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448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夏无且愤怒的站起身来,气的就想用药箱子来砸面前的淳于意,只是不知为什么,他还是压住了心里的怒火,“不愿意留在陛下身边,那就留在长安的医馆,在这里,你若是出了什么事,我也能庇护一二。”

淳于意有些感动,没有想到,平日里往来并非很密切的夏无且,此刻却处处为自己着想。

他说道:“多谢夏公大恩,我不敢忘怀,只是,长安之医众多,百姓富裕,我准备辞掉官职,在齐,楚,吴等地继续看病……我在尝试着用便宜的草药来顶替那些昂贵的,也研究出了一些草药的种植法……”

“你说的这些,我们都可以在长安操办,这里名医众多,完全可以帮助你做成,况且,你若是能教出更多的弟子来,那比你自己亲自救人还要方便很多……”

“多谢,只是,请恕我不能答应!”

淳于意说完,便朝着夏无且俯身长拜。

夏无且再也无法保持那严肃的神色,脸上无比的愁苦,眼神是那么的苦涩,“你就留下来吧!!待在长安,你想做什么都行啊!!”

就在夏无且准备给淳于意大拜的时候,淳于意赶忙将他扶起来。

“夏公,您这是为什么?”

淳于意此刻也有些弄不明白了,为什么就是要自己留下来呢?

夏无且迟疑了会,说道:“是这样的,陛下要整顿医馆,进行革新,要救治天下患疾病的百姓,要我来负责这件事,只是我年事已高,身边没有人相助,不知该如何进行,你正值壮年,若是你能留下来帮我,我死而无憾矣……”

听到是关于医馆的大事,淳于意也重视了起来,他本身不好功名,可是他知道,自从医馆这个政策推行之后,在民间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给了很多人一个生的希望,光是淳于意,在上一年就救治了两百多患者。

这被淳于意认为是陛下最大的仁政。

“敢问是什么样的革新呢?”

听到他的询问,夏无且有些迟疑,支支吾吾的说道:“这革新诸多,都是大事,我这也说不清楚,反正,你不要急着离开长安,暂且处置好医馆之事,你再离开,如何啊?”

“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帮您完成了这件事,再做打算。”

“好,好,就这么办!!”

夏无且很是激动的拉着他的手。

……

“阿父!您要兴农,就需要足够的人力,而大汉各地的户籍还是很少,主要还是因为难产,疾病的原因,自从医馆设立之后,这就成为了阿父您的仁政之一,百姓们因此而感受到您的恩德!”

“天下户籍迅速增加,百姓们感恩戴德,儿臣以为,若是要兴农,首先就是要增加户籍,医馆从设立之后,就没有过什么完善,大臣们都很轻视,这是因为大臣们的府邸里都有自己的医者,不关心民事……”

厚德殿内,刘安正对着阿父侃侃而谈。

他说的大义凌然,从民生说到了刘长的仁政,又说起了兴农,最大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革新医馆,要让医馆去救治更多的人。

刘长眯了眯双眼,狐疑的看着面前这位忧国忧民的儿子。

这大义凌然的模样,跟自己那老师一模一样,实在是无耻。

可刘长却并没有多说,只是认真的听着刘安劝谏。

刘安说道:“阿父,我从船司空县回来之后,多次想要为阿父帮上忙,可总是无能为力,如今,儿臣也想好了,这次医馆的事情,儿臣是能帮上忙的,儿臣读过很多书,其中也包括了很多的医书……”

“请阿父将这件事教给我,儿臣定然会全力为之,不会辜负您的厚望……”

“安啊……你若是想要做这件事,也可以,你目前有自己的腹地,自己的属官,做这样的事情,倒也没有什么难度。”

刘长说着,他也想让刘安实实在在的去做一些事,无论大小,但凡能做点实事,也是很好的。

而且刘安已经搬出来了,身边也不缺乏能人,是时候去做些太子该做的事情了。

刘安一听,顿时格外激动,急忙问道:“阿父,那就我来操办这件事??”

“好。”

“多谢阿父!”

“安啊……如果你下次做点事,是真的因为家国百姓,我会更加开心的。”

刘长看向他的眼神里有些凝重。

刘安看着阿父,几次张开嘴,想要解释什么,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刘安第一次在阿父面前体会到了一种莫名的愧疚感,他一时间都不敢再去看阿父的双眼,脸色瞬间涨红,一言不发。

刘长笑了笑,“无碍,君子论迹不论心,若是真的能做出点什么事来,也算是不辜负你自己的身份了……去吧。”

当刘安走出皇宫的时候,三位舍人正在等待着他。

看到刘安那神色,冯唐无奈的摇着头,“殿下不必担心,若是陛下没有同意,那我们也可以假借夏无且之手,陛下定然不会拒绝夏无且……”

“阿父答应了。”

“啊??那殿下看起来为何还有些不快呢?”

“无碍,请跟我回府吧,张生,请您前往夏无且的府邸,让他带着诸多医家前来唐王府,商议大事。”

刘安目前只有三位舍人,冯唐,毛苌,以及张夫,这三位之中,唯独张夫是个好武的莽夫,而其余两人,都算得上是有智之士了。

而刘安对自己也很有信心,以自己的学识程度,想要办成这么一件事,能有多难呢?阿父能办得到,自己定然也可以!

……

“陛下,您稍微放下来会吧。”

曹姝无奈的说道,刘长抱着怀里的女儿,只是摇晃着大脑袋,“无碍,朕不累。”

“陛下是不累,可孩子该吃乳了……陛下总不能也帮着喂了吧?”

“哦……来,拿着,拿着,千万不要饿着……”

刘长对女儿的宠爱程度,实在是令人有些嫉妒,哪怕是曹姝这个生母,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她常常会想,将来遇到自家闺女的年轻人该活得多么悲惨啊,两人但凡吵一架,自家这位良人估计都能去把他的头给掰掉了。

“陛下今日怎么这么空闲啊?”

“什么空闲,庙堂那几个又咬起来了,朕这是躲清闲啊。”

“啊?他们为何争吵?”

“废除肉刑之事。”

刘长认真的说道:“这次淳于意的事情,还是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包括廷尉张释之在内的这些人,提出要废除古代的五个肉刑,他们认为这五项肉刑太过残酷,一旦施行,若是出现了冤屈,也无可救药……”

“认为仁教之世,就不该存在这样的刑法。”

“张释之想要废除墨、劓、剕、宫、大辟五种惩罚,将其改为笞、杖、徒、流、死这五种……”

这说的五种古代刑伐,第一种是脸上刻字,第二种是挖鼻子,第三种是剁脚,第四种是近侍速成,第五种是包括凌迟,车裂,烹,腰斩在内的残酷死刑。

而新的五种刑法,就是抽打,拿棍子打,囚禁,流放,和直接处死。

曹姝点了点头,问道:“群臣不太同意?”

刘长点着头,“是啊,季布,申屠嘉,张不疑等人都在反对,他们认为刑法太轻,就会失去震慑力,百姓们就敢去触碰律法了,他们认为刑法本身就该是最残酷的,能吓到罪犯的……”

“那陛下以为呢?”

“朕倒是觉得,废除了也好,张释之说什么法是为了纠正而非惩罚什么的,朕不是很懂,朕只是觉得,与其砍掉他们的腿,倒不如让他们去挖矿,去修城池,做些有用的事情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张释之还想废除连坐法,朕也在想,因为不相干的事情而惩罚别人,也有些不合道理,因为邻居犯了罪,就要将他们都抓起来,哪怕对国有利,却过于害民……”

曹姝笑了笑,继续给孩子喂奶。

“陛下自己决定便是,若是晁错还在外头,或许能给出一个不错的建议呢。”

“哼,这厮在牢狱内,居然给朕写奏章,说愿意从自己的家开始执行,还说要将自己的儿子最先送到南越国来表达心志,这是对朕的挑衅,朕岂能就这样放过他?这厮胆大妄为,朕必须要狠狠处置!”

“那陛下准备如何处置他呢?要一直关着他不成?”

“哈哈哈,朝中大臣,朕都有一套对付的办法,对晁错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廷尉每天去给他送一封开南报,给他读一读四哥的仁德,顺便对各诸侯王歌功颂德,过不了多久,他就得服软了!”

曹姝瞥了他一眼,“都有对付的办法?那若是张不疑呢?”

“关起来,派个人在栅栏外骂朕就可以了……不过嘛,不疑是不会让朕生气的。”

刘长极为自信的说道。

庙堂的肉刑之争,此刻愈演愈烈,闹得最大的就是太学了,此刻的太学集中了大汉最为杰出的年轻人才,这些人对庙堂的事情还是非常上心的,当儒报说起了这件事后,迅速引起了争论。

太学里几乎天天都在打架,甲士们整日在太学内徘徊,当然,他们也不敢随意抓人,只要不拔剑,就当什么都不知道。

张苍并没有参与这次的辩论,他还在为了佃户的事情而发愁。

好在,晁错的想法给了张苍一个新的启发。

张苍倒是不像晁错那样的极端,想着要先让佃户活不下去,可晁错提出对有佃户的富户增加税项的提议,张苍还是很赞同的。

当然不能像晁错提出的那么高,让他们不敢用佃户,但是用来减少数量,避免大量佃户出现,还是可以的,同时,这也能增加不少的朝政收入。

至于迁徙民众的问题,张苍还是认为要徐徐图之,不能操之过急,按着晁错所提出的想法,张苍提出了开放边塞之官田,给与愿意迁徙的百姓耕作的制度,晁错的政策虽然没有被施行,却被张苍很好的利用了起来。

当然,目前还在大牢内的晁错,也不知道这些事。

在经历了一段时日的争锋后,张释之等人逐渐占据了上风,废除肉刑派占据了舆论的高点,支持肉刑很容易被扣上法家的帽子,这些年里法家的地位虽然在上升,可因为暴秦的缘故,还是不太好。

儒家就利用这件事来为自己造势,以仁政的名义增加了不少的影响力,而可笑的是,想要废除肉刑的,便是法家的。

……

坐在唐王府内,刘安严肃的看着面前的众人。

这是刘安的唐王府,私下里,众人称为太子府,可刘安并不喜欢这个称呼,坚持要叫唐王府,为了跟阿父的那个区别开,他提议让众人称为新唐王府,奈何,想要改变他人的称呼并非是容易的事情。

夏无且坐在刘安的面前,这位再也没有了平日里的傲气,满脸堆笑,头都快低到了膝盖之间,而坐在他周围的,大多都是有名的医家,淳于意也在这些人之中。

“诸位,这医馆的事情,以后便是由我来负责了……我的舍人冯唐说,医馆最大的问题,就是医者太少,我决定在长安设立一处医学,像唐国那样,培养大量的医官,让这些医官前往各地的医馆里……”

“殿下。”

“不只是医者少的问题,还有就是药草贵的问题,医者并非是轻易就能培养出来的,唐国培养了这么多年,也不过培养出了六百多位合格的医者,遍布在各地,严重不足。”

“除此之外,草药格外昂贵,寻常百姓负担不起,而若是免费共给,医馆又承担不起……”

太医们一个一个说起了自己所遇到的困难,越说越多,从草药,医者,到百姓,收支,各个方面,多不胜数,刘安的两位舍人,脸色都有些变了。

当刘安脸色铁青的走出大殿的时候,毛苌说道:“殿下,其实还有其他办法可以让淳于意父女留在长安的……革新医馆,怕是难成。”

刘安停下了脚步,抬起头来,脸色肃穆。

“此国事也,关百姓社稷,与一女子何关?!”

“事不成,我誓不为人!!!”

第461章 办了点小事

“大母~~~”

当刘安眨巴着大眼睛坐在吕后面前的时候,吕后恍惚了许久。

虽然瘦了点,小了点,表情稍微羞涩了点,但这样子没错,是自己那不成器的竖子的模样,可是面对刘安,吕后就没有面对儿子时的那种暴躁了,她笑呵呵的询问道:“出了什么事?来,坐下来!”

刘安坐在大母的身边,吕后温柔的抚摸着他的头,“不要急,可是遇到了什么事?”

“大母,阿父令我来负责医馆之事……”

刘安即刻将自己如今所遇到的难题说了出来,在说完这些之后,刘安抱怨道:“阿父那个昏君,身边有诸多能人,而我的身边的舍人们,却是连这点事都解决不好……”

吕后轻笑了起来,她认真的说道:“安啊,你的这些舍人,都是我们所精心挑选的,冯唐擅长大局,毛苌实诚君子,张夫果断勇猛,想要让大臣们发挥出作用来,就要将他们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

“知人还不够,得要善用,你大父最是擅长此道,你阿父得他七八分,至于你,如今还相差甚远。”

吕后沉吟了片刻,“我对医家之事,并不熟悉,不过,天下的道理大多都是共同的,医家地位不高,也不算是显学,比起医,百姓也更愿意去找巫,如今你阿父禁巫,这倒是医家的一个大好机会。”

“你本身也有自己的优势,诸多学派都很尊重你,黄老更是你最大的支持者,人要懂得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你的阿父,每次会见外王,总是摆放羊肉,掰大骨,从而进行震慑……”

刘安嘟了嘟嘴,大母看起来很厌恶阿父,实际上,每次开口都绕不开阿父,总是能将话题转移到阿父身上去。

“这第一,你可以从诸多学派出发,为医家正名,提升医家之地位,治病救人的医家,没有政治主张,跟诸多学派也没有任何的争议,只是他们各自为医,并不凝聚在一起,缺少纲领,你可以从这些事情上想办法。”

“至于民间的医馆,主要问题可能还是在药材上,药材稀缺,故而价格昂贵,寻常百姓负担不起,那你就该想办法增加草药的产出,以及找出便宜的替代品,哪怕药效不是那么好,也得先让百姓们承担得起。”

“至于药馆的收支问题,这就比较难解决了,如今大汉的支出连年的增加,你的阿父好大喜功,驰道,城池,运河,船只,打仗,官学,医馆,若不是周昌等人全力辅佐,大汉早就要被你阿父折腾没了……”

“不过,也能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你阿父只收取草药之费用,却不肯收治病费,这确实利与民,可从长远来看,医官会成为庙堂的一个沉重负担,倒是不必用医馆盈利……”

“很多定然会亏空的事情,庙堂是必须要做的,但是,这收支定然是要维持在一个额度之内,不能有巨大的亏空,否则庙堂迟早会被拖垮……对其发展也是不利的。”

吕后认真的说起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太后对医学的事情并不是很明白,可是站在庙堂的角度来说,她看的还是比较透彻的。

刘安似乎有了什么想法。

“大母!我知道该去怎么做了!”

“那就好……”

吕后忽然问道:“淳于意家的那个女子,什么时候也带过来让我看看啊?”

刘安顿时慌张了起来,支支吾吾的,“大母,我与那女子并无什么关系……我只是……”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