗外的明月。

人生中悲哀的一件事是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但更悲哀的是,连放纵都有人拦着你。

“其实呢,如果你是冯小娘呢,说不定我就咬咬牙,闭闭眼,将这酒喝了。第二天醒来,冯小娘才不会去想以后要不要嫁尔朱荣,她只求现在开心就行了。

我并不是食古不化的卫道士,如果那也真能给她快乐,我也不介意来一发。可是你不一样。”

元莒犁看不清黑暗中刘益守的脸色已经严肃了起来。

“你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又喜欢多想,还常常会后悔。

尔朱荣当然不介意你不是处子之身,但他也是男人,恐怕会在意第一次睡你的那个人是谁,死了还是活着,对你还有没企图。他到时候肯定会弄死我。”

“那么再假设尔朱荣求才若渴,不想把气撒我头上,那么这股脾气要发出来,必定是选择那种无法抵抗他屠刀的人。

到最后,因为你今夜的放纵搞不好要死好些人,甚至你们家的人也会受牵连。那时候你回想今夜,会不会心痛?会不会后悔?请问这是真正的快乐么?”

元莒犁不说话了。

“联姻,都是牺牲个人利益,去成就家族利益啊。不过换个角度看,尔朱荣要乱杀人的时候,你出来劝一劝,就能救活不少人,这样想,心里是不是平衡了呢?”

刘益守劝说的角度相当刁钻。

“确实…如你所说。”

元莒犁完全没法否认对方的话,哪怕这真的很残忍。

“所以说,你毫无报酬的劳碌,我牺牲自己成就家族还能拯救部分人命,我们都挺伟大的对吧?”

元莒犁的俏脸上露出迷人的微笑,可惜黑暗中刘益守完全看不见。

“虽然我以前没这么想过,但是听你这么一说,好像确实如此。你弄得我现在都有点飘飘然了。”

刘益守躺到了元莒犁身边,他连放纵都拒绝了,自然不在乎睡觉睡一起。

有没有那种心思,别人不清楚,自己还不清楚么,他问心无愧。

元莒犁突然抓住了他的手。

“这是什么意思?”

刘益守有点无奈,他又不是工具人。

“我只是想感觉感觉下,对你有没有动心。”

元莒犁的声音有点抖,可能她自己都没察觉。

“那么你感觉出来什么没?”

“完全没有,果然是完全没有。”

元莒犁口是心非道。她按着心脏,怀疑自己的心都要跳出来。那种强烈的紧张感,是她从来都没有过的。

“这就对了。别玩了啊,睡吧,公主就应该跟恶龙在一起的,就像是尔朱荣那种。我这种咸鱼,不该出现在你的视野里。”

刘益守翻个身背对着她,这几天他用脑过度,明天估计冯令华一定会上门来,计划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这洛阳越来越危险,还是早走早好。

草垫的另一半,元莒犁好久才平复下紧张的心情,她在刚才那一瞬间明白了一件事。

她爱上了一个伟岸的男人,但自己却要嫁给另一个杀人如麻的恶魔。此等命运,现在看来无解。

“如果我不姓元就好了。”

元莒犁喃喃自语的说道。

——

北魏末年的一些碎碎念

历史书上写得很多,我就大概讲一下书上写得很少的。

一、皇族元氏内部的分裂

河阴之变时发生了什么,具体过程如何,网上很多资料,不在这里细说。不过有个很显眼的现象,那就是参与屠戮洛阳百官的人群里(死的大部分是元氏族人跟与其结亲的汉人门阀大族),居然也有很多元氏族人!

具体是谁就不说了,一大箩筐,甚至还有元天穆这种把尔朱荣当亲兄弟,把元氏一族当仇人的元氏族人。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比如说明清两朝,比如说唐宋两朝,几乎没有各类皇族互相组队屠杀的案例存在(玄武门不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幕呢?

根子出在孝文帝元宏这里。

在元宏以前,由于北魏帝国有着半游牧的性质,各大宗室子弟,贤者上位的模式大为盛行,主宗和小宗区别不像是后面那么明显。

所以纵观北魏前期历史,在创业过程中,元氏一族各宗异常团结,这在中国各朝代中也是很不多见的。无论是多远的宗室,都有朝廷得到供养,虽然极大增加了财政负担,却也让元氏族人比较齐心。

孝文帝汉化时,出了一条新规矩,“五服”以外,那就是外人了,虽然你姓“元”,但我娶你家女儿,可不算乱伦(北齐的史书可以翻到很多夫妻都是元氏出身的人)。既然是外人,那么,自然也无法得到朝廷的供养。

久而久之,远宗就对皇室嫡系一脉(也就是元宏老爹这一脉)产生了极大仇恨,还是那句,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仇恨,一直贯穿到北齐北周!

河阴之变,有远宗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成分在里头,所以可以看到元氏一族杀元氏一族,还杀得很起劲(甚至在箭楼上观摩指挥)。

二、社会风气

鲜卑一族入主中原后,一直被两个问题所困扰,第一个就是游牧化,怎么转变为农耕化,以前是抢了就跑,现在地都是自己的,还能去抢谁呢?

面对一年五百多次的农民起义,冯太后和孝文帝元宏开始改革,哪怕从结局看,这次改革为北魏几十年后的灭亡埋下了祸根,但是……如果当时不改革,几年后可能北魏就没了!

我们不能对那一年五百多次的农民起义当做不存在。当时有的北魏中央军刚刚扑灭一处,新的命令到了,就跑去扑灭临近的地方,此起彼伏,全年无休。

比996还狠!

均田制,俸禄制,汉化,这就是元宏开出来的药方。只是有一个问题被忽略了,不是六镇,而是均田制,从来都是开国良方。

而那时候北魏已经立国百余年了!已经进入帝国中期甚至是晚期了。这个时候再开出均田制的良方,其实已然有些迟了。

因为世家大族,包括鲜卑贵族转变后的鲜卑世家大族,已经把田地占得差不多,元宏可以操作的空间其实非常小,经济基础这块的改革,实际上很浅。

远不足以给北魏续命百年!

同时,北魏的鲜卑贵族,也犯了后来辽国,金国的错误。

汉人的优点,一个没学到。汉文化里的糟粕,倒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了对抗汉文化,又不得不引入佛教文化来对抗文化渗透。

最后的落脚点,就是洛阳。

鲜卑大族的堕落奢侈,淫乱放荡,黑白颠倒,那是前朝都没有的。当然,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很自由,所以北魏中后期,文化呈现爆炸性的增长,已经跟南梁不相上下。这在南梁使者访问北魏后,回来描述的片段里面可以窥见一斑。

简单的说,就是社会风气很不好,但却并不是出门就会被人打劫。用比较好理解的词句来说,就是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以奢为荣,笑贫不笑娼。《洛阳伽蓝记》里有详细记载。

三、契胡尔朱部,不是所谓的草原蛮族。尔朱氏亦不是六镇的“自己人”。

如果硬是要分个谁最野蛮,后赵石虎大概可以上榜。尔朱部虽然民族成分上跟石虎有点关系,但是他们在抱大腿方面,显然是远远胜过石虎。

尔朱部在北魏可以说是深耕经营,从开国皇帝那时候起,就是拓跋氏的追随者。而到尔朱荣的时候,尔朱家跟很多朝廷重臣都有联姻,可以说是树大根深,远远不是那些连一件干净衣服都没有草原游牧。

试想一下,那时候北魏边疆内附的胡人部落何其多,为什么尔朱氏会得到信任,甚至跟皇族联姻呢?因为在元氏眼里,尔朱氏可以算得上是“自己人”。

这是尔朱荣能崛起的重要原因!至于尔朱荣长什么样,这本书里也写了,可以说比洛阳绝大多数禁军将校都更帅!他本人亦不是茹毛饮血之辈,至于吃人肉之类的,那真是江湖传说,至少轮不到尔朱荣干这事。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贺拔岳跟高欢,乃至后面的宇文泰,他们的社会关系,是在北魏的下层,具体说就是六镇。

贺拔岳带着武川镇,高欢带着怀朔镇,彼此有各自的兄弟。

而尔朱荣乃至尔朱氏一族的关系,则在北魏的中上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尔朱荣死后,高欢迅速上位,尔朱氏残余迅速败落,说白了,人要明白自己屁股坐哪里。尔朱荣就是个不明白自己屁股坐哪边的人,更别说他死后尔朱家那几个。

高欢跟贺拔岳的社会关系,层次虽然很低,但胜在扎实可靠,有群众基础!一旦那些社会关系成长起来,他们也就发达了。

四、孝庄帝元子攸,不是悲情英雄,而是个阴谋家跟刽子手。

具体的,请看本书描述即可。

第26章 好言难劝作死的鬼

上天没有给元莒犁“攻略”刘益守的时间。因为她还来不及在下个晚上耍点什么套路的时候,冯令华就带着冯小娘来圣明寺“拜佛”了。

这位作风颇为迅捷果敢的女强人,没有在冯小娘为什么会被元子攸套路这种废话上绕圈子,而是直接给了刘益守一份名单。

除此以外,作为“见面礼”,冯令华还开门见山的告诉刘益守,根据她们的消息渠道,胡太后正在跟亲信商议,近期就立两岁大的元钊为天子,将其过继到已故天子名下。

很显然,“女婴天子”刚刚出炉就被打脸,让所有的世家大族都抛弃了胡太后,并且让使出这一番“小操作”的刘益守和元子攸,进入到相关人等的视线当中。

本来昨天冯令华就想来的,结果某些人就是惊疑不定,不知道以怎样的态度跟刘益守以及刘益守背后的尔朱荣(他们自己脑补的)交涉,最后,还是让冯令华来试探一下。

“尔朱都督入城后,只要按照这份名单,去处理胡太后的党羽,我们就支持元子攸登基。并且,承认他此举的合法性与正当性。”

冯令华长得跟冯小娘有几分相似,不过气质上更威严一些。今日她出马,而不是冯家的官僚出马,也是为了双方都保留退路,不会撕破脸。

当然,也不排除是洛阳世家大户并不怎么看得上尔朱荣等人。

关于这点,刘益守秒懂。

谁都知道胡太后要完蛋,特别是“女天子”事件后,大家都知道这位除了祸乱宫廷是一把好手外,其他的都不太行。

而胡太后的所谓“党羽”,自然也要被清算,但这里有个问题。

谁才是胡太后的“党羽”呢?谁又来定义?谁又有权定义?

这个问题看似无关紧要,实则是核心中的核心!

比如于校尉这种,你说他是胡太后的党羽吧,似乎有些牵强,你要说不是吧,他是胡太后禁宫宫卫领军,妥妥的党羽了好吧。

如果能赦免于校尉,那么这位妥妥就能去禁宫捉拿胡太后。可如果有心人硬是要把于校尉这样的人加到胡太后的党羽名单里面。

那就别怪人家狗急跳墙的哗变了!

所以说冯令华的说法,非常有弹性和迷惑性,也就是说,名单上的人,都是他们认为的“党羽”,实际上是不是呢?

不知道,不好说。

这里头有着难以描述的巨大风险。这也是洛阳世家中人在政治斗争中的所谓“智慧”。

新天子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野心家们的狂欢。尔朱荣是一把快刀,谁都想用这把刀做点事情,谁都没想过,也许这把刀有天会要了自己的命。

虽然很同情冯小娘,但刘益守却觉得,冯令华和背后的世家大族,其实都有点“飘了”。

这是好言难劝作死的鬼。都现在这个时候了还耍套路,真是嫌命长么?

“冯娘子(那时候女子都可以用姓+娘子来代称,未婚的称为小娘),在下觉得,你们如果真心想合作的话,起码,要展现一点点诚意。

胡太后立元钊这事,不算是什么诚意,毕竟我之前就已经推测出来了,有没有你们的确认,并不重要。”

在商言商,刘益守没什么好客气的,哪怕对方是冯小娘的姑姑。

“那么,你希望我们展现什么诚意呢?”

冯令华微笑着说道,并不盛气凌人。

“今天,我有个手下要出洛阳城送信,你们有没有办法能让他出去?动静小一点,必须要万无一失。”

刘益守沉声说道。

“这个好办,我跟南门守将说一声便是。”

刘益守觉得很难解决的问题,在冯令华看来,就跟吃饭喝水一般简单。这就是世家的体系力量,对抗个人实力的降维打击!

“那行,你们写一份反对胡太后立元钊的公开信,然后能署名的,都在上面署名!我派人送去给尔朱大都督,至于后面的,等这次合作顺利,以后再说。”

刘益守认为,人与人之间联合办事的时候,要寻求“最大公约数”。

尔朱荣反对胡太后,认为是“妖后乱国”。

而现在世家勋贵们,能联合起来发表声明,反对胡太后立元钊为天子,一方面,是向尔朱荣示好,暗示尔朱荣带着大军逼近洛阳,具有相当的“合法性”。

另一方面,他们又没有失去自己的立场。

他们只是反对胡太后,却并没有明火执仗的支持元子攸啊!

所以这份声明,或者是“公开信”,是目前为止双方都能接受的最大“共同语言”。也有助于缓解目前洛阳紧张的气氛。

“这个,我需要……”

冯令华还没说完,刘益守就打断道:“事不宜迟,今日天黑之前,我就要知道答案,成与不成,给个话。今夜子时以前,我的信使就要出城,明日入夜以前,尔朱大都督就要看到。”

刘益守步步紧逼道:“现在的洛阳,局势非常敏感诡谲,动作迟缓一分,就多一分危险。我出事不要紧,反正烂命一条。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