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363章

作者:携剑远行

兵精粮足,远离主战场的萧绎,无疑有后发优势。若是说萧衍死去对谁好处最大,那无疑只有萧绎。

看着襄阳城东城门缓缓打开,吊桥也随之放下,刘益守若有所思的对王伟说道:

“你知道么,萧衍对他那几个儿子都是很好的,并未对他们有什么亏欠。唯独,他对某个儿子不太好,以至于那个儿子心中可能有怨恨。”

“萧统?”王伟记得萧统在母亲下葬选墓地的事情上跟萧衍有过矛盾猜忌。

“不,那件事萧衍未必会认为自己做错了,此人不是萧统,而是萧绎。这件事还是长城公主跟我说的。”

刘益守想了想,感觉这些事情还是应该让心腹幕僚知道。

“当年萧绎年幼读书刻苦,后便患眼疾。萧衍得知后,刚愎自用不让御医为他诊治,而是亲自为其看病。

随后,萧绎便瞎了一只眼。”

刘益守用平静的语气说道,王伟被震惊得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儿子病了老爹迷之自信,不让医生给儿子看病,而是自己去开药方,随后把儿子治成了残疾。

这种三观尽碎的事情,刘益守其实也不知道要如何去评价,只觉得萧衍萧绎这对父子堪称是真正的“父慈子孝”。老爹弄瞎儿子的眼睛,儿子将来就一刀送老爹归西。

最后刘益守才叹息一声道:“听闻萧绎对他瞎了一只眼异常在意,经常虐杀府中盯着他眼睛看的下仆。至于背地里嘲笑他眼睛的,除了徐昭佩外,其他人都死绝了。

按这么说,萧绎丧心病狂之下,派人刺杀萧衍,倒也是符合他内心的情感选择啊。”

“如此,萧绎必取江陵,以保后路无忧,然后发兵建康。”

王伟沉声说道。在他看来,萧绎连萧衍都做了,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做的?

“我料定萧绎必然先礼后兵,派人去跟萧欢商量要江陵的控制权。”刘益守呵呵冷笑道。

说白了,就是让侄儿支持自己造反呗。萧欢要是听话,可以滚到襄阳跟萧詧二人抱团取暖。

要是不听话,呵呵,萧绎手下多的是丘八。刀剑无眼,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此刻城门已经完全打开。

萧詧身边一个护卫都没有,似乎是在暗示他“绝无恶意”。来到刘益守身边,萧詧就紧紧拉着对方的袖口激动说道:“外面都在说是刘都督弑君,本王却一点都不信。这件事一定内幕重重!”

其实萧詧说得义愤填膺,然而这种事情只需要稍微有一点逻辑能力就能推断出来。

刘益守若是真弑君,还来找他萧詧做什么,现在肯定是先进建康城再说啊!

“天子决意要换太子萧纲,立你和你兄长萧欢,二人当中选其一为新太子。诏令刚刚给我,天子就被人刺杀,驾崩于显阳宫。我亦是被人诬陷弑君。

来襄阳只是为了完成先帝遗愿,拨乱反正而已。”

刘益守对着王伟点点头,后者从袖口里拿出一份盖了萧衍私人印信的帛书。萧詧满脸疑惑的打开,一目十行的看完,随即面色大变!

“先帝私人印信在此,这东西是真是假伱一看便知。哪怕我是驸马,也不可能从先帝身上拿到此物,更不可能自己写下这份遗诏,也没有必要去写让你们兄弟二人当中的一个当新太子。

事已至此,你有什么想法?”

刘益守叹了口气,不再言语。

“姑父……这,这,这……”

萧詧语无伦次,天下掉下来一个太子的馅饼,把他给砸晕了。他很明白,自己大哥萧欢性格懦弱,如今梁国大乱,各路藩王群起而发兵建康,估计会有打不完的仗!萧欢是不可能当这个“太子”的。

然而神器太重,拿着烫手,不拿虐心,为之奈何!

萧詧简直要急疯了。

刘益守看他犹豫不决,接着劝说道:“你兄长是绝对不会接受这个太子之位的,哪怕他知道这是先帝的遗愿。

你父身为前任太子,深得民心,仁而爱人。你们本身就应该继承太子之位。当初天子一念之差,以至今日之祸。他想拨乱反正,却不想有人不想看到你们当太子,宁可弑君挑动国家大乱!

国家社稷,自有其法。拨乱反正,时不我待。你要不要当一个中兴之主,就看这一次了。若是你不愿意,我马上将这份诏书扔到汉江里面,然后立刻回寿阳去,你就当我没来过。”

“姑父……本王,本王愿意当太子!”

萧詧咬咬牙说道,他也豁出去了。有句话叫“天予不取,必遭其咎”,现在有两淮强藩,又是自己姑父的刘益守鼎力相助,又是秉持大义名正言顺。

于情于理,都没有理由去拒绝!

“你要记住,众多藩王,包括伪太子萧纲,都是在谋反。只有你才是真正的太子,只有我们两淮的兵马,才是真正在拨乱反正,勤王讨逆!只有我们一起,才能为国家拨乱反正,中兴梁国。

谁跟我们作对的,谁就是乱臣贼子,你要有这个信念,不要有任何怀疑。”

刘益守按住萧詧的肩膀,一脸坚定的说道。

“姑父……本王,不,朕现在命你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负责统帅所有愿意勤王的队伍,我们带兵入建康,平息各路叛乱,再造国家中兴!”

萧詧慷慨激昂的说道,他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这种事情嘛,既然决定干一票,那就别想太多,一个劲的莽就完事了。

王伟以前听说当年刘益守在洛阳的时候,靠着一张嘴就敲开了河阳关的大门,都以为是好多人为了拍刘益守的马屁而故意夸大其词。

今日一见才知道,自家主公这张嘴真是能把死的说成活的。他们这帮北面来的“叛军”,摇身一变,成为名正言顺,官方认证的“勤王义师”。

这个世界太疯狂,老鼠给猫当伴娘,这回王伟算是见识到了。

“姑父,不,大司马,请入城详谈!”

萧詧难掩兴奋的说道。

“陛下先走。”

刘益守十分上道的做了个手势。

“哈哈哈哈哈哈哈!”

萧詧不过十六七岁,还是少年心性。他挽着刘益守的胳膊说道:“朕与大司马一同入城。将来,朕必不负卿。”

哪怕连一座额外的城池也没有占过,萧詧却已然把自己当做皇帝看待,跟当初年轻气盛的元子攸没有任何区别。

刘益守心中暗暗感慨,皇权这种东西,还真是很容易令人失去理智,难怪古今中外那么多人因为皇权的魅力而丧失人性。

……

来到襄阳城内,刘益守不经意的四处查看,城内的商铺居然都有开着门的。来往行人,面无菜色,街面井然有序。

看得出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萧统死后,萧詧来到襄阳就藩,治理地方还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一行人来到太守府的书房,屏退下人和侍卫以后,萧詧这才从桌案上的镇纸下面,抽出一封书信递给刘益守。

“朕接到大司马的信也没有几天,而湘东王萧绎的书信就不期而至。他在书信中鼓动朕和兄长一同出兵建康,跟他合兵一处。

朕看他不安好心,于是便没有同意。如今萧绎的人马在巴陵城附近训练水军,蠢蠢欲动,似乎有攻打江陵的打算。”

在古人印象里,长得丑的就是坏人。而萧绎这种瞎了一只眼的,更让人觉得为人阴沉,心思诡谲。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萧绎要出兵建康,自然必须要保证后路无忧。江陵不仅富庶,而且四通八达,萧绎眼馋很久了。

我料他在出兵建康前,定会先出兵江陵。”

刘益守十分笃定的说道。

按道理说,建康都没有占领,就先树立敌人,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愚蠢的。

然而在前世史书上已然见识过萧衍的那些贤子孝孙们“精彩表演”,刘益守知道,萧绎不但做得出这种事情,而且会把萧欢和萧詧杀之而后快!

为什么呢?

其实不为什么,杀了就少一个竞争对手而已,就这么简单的逻辑。

“江陵重镇,不能有失啊!”

萧詧感慨道。

“这样吧,陛下就跟江陵王(萧欢)说,让他坐镇襄阳,把江陵让给萧绎。你们派遣使者,假意支持萧绎出兵建康,把江陵城让给萧绎作为根基。但是你们不去,而且不派兵去。”

刘益守若有所思的说道。

这踏马不是在自杀?

萧詧差点一口老血喷对方脸上。都说刘益守是梁国名将,前有青徐逞威,一战退敌;后有悬瓠奔袭,虏辛纂回建康斩首。

怎么这位就如此拉胯的水平?还没开战就先白给?

“大司马,江陵重地,不可轻易放弃……”

萧詧有些不自信的说道,他毕竟是个外行,而刘益守虽然年轻,却是见过不少大世面,妥妥的“业内人士”。

“能,示之以不能,善之善也。萧绎决心出兵建康,麾下士卒群情激奋,士气高昂。若是陛下挡了他们的道,那些人又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

江陵就是想守,也未必能守得住。

不如将江陵让给萧绎,然后他和他麾下的将士便会放松警惕,轻视陛下,无视襄阳这边的实力,安心带兵东进。

欲要取之,必先予之。我们现在退一步,是为了将来抄萧绎的后路。不妨示敌以弱,让他认为我们胆小怕事。”

刘益守微微一笑,这些套路都算常规操作了。

“呃,让朕的大哥来襄阳,那朕怎么办?”

萧詧一脸疑惑问道。

这个问题问得好,只是在城门口的时候就应该问,而不是等现在才问。萧詧不笨,然而还是有些迟钝,凡事后知后觉。

“陛下自然是跟随我们去寿阳,在寿阳起兵。

一来寿阳精兵众多,猛将如云。二来那里离建康实在是太近了,可以一路杀奔过去,不像是襄阳,要出兵的话,考虑的事情太多,牵扯太大了。

最后一条便是,鄙人之前一直在示弱,众多藩王和宗室们都以为我等隔岸观火。到时候陛下去了寿阳,我们迅速发檄文,将遗诏拓印下来散发到各地,猝然发难。

到时候定然可以出其不意的席卷长江两岸,至于能不能攻下建康,只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尽力而为就是了。”

刘益守的话入情入理,萧詧亦是说不出半句话来反驳。有句话叫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如果不把江陵拿出来打消萧绎的怀疑,以后又怎么能从襄阳出兵偷袭江陵,从背后捅萧绎一刀呢?

不把对手当傻子的意思,就是自己这边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诱饵。再说了,哪怕萧欢不让出江陵,萧绎难道还会客气么?

“如此,那朕就叫兄长来,跟他说说这件事。”

萧詧咬咬牙说道。比起成为一国之君,江陵这座城池也就微不足道了。

“陛下,江陵易攻难守,将来拿回来亦不是难事。俗话说舍得舍得,不舍哪里有得?

将来入建康称帝,管它一个江陵还是十个江陵,不都是陛下的囊中之物么?”

刘益守最后一句话,一锤定音,让萧詧下了决心。

王伟看了刘益守一眼,心中微微叹息一声。

跟自家主公这样的老奸巨猾之辈比起来,萧詧等人都是嫩嫩的小鸡。

第384章 没那么简单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书中姓蔡的女人,从来都不是省油的灯。前有被掳劫到匈奴,后被曹操换回的蔡文姬,后有关键时刻葬送荆襄的蔡夫人。

如今,正当刘益守和萧詧“谈妥”了在寿阳起兵勤王,护送萧詧入建康的事情以后,有个人站出来横插一杠,坚决不同意此事!

那个人便是已故前太子萧统的正室,萧詧法理上的母亲,曾经的太子妃蔡氏!嗯,现在要叫太后了。

看起来蔡氏像是在无理取闹,刘益守却一眼看出对方的私心来。长子萧欢乃是蔡氏嫡出,三子萧詧反而是妾室龚氏所生,过继到她名下的。

如今萧欢乃是长子,又是嫡出。凭什么萧欢不当太子,让萧詧来当?废长立幼甚是不妥!

蔡氏认为刘益守虽然勤王是“一片真心”,但仍然有自己的打算。废长立幼,难道刘益守这么做不是为了更好的控制皇帝?

况且,萧统还有次子名叫萧誉,喜爱兵事,被萧衍封在侨置的河东郡,也就是刘益守前世所在的松滋、枝江等地,正好位于江陵的西边。

萧誉只通武备不通政务,自幼便不是当皇帝的料,蔡氏也不指望萧誉能当太子。总之还是要从萧欢与萧詧二人之中选其一,然后让萧誉来辅佐。

“刘都督,此番您冒险前来襄阳,传达先帝的遗诏,哀家母子亦是非常感激。至于勤王讨逆,为先帝讨回公道,让凶手伏法,这也是应有之意。

而今,既然要立太子,按照礼法,无论立嫡还是立长,都应该是江陵王萧欢为先。哀家已经命人招江陵王前来襄阳一叙,都督何不等见面后,再行定夺?”

书房里,蔡氏这番话已经不是在“拉偏架”了,而是明白无误的告诉刘益守,除非立她亲儿子萧欢为新帝,她才会支持起兵勤王!

否则没得谈,蔡氏亦是不会用爱发电,去支持养子当皇帝。

如果你有个儿子,同时还有个养子,儿子比养子大了好几岁,那么你会支持养子去当皇帝而不让自己的儿子去么?

换位思考,其实刘益守也很理解蔡氏的想法,换了他在那个位置,只怕选择也会一样。然而如此一来,已经把自己当皇帝一样的萧詧,会如何作想?

蔡氏想得很远,假如萧詧当了皇帝,那么萧欢极有可能会死于“意外”,毕竟,又是嫡子又是长子,对皇位的威胁太大,还是死了更好。

在皇权面前,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算什么?相反,萧欢当了皇帝,谁都不用死,按礼法来就行,相安无事便是了。

此时此刻,萧詧的心就如同从高空中急速坠落后摔在地上一般。他低着头,涨红了脸,双手紧紧捏着衣袖,却又一句话也不敢说。

成也礼法败也礼法。借着礼法的名头,萧统一脉才能搭上刘益守的“快车”,要不然,这位大都督换个“叔叔辈”的宗室去投效岂不美哉,哪里轮得到萧统的后人呢!

然而正因为是要遵循礼法,那么萧欢比萧詧更有机会继承皇位,不,应该说除非萧欢死去或者病得不能理事,否则萧詧一点机会也没有。

对此刘益守亦是很无奈,他此行能达成目的,根基就在于“礼法”二字。如今总不能自己打自己脸,抛弃礼法一说,提什么“立贤不立长”吧。

要是那样,把萧正德扶上那个位置不是更妙么?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