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779章

作者:烽火重燃

“小范老子穿上文官袍那就是文可定国,穿上战袍就是武可安邦,这样的人谁不喜欢,我真恨没能和他同时代啊!”

“什么是出将入相,这就是啊!”

“不对啊,范仲淹没有做过宰相!”

“呵呵,没做过又怎样,咱小范老子的作用可比宰相还大,宰相但凡也能硬气点,没准大宋就打出去了!”

观众们十分激动地交流着,从此以后,范仲淹也进入了他们的偶像行列。

他们这才发现,原来历史人物,同样可以饱受现代人喜爱,同样也可以成为现代人的偶像。

当我们开始真正了解他们的时候,就会被他们的文韬武略和心性折服。

有人说,历史只是让我们看想让我们看到的,有人说他们是把历史当成了小说在看。

却不知道,华夏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傲骨,宁死不屈。

这天下,没有谁能堵得了天下悠悠之口,也没有谁能阻断得了真相。

好似始皇帝,儒家都说他残暴,许多史书上也都是这样记载。

但即便如此,当时仍有不少百姓和一些臣子,都会或多或少地尊重始皇,能够客观地记录和传说始皇帝的事迹。

也正是因此,我们后人才能知道,原本残暴的始皇帝,他并不残暴,原来二世而亡的大秦,并非如儒家所说的那般不堪。

要知道华夏人的历史,并非只记载了光荣,也有低谷,也有落寞时,这便是历史并非小说最好的证明。

观众们心中越发坚定了要读史明智的信念,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原先喜欢的偶像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自己从他们身上好像学不到什么。

但从范仲淹、辛弃疾、始皇帝这些偶像的身上,他们却是学会了,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看到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塞景,知道了何为千古一帝。

这,便是华夏史学和人物的魅力。

“此片边塞土地极广,人丁稀少却难以防守,山谷交错,地势又极其险要……”

“若想要守好这边疆土,我们必须采取积极防御的守边方略。”

范仲淹徐徐开口。

“敢问元帅,何为积极防御?”

第1243章 反复横跳的小老弟

主将有些听不懂范仲淹的话了,这未免也太过笼统了,不跟前面几任只会说空话的元帅差不多吗?

他们来的时候要么说积极防御,要么说主动出击,结果也确实这样做的,但压根没能对异族的侵入起到什么实质性影响。

人家该来还是来,抢完了该跑还是跑,该打你脸照打不误,完全把这当成下蛋的金鸡,把宋军和边民当成了想宰就宰的羊羔。

一听范仲淹竟然也这样说,主将心情跌到了谷底。

范仲淹看到他这神色,心中会意,却也没有记恨。

若是因为一点小事就记恨一个人,那全天下岂非有太多人不可饶恕?

他把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道:“积极防御的要点在于,我们务必要在要害之地修筑城寨,加强防御工事,训练边塞军队,以达到以守为攻的目的。”

“以守为攻?”主将眼眸一亮,这倒是个新鲜提议,前面几任一个个都跟直肠子似的,不是打就是守。

“没错,只要我们高筑墙,扼守要塞,训练一批强劲兵马,西夏人来一次就会有一次大的伤亡,如此下去,西夏人不日必败。”

“可是陛下想要让我们出击啊。”

“时候不到,出击也是输。”范仲淹斩钉截铁道,“陛下需要的是赢。”

“末将遵命!”主将抱拳道。仟韆仦哾

“除此之外,军队制度上也需要改革,本帅要取缔按官职带兵的旧制,改为根据敌情选择战将的应变战术。”

“再就是建立营田制,本帅要你安排下去,让人马上丈量荒地,大开公田,募民耕种,给耕具种解决军需问题,务必要让军队面貌一新,提高我军的应变和作战能力!”

一系列举措从范仲淹嘴里说出,主将听得一愣一愣,终于意识到,眼前来的已经不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主帅了,他的肚子里是真有丘壑的。

“元帅,关于防御工事方面,末将还不是很懂,具体该怎么做?”

主将已经跟不上范仲淹的思路了。

范仲淹言简意赅道:“令全军马上构筑城寨、修葺城池、建烽火墩,要以最快之速度,形成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战略体系。”

“除此之外,对沿边少数之民族,我军要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立赏罚公约,使其安心归宋。”

“这些都是你要安排的,去吧,本帅要在三月内看到初效,至多明日六月,本帅要看到显著成效!”

“遵命!”主将领命退下。

范仲淹回到军营后,立刻精选将帅,开始大力提拔军队将领,使西北军中涌现出狄青、种世衡、郭逵等名将。

范仲淹的以守代攻思想,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让边境局势大为改观。

可惜,还没等他看到自己的制度鲜有成效,变故又发生了。

时空之镜画面一转。

范仲淹来到边塞的一年之后,西夏这个曾经的小弟又开始来边境蹦跶了。

当时,仁宗批准了夏竦的反攻计划,韩琦命尹洙谒见范仲淹,联络同时发兵。

“不可,反攻时机还不成熟,若贸然出击我军必败!”

“范元帅,你现在最重要的是执行命令,而不是在这讨价还价,陛下的旨意岂可更改?”

“要打你们去打,本帅坚决不从!”

范仲淹气不打一处而起,陛下实在太着急了,按照他的节奏来,只需再等一年就可以对西夏采取反攻措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现如今,边塞军队还未完全训练好,西夏仍有余力,这样贸然进攻岂能得胜?

范仲淹想要提笔写上谏言,可这一来一回,怕是战争早就打起来了,根本来不及劝阻。

“唉!”

范仲淹长叹了口气,一个人的时候喃喃道:“陛下啊,要想夺回脸面,急不得啊……”

韩琦一看,范仲淹竟然不听使唤,那我就换个人!

于是,他派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出击,任福也是个狠人,刚开始还真让西夏军吃了点苦头。

但很可惜,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敌人送上来的诱饵,西夏军撤退时,任福下令急追,追至西夏境六盘山麓,立志要为朝廷雪耻,却在好水川遇伏被围,任福等十六名将领阵亡,折兵万余……

任福当时身受重伤,小校刘进劝他突围,任福大声喊道:“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耳!”

之后,他便手摁咽喉把自己给掐死了。

其子任怀亮……同样战死。

北宋这个曾经的老大哥再次被小弟狠狠扇了一巴掌,光是战死的宋军就有一万多,几乎全军覆没,宋军只跑出去了一千多人。

以至于北宋的宰相惊呼:“一战不如一战!”

“此次大战,大宋又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江逸对着范仲淹说道。

“所以后世,永远不可轻敌冒进。”

范仲淹语重心长地看向江逸。

江逸郑重回道:“后世晚辈,必当谨记,可惜这场先祖因为没有参加的战役受到了波及,您被贬为了户部员外郎、知耀州,职责不变。”

这就是当臣子一个不好的地方,大多数皇帝是不会承认错误的,真有什么失误的地方,那也是你们做臣子的执行不力,没有达到朕预期的效果。

“老夫没有按照陛下的旨意行事已是大过,陛下没有剥夺我的职责已是大恩。”

范仲淹毫无怨言地一笑:“我虽然被贬,但为边境留下了一支可以用的劲旅,有他们在,边境短期内必将无忧,西夏人要是下次敢来,这支劲旅必可派上用场。”

“先祖,你镇守的地方,西夏人可不敢去。”

江逸自豪地笑道。

范仲淹也跟着笑了起来:“哈哈哈,老夫镇守的西北战线固若金汤,西夏人当然不敢来,老夫可是他们的小范老子!”

“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江逸满是豪气地说道。

范仲淹却是没有被这豪言壮语冲昏头脑,反而忧心忡忡地问:“后世可知,西夏与大宋的第三次大战?”

“当然记得,那是定川寨之战,宋军又败了……”

唉……

聊宋朝,就不能聊打仗的事情,北宋就没打过一场像样的战争,巅峰时期居然被西夏这小老弟疯狂打脸,宋仁宗岂能不气?

“李元昊在赢得这场战争后,甚至还发出了“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的言论,但他压根不敢!”

范仲淹自信一笑,这一刻,他仿佛不再是一个老者,而是又一次披甲上阵的小范老子。

“因为,本帅做好准备了!”

第1244章 我为冤大头

定川寨之战,又是北宋的耻辱战役之一。

这场战大宋损失了十六位战将,宋军九千四百多人几乎全军覆没。

李元昊乘胜进军中原,关中震动。

唉,北宋的历史,江逸都不好意思在范先祖面前多说。

等哪天去找赵匡胤喝杯小酒,当做彩蛋期让观众们看看老赵的反应吧。

北宋这些皇帝,要是能有赵匡胤一半的战力和胆魄,大宋都不至于这么窝囊。

所幸,这场战争在范仲淹的解围下,西夏人最终撤兵。

“昔日先祖带六千人解围的事情,后世广为人知,西夏人得知你带兵来援后,本想到杀到渭水河畔的西夏军全军撤离。”

“唉,北宋的仗都是怎么打的!”

现代世界,一众先祖终于忍不住吐槽了。

他们实在是难以忍受一个中原王朝居然这么废物。

李世民首当其冲暴怒道:“北宋太废物了,不能知人善任,不用用人不疑,不能治军图强,这朝代简直给朕丢脸!”

“还用说么?区区一个西夏他们都搞不定,若是宋朝皇帝来和朕喝酒,朕都耻于和他们一桌!”

汉武帝脾气上来了,他刚才查了一下,小小西夏,居然能把北宋打成这个死样子,简直是丢人丢到家了。

殊不知,他们脸疼,宋仁宗和满朝文武的脸更疼!

他们最开始,可都是想教训这个不听话的小老弟的啊!

结果小老弟居然蹦跶地给了老大哥这么多巴掌,谁能忍受啊?

更重要的是,北宋直到这场战争结束,都没能打回西夏,没能在军事方面给西夏一个惨痛的教训。

甚至,宋朝开始给西夏人赔钱了!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协议。

和约规定:“西夏向宋称臣,元昊接受宋的封号;

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归还对方,史称“庆历和议”。

宋从此开始,每年给西夏银、绮、绢、茶共二十五万五千。

江逸本不打算说这些,可是范仲淹却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他说完这些后,痛定思痛地说道:

“钱粮充沛有何用?可怜我大宋富甲天下,却是要用钱粮来换取所谓的尊贵地位。”

“后世啊,你们无论何时,无论多富,无论别人嘴上如何夸你们,表面对你们如何敬畏,都一定要勿忘强军,千万不要步了大宋的后尘啊。”

范仲淹还是选择把这些提了出来,哪怕大宋承担更多的骂名,他也不希望后世再重蹈覆辙。

既然已经这样了,能够做的就是警醒后世。

观众们听到宋朝又开始给钱之后,顿时气得怒火冲天。

“我服了,我真特么服的透透的!”

“怎么会有这样的朝代啊,一个宋朝,一个清朝,这两个朝代简直丢死人了好吧!”

“大宋就不能学学大唐嘛,看看人家大唐,人家抢着来上贡,怎么到了大宋就是抢着给别人钱呢!”

“兄弟们,我突然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关联!”

上一篇:诸神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