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医生,别怂! 第671章

作者:手握寸关尺

而国际标准不一样,是有流水线标准的。

如此一来,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对于这些围绕在欣科医药公司利益团体的公司来说,显然是更加倾向于裴罗。

可是!

此时的裴罗,听见赵正邦的这一番话,心情显然不太好。

他费尽力气,从国外引进流水线,透支了大量的杏林苑积分,他们终于可以得到一些优先权了。

而欣科医药公司这边更是整合资源,制定了晋省中药饮片的新标准,如果这样一下子突然就改变了,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大的损失!

现在,一天没有结果。

一天就在亏损!

裴罗自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想到这里,裴罗看向一旁正襟危坐喝茶的老爷子,想要说点什么,但是……对方却很从容,淡定的品茶,似乎这一切和他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就把裴罗给急坏了。

这时候,裴罗忍不住说道:“中医药发展,是要朝着国际化的目标出发。”

“为什么不考虑中医用药的问题,去修改新的用药标准呢?让医生去迎合国际标准,这不是更容易解决吗?”

裴罗的一番话,再次让现场陷入了纠结状态。

此时,俨然成了新老势力对轰的平台!

莫向强身边几个人,都在小声议论。

而陈南此时却笑了说道:

“为什么中药的问题,要让医生去买单呢?”

此时,一直不发言,甚至有些避讳的莫玉生忽然开口了,他反问了一个问题:

“裴总,我问你一个问题!”

“你说句良心话,裴总,你的药,你家人吃得放心吗?”

此话一出,顿时现场几个人都面露戏猖,看着裴罗。

莫玉生因为是莫向强的父亲,所以这个会议在开始以后,就一直在避讳和保守的发言,甚至能不说话的时候,都不怎么开口,整个人是以一个旁听的身份进行的。

但是,现在,莫玉生却忍不住了。

裴罗的脸色也难看起来,这莫玉生分明是在恶心人。

可是……

裴罗却也不敢发怒,更不能恶言相向。

只能浅笑一声,牵强的说了句:“莫老,您这话说的。”

莫向强可是主管中医药的,裴罗只要不傻,就不会乱说。

他眼神里带着几分哀求,看了一眼一旁的老人。

这一次!

对方终于放下了茶杯。

“各位,我说几句吧?”

此话一出,顿时周围所有人看向了那名坐在莫向强不远处的一个老者。

大家纷纷点头,不再言语。

此人是中药领域的大臼,从事中药理化分析几十年,更是参与了多个标准的制作。

他今天自然也要参加这个重要的会议。

莫向强也主动邀请道:“袁老是专家,您的话,自然是有很强的参考价值的。”

莫向强这句话,看起来十分尊敬,但其实……是在告诉对方,你说话要严谨一些,不要偏袒。

袁曙光也六十来岁了,自然明白莫向强的话,点头微微一笑:

“莫局长说的对,一定要严谨!”

“这个,在说这个话之前,我先说几组数据吧。”

“中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只有2%——3%左右。

其中大部分中药是作为原料出口的,这不仅是品牌和药方的问题,整个产业链都不如日韩。

全球中草药市场规模近1500亿,中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与日本韩国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我们该如何追赶!

这是上次我们开会的时候,上面给出的一个问题!”

袁曙光继续说道:

“目前,世界中药市场,日本、韩国所占份额高达80%-90%,日本中药制剂的生产原料75%从我国进口。

而我们中国,作为中草药的发源地,今天拿到的份额,只是世界草药销量的3%不到。

中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与日本韩国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如果追赶?”

“这难道不是一个令人反思的问题吗?”

“全球中药市场份额是一个每年千亿级别的份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这个问题,我们也深入讨论过!”

“是我们的中药不行吗?那不可能,日韩他们的原材料,除了在本土种植外,还有就是东南亚的区域种植,可是,即便如此,依然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来源是中国!”

“我们既然是最大的原材料生产者,为什么不能成为最大的原材料供应商呢?”

“为什么非要利用日韩的标准来呢?”

“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对标海外呢?”

“说白了,就是标准问题!”

“难道,我们的标准,就不能自己做吗?”

“国外市场,目前正在扩大,我觉得,我们应该努努力,朝着国际标准的目标出发。”

袁曙光的话,无疑让裴罗等人兴奋了起来。

但是!

很快,又有一个老人开口了。

此人叫赵勋,今年已经76岁了,是赵家真正的掌舵人。

他笑着说道:“袁老,你这一番话,有失偏颇啊!”

“你这是舍本求末!”

“呵呵!”

“你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准确点说,是避重就轻。”

“你怎么不说国内市场呢?”

“最新统计,中国中药工业,现在是井喷期,目前为止,国内中药工业,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了千亿美金的大关,达到了7500亿人民币的份额。”

“可是,国外,却只有不到30亿美金的份额,这无疑是一个笑话,我们为什么要舍弃这将近万亿的国内市场,去硬核国际标准呢?”

“我们中国才是中药最正规,正确的中药使用方法!”

“老祖宗通过几千年的时间,来使用中药,来制定中药的标准!”

“你倒好,轻巧的一句话,就要把几千年的传承否定掉?!”

“了不起啊!”

“硬核国际标准没有错,但是......忽视本土老百姓的用药,这是祸患!”

“这将近万亿的市场,会有多少老百姓使用这些药物,盲目的迎合国外标准,对这些老百姓会造成什么损失?”

“你想过这个问题吗?!”

“为什么我们海外出口量保持在3%?呵呵......因为我们不能一味地迎合他人。”

“文化自信,产业自信,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要让海外,来迎合我们,这才是我们该做的事情。”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中医药正牌的文化,打造出去,让世界来学习,这才是我们该做的。”

“你这,呵呵……小道!”

赵勋说话,根本不留情面,直接让袁曙光脸色一沉。

他不说话的原因,就在这里!

赵勋,无论是行业地位还是资历,都远在他之上。

(以上数据,真实有效,全都是参考的最新的论文,这就是我们中药的真实情况。)

文化自信!

产业自信!

这是老牌中医药工作者的坚持。

其实!

这两个问题,早就有几十年的争端了。

到底要不要进军海外市场?

如何进军海外市场?

这一直都是很多智囊在讨论的问题。

中医药出口,是要中药先行,还是中医先行,这一直都是上面在争执不休的问题!

裴罗,代表的是新势力!

说实话,这个市场太大了,谁愿意放弃?

万亿市场,利润就是两千亿级别,中药的利润,在一直增大。

谁愿意放弃这个蛋糕!

可是,如果无法从源头,也就是中药饮片开始掌控,你终究无法占领最大的市场份额。

裴罗为什么要费尽心思要制定新的标准!

因为说白了,老牌市场,他挤不进去。

无论是中药人员的水平,还是炮制手法等等......他们很难利润最大化。

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诉求。

为什么现在杏林苑内挤进来了太多的海外势力,因为资本的诉求。

试想一下!

如果改变了中医的用药指南,让他们去使用国际标准,如此一来……

这万亿市场,谁能眼馋?

而且,记住,这是每年的市场份额!

谁也不愿意放弃。

伴随着赵勋和袁曙光两人的对话,现场再次陷入一个纠结的局面。

没有人说话,也不知道该从哪儿说!

莫向强此时同样头疼起来。

当这个问题上纲上线到了一定地步之后,就不是莫向强可以解决得了的了。

上面那些大佬们去发愁吧。

眼下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莫向强一时间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很清楚,再讨论两个小时,两天,两个月,都不一定能统一了结果。

不过,莫向强沉思良久之后说道: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大家有点说的远了!”

上一篇:从亮剑开始搞军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