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333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雍娥看了她一眼,笑了起来,“你与我相同的年纪,又何以训斥我呢?”

“我阿父乃是舞阳武侯!”

“我阿父是汁方肃侯!”

“我阿父排第五!你阿父可是五十多名!”

看着两人顿时要吵起来,曹姝板起脸,“卿!!不许如此!”

曹姝开口了,樊卿也只能是偷偷瞪了一眼雍娥,不敢说话,雍娥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笑了笑,就去抱孩子去了,雍娥很喜欢小孩子,这一点倒是跟樊卿有些相似,曹姝无奈的看着这些人,摇着头,自己要照顾的小孩子怎么就这么多呢?

“阿母~~~~”

一声大叫打断了曹姝的感慨,她回过头去,就看到一身泥泞的刘安走进了殿内,抬起头来,“我饿!”

“我昨天刚洗的衣裳啊!!!”

曹姝顿时就炸了,抄起棍子就要打,樊卿连忙将那竖子护在身后。

刘安也是连忙解释,“阿母,我并非是贪玩,是去了尚方,帮着那里的匠人做事……这不能怪我啊!我也是好心啊!”

“竖子!你给我过来!”

厚德殿内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

……

“大喜!!!”

“大喜!!!”

“新皇登基!!!”

“唐王登基!!!”

斥候带着长安的诏令,沿路大叫了起来,当他纵马冲进军营的时候,整个军营都沸腾了,将士们神色各异,纷纷大叫了起来,远远的能听到唐国军团那边传出的惊天嘶吼,他们开心坏了。

被这繁杂的声音所惊扰,灌阿冲出了营帐,日夜忙碌的他,此刻看起来很是疲倦,他狐疑的看着周围,问道:“他们说什么?”

一同走出来的夏侯灶揉了揉双眼,呆滞的说道:“没听清啊……好像是说皇帝驾崩了,大王登基了?”

“好啊!!”

灌阿下意识的就想要拍手叫好,忽然又觉得不妥,“你确定吗?”

当这个消息传到了西域的军队这里的时候,将士们欢呼雀跃,都是非常的激动,就连周亚夫也不例外,自家大王做了皇帝啊,就是向来平静的他,此刻脸上也是洋溢着笑容,根本藏不住。

唯独某位太尉,此刻冷着脸,看起来不是很高兴。

“太尉,大王登基,您看起来为何不太高兴呢?”

韩信冷哼了一声,说道:“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准备好继续追击稽粥!等打败了稽粥再庆祝!”

周亚夫被训斥了一顿,只能是低头接受。

韩信平静的拿起了面前的舆图,看了片刻,气氛有些沉默,周亚夫也不敢庆祝了,只是低着头,时不时偷偷抬起头来看太尉一眼,就在这个时候,太尉猛地将手里的舆图丢下,愤怒的质问道;“新皇登基,需要太尉领着群臣恭贺,还要亲自为天子递剑,太尉不在,他们是如何登基的呢?!”

周亚夫低声说道:“听闻事情紧急,没办法等到太尉前来,只能由御史代替操办。”

“哦……无碍,这都是小事!当务之急,是要彻底击溃稽粥……将一场大胜来献给新皇。”

韩信随意的挥了挥手,捡起了舆图。

看了片刻,韩信又忽然骂道:“那御史有什么资格呢?!”

周亚夫恍然大悟,合着太尉不高兴是因为登基仪式上没自己什么事,这殊荣被御史给抢走了啊。

“张公本就有这个想法,自然是不会错过的。”

“张公……张不疑对吧?”

韩信眯着双眼,念叨着这个名字。

在某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大巫的带领下,韩信成功的偷袭了稽粥的大本营,韩信采取了迂回战术,让唐国军团和陇西军团沿着楼兰远征,从南北两个方向切断了道路,自己则是突袭大本营,稽粥在遭受袭击之后,绝望的发现南北的诸国都已经被汉军控制,只能是朝着西边逃亡。

韩信就在他的身后穷追不舍,就像是在放羊一样,不断的驱赶着稽粥,迫使他朝着西方一路狂奔。

周亚夫有些狐疑,太尉明明可以直接杀死稽粥的,为何还要这么不急不慢的驱使他西进呢?

群贤之一的夏侯灶没有让周亚夫失望,他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养寇自重!”

若只是在私下里这么说也就算了,可夏侯灶妙就妙在他是当着韩信面前这么说的。

太尉表示很欣慰他能有这么好用的脑子,随即重用他在后军照顾伤马。

周亚夫向来都是群贤里的另类,有些配不上群贤的名头。

他并不觉得太尉这是要养寇自重,几番询问韩信,可韩信并没有告诉他,只是不屑的说道:“你与夏侯灶也没有什么区别。”

周亚夫在韩信这里没有得到答案,可却在阿父这里得到了。

周勃比起原先还是沉稳了很多,再也没有自大狂妄的模样了,面对困惑的儿子,他提醒道:“这是以敌人为斥候,在探路呢……太尉的心很大,陛下的胃口更大,西域是填不饱的……这大概是在为以后西进的战略做准备……”

稽粥终于认输,急忙下令,带着其余各部的军队撤向了西部。

他下定了决心,无论西边有多么可怕,也肯定不会像追赶自己的那个怪物那么可怕,稽粥还是弄不懂西边的情况,可情况再坏,还能坏的过现在吗?那里的敌人再可怕,还能比身后那个更可怕吗?

西征!西征!

稽粥是个做事不会迟疑的,当即便领着大军朝着西南边出发,匈奴大军浩浩荡荡的朝着未知的陌生地区前进。

韩信在将匈奴人大批的驱赶出西域之后,也没有继续追击,只是派人去打探远方的情况,自己则是等待庙堂的回信,西域已经收拾好了,派个人来驻守吧。

稽粥的先锋军队在纵马奔驰了许久之后,终于遇到了第一个拦路虎。

那是一个陌生的村落,一群陌生的士卒,他们说着匈奴人也不知道的言语,气势汹汹的拿出了棍子,准备好好教训面前这群不知名的野蛮人。

第353章 传承有序,世代忠良

大汉各地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型的工地。

刘长似乎是要将这几十年里休养生息的代价一次性要回来,从正在扩建的长安城,到各地的驰道,处处都是热火朝天,除了新都城,驰道之外,还有齐楚之间的几条漕运,唐国在边塞外修建的几座新城池据点,燕国在辽东修建的城池建筑群,南越和滇地之间的水运……

按着周昌的初步计算,这昏君登基之后,一次性就动用了近百万的民夫服徭役。

这规模高的吓人,高皇帝知道了都能从长陵里跳出来的那种程度。

当周昌初步公布徭役情况之后,群臣顿时鼎沸,奏表和劝谏如雪花般飞向了宣室殿,刘长倒是没什么,他身强力壮,群臣的奏表和劝谏就是写的再多,他也不会觉得劳累,甚至都不会耽误他什么时间,就是负责处置这些奏表的陈平累的够呛。

原先还一片风和日丽的大汉,顿时被这昏君搞成了工地现场,像很多各个学派的大家们都有些坐不住了,最先坐不住的当然就是黄老学派,作为当下影响力第一的学派,黄老发难跟儒家发难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当时,就有七八位黄老大家前往长乐宫,要拜见吕后。

他们知道自己说服不了这位暴君,准备从太后这里找到突破口,让太后来劝住这厮。

至于刘长这边,自然也有很多老臣前来劝谏。

这位前来劝谏的老臣,也不令人意外,正是刚刚从唐国国相的位置上退下来的王陵。

一大把年纪的王陵,牙齿都已经掉光了,需要两个人来扶着才能走路,刘长都觉得这厮没有死在半路上就是命大,随着尚方对马车的深入研究,加上各地道路的修建,这赶路的风险倒是比以前要小了很多,可那也不是王陵这个年纪的老头能承受得起的。

王陵和刘长也有许久不曾相见。

“仲父!!!”

刘长笑着,起身就要去扶王陵,王陵却倔强的想要扯开他的手,奈何,王陵想多了,他就是年轻四十岁都未必能扯开刘长,何况他如今这个年纪呢,只能是任由刘长扶着他坐了下来。

王陵打量着面前这位年轻的君王,长叹了一声,“陛下,您知道秦国为什么会灭亡吗?”

“知道啊,因为我阿父。”

王陵沉默了片刻,随即说道:“是因为沉重的徭役啊。”

“是啊,所以朕充分吸取了秦国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陛下可是发动了近百万人来服徭役!!!”

“可朕没有强迫他们无休止的工作,分发粮食,不耽误农桑,没有逼迫他们从楚国到河西去修建城池!驰道,漕运,城池,哪个是为了朕自己?!徭役进行到现在,可曾听说过哪里有人被累杀?被饿杀?被打杀?!”

“各地的官吏想要邀功,就会逼迫百姓,只为了讨好陛下!”

“王公不必担心,朕有绣衣,监察四方,若有这样的事情,朕是不会放过他们的。”

“陛下为什么不缓一缓呢?治大国若烹小鲜……”

“朕从不喜欢小鲜,朕好肉。”

看着面前油盐不进的昏君,王陵气坏了,骂道:“大汉要亡在你这个竖子手里了!”

此刻,殿内并非是只有刘长一个人,张苍,周昌,召平,张不疑他们都在,后面三个在是因为他们是三公,张苍在是因为张苍一直都将王陵当作长辈来对待,王陵救过他的性命,因此特意前来迎接。

而王陵这番话,顿时激怒了张不疑。

张不疑怒气冲冲的走了上前,骂骂咧咧的,不由得卷起了衣袖,周昌大惊,正要上前阻拦,就看到王陵猛地挥起了拐杖,虽然力道不是很大,可准头很好,张不疑压根不能近身,被打的抱头鼠窜。

刘长轻轻摇着头,脸色格外复杂。

这可是半截子入土的老头啊,路都走不动,你连他都打不过???

王陵边打边骂:“都是因为你们这样的佞臣,才弄得大汉乌烟瘴气!”

看王陵气的身体都开始抖了,周昌他们也是怕王陵就这么升了天,急忙前来安慰,周昌其实没有那么反对徭役,因为这些事大多就是他来负责的,他自己知道大汉能否扛得住如今的徭役,若是十年前或许不行,可现在还好,各方面也做的周道,不至于出现秦末的那种情况。

“王公啊……如今的大汉,百废待兴,陛下所做的,也不能说是错的,各地需要道路相连,那些城池也是必须要修建的,我大汉经过两代明主的治理,粮草充足,百姓富裕,外无强敌,如今不去做那些事,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在老臣里,周昌还是比较开明的。

大汉的这些老臣们很厉害,都是从最残酷的战场上存活下来的猛人天团,奈何,随着年纪的增加,他们的思想也渐渐被凝固,抱着黄老的思想不放手,休养生息被刻在了骨子里,就是见不得刘长这样的行为,这休养生息可是当初萧相指定的,就你们这些后生们,知道萧相是什么样的人物吗?你们也配跟他唱反调??

或许也是见识过秦后期那残酷的徭役,那种沸腾的民愤,他们对徭役都带上了一种很深的成见。

刘长却觉得很委屈,这些基建工作不去做,难道就要大汉守着如今残破的基建等着感化苍天降下神迹,帮着大汉将一切都给修复好吗?

何况,百万青壮听起来唬人,可分配到大汉各地,每个大郡也不过十万人以下的规模,郡县还是能扛得住的,如今的徭役,那也是为了方便以后的百姓,这徭役又不是要人命的那种,每年的持续时间都不久,还不会耽误农桑,为何不可呢?

可周昌的这番话,在王陵听来,那就是对过去的背叛。

“你!!你怎么能如此说呢?!”

“大汉刚有起色,就这样折腾百姓!!”

周昌黑着脸,解释道:“陛下从不折腾百姓,这次也算不上是折腾,只是合理的运用民力,哪朝的君王不运用民力呢?!”

“除了暴秦,哪朝的君王会用百万人力?”

“他们不用,是因为他们没有百万的民力,我大汉如今有,为何不用?!”

周昌很快就跟王陵吵了起来。

虽然王陵的年纪比周昌更大,可毕竟都是跟高皇帝开国的大臣,还说不上谁怕谁的。

张不疑从来不曾想过,有一天自己居然会站在周昌这边说话,跟他站在同一个阵营,可是,为了陛下,张不疑也只能豁出去了,顿时为周昌开口,一同来反驳王陵,召平和张苍也很快加入战场,几个人吵的不可开交,互相辩论,引经据典。

几个人吵的口干舌燥,周昌愤怒的说道:“陛下!这厮臣是……”

他转过身来,整个人却愣住了,他们的身后空荡荡的,哪里还有天子的身影。

张不疑和召平几乎是下意识的就往门外冲,边走边叫道:“我去城门,你去唐王……”

冲了一半,张不疑方才停了下来。

他看着召平,召平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哦,对了,陛下已经长大了,不需要我们再去追了。

逃走的陛下,此刻就站在皇宫内的亭子外,摸索着面前新修建的亭子,他依稀记得,这里曾被自己锯走了很多的木料,阿父还在的时候,就常常带着人来这里商谈要事。

“阿父?”

“您不是在朝议吗?”

刘安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惊讶的问道。

“哦,朝议已经结束了,朕就出来了……不对啊,你不是在天禄阁上学吗?”

“额……课已经结束了,我就出来了。”

父子俩看了看天色,对彼此心知肚明,可刘长对刘安的逃课还是很欣慰的,终于有点乃公的样子了。

“阿父,王公很生气,上课的时候一直都在说徭役的问题,就差指着你来骂了。”

“黄老嘛,就是这样的……朕乃荀子真传,岂能怕了他们黄老?”

“阿父,你刚登基,就发动这么大规模的徭役,这对你的名声会很不好吧?天下那些不知真相的人肯定都会骂你了。”

刘长咧嘴笑了起来,他决定给这个竖子讲一讲为君之道。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