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881章

作者:烽火重燃

奥米斯克察觉到这一幕,颇觉不可思议的笑笑:“看来,大夏还是不缺三四千就可以拼命的人啊,总有些人一如既往地愚蠢。”

“头,他们把我们围在中间了。”

公园里的一棵大杨树上,奥米斯克的手下沉声道。

“他们不是一般人,那个带队的枪法和身法都不弱,看来大夏最终还是出手了。”

奥米斯克拿着望远镜,老远盯着刘明恩。

“你是说?”手下眉头皱下。

奥米斯克说道:“江逸背后的人出手了。”

“那我们?”

“既然他们要战,自然要奉陪到底。”

奥米斯克来了战意,作为杀手,他从来不是知难而退的人,领头人虽然有着不错的技巧,但要入他的眼,还不配。

……

春秋。

江逸站在墨家机关城里,给机关城的核心弟子们看了下现代科技。

“喔,这就是未来巨子说的苹果树?”

一个满头白发的墨者张大嘴巴,看着苹果树升腾起冲天云雾,将一块地方夷为平地,惊叹道:“不愧是未来之人!”

“可惜,如此大杀伤力的武器用于战争实在不是兼爱所需。”

一个年轻墨者摇了摇头,虽然他也很想墨家有这样的装备,但仔细想想,这样一颗苹果树下去得死多少无辜的百姓。

“无错,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动用此物者,皆是墨家之敌。”

长者抚须道。

江逸回道:“各位墨家先祖,晚辈想要一问,若是在现代,在我们后世没有苹果树的情况下,别的国家却有了……”

“那么,明知这会不符合兼爱之心的你们,是否,也会加入到种植苹果树的道路之中呢?”

“嗯……”这个问题,倒是让一些墨家长者迟疑了。

白发长者说道:“以兼爱而言,种植苹果树的确为墨家所不容,甚至,墨家或将会投身到,劝说各域放弃苹果树的道路之中。”

“但,此树一旦种下,吾相信,没有任何一域会愿意将它拔除,若是仁义之国拥有便罢,但若是恃强凌弱之外域,则是兼爱之最大威胁。”

“后世,墨家,也有不少的攻城器械,但它们的存在却并非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能够让我们研制出反制这些攻城器械的守城器械。”

老者忽地一笑,说道:“因而,若在未来,墨家也会投身到研制苹果树的队伍之中。”

“只是,墨家不会用去威胁弱者,相反,墨家会不留余力地研制出可以抵御苹果树的办法,并将此法公布于世,以求……兼爱之天下。”

第1439章 无才便是德

“长老所言极是,然吾认为,能够对抗苹果树之物并不存在,亦无法研发而出,即便是我等耗尽千载,怕也只是浮梦一场。”

年轻的墨家子弟说道,他实在无法想象,破坏力这么大的东西一旦使用,还能有什么东西可以抵挡的住?

长者笑笑,道:“正面抵挡确有些虚妄,然,若是可以造出干扰其既定方向,使其在空中忽然不受控制,甚至是折返其域之物,让各域虽有此物,却终其世代不敢使用,如此,不亦可阻挡此类事情发生?”

江逸沉下心来,思考着长者建议的可能性,他并非科技方面的专业人士,但仔细想想,这事没准还真可能实现。

只是,这也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墨家弟子虽有此心,但也不是春秋时期的文明可以做到的,江逸猜想,哪怕是现代,要想实现这样的技术,怕是也得再过几百年往上。

“未来巨子既已回到春秋,又何必再到未来呢?以你之所学所知,外加此等特殊能力,若是能长留墨家,墨家之科技必可突飞猛进,未来定能实现如此夙愿。”

墨家长者意味深长地看向江逸,这几天从江逸的口中,大家基本都知道了他在未来的一些遭遇,同感义愤填膺。

江逸说道:“晚辈有一事不解,还请先祖明示。”

“你说。”长者点头。

“后世有无数人觉得墨家不该存在,即便在这个时代,你们也饱受争议。”

江逸和五位墨家长者走出机关城,来到高山流水之间。

众人浩立于高山之山,听流水哗哗,闻鸟语花香。

江逸自觉,还有很多不明白的事,但诸子百家之中,似乎只有墨家才能给自己答案,他有条不紊地说道:

“弱国之君在国弱时都会期待你们出手相助,可当弱国之君强大之时,他们便会将墨家视作心腹大患,墨家可以说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受待见——”

“你们遭受的非议比晚辈多得无法估量,你们所受之排挤堪为历史之罪,甚至到了国君必须将你们一网打尽之地步。”

“反观其他百家,他们或为各国君王之座上宾,或到哪里都备受百姓推崇,唯独推行兼爱的墨家却是君忌民猜。”

“面对这样的差距,难道你们心中真无落差,真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仰吗?”

这一次,江逸没有选择对话先祖墨翟,墨翟已为圣人,圣人之心常人虽然可能理解,但基本不可能感同身受。

因此,他想要听一听这些在历史中并没有留下姓名的先祖们的想法。

年龄最大,约莫七十高龄的长者佝偻着背,拄着拐杖说道:“百姓们并不明白,不是墨家需要百姓,而是百姓需要墨家。”

“儒家虽然提倡仁爱,但在吾看来,归根结底是先君后民、先己后外,这在如此时代,说来倒是无可厚非。”

“但,若事事都先己后外,而失去公允兼爱之心,这个世界会是何等模样?”

长者说道:“墨家认为儒家有存在之必要,但亦有其不足之处,其最大不足便在此处,墨家的存在,就是要让百姓们知道,应当兼爱于天下。”

“若是富商对自己人倍加恩宠倒也无可厚非,但若各国之臣亦是如此,事事都让自己人优先,那天下那些没有人的百姓又当如何?”

“墨家的存在,就是要让此类事情少一些,如此,百姓们才能有公平公正的好日子过。”

“至于百姓的好坏,谁又能分得准?”

长者似乎是猜出了江逸心中的疑虑,十分耐心地说道:

“一百个人中,或许会是多数的好人,和少数的坏人,墨家不会因为少数的坏人就会去否定所有。”

“同样,一百人中,或许会有多数的坏人,和少数的好人,墨家,亦不会因为坏人占多数,就认为该将他们斩尽杀绝,不会因为好人少就不去帮助他们。”

江逸闻言,忽地恍然大悟,在这之前他似乎就陷入了一个误区。

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努力,好像都会有一批人会蹦跶出来不断地否决自己,甚至恶意带着伤害自己的节奏,这些都是恶。

甚至,这些恶远大于他所接触到的善。

可现在,仔细想想,自己不就是犯了因为觉得善小,而不想为的错误吗?

但这,对江逸来说,又何尝是可以厚非的地方呢?

这位华夏台的主持人,一个拥有系统明明早就可以逍遥的人,选择了承担了自己的使命,义无反顾地身陷刀山火海做了许许多多的事。

如今他不过是累了,想要休息一下,又怎么了呢?

江逸虽然明悟了这些道理,但他依旧不想回到现代。

在那里他可以在网络上听到世界上最好听的话,但等真正出事的时候,能够真正出哪怕微薄之力的人少之又少,他或许不需要这样的帮助,但当看到自己帮助着的那一群人,在自己危险时却无动于衷,又怎能不心寒?

他看向长者,说道:“先祖之言,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所提到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长者反复咀嚼着这句话,笑道:“说的好啊。”

“后世,你们在读典籍和名句时,定要分清典籍之中蕴藏之奥秘,吾看你们在未来,似乎对许多名句,都不求甚解,以至于曲解原意。”

“嗯……”江逸想了想,点头道:“确实如此。”

“如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在许多后世看来,都是贬低女子的言论。”

“但事实上,这句话说的意思是:女子拥有自己的“才学”,但能明辨是非,是一种难得的美德。”

“晚辈之所以如此认为,是因为这句话的上一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

“男子要先有好的德行再培养自己的才学,女子若无才学就要更多注重自己的德行。”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江逸曾经查过资料,发现各种释意不下六种,六种观点充斥古今,但如今最多的还是是指女人没有才华就是一种美德。

这在现代显然是不适用的,但在古代,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第1440章 生与死

江逸曾试着去问问说这句话的先祖,但现在看来,已然不重要。

哪怕他把史料和历史上的画面全都清楚地展现世界,甚至是本国观众面前,人们也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不是么?

他说始皇帝并未暴君,和始皇对话古今以彰其心。

时至今日,依然有人认为始皇帝是不折不扣的暴君。

他说,李世民杀兄弑弟是大势所趋,到了他那个位置不更进一步就一定是死。

可时至今日,也依然有人认为,李世民当年应该任由兄长去坐那皇位,认为李建成不会对他这个功勋卓著,麾下猛将谋士如云的天策上将下手。

可能么?

李建成当了皇帝,光就李世民那些功绩和幕僚,哪个皇帝敢容?

到那时,后世想必又会高歌李建成害死李世民的事迹,认为李世民虽然不反,但他具备反的能力,那就该死。

真要是这样,谁又会愿意去为李世民鸣不平呢?

在被杀和拼命之间,选择拼命,何错之有?

现代世界,多少人为了点经济纠纷就巴不得自己兄弟和挚友不得好死,更何况当年的武德末年,可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世人又说,李世民出卖技术,江逸便把遣唐使那段历史都摆在了直播间里,但依然有人不信。

他们从或不知道从哪里看到些评论,就认为李世民把技术送给了小废鸟,给后世养了个强大的敌人,认为这就是真理。

事实上,是这样么?

再是汉武帝,现代大部分风评又认为他穷兵黩武,甚至不知道在哪里看了些评论和观点就认为他过大于功。

可大部分人,都只知他北击匈奴,却不知道他还向南开疆扩土,奠定了华夏领土之基。

这个,江逸也在节目上说了,但许多人依然相信他们自己想相信的事情。

因此,对于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江逸反而不求甚解了。

墨家长者若有所思,白眉微皱又展:“若是那第一种意思,则有歧视女性之嫌,宣扬此种意思之朝代,当为女性地位极其低下之时。”

话到此时,墨家长者摇了摇头。

江逸没有推断他的想法,历史上墨家对男女地位的观点记载很少,他也不清楚这些。

“后生,你对男女地位,是何看法?”长者问道。

江逸心想,这要是在直播期间,那还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他谨言道:“我认为,男女平等。”

“未来世界,有男主外之家庭,还有女主外的家庭,也有男女都在外工作,共同建设小家的家庭,无论是哪一种,都应做到彼此尊重。”

“只有男女平等的社会,才是真正的文明社会,无论是谁在外拼死拼活,谁在内照顾家庭,都应当得到对方的尊重和理解,有苦互诉,有难互帮,不能光看自己做了什么,而要多关注,另一半为家庭做了什么。”

“只有一个人能理解另一半,知道另一半付出的时候,这个家庭才会真正和谐起来。”

“于国和民而言,是否亦是如此?”

长者突然发问。

江逸神情微怔,转身看向山巅老者,老者傲然挺立,背负双手,风吹其须,白衣飞舞,虽瘦弱毛猴,却迎风锐眸,绝世出尘。

这一刻,江逸仿佛看到了仙人。

古今中外的百姓尚可以理解儒家,但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墨学和这些墨者。

但这群人,硬生生承受着这样的不理解,承受着各种落井下石的背叛,在春秋时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道心,是否远在儒家之上?

江逸想,儒圣或许与墨圣一样,但儒家弟子,和墨家子弟比起来,或许墨家弟子要更胜一筹,他们的思想境界会比儒家弟子更高。

立足高远,平视众生,兼爱人人,拥有独立的武装却不愿意去恃强凌弱,拥有不俗思想境界却不以君王的意志而转移。

墨者,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

江逸沉思片刻,回道:“大家与小家,亦是如此。”

“小家理解大家,大家能理解小家,共同促进,才能继往开来。”

上一篇:诸神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