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758章

作者:烽火重燃

要是哪天不小心穿越到古代,可千万不要傻傻地来句,道长你今天几岁,和尚你姓什么之类的问题,非常容易犯忌讳。

佛门讲究四大皆空,出家为僧后就意味着要和世俗断绝一切关系,这其中也包括了父母赐的姓名。

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僧人的姓都是跟随师父而定,师父的姓又是根据他们原来的地方而来的。

例如,如果师父是从天竺来的,那么就姓“竺”,康居国来的,就姓“康”,月支国来的,就姓“支”。

再如唐玄奘。

不过这样显得比较混乱,况且除去唐玄奘外,在古代那些异域的姓氏和中土文化有点格格不入。

道安法师决定改变这种局面,他把僧众召集起来说:“我们出家人都是佛陀释迦牟尼的弟子,既然惯例弟子跟师父姓,那我们应该都以‘释’为姓才对,这样也就不会混乱了。”

打这以后,佛门弟子都是以“释”为姓了。

如果我们不了解佛门文化,遇到寺院里的僧人,问他们俗姓是什么,就有可能会勾起他们对于世俗的回忆,这样也影响他们的修行,所以才有“僧不问姓”的禁忌。

我们的本土道家的讲究就是,在道教中,同样有着字辈的存在,不同的流派字辈内容不同。

而道教中人修的是自身,追求的是长生,有着“喜生恶死”的习惯。

如果贸然的询问道人年纪,就是对道人修道的冒犯,是对修道成果的质疑,所以有着“道不言寿”的说法。

这些讲究在外行人看来可能很不理解,但既然人家有这个忌讳,在接触时还是得尊重这些。

毕竟,如果不想或没有接触倒无所谓。

但如果接触和想了解他们的话,那于情于理,自然得按照他们的讲究来。

这不,穿越到古代,也是一门大学问呢,因此很多人其实并不具备穿越条件,尤其是咱具备千年底蕴的朝代,更是需要学习和懂得不少东西。

毕竟,我们不像糙米,糙米人穿越穿到头,最多也就一两百年,我们要是穿到那去,还得自己创造文明。

谁让他们没有呢,没办法。

江逸和袁雅走到了山腰上,路过了一道清泉口,从山下流下来一股清泉到了这个凹口汇聚,再顺着泥土流往山下。

这就是农村孩子们经常会用来喝的山泉。

江逸蹲下,双手框起一口水,把水快速送到嘴里,清凉之意顿时席卷全身,沁人心鼻。

江逸发现,有这种穿越能力最大的好处就是,以后想在哪养老就在哪养,到古代养老简直不要太舒服,生病了就穿越回现代看一看。

这大概,就是我的晚年生活了吧。

江逸笑着想到,就知道不知道那个时候,还会不会有人记得典藏华夏。

袁雅也蹲下来喝了一口,指着再往上约莫百米处的一座院子说道:“那就是沈道长的道院!”

“好,我们快上去。”

江逸实在是太好奇古代的隐世之人到底啥样了,从锦衣卫身上,江逸见识过轻功绝学,但如果是隐世之人的话,他们的轻功会不会更好?

想到这里,江逸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袁雅都有点跟不上了。

来到道院门口,江逸见古门紧闭,正要敲门,却听里面传来声音:

“进来吧”

第1205章 大汉环首刀

“晚辈江逸,见过道长。”

江逸推门而入,院内一个纤瘦如柴,看起来却干练有力的老人手执双刀站着,下巴留着长长的白胡,脸上的皱纹却比大多老人要少许多。

江逸光看外表,还真不敢推测他多少岁。

“袁雅的信吾已收到,既是故人所救,又为后世之人,吾理应倾囊相授,教你习武修文,修身养性。”

“你,可愿为道家弟子?”沈道长正视江逸道。

“晚辈,愿意。”这要是佛门,江逸想都不想都要摇头。

但道家的话,江逸同样可以想都不想就点头。

“今日,吾要教你的第一门绝学,便为环首刀法。”

沈道长虎眸微凝,目色如炬直视江逸,像是一柄利箭朝江逸的眼神射了过来,问道:“你可知大汉环首刀?”

江逸回道:“大汉环首刀,在汉武帝时期首次出现,并逐渐取代剑成为军队的基本制式装备,至东汉后期基本已经完全取代剑,成为军事舞台的主力装备。”

“魏晋南北朝时代,环首刀作为华夏短兵器的主角,独领风骚三百余年,其中,全长超过一米为长刀,在三十五到六十厘米之间的为短刀,六十厘米到一米之间的为中等刀。”

江逸脚踩在道院之中,他的脚下铺满了枫叶,四面古色古香的建筑把他围在中间,院落里还有枫树、银杏、松柏等树。

他尽情呼吸着新鲜的,没有污染的空气,看着沈道长继续道:

“环首刀的出现是专门为匈奴准备的,骑兵作战中,需要比长剑更适合劈砍的兵器,骑兵在马背上使用斩击远比刺击要容易。”

“相较于大规模骑兵作战,环首刀可以充分发挥斩击的优势,再加上刀比剑要更容易制造一些,只需单面开刃便可量产,极大程度适应了军事发展需求。”

简而言之,就是刀比剑简单粗暴,更适合全军学习。

能在战场上把剑用好的,那都是相当牛逼和有武学根基的人物。

可一个军队哪有那么多武学能人,相比之下,自然是刀的受众要更广一些,一个人就算没有接受过更严格的训练,上了战场拿刀硬砍也会比剑轻松。

就像我们没学过武艺的,给一把刀,也会比剑更容易上手。

唉,说到这,江逸想起,唐环首龙环,还在夕阳博物馆里躺着……

太宗皇帝知道肯定又得发飙。

像太宗皇帝是最具备潜伏和奇袭能力的皇帝之一,主要是他还有一支天团队伍,要是真让李靖、薛仁贵等人熟悉了现代的知识和各种布局,真要到夕阳把他们搅个天翻地覆也未必不可。

光是用智慧搅动风云,用谋略制造危机,夕阳能挑的出对付李靖的?

人身上最可怕的并非武力,而是智慧。

武力只是智慧产生的一种手段,盲目动武是十分愚蠢的。

沈道长徐徐点头,抬起左手,亮出了出手的环首长刀,早上九点多的暖阳扑射过来,刀身泛起耀眼的银光,夺目逼人。

“环首刀,因刀柄上有环首而得名,将两柄刀的环首扣在一起,它便是一把两米长刀,无论是马上作战,还是马下厮杀,皆可迅猛如雷霆海啸,动之如山崩地裂。”

沈道长说话之余,身体也跟着动了起来。

他的脚步开始肆意游走,犹如游龙贯穿庭院,步伐左右不定,看起来好像要摔倒一样,又总是可以很好地扎稳下盘。

双手的环首刀不断挥舞,发出“呼呼”的风声。

江逸把自己的注意力提升到极致,这才勉强看清楚他的刀势,要知道江逸的眼力是可以看出子弹线路的,可这两把环首刀时而纵横交错,时而如狂风乱舞,刀势快得简直离谱。

沈道长一跺脚,一挥刀,地面上的枫叶竟然飘起,江逸的脚底感受到了一股清晰的震动,但见枫叶起而落下,两把环首刀分明是在一个人的手里,却像是两个人在挥动一样,一左一右,竟是将扬起的所有的枫叶斩成三段。

“砰!”

沈道长一个箭步止住,下盘扎稳,重心微微相后,一双眼睛像是猎食的猛虎紧盯江逸。

江逸心生战意,从时空门中掏出了永乐剑:

“晚辈斗胆讨教,在古代晚辈不会受伤,道长可放心砍。”

从不喜欢被砍,到主动求砍,江逸不知不觉,心性又发生了一场质变。

他必须要变得更强,不能因为有老祖宗庇佑就止步不前,不能再让老祖宗身陷险境,不能再让自己拖累他们,不能再让他们担心。

就像生活在大树庇护下的幼苗要自己成为苍天大树,就像妈妈捧在手心里的孩子突然长大,开始反哺家里,江逸必须变得更强!

沈道长没有回复,右手旋动长刀,将刀首扣在了左手刀上。

瞬间,两把一米长刀,化作了一把两米长的加长版环首刀。

沈道长握着中间的刀柄冲杀过来,江逸提剑迎上,一剑挥下,沈道长抬刀上挡!

永乐剑不由自主地顺着道长的力道往上抬起,环首刀到江逸额头上方时,瞬间极速落下,江逸后撤三步,稳住身形之后又是一剑!

沈道长单凭一只手侧旋起了两米长的环首刀,极速向江逸冲来,江逸感觉刀的寒意不断逼近,旋转起来的环首刀让人根本捉摸不到影子!

更可怕的是,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哪把环首刀会脱离环首飞出去,那造成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这大概是环首刀合起来最恐怖的一点。

江逸心中想道。

他看出来,沈道长现在还没有要胜自己的心思,一招一式无不在展示环首刀的凌厉恐怖之处,刀没砍下来,却比砍下来的作用要更大。

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爆炸。

环首刀跟随着沈道长的步法和手腕上的刀法,不断旋转在他的头顶、身侧、身后,仿佛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领域。

以他为中心的十步之内,再加上环首刀一米的半径,方圆三米之内,几乎形成了一片属于他的领域,任谁都无法靠近。

此刻,就算是数百支箭从四面八方射去,怕是都难以伤得这位老者分毫。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

如果说剑可十步杀一人,那么现在的环首刀……

便是十步杀十人,千里不留行。

第1206章 江逸大成

“砰!”

环首刀在旋转过程突然飞出一把,犹如一支弩箭朝江逸射来。

江逸侧身一闪,环首刀顺着他的发丝切了过去,江逸毫发无伤,刀落在了他身后十米的地面上,发出一阵碰响。

江逸定了定神,料定沈道长不是冲着自己脑袋或身上来的,否则自己可能躲不掉这下。

沈道长收回一把刀,说道:“这是环首刀最强绝技之一,可用于阵中斩将,先以旋转刀势横扫周边之敌,再也突然奇袭之势斩将,无论是厮杀还是追击皆有奇效。”

“待吾日后用上轻功,你便可知其中玄妙。”

江逸拱手道:“晚辈,谨受教。”

“这只是吾雕虫小技,现在,你可将在那所处之时代,会遭遇到各种敌人极其善用之招数,尽数告知于吾,吾再决定,传你何等兵器。”

江逸打开时空之镜,上面出现了现代的各种军械,以及一些化学药品,把毒、枪、匕首、弩箭等可能出现的各种暗杀手段,尽数向沈道长介绍了一番。

沈道长消化完这些信息后,说道:“如此看来,你得学轻功、学医道、学刀术、剑术、袖箭之术等。”

“即日起,吾会闭关授你各大武学。”

“袁雅,吃食之类的东西,就交给你了。”

“是,道长!”袁雅开心地说道,她没想到江逸拜师的事情居然这么顺利。

这位沈道长据说已经活了一百五十多岁,从来没有收过一个徒弟,如今可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接下来的日子,江逸开始了一段时间的习武修文。

晚上,他看医书,分辨药材,在接触到一个新药材前,沈道长都会让他先闻一闻,来判断它是毒药还是草药,再授予药理。

白天,他开始了扎马步和挑水上下山的日子。

珞珈山上,有一处石子坡道,名为好汉坡,可以从山下直达山上,但角度却有80多度,长约五百多米,奇险无比。

江逸现在每天的任务就是,从山下挑着两桶水走好汉坡,要求速度越快越好,水溅下的越少越好。

江逸本以为人根本不可能做到这点,这简直是在开玩笑,空手上去不会摔下来就很不错了,更何况是挑着两桶水?

直到他看到,沈道长一手提着一桶,冲坡而上如履平地时,他这才知道,为什么华夏人会有凌波微步、飞檐走壁等等之类对轻功的设想。

不是不可能做到,而是能做到的人太少太少。

尤其是他所处的现代,大部分孩子生下来都颇为安逸,再加上还要读书写字等,很少会有人自幼习武,就算习了也很少能习到纯正的华夏武学,导致华夏古武几乎快要出现断层的现象。

但现在,有些事情,由不得江逸不信了。

这个道长不会跟自己说相信科学,他只会纵身一跃,连跳几个高约十米的下坡,只会单凭一双脚,就能以树干为发力点,冲上数十米的大树。

不敢想象,要是树干再凹凸不平一些,他到底能上到多高。

江逸想,可惜这样的人无疑是凤毛麟角,像这道长估计小时候学武,到这一百多岁怕是学了一百多年了,光就这个学武时间,那是正常人能做到的?

而且,他还得在这个过程中让身体保持巅峰时期的活力,这对一个年龄越来越大的人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

因此,单就年老时身体的退化,就会淘汰掉无数的修道之人。

只有能够做到这点的,才算是真正拿到了修长寿大道的入场券。

这不光要靠平时的习武和修身养性,还得看气运。

上一篇:诸神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