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300章

作者:携剑远行

另一方面,对于尔朱荣来说,核心嫡系兵马损失惨重,身边若是还有个斛律金这样精兵过万的人晃来晃去的,睡觉都睡不安稳。

斛律金担心尔朱荣要“关门打狗”,尔朱荣还害怕斛律金会反攻晋阳,夺他基业呢!这时候斛律金写了封信,说不适应潞城的水土,想率部南下。尔朱荣一看,正合我意,于是就坡下驴,让斛律金带着人快滚。

所以就有了今日这一幕。

一个时辰后,斛律金带着大队人马,出滏水陉,与高欢会面。二人相见如同老友一般,相谈甚欢。高欢一直在和他聊天,都没去看坐在马车里的娄昭君,和他们的儿女。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高欢甚至都跟斛律金之兄斛律平亲切交谈,却始终没有过问娄昭君的情况。明明知道对方在队伍里面,亦是没有去看一下。

一行人返回邺城后,高欢马不停蹄,在霸府内以天子元朗的名义下了几道诏令。

第一条:封斛律金为幽州大都督,幽州刺史,其他闲散官阶能配的给顶配,极具殊荣。除了统帅本部人马外,幽州各郡兵马都归其节制。

第二条:与第一条有关,命斛律金率部北上幽州,兵锋直指拥兵自重的韩楼。

第三条:解散河北各地行台(当初尔朱荣安置葛荣部曲时所设,该计策由刘益守提出),收回兵权重新分配。

幽州乃是河北后院,北地边塞,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韩楼这根刺卡在高欢喉咙里面,让他睡觉都睡不好。如今得斛律金雄健兵马,他终于可以对幽州用兵了!

……

天将冷未冷的秋天,在大水池里泡澡,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情。以前斛律羡只是听说这是刘益守带着手下议事的地方,今日自己也有机会进来“凑热闹”,确实倍感荣幸。

水池中漂浮着许多木盘,上面还放着时令瓜果,斛律羡看了看,发现就只有彭乐在吃,其他人都是安安静静的等着刘益守开口说话,他忍住拿盘子的冲动,硬是没动。

“诸位,最近得到消息,斛律金斛律光父子投靠了高欢,顺带着兵民不分的部曲数万人。如今高欢蓄势待发,准备攻打河北韩楼。”

刘益守边说边吃柑橘,发现众人除了彭乐外都不吃,于是笑道:“我们都是老规矩,功劳簿说话,不在乎这些小节的。”

这话一出,众人才如释重负开吃。刘益守心中暗想,自己如今也是威严日重,谁也不敢在自己面前摆谱了。

热水池里所有人都时不时的看看斛律羡,搞得这位“射雕少年”很不自在。

他在这里混,他老爹和大哥斛律光在高欢手下混,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生存策略。但刘益守现在提到了,却不由得令人浮想联翩。

“主公有什么打算?”

平日里不怎么说话的独孤信,最近活跃了很多。于谨带兵外镇盱眙了,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机会来了。

“高欢还颁布了新的均田制,要把河北打造得铁桶一般。估计他平掉韩楼没有什么问题,至于我们嘛,最近给高欢找点乐子就行了。”

今年高欢那边上升的势头很明显,本来就民心思定,他又颁布了一系列的安民政令,再加上今年气候适宜,田里丰收。天时地利人和都在高欢这边,当真是此贼气候已成,不可与之争锋。

“主公,今年寿阳也是丰收,今年修了孙叔敖祠堂后,我们制定了用水条令,芍陂使用渐渐规范。高欢发展得好,我们也不差的。”

阳休之在一旁不动声色的说道,他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马屁皇帝了,每次拍马都能拍到要害上。众人心说,刚才那番话真是说得好,他们听了心里也舒坦。

“话虽如此,可我们的地盘,比高欢小了太多,潜力也比他们弱了太多啊!”

刘益守感慨的说道。

老实说,他觉得寿阳的发展应该是比河北要好的,特别是今年让贾思勰组织人开办“培训班”,指导农民们种田,又跟梁国互通有无,财源滚滚。

要是谈发展质量,真是吊打了高欢等人。

可问题在于,你基数有限,系数再大,增长也是有限度的。这个是先天劣势,完全没有解决办法。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多占地盘!

“独孤将军,赵将军,入冬后,待河流结冰,你们率领本部人马,攻打彭城以东的下邳郡,东海郡。如此一来,这一带就跟梁国现有的地盘接壤了,彭城侧翼无忧。”

刘益守的部署似乎有些奇怪。因为这两个地方,可以占,而且容易占,只是没有支撑点,守不住。要守住,纯粹要靠堆军队人数。

“末将领命!”

独孤信和赵贵二人激动的说道。刘益守只是说攻打那里,又没说打下来以后要他们去守。只要攻下了,就是胜利,后面的事情后面再说。

“主公,此战完全没有意义啊,夺回来以后根本守不住。如果可以守,梁国早就办了。咱们攻打那边,纯粹是浪费钱粮啊。”

王伟忍不住打断了刘益守继续往下说。

所谓谋士,就是要在主公决策出现失误的时候补上。刘益守刚刚的命令,说实话,真的有失水准,基本上都降到萧衍这个层次了。

这时候他不得不站出来阻止,哪怕会得罪独孤信和赵贵等人。

“打下来这两个郡之后,我们会将其交给梁国的人管理。我会上书给萧衍,就说我们实力有限并且打下来的地盘并非封地,我们占有极为不妥。

请梁国中枢派遣地方官员来接管此地,并重新任命都督,负责二郡防务。打下这两郡之后,我们就要撤回彭城,跟吴明彻合兵一处。”

诶?还能这么玩么?

众人大惊失色,完全不明白刘益守到底想干啥。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两个郡,是我们进攻兰陵县的跳板。我们打下来了,萧衍拿到地了,一定会野心膨胀,朝中也会有人想摘桃子,想带兵攻打兰陵县,夺回宗室祖籍之地。

他们要动手呢,那就由得他们去。这个道理明白么?”

刘益守微笑说道。

已经有人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了。

自家主公这一招真是够损的,梁国夺得高欢三个郡,对方势必不会善罢甘休,要是高欢连这口气也忍了,那控制力本来就很薄弱的青徐,很可能会脱离魏国掌控,投靠南梁。

这不是在耸人听闻,羊侃不就是最直接的证据么?

所以高欢知道了这些动作以后,一定会强力回应,与梁国之间的一场恶战绝对逃不过去。那时候梁国能挡得住么?这里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刘益守这次“四两拨千斤”,等于是把高欢和萧衍都架在火上烤。

对于萧衍来说,我都给你攻到兰陵县门口了,你忍得住不派兵去打兰陵县?

对于高欢来说,青徐接连失地,统治摇摇欲坠,他不得不出手应对。

那时候两边打生打死的,萧衍会不会很想念手握重兵,很能打,而且很会打的那个便宜女婿?

“妙啊,主公这一手火中取栗,真是高明!”

斛律羡学着阳休之的语气赞叹道。

“火中取栗你都能说出来,真是难为你了啊。”

刘益守把胳膊压在斛律羡的肩膀上,高声对众人说道:“如今大势之争已经开启。

从前的魏国已经名存实亡,高欢掌控主动,要稳扎稳打的恢复失地。

贺拔岳攻略关中,成败犹未可知,不可小觑。

梁国朝政腐败,方镇林立,各地互不协同,犹如草原部落。看似强大,实则不堪一击。

我们已经有了立足的资本,现在要做的,不是胡乱掠地,今天打这个明天打那个。

我总结了九个字,那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是一场会持续很久的斗争,或许五年,十年才会分出胜负来。诸君,我们的事业,才刚刚开始,远远没到可以躺下来享受的时候啊!”

第315章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刘益守府邸的书房墙上,挂着一张非常精细的地图,囊括了包括建康在内的两淮,三吴和北方的河南、青徐等地。这是杨愔组织人从缴获的各种北魏南梁官方地图中汇编总结而成的。

并且上面不少地方还被圈出来批注了。

此时此刻,刘益守就站在大地图的跟前,来回踱步。而陈元康在他身后如同隐形人一样,不说话也不做别的事情。

“长猷,你以为这次我们夺得下邳郡和东海郡,高欢会如何应对?”

刘益守背对着陈元康问道。

说实话,陈元康对河北那帮人太熟悉了,在这些问题上,他的看法会比寒门出身的王伟要精准得多。

“青徐,乃是河北侧翼。自古从南往北打,青徐这条线是颇有战绩的。当年桓温北伐就走过这条线。刘寄奴(刘裕)则是一路打到洛阳。高欢不说如何,他手下还是有能人的。

呵呵,高欢岂能容忍梁国蚕食青徐?”

陈元康冷笑说道。

青徐世家势力在北魏末年损失惨重,走的走死的死,先有邢杲,后有刘益守,还有朝廷的兵马,各种折腾不休。

青徐现在已经留下了一大片权力真空,河北那帮人只怕觊觎那里已经很久了,正愁找不到借口出兵呢!

“那你觉得,我们可以打下这两个郡么?”

刘益守依旧是在看地图,背对着陈元康。

“如果只打不守的话,简直易如反掌。”陈元康无所谓的说道。

这种事情,在他看来就跟去寡妇家里过夜一样。睡一晚上,那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他现在甚至已经可以不花钱就办到这一点。

可是要把寡妇娶回家,难度呈指数级别上升!

所以在陈元康看来,只打下来这两个郡,完全没什么难度。

“高欢若是派兵来攻打,你觉得梁军能不能守住?”

刘益守的眼睛似乎盯住了地图上的某个点,依旧是背对着说话。陈元康明白,对方心里已经有主意,只是想听听别的想法。

“梁国方镇体制,大都督镇守一方,统领各州诸军事,一般可以指挥的军队,在两万到五万之间。夏侯夔这种都督七州诸军事的家伙,都被萧衍拿掉了。足以见得,萧衍其实是有意识在控制方镇大将的领兵规模。

几个大的方镇,包括蜀地,荆襄,江州,两淮,三吴,广州等地。毫无疑问,现在我们就是两淮方镇当中的绝对主力。”

所谓谋士,当然要关注大事,而不是整天盯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现在刘益守把那些杂事都丢给阳休之去做了。陈元康等人早就解放出来,可以研究一下天下大势。

“说得好!”

刘益守转过身来拍巴掌。

前世史书上说民间有童谣曰:“三崔二张不如一康”,刘益守现在算是有体会了,真正的大才,就是高屋建瓴,看得深看得远。在没有开金手指的情况下,就是那种登高望远的人物。

“我以为,为了夺回祖地的荣耀,萧衍必选一宗室,多半是皇子带兵,在我们攻下东海郡和下邳郡后,他们从侧翼出兵,夺回兰陵县,摘桃子。”

侧翼是哪里呢?梁国的北海郡。

这个名字刘益守并不熟悉,但他知道那是在什么地方。前世的时候,那个地方叫江苏省连云港市!

“主公对萧衍的了解,真是到骨子里了。在下也认为,那些萧氏的宗室会为了争这次出征而打破脑壳。”

“那你认为,此番,哪个皇子谁会出征挂帅,哪个大将会辅佐他呢?”

刘益守目光灼灼的看着陈元康问道。

绕了半天圈子,终于到正题了。

“主公让在下搜集萧衍诸子的情报,在下研究过后,略有所得。此番出征,五皇子萧续、六皇子萧纶或许会争夺这个名额,但萧衍一定不会给他们。

至于原因是什么,当日主公在乐游苑内,应该最清楚不过了。”

刘益守微微点头,陈元康说得非常正确,这两人现在在萧衍心中只怕已经属于“逆子”的行列了。

“七子萧绎,手下势力强大,深为萧衍忌惮。他若是参与到夺回祖地的战斗之中,一旦成功,将获得巨大的声望,我想,那时候萧衍或许要换太子了。”

换太子是不可能的,但刘益守觉得萧衍肯定不会把挂帅的任务交给萧绎。

“诸子之中,八子萧纪最受宠爱,而且他在建康名声很好,无论这是不是装出来的,实际上,萧衍现在很可能已经是把他当做储君在培养了。”

陈元康不动声色的说道。

刘益守大惊,他知道这个答案,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了结果。可是陈元康通过一点点小小的蛛丝马迹,能推测出这么多东西来,确实有点本事。

“萧统死后,理想之中的太子已经不在了,萧衍其实也并不中意萧纲为太子,只是逼于无奈而已。再说了,他根本无意退位,让萧纲当一面挡箭牌,也没什么不好的。

一旦萧衍要退位,在之前两年,一定会安排萧纪上位的。我想过两年,萧衍应该会派萧纪去某些地方外镇历练,等政务都熟悉了以后,再调回建康,那时候就是他当太子的时候了。

至于地点嘛,广州气候炎热,在那边很苦。荆襄已经是萧统后人的地盘,湘州是萧绎的,那……大概只能是蜀地了。”

陈元康通过排除法,得到了正确答案。刘益守很清楚,萧纪最后就是去了蜀地,一直到侯景之乱。

“为了给萧纪的太子之位铺路,萧衍很有可能让萧纪挂帅。”

陈元康补充了一句。

刘益守微微点头,这个可以算是英雄所见略同了。主要是萧衍的那些儿子们太烂了,唯一有点实力的独眼龙萧绎,还被萧衍厌恶。萧纪作为矮子里面的长子,很有可能被选上。

但是这个也只是小问题,关键问题在于,谁是副将?

萧纪并无领兵的本事,他只是代表梁国宗室的旗帜,指挥打仗,另有其人。

“兰钦在钟离,是整个淮北的战略支撑。他要是带兵跑了,两淮就真变成我们的天下了,萧衍不可能拿这种事情开玩笑。”

陈元康又在数指头。

钟离对于两淮的意义,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要不然当初梁国还在上升期的时候,就不会跟北魏在钟离连番恶战了。

“陈庆之现在几乎可以算是萧衍唯一百分百信任的领兵之人了。陈庆之肯定是戍卫石头城,一步都不能走的。”

陈元康又排除了一个。

“夏侯夔还在观察期,现在在福建剿匪。这件事办完了以后,萧衍才会恢复对他的信任,起码这几年他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这又去掉了一个。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