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363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周胜之,卢他之,周亚夫,樊伉等人这才醒悟,急忙上前,按着那些老臣就准备开打。

“让你们拦着陛下!你们拦柴武他们做什么?!”

在这个时候,群臣们就不由得感慨,舞阳武侯还是死的太早了啊,若是他还在,起码还能抱住陛下啊。

刘敬当时就被廷尉给押下去了,刘长准备让这厮也冷静一下。

庙堂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群臣却相当的平静,反正这种事,当年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刘邦时期,这都是常态,朝臣时不时就要干上一架,沛县的那几个狗贼总是帮着刘邦来殴打群臣,这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朝议结束,刘长却留下了自己的群贤,其余众人离开。

“其实啊,刘敬那厮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朕想过了,可以让各地的里,乡,县的官吏们为百姓们讲解邸报的内容,各地的三老都别闲着了,让他们去做事吧,这邸报不能只是给那些有钱人去看……”

周胜之有些困惑,“大……陛下,您既然觉得刘敬说的有道理,为什么还要打他呢?”

“朕这是在保护他呢!他还得感谢朕!”

“他这些时日里做事偏激,弹劾他的奏表都堆积成山了,你看今日朕要动手的时候,那些人都只是装的紧张,心里还都是窃喜呢……当然了,他也不该在朝议时说朕的坏话啊!那个司马如意还在记着呢!这厮与朕不对付,刘敬这么一番话,他不知要花多少笔墨来书写!”

樊伉搓着手,“大王,不如干掉司马喜?”

“干掉他容易,可是下一个呢,也干掉吗?那朕不就成崔季了吗?”

周亚夫略微想了一下,随即醒悟,说道:“陛下说的对,崔杼的事情要引以为戒。”

刘长看着自家的群贤们,群贤们也不容易,大汉先前四处用兵,兵力紧张,此刻正在募兵,这些人都被韩信拿来用,都在忙着练兵,按着韩信的话来说,操练和打仗是贯彻将领们一生的行为,韩信对原先的练兵之法很是看不上,亲自拟定了一套练兵的办法,让众人都按着他的办法来操练军队,并且重新制定了军队的构成。

他将北军分为六部,各部都有一位校尉,称北军校尉,每一支军所负责的,擅长都不相同。

同时,他取缔了原先的什长,伯长。降低了卒长的职权,提升了屯长和曲长的职权。

除却这些外,韩信还准备好好整顿地方的军队。

群贤们可是被韩信给折腾的够呛,不过,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

“陛下,我们可是许久不曾聚集了……”

“是啊,不过,太尉不肯放人啊……朕上次去找他,他将朕骂了一顿,说你们现在这个水平都不配赴宴……”

夏侯灶咬着牙,“淮阴侯欺人太甚啊……岂有此理?!”

“那要不你自己去跟他说?”

“但是他说的也无不道理。”

第382章 您以为您对线的人是谁?!

梁国,睢阳。

当张偃的马车来到了睢阳城的时候,张偃都惊呆了,这里的城门敞开,几个士卒靠在一起聊着天,进出的行人手中提着传,也不怎么盘查,进出自如,直到张偃的马车到来的时候,那些士卒方才装模作样的开始盘查。

梁国一直都在受着地理位置的影响,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之后,魏国又被称为梁国。如今的梁国,也就是当初魏国的一部分,占据着最好的耕地,处于中原之心腹,贸易必经之地,唯一的劣势就是,四面受敌,地势太过平坦,没有什么防御……这在战国时期是一个巨大的劣势,可是在如今,这压根就不是问题。

毕竟,如今天下太平,梁国四周又没有什么敌人,无论是从哪个方向,但凡有外敌杀到了梁国,那大汉也差不多要完蛋了。因此,梁国也没有防御的必要,何况,梁国一面是河水(黄河),一面是庙堂,只需一面布防,梁国存在的意义就是当庙堂的门户,盯着关外的诸侯们。

可如今也不见得哪个诸侯就敢起兵作乱,梁国自然也就不必紧张,安心躺平就好。

拥有充足的人口,耕地,没有战乱,加上当今梁王是个不爱折腾的,梁国想不富裕都很难。当今梁王,比起治理国家,更喜欢陪着自己的爱妾,陪着自己的家里人,什么教化啊,鼓励开垦啊,鼓励贸易啊,什么都不干。

这就是为什么说梁国乃是官吏们的天堂了,在这里任职,那就是休假,而且是带薪休假。

梁王已经有四个月不曾召开朝议了,四个月前召开朝议还是因为庙堂下达了命令,要求赦免隶臣。

梁王没有什么雄心大志,啥也不做,而大臣们在前任国相张苍的影响下,也变得更加慵懒,整个梁国的政治社会宽松氛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百姓们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坊市也没有规定的时日,酒肆食肆什么的想什么时候开就什么时候开,想什么时候关就什么时候关,有的时候甚至连宵禁都免去了。

而张偃初次看到城内的情况的时候,整个人都已经懵掉了。

前来迎接他的人是梁国的新国相,唤作郭亭,不知为什么,郭亭完全没有身为国相的架子,甚至率先下车来见张偃。

张偃也急忙下车,互相拜见。

“我何德何能,敢让郭相亲自来迎接我呢?”

“哈哈哈,张君远道而来,怎么能不迎接呢?”

郭亭便与张偃同乘一车,带着他朝着自家府邸走去,走在路上,张偃好在好奇的看着周围的情况,这里与长安真的是截然不同,长安的百姓,走起路来总是很快,急匆匆的模样,官吏们板着脸,匆匆而过,可在梁国……他刚刚才看到两个官吏满脸堆笑,漫不经心的从一旁路过,看到国相的车,也只是拜见,完全没有半点的畏惧。

张释之和郅都但凡有一个在这里,都能创下业绩的最高纪录。

郭亭拉着张偃的手,认真的说道:“您前来之前,太后就已经交代过了……您往后可以与我多亲近。”

“我也是单父人……曾是周吕令武侯的部将……”

张偃一听,顿时就明白了,这是自家人啊。

“那就劳烦您了……”

“哈哈哈,不必多礼!”

“我先带您去拜见大王!”

梁王宫内,梁王与王后前来迎接这位亲戚,刘恢非常的开心,搂着这位犹子的肩膀不松手,而张偃还是有些拘束的,却也很礼貌的拜见了舅父和舅母……而吕王后就对他更加和气了,毕竟是吕后最疼爱的外孙,从血缘上来说,刘盈,刘乐跟吕氏才是一家人。

“来,偃……这是寡人特意给你准备的……这一路上也没吃好吧,不要拘束!”

刘恢开心的说着,招呼着犹子吃饭。

随即,他又让郭亭将其余大臣们叫来,让他们来见一见梁国的新任奉常。

很快,梁国的群臣纷纷到齐,刘恢问起了长安的情况。

张偃一一回答。

“长……陛下如何啊?没有再挨揍吧?”

“啊……陛下他很好……”

“哈哈哈,当初陛下年幼的时候啊,都是我负责涂药的!那时啊,他总是惹阿父和阿母生气……你们这些后生都不知道呢!”

“额……”

张偃其实是知道的,不过,他还是乖巧的点着头,没有反驳舅父。

“他派你来这里,难道就没有吩咐什么吗?”

“吩咐了……只是……”

看到张偃胆怯的模样,刘恢认真的说道:“你是要做九卿的人,不要再这般模样!”

张偃鼓起了勇气,说道:“陛下派我前来之前,特意吩咐,梁国上下,怠慢其政,懒惰成风,要我好生督促官吏,治理好梁国!”

张偃本以为,自己这么一说,定然会让群臣都对自己同仇敌忾,只怕舅父都不会高兴。

可他说完之后,在座的群臣,却没有一个在意的,都是笑呵呵的看着他。

刘恢也是点着头,“他说的对啊,那你要好好治理啊!”

张偃很是困惑,直到宴席结束,跟郭相离开的时候,他方才询问起了缘由。

“唉……这些年里啊,陛下派了不少人,都说是来治理梁国的,可待了没多久,都变成了一个德性……我也是啊,我当初也是奉命来治理梁国的……唉……那些大臣们,几乎都是……可有什么用呢?梁国还能做什么呢?”

郭亭摇着头,回忆着他当初前来梁国时的豪言壮语,那是他逝去的青春。

“那您来梁国有多少年了?”

“四个月。”

……

“师父啊……您这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刘长幽幽的看着面前的张苍。

“张不疑说三个月内完成设籍的事情,您就掐着时日,非要在三个月期限正满的时候完成??”

“这些时日里,您又在做什么呢?”

“臣在忙着太学的事情。”

张苍在庙堂里担任奉常,负责礼仪,教育,陵县行政等等,是正儿八经的九卿之首,可这九卿之首实在是不靠谱……明明有着群臣难以追赶的才华,却总是不肯都掏出来,藏着掖着,除非刘长主动下令,否则他一年到头都不会上奏一次。

刘长觉得很是心累。

目前大汉最有能力当国相的人,就是面前这位老师,可群臣里最懒散的,同样也是他。

本来奉常的职权大,在朝议是类似于主持者的存在,可张苍愣是将奉常干成了全大汉最没有存在感,甚至在朝议时都透明的官职,刘长都恨不得大吼:你倒是主持啊!!

奈何,作为刘长的师父,张苍天生就比其他大臣多了一层保护膜。

虽说刘长上头的时候也不会管这个,该动手还是会动手,可张苍很知道分寸,他不会做出激怒刘长,让他上头的事情,在刘长身边这么多年,张苍却是活得如此有滋有味。

“师父啊……陈平病倒之后,这奏表的事情,总是让朕很不安……”

“陛下有吩咐,臣怎敢不从……不过,臣正准备扩设太学,对太学做出诸多的改变……请您看看这封奏表。”

刘长却摇着头,“朕不看!”

“为何啊?”

“我每次要让你去处置奏表,你就会拿出个奏表来,提出个建议,然后朕就会被你蒙蔽,让你完成这件事再去批阅奏表,这都多少次了……你到底还有多少想法?要不一次都拿出来?”

“反正朕是不会再上当了!”

张苍长叹了一声,故意挥了挥手手里的奏表,叹息道:“可惜了,这本来是能改变太学,能为大汉带来无数人才的想法……陛下不愿意看,那臣也只好撕毁了……”

张苍的声音是充满了诱惑力的,刘长最终还是没能忍住,一把抢过了奏表。

张苍决定对太学做出一系列的改变,如今的选才机制是地方举荐,国学举荐,张苍却认为,可以将太学生分成两种,一种是通过考核的,一种是举荐的。这两种人的区别在于,通过考核的那一批要偏向政务,在缺少官吏的时候可以直接动用,作为庙堂的官吏储备库,而第二种人,则是朝着学术这方面发展的,也就是治经之类的。

除却选才,还有对课程,对老师的一系列改正政策,他建议分科,将不同的学子分在不同的地方,不必全部精通,各自精通一部分就好,甚至,张苍想要将太学变成大汉最大的文化交流基地,如同稷下学宫那样,任何人都可以在太学发表自己的观点,自由交谈,他甚至还构想着要修建一座太学城……

刘长沉默了许久,说道:“好,就等您完成了这件事,再去负责奏表!”

“唯!”

张苍很是顺从的模样,可刘长心里却知道,这就是个循环,面前这老头,随时都能拿出很多有用可操办的东西出来,让刘长愤怒的就是这个了,你为什么不都拿出来呢?

无奈的送走了张苍,刘长却开始为奏表的事情头疼。

都怪陈平!

非要在这个时候生病,弄得自己都找不出可以代替他的人选了。

难道……只能去找他了吗??

刘长抬起头来,轻轻抚摸起了下巴,心里却有了个完美的人选。

……

马车缓缓停下,在甲士的簇拥下,刘长走下了车,他不悦的看着一旁的张孟,“下次我们出行的时候,能不能别带这么多甲士啊?难道朕还需要他们来保护吗?朕当初在唐国的时候,这么多人都可以拉出去在匈奴腹地转一圈了!”

张孟却很是严肃,“陛下虽勇武,却不能大意……当初的庆忌……”

“好了,好了,要离刺庆忌,我都不知听了多少次了……”

刘长粗暴的打断了他,若不是这厮的职位是阿母安排的,刘长早就将他派往河西或者滇国了,这厮固执,不懂得变通,也就是遇到了自己这样贤明的君王,否则迟早要被砍了脑袋!

刘长整了整衣冠,又让麾下准备好了诸多礼物。

这才令人上前叩门。

很快,就有奴仆走了出来,看到外头这架势,半点不慌,附身大拜。

刘长笑呵呵的走上前来,“老丈,劳烦您跟留侯禀告一声,就说朕来了!”

那老人苦笑着回答道:“陛下……留侯在前日就离开了长安,回了留地……”

“什么?!”

刘长猛地跳了起来,叫道:“没有朕的命令,他怎么敢回去呢?!”

“留侯来长安只是为了看病,又不曾担任职务……留地又是他的食邑……”

那老人急忙解释着,刘长却不由得眯起了双眼,“这都是留侯让你告诉朕的吧??他还说什么?”

“留侯还说……他体弱多病,时日无多,这次前往留地,就要带着人去寻找他的老师,跟随他的老师一同隐居山林,修生养性……还说自己已经久疏庙堂之事,不能亲历亲为,希望陛下谅解……”

刘长板着脸,脸色很不好看。

吕禄急忙上前,说道:“陛下!留侯坐的是车,若是前日离开,肯定还没有走远……要不要我带着骑兵前往追赶,还能将他给追回来!”

“你现在就去吧……现在就带着人去追!!不!朕亲自去!!!”

一辆马车正在缓缓行驶,留侯坐在车上,闭目养神。

早在陈平修养的时候,他就已经看出了事情不对,于是决定好了早日离开长安……况且,他也没有欺骗刘长,他的身体却是有些扛不住了,就在这个时候,不远处忽然传来了马蹄声,张良一愣,随即苦笑了起来。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