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437章

作者:携剑远行

当初占据建康时,乌衣巷大族往大营内送女,可没跟刘益守客气!

听到这话,陈元康满头黑线,讪讪说道:“主公想太多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谁都知道主公心有大志,行的是泱泱大道。

这会主公想王谢之女为妾室任意亵玩,恐怕人家已经不答应了,谁让主公不让麾下兵马在建康劫掠三日不封刀呢?”

他这话带着揶揄,刘益守不禁默然。

人家看出你是讲规矩的,好处是你有机会调动各种资源,当然坏处也有,很难让别人有那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感了。

毕竟,未知的才是恐惧的。

如侯景入建康那样喜怒无常的人,才是最令他人畏惧的那类人,从这个方面看,刘益守显然是不合格的。

“好吧,我也就随口一说罢了。”

刘益守摆了摆手,他其实只是有点好奇侯景都“求而不得”的王谢之女到底有什么金贵的,倒不是觉得这些美色比自己拥有的强多少。

若是只盯着漂亮的躯壳,那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新鲜感罢了。到手之后,亵玩一番,也就索然无味了。

大丈夫岂可事事都盯着女人?

在刘益守看来,不当工具人的妹子,不是好妹子。

……

建康城外城的某处大宅内,一个锦衣绸缎的中年人,面容虽然俊朗,此刻却是愁眉不展。他正在跟一位七旬老者下棋。

“听闻刘都督与魏军在青徐交战,此事父亲以为如何?”

说话的中年人叫袁君正,而盯着棋盘的老人,正是从南朝宋活到南朝梁的袁昂,也是陈元康口中那位破局的关键人物。

“继承我衣钵的乃是威明(王规表字),而不是你。那些军国大事,与你无关,看着棋盘。”

袁昂不为所动,稳稳落下一子,语气甚为鄙视。

“家中女眷甚多,听闻那刘益守好色如命,若是……要如何?”

袁君正有些急不可耐的问道。

“如果要来,你这废物大可把自家女儿送出去,便去送吧。”

袁昂冷笑一声,他的两个女儿,一个是琅琊王氏王规的妻子,一个是萧衍次子,也就叛逃到北魏后客死他乡的那个萧琮的王妃。

自己这废物儿子袁君正,还真以为现在是老黄历呢!

“父亲……如今正是个机会啊,北伐一事沸沸扬扬,青徐有不少三吴的兵马在那边。如今刘益守在宴席下大谈出兵一事,又说要恢复旧都。我袁氏祖籍在陈郡,若是能收复故土,那岂不是光宗耀祖之事?”

袁君正一脸激动的说道。

袁昂一直觉得自己这长子大概是当年没教育好,反正平日里是狗嘴吐不出象牙。

不过这次袁君正倒是没说错。

“常言道: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可你脸上长了胡须,又为何如此毛躁呢?”

袁昂一脸嘲讽的怼了一句。

袁君正还要说话,袁昂大手一挥道:“回自己书房,面壁思过,我不想和你说话。”

老小老小,越老越小。

袁君正觉得随着年岁的增加,袁昂的脾气真是越发不可捉摸。平日里都不让那些门生故吏们上门,不知道他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

袁君正不敢忤逆父亲,只得乖乖的退入书房,把大堂空了出来,留袁昂一人在那里。

不一会,下仆悄悄的来到大堂,交出一张拜帖,对袁昂小声说道:“门外有两人,一人自称是尚书令陈元康,还有一人没有说话,但气度不凡。”

袁昂打开拜帖,随即眼中精光一闪。

“终于还是来了啊!”

袁昂叹息一声,对下仆说道:“开大门,迎贵客。”

嗯?

下仆一愣,自家这大门已经很多年没有开过了。当年尚书右仆射徐勉来府里赴宴,也不过是开了个小门,对方还要悄咪咪的进来,生怕被人知道。

“愣着干什么?”

袁昂看到下仆不动,催促了一句。

“明白了,奴这便去。”

下仆跑去开门,不一会,便将微服来访的刘益守和陈元康引到了大堂。

“袁氏一老翁,拜见尚书令与吴王。”

大堂门口,袁昂对着还未进门的二人深深一拜。

“今日无事不登三宝殿,本王是有要事,想跟老先生商谈,不知道方不方便呢?”

刘益守客气的询问道。

“方便,实在是太方便了。吴王若是今日不来,老朽都打算近日去拜访吴王呢。”

袁昂爽朗大笑道,跟在儿子袁君正面前的威严持正截然不同。

“如此便叨扰了,老先生请。”

“吴王先请。”

待三日落座,刘益守看着袁昂,忍不住叹息道:“老先生看在下为吴王,好像风头不减。可实不相瞒,如今青徐战局已经危如累卵。若是没有应对之策,两淮危在旦夕啊。

本王是特意来找袁先生求救的。”

第460章 老谋深算

“吴王真是忧国忧民啊,老朽佩服之至。”

袁昂微微一笑,给刘益守倒了一杯酒,接着说道:“只是老朽早已不是当初的吏部尚书,更不是当初的司徒。吴王现在就是求老朽出山,老朽这身子骨,也是吃不消,唉,岁月不饶人啊。

那些军国大事,老朽实在是有心无力了。”

袁昂满口打哈哈,摆明了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

这个老硬币!

刘益守心中大骂。

当初萧统病故,萧衍要选太子,满朝文武几乎都是偏向萧纲的,就连兰钦都投靠了过去。唯独这位袁司徒,宁可辞官,也要站萧统后人这边。

如果说这是个巧合的话,那么当初萧衍想把萧玉姚下嫁给刘益守,袁昂拼命站出来阻止,就不能用巧合来形容了。

一个刘宋末年出道就当官的人,活到萧衍遇刺,还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这种人能是个铁憨憨么?

“袁老先生谦虚了,老先生虽然赋闲在家,可门生故吏,那可是遍布朝堂与地方。很多事情,袁老先生开个口,比在下这样的粗鲁武夫开口,要好太多了,不是么?”

刘益守懒得跟对方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袁昂沉默了,事实上,他早就知道刘益守会来,这一关是逃不过去的。

人心就是这样,到什么时候就说什么时候的话。

萧衍还在的时候,刘益守若是想造反,那就是乱臣贼子。

萧衍不在了,刘益守形同摄政,他若是想造反,那就如同司马懿之流,毁誉参半。

若是刘益守能够收复旧都洛阳,一统天下。那他就是众望所归,不存在所谓的“造反”之说了。

所以明摆着的,取决一个人行为是否妥当的决定因素,不是看这件事本身,而是看外部的大环境如何。并不存在绝对的善与绝对的恶。

现在这个节骨眼,刘益守若是要取代萧氏自立为王,那他就是乱臣贼子。但他收拢大权,抵御北方的侵袭,这就不是贼子,而是顺应时势。

无论如何,刘益守开了口,这个忙袁昂是必须要帮的。

哪怕他快八十了无所谓,可自己蹬腿不要紧,家里那个傻儿子怎么办?

“老朽虽然人微言轻,但若是国家有事,需要老朽出力,还请吴王不要客气。”

袁昂对着刘益守深深一拜说道。

“不敢当不敢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

刘益守连忙扶住袁昂,对他小声说道:“是这样的,我想请老先生上书朝廷,请求对建康周边和三吴地方的土地进行土断。成与不成,老先生不需要去理会。”

“土断?”

袁昂一愣,这玩意实在是不新鲜,刘裕那时候就玩过,桓温也玩过。成果也不能说没有,只是一时之法,保不了万世太平。

“若是仅仅是上书土断,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如今大敌当前,土断定然会造成朝局动荡,这个……是不是有些文不对题?”

袁昂意有所指的问道,他显然知道刘益守想要的是什么。

两个字:粮草!

世家豪强那边榨不出私军来,之前有私军的很多大户,都在一波一波的动荡中,将兵权交了出去。但这些底蕴深厚的世家,粮草辎重却是不缺的。

如今青徐前线,只要有韦氏的一支精兵就足以堵住河南的口子,招募一些郡兵屯守关键据点没有任何问题。

刘益守缺的不过是粮草而已,招募的郡兵不是木头人,一样要拿粮草养着的。

“如果只是上书的话,老朽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袁昂点了点头,这件事办起来倒是比想象中要轻松。

“若是老先生的门生故吏问起来……”

“老朽会说的,都是我自己的意思,无人授意。”

袁昂点了点头说道。

“如此,我便替前线将士谢过袁老先生了。”

刘益守双手拢袖,对着袁昂深深一拜。

“军务繁忙,在下就不打扰袁老先生休息了,告辞。”

袁昂把刘益守送到府外,等回到府中,就把长子袁君正找来。

“建康城外的那些田产,都分给耕种的佃户吧。家里的浮财,也都捐了,赈济灾民。”

袁昂有些疲惫的说道。

“父亲,这些都捐了,我们吃什么?好多都是先帝(萧衍)赏赐的啊。”

袁君正喜好锦衣玉食,吃不得一点苦。要是把家财散尽,还不如杀了他痛快点。

“岂不闻古人云:散财免灾?照办就是了,休得聒噪。”

袁昂的态度甚为坚决!

“对了,近期就不要乱跑了,在家闭门读书。辞官的书信我会替你写的。”

袁君正刚要出门,袁昂又补了一刀。

后者立马感觉天塌下来了。

……

邺城,霸府,书房。

高欢面前摆着一大堆整理好的文案,身边站着一言不发的孙腾,高澄站在他面前一言不发,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

“眼睛还疼么?”

高欢轻叹一声问道。

“还……还好。”

高澄准备说“还很疼”,话到嘴边就变成了“还好”。

“此番出征南阳,你表现得很好,没有什么事情做错的,不必介怀。”

高欢站起来,拍了拍高澄的肩膀说道。

“世子之位,还是你的,也是伱应得的。不用在意府中的闲言碎语。”

高欢轻声安慰道。

“父亲……”

高澄有些感动,他原以为高欢回来以后会把他痛打一顿,至少是痛骂一顿。没想到这次高欢回邺城,对他只有安慰。

“高王,此番世子出征南阳,确实可圈可点。特别是奔袭南乡一战,有名将之风。被关中那帮人暗算,其中颇有些蹊跷,并非常态。”

孙腾在一旁给高澄说好话。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