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286章

作者:烽火重燃

江逸的一系列问题和剖析,让许多人醍醐灌顶!

“卧槽,我怎么没有想到?!”

“江神的思路绝了,可不就是这样嘛,表面上看是士族王侯认栽了,但其实一直都是百姓愿意为了铸就华夏之骨,而甘为孺子牛啊!”

“我之前还以为大汉的一些被搜刮的士族很不错,竟然能给武帝那么多钱,可现在看来,当时苦的不全是百姓嘛?!”

“对士族而言,他们不过也就是少吃一两个菜的事情,可对百姓而言,那就相当于让自己只能吃糠喝粥啊!”

观众们忽然想起了,汉军演练时,那些弓箭手们捡箭的画面。

心底,顿时泛酸!

可下一秒,江逸却又划出了一道时空之镜,震惊了所有人!

画面之中!

在霍去病率部去攻城的时候,大汉的汉武帝、大汉的大司马大将军,竟然在命令剩下的大军,捡敌人射空的箭!

“所有完好无损的箭都必须捡起来,百姓们一直在支撑着我们的大军,我们绝不能浪费任何军备!”

卫青一边督促着周围的士兵,一边同样加入了捡箭的队伍。

所有的汉军,都没有任何的怨言,但凡还能用的,他们都捡起来,仔仔细细的擦拭了会,便当做了宝……

江逸和观众们看到,汉武帝亲手拔出了一把插在地面上的大宛之箭,看着正在捡箭的大军,露出了人后才会展现的苦笑和无奈。

武帝见状,也不再隐瞒,问道:“你怎么知道朕是在捡箭,难道让人偷看了?”

江逸充满敬意的说道:“晚辈一直就有疑问,明明是可以展现汉军攻城雄武的一幕,陛下为什么突然让晚辈跳过?”

“直到我看到,刚才在城楼上,那些弓箭手亮出的是和汉军不同的箭时,才明白了一切!”

“陛下,这些事,后世应当知道!”

“您和汉朝军民在最穷的时候,打出了最硬的骨气,这,才是真正的大汉,这,才是真正的汉民啊!!!”

江逸话音落下,许多观众都不由鼻尖泛酸。

“先祖,这就是我们华夏的先祖!”

“他们情愿自己吃苦,情愿以帝皇和大将军之尊去捡箭,也不愿意看到我们后世受罪!”

“是啊,我忽然想到,武帝时期要发展航海是多么困难,可他在刚打完漠北大战之后,就又去打了废鸟,他口口声声说不为我们后世打仗,可行动上的桩桩件件,哪一件不是为了我们后世?!”

“他看到过我们伟大的张先生被逼死,他看到过我们后世受到废鸟人的欺负,所以才马不停蹄的非要帮我们杀废鸟!”

一些了解些汉史的观众忽然想到,汉武帝打大宛的时间,比历史上提前了好几年!

历史上打大宛的时候汉武帝还没这么穷的,可是现在……他率领的汉军已经沦落到要回收敌人装备的地步,却还是要打,只为给后世一份年礼!

一些人脑海嗡嗡的想起了一句话……

老祖宗再穷再难,也从不愿再让后世吃苦!

秦风汉骨,这就是汉骨!!!

这就是华夏人的列祖列宗!

当看到汉武帝都弯腰的时候,许多人的眼泪都忍不住掉了下来!

“呜呜呜,妈妈,汉武陛下好苦……”

一个小女孩扑在妈妈怀里痛哭。

一些小男孩看着这一幕忍不住握紧了拳头,眼含着泪!

一颗誓要坚强团结,奋发向上的心,在他们的心中萌芽!

我是华夏后世,我----要有汉骨!

江逸郑重朝着始皇帝和汉武帝一拜,说道:“元代有张养浩,就曾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诸位先祖,请原谅晚辈直到如今,才懂得了百姓们为何愿意苦,你们又为何让他们苦!”

汉武帝眼眶微红,起身,怅然道:“好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汉能走到如今,离不开每一个百姓!”

“可是江逸,百姓们……真的能知道朕的苦心嘛?”

汉武帝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江逸没有回答,只让时空之镜的画面产生变化,并正色道:

“陛下,且看看,大汉朝的百姓之心吧!!!”

第429章 穷且益坚之大汉皇朝!

画面之中。

一间简陋的民房里,几根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木头撑着摇摇欲坠的房梁,梁上破旧的瓦片外面,哗啦啦的雨水顺着缝隙倾泻而下,砸在泥土地面上放着的木盘中。

在一个四五岁小男孩午睡的木塌旁,有一个小木盘放在了他的边上,接着即将淋在床上的雨滴。

男孩从粗布被褥中露出来的脸颊面黄肌瘦,除了皮便是骨,只见得细微的血色,是他还活着的证明。

这种放在现代已经在极为贫困的山区中才能再见到的情形,在武帝时期,却是大多百姓的生活写照。

“收收收,这些士族怎么就喜欢来压榨我们这些普通百姓!”

“我们养家糊口容易嘛!”

厨房里,一个妇女正在往灶台下的窟窿里,塞着湿漉漉的柴火,冲着正在勺米入大铁锅的丈夫埋怨道。

男人大概三十岁左右,身材纤瘦,还坡着脚,是在几年前不小心摔的。

“没办法,这些年朝廷一直在打仗,要训练精骑和战马,没钱是万万不行的。”

男人从米缸里勺出了一些米,观众们本以为会是满满的一勺,却见所有的量加起来,竟不过大多人拳头五分之一。

汉武帝原本搭在剑柄上的左手,不由紧握住剑柄,神色微变。

自己晚年才发生的穷事,已经提前了这么多时间么?

汉武帝剑眉紧皱。

始皇帝微微一愣,他也没想到大汉居然如此贫困。

在他心里,百姓们最多也就是苦一世的,怎么会持续到武帝时期?

这是又苦了多少年?

始皇帝内心暗恨,他猜到这应该是南征北战留下的后遗症,他恨,自己为何不能多活几年,那样以秦锐士如今的实力,完全可以替后世把匈奴打下……

“匈奴不是已经被赶走了嘛,哪有那么多的仗要打,就不能让我们歇几年嘛!”

“陛下压榨的士族,士族压榨的是我们,到头来还不是相当于陛下在榨干我们的……”

“这话可不能随便说,是要杀头的!”

男人赶紧打断了女人的话:“你以为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看不出来嘛?!”

“当今陛下乃是千载难遇的帝皇,我们中原人不知道被匈奴欺辱了多少年,多少皇帝都隐忍不发,是陛下冒着被推翻的危险,宁可得罪士族,也要使大汉与强敌攻守易形!”

“他和大汉的将士们都在前线拼命,我们这些老百姓少吃点算什么?”

“要不是我这条腿不争气,我也早就参军了!”

“你去看看村子里,但凡健全的壮年,哪一个不去投军,他们的父母妻儿哪一个不支持?”

男人满是愤怒,这恨意并非来源于妻子,而是在他看来,那条不争气的右腿!

“陛下打匈奴的时候,我也从没说过什么啊,朝廷要什么,士族变着法想要向我们索取什么,我们不都给了嘛,我何曾有过半句怨言?”

“我们全大汉的百姓都愿意为报国耻吃一份力,女子也不例外!”

女子些委屈的落下泪来:“我知道陛下是为了百姓,为了我们和后代以后都有好日子过,可是我们已经撑了很久了,孩子还在长身体,难道每天就吃些白粥嘛……”

“朝廷才刚打完匈奴不久,现在不是打废鸟,就是出兵大宛,他是把士族给压榨狠了,可士族们哪里会知道痛!”

“他们只会把交上去的东西,从我们身上连本带利弄回去……”

“陛下自有他的想法,这不是我们应该过问的。”

男人摆了摆手说道:“我们不过是普通百姓,哪里能猜到陛下的心思,只需要坚定服从就行了!”

“可是你不觉得,真正在压榨我们的,是那位嘛……”

“这是陛下和我们心照不宣的事情----”

男人郑重回道:“也许是他不忍心直接压榨我们百姓,所以让士族来做。”

“也许是他低估了士族的贪心,以为士族家大业大,从他们身上压榨些东西,应该不至于对我们百姓造成影响,却没料到大多士族的功利心根本不可能会吃亏……”

“可不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陛下是在乎我们的,他只是不好意思直接向我们开口,我们这些做汉民的,岂能看着国家要为我们开疆扩土却没有钱粮?”

“给陛下些时间,他心中是有我们这些百姓的,此次亲征大宛据说是要通丝绸之路,一旦这条路打通,抓住时机,大汉的国力很快就能恢复,我们的后世就都能有好日子过!”

“如果真的可以实现,那我们最多也就多吃几年苦,却能福泽我们的孩子,福泽我们千千万万的后代,无数的华夏子孙将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这将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男人只觉得当下再苦再难,那都无所谓,嘴角止不住的扬起。

女人白了眼这个把什么都看透的丈夫,释然笑道:“你们这些男人背地里没少讨论国家大事吧?”m.

“那你还有意见不?”

男人笑着往锅里加了点,擦了擦从上方滴落在耳边的雨水。

“若真能如你所言,那这苦,哪一个汉民不愿意吃呢?”

女人的眼神逐渐坚定,继续添柴生火:“不就是多吃些苦嘛,我就不信,我们夫妻两双手,还撑不起一个家!”

时空之镜的视角从这一家,到这一个村,再到,一座城的俯瞰之景。

显现出了大汉百姓们或忙于耕种、或投身汉军、或在修房顶、或在放牛、赶集的场景。

一个又一个小画面出现在时空之镜上……

那是千千万万个大汉百姓的世界,是一个又一个穷且益坚,念及后世,便无怨无悔的先祖。

他们许多人并未在史书上留有名字,但在那个时代,便是这一群淳朴硬骨之人,支撑着大汉皇朝开疆扩土,铸就民族脊梁!

镜上的画面缓缓消失,汉武帝迟迟未语。

片刻后,他长舒了一口气,沉重的呼吸声响彻古今:“朕,有负于当世!”

第430章 心存华夏之少年者!

“是朕小瞧了士族的功利心,朕知道他们会向百姓伸手,却没想到伸得如此过分!”

“他们利用了朕对他们的手段,变本加厉的侵害了百姓利益!”

汉武帝怒道:“是朕错看了士族,错看了百姓!”

“朕应当做一个坦坦荡荡的帝王,汉民是可以理解并支持朕的,可是朕竟然让他们受到本不该有的压迫!”

“此,乃朕之过!”

“待时机成熟,朕是要动动这些士族了!”

汉武帝下定决心。

观众们看到那些画面都不由被震撼了住,这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忽略了华夏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的另一个因素!

人民!

“我们华夏文明能够存活到现在,是离不开那些在贫苦时期依然坚守的百姓的!”

“没错,秦皇汉武等功劳极大的皇帝的确是关键,但秦民汉民等,那些在苦难中默默无闻,支撑起我们华夏的先祖,也同样值得敬佩!”

“他们虽然未必是军人,虽然未必有什么杰出的作为,但就是在那些一无所有的年代,是他们任劳任怨倾举家之力,化为国力,只为我们能够更有尊严,能有一片乐土!”

“是啊,自古以来的民间起义大多起于皇帝不作为和过分压榨,可当皇帝为了国家和后世而对他们不好时,他们却大多默默承受……”

观众们忽然发现,原来那个时候的百姓们,也是最最可爱的人。

他们坚韧、硬气,对外敢争,对内团结,不会动不动就喜欢对内唱反调,同样是华夏文明的基石。

谁说基石,就非要扬名立万?

观众们沉思着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就在这时,江逸回道:“武帝陛下,这就是汉骨,也是晚辈之所以将它定为强民之路的原因。”

上一篇:诸神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