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洪拳开始 第491章

作者:九窍八方

“你现在就敢质疑为师,以后是不是还要欺师灭祖?!!”

“在这里,大家都是靠技术说话,论资排辈可没用……”

两师徒越来越烈的“争吵”,并没有引起旁边人的注视。

一开始他们还会劝导一番,可后来发现,这就是他们师徒俩的相处日常,便见怪不怪了。

进行了日常斗嘴后,师徒俩仿佛完成了什么仪式感,再次恢复成了大法师应有的姿态。

“大玄的精铁冶炼技术高超,可是这种精铁真的不适合绘制符文。”

因为好玉价格不菲,以大玄的体量,供应他们研究是不成问题,哪怕是挥霍些。

但任何东西,要是准备普及到数万万百姓,那便是一个天文数字,海水都不可斗量!~

加之,大玄的精铁如今都多到可以用在农具上,精铁的坚固性、耐久性又好,故而,叶天士一直想用精铁来替代玉符。

但是试验了上千种符文后,他们发现,只有寥寥几种偏向金属性的符咒术纹能够良好篆刻,论到承载通用性,远远不及玉符。

知秋一叶道:“我现在发现,材料是大基础。”

“这适合用来绘制符线云篆的精铁,只能够由我们自己研发出来。”

“不然,其他项目的符文研发,都会停滞下来。”

他找到阎道人,说了他的想法,得到了赞同。

顿时,科技部的人才、资源开始倾斜。

……

因为洪康在这七年间,为了让【虚神界】囊括治下,花了大工夫去找出那些神佛遗留下的各种小空间、小洞天,取出其中的神佛遗宝后,便将它们返本归源,融入到了【虚神界】。

对于空间规则之力参悟的越发精深的洪康来说,找出那些小空间、小洞天不是什么难事,但遍及整个天下,倒是花了几年工夫。

而距离初次敕封都城隍神已经过去约莫十年,大玄的神道体系基本完善人员结构。

因此。

科技部和神道之间也逐渐有联系。

或者说,联系愈发频繁。

因为大玄的神道体系,借助于【虚神界】作为中枢,而【虚神界】的核心则是洪康的乾坤珠,这些城隍神利用神力能够做到许多在修士法师看来,也很神奇的事情。

以往,大家就是一句神通广大的赞美就没了。

神灵拥有各种不可思议的神迹,不是很正常的嘛!~

但在“实事求是的实践科学精神”的影响下,科技部里这些修士术士的价值观得到改变,他们开始有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不再是什么都当做理所当然的去认知,而是探求这些神迹背后的道理、规则……

毕竟,他们以后也是有可能被敕封为神的嘛!

现在提前了解一番,以免将来不适应。

除了科技部的符师们贡献不凡,在书中仙的主持下,在诸葛卧龙的协作中,大玄的文运亦是蒸蒸日上。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书中仙在中州,竟然原地拔起一座书城。

不是形容夸大,是真正的“书城”,大玄官方宣告,其中藏有各种典籍千万卷!

书城占地十里,宏伟壮阔,气韵惊人。

在极短时间内,便成了大玄数百万读书人的心中圣地。

……

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趋时必果,乘机无怯。望今制奇,参古定法。

《新民文摘·通变》

第593章 书城×文昌宫

中州。

丰京府。

此地四面都是平地,本是上好的安居地。

以山阳为中心,东迄长河,西达渭河之滨,北起九山和林光宫,南至秦兴岭北麓,山林水草资源丰富。

然而,应朝国政靡乱,哪里还能顾忌到地方建设?!

加上又有妖鬼滋生,大好的地理位置就这么荒废了。

书中仙便和诸葛卧龙商议,决定在此处建立大玄的国家级典藏室。

因为,他一直有件想做的事,那就是把乾坤珠内的那座书城,原模原样的搬到现实世界中来。

对于书中仙来说,他喜书、爱书,也愿意和人分享好书。

可是,乾坤珠内的书城那是洪康利用神力构造出来的,当初是为了留住书中仙,现在更是成为了【虚神界】的核心,洪康不可能让谁都随意进出。

因此,书中仙很早就在做着誊抄这些典籍的事情,那时候,大玄都还没出现,仅仅是以“太平军”的名号待在郭北六县之地。

他就找了归顺来的鬼众,让其中书法还行的进行抄书、印刷,后来随着大玄占据扬州,再到定鼎天下,鬼众越来越多,数以几十万计,这下子,能够抄书、整理、排版、印刷的人手就更多了……

何况,大玄还有巧匠者,改良了印刷技术,使得书中仙的梦想加快了实现脚步。

这座【书城】耗费两年多的时间,占地十里多,外围还留了大片的土地准备扩建,书城之内的干路有三条,两条平行的东西向干路贯通书城,中部有一条南北向干路纵贯其间,两条东西向干路将【文昌宫】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这【文昌宫】的书城的中心,就是现在书中仙日常待的地方,至于宣传部的事务,他差不多已经交给其副手处理了。

而除了【文昌宫】外,还有六座小型的宫室,如同半月形围绕在【文昌宫】周围,各有其名: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

这是书中仙取自《星经》中所言:“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各有专司。”

虽然,书城看起来十分宏伟,然而,动用人力、物力却没有想象中多,因为主体结构是靠着土木类的妖怪完成。

其他的像是亭台楼阁的设计雕刻等充满人文艺术气息的,才是废了大工夫的部分。

这地方自然不是随便选的。

在应朝还没有灭亡之时,书中仙曾经游历到此处,观察过此地风水,看到有条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经过的路线后来变成山脉,长六十多里,头临渭水、尾达樊川。

他当时便有感而发:“若能够在此建造大城,居龙首而营之,可得地势气数相助,宛如青云乘风而上。”

正是体现了“形胜”这一点。

自从【书城】建好后,大玄为之进行宣传,立刻吸引了天下八九成的读书人前往,这些人许多是出自世家门第,也有许多平民寒门子弟。

甚至有很多不是读书人的也往那儿涌动……

渐渐的,竟然形成了一片聚集地。

书中仙干脆申请,对周围地界进行设计规划,免得扰乱了其中风水气数。

大玄立国毕竟不久,哪怕是在选录官员的考核中加了很多其他的内容,可是千百年来的在读书人脑中的固有价值观,却不是很轻易更改的。

对于这一点,洪康心里也是知晓的。

可他也没什么很好的办法,只能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觉得诸葛卧龙有段话说的很好:“君上所言‘革新’,然,革新固当知旧。不识病象,何施刀药?仅为一种凭空抽象之理想,蛮干强为,求其实现,卤莽灭裂,于现状有破坏无改进。”

在洪康的观念里,革命之说不是对以前旧知识的遗弃,而是对它们的再定义。

……

洪康和庞青羊离开云梦大泽,几日后便来到了这【书城】。

他们到时,正逢太阳下山。

两人一商量,没有立刻入城,而是选择上山,感受另一番气象。

整个山林很黑暗,但两人都能够黑夜视物如同白昼。

听见风声巨大呼呼作响,好像四面八方都是鬼神在嚎哭,若是心理素质欠佳者,恐怕都不敢夜里上来。

可是,对于洪康和庞青羊来说,这世上只有他们不想去的地方,没有他们去不了的地儿。

站在山巅,举目远眺。

在远处的城内万家灯火,热闹非凡,仿佛不夜城,有郎朗书声传来,更显得有一些文意蕴含在其中。

庞青羊面带笑意:“挑灯夜读,琅琅书声诗赋。桂月静湖,窃窃偷得相顾。”

洪康闻言侧视。

山巅如广寒,倾颜似神女,冷而脱俗,不似人间,而山下灯火阑珊,红尘万丈,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意境图。

在这种环境之下,洪康陡然陶醉了!~

感受到了洪康目光里的深意,庞青羊心头一跳,玉容上晕红流霞,丽色生春,有如鲜花初绽,娇美无限。

这时候,便是再通明的剑心也控制不住心绪。

“看够了没有!~”

妙音轻吟,仿佛有几丝埋怨,但她心中欢喜。

“怎么会看够呢!”

“我还要看上一百年、一千年!”

庞青羊轻哼一声,也不扭头,就望向远处灯火。

任何女人听人称自己美貌,自然开心,而当着自己情郎之面称赞,更加心花怒放,何况她对自己容色本就颇有自信。

两人静静的享受着此时的甜谧气氛,身影依偎在一起,没有夕阳却有暖意。

片刻后。

“大哥,你觉得,书中仙和诸葛先生能够成功吗?”

她问的是关于儒道修行体系的创立。

书中仙和诸葛卧龙两人一直致力于这个事情。

书中仙生命本质奇特,诸葛卧龙更是身怀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加上,洪康把自己了解的什么才气、文宫、文胆之类的概念尽数告知,两人对此事抱有极大的信心。

……

广搜万代文编,嘉惠四方来学。

《文昌宫·对联》

第594章 明伦堂

但就算是诸葛卧龙和书中仙联手,这么多年也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诸葛卧龙在处理国事之余,修炼过各种类型的修行法,导引、练气、观想、凝练气血、感悟天地气场……

他为文武百官第一人,几乎掌握了大玄所有的资源,还可以跟各种类型的修行者交流,并不仅限于人族;

而且洪康待人以诚,就连自己的《人仙练窍法》和《混元一气真功》等核心法门都会对其开放,但凡其在修行方面有疑惑,都能够得到答疑……

可以说,诸葛卧龙的修行条件,无人能比!~

但他这么些年,试验了各种法门,也没有创出他心目中的儒道修行体系。

洪康对庞青羊解释道:“诸葛先生希望创出的儒道体系,入门修行之法是区别于现如今的‘精、气、神’三宝修行。”

“其实,无论是佛道修法,还是武道、神道、妖修、祭祀出马、巫觋之术、鬼仙之道等等,虽然入门筑基过程有差异,但都是不离精、气、神三宝……”

庞青羊妙目微讶:“他想另辟蹊径?!”

洪康点头道:“儒道讲究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等等,若是简单的嵌入吐纳练气,那不就是披着佛道修法的皮而已,这不是诸葛先生想要的。”

“但是,才气这种特异存在什么的又没有,或许是世界之间的差异……”

“所以,诸葛先生这些年几乎没什么进展。”

庞青羊带着几分敬意道:“开路者本就是在蒙昧中,筚路蓝缕的前行!”

“开路,这就意味着先驱者要有崇高的理想,敢于革新,敢于创造,闯前人未经之道,辟前人未历之境!~”

洪康亦是感叹:“是啊!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

“其实,诸葛先生和书公在试验了诸般法门后,最后决定还是回归到‘读书’这一件事情上来!”

“读书者,需正心诚意,仔细感悟书中先贤的人生、道理、体悟。”

“但就算是第一步——正心诚意,世间也只有极少数的读书人能够做到。”

上一篇:龙医下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