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656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张夫最近在忙什么?”

“他刚回府……殿下是准备让他跟着张夫习武??可他年纪还小,如此怕是要伤了身体。”

刘安再次沉默,“恩,那就等几年再说吧……我记得您的剑法也不错,可以先让他练练剑法,吃吃苦什么的,莫要养成了怯弱的性格,还是要多磨砺……”

“我知道了。”

“殿下,我只是有些不明白,您为什么要对一个家奴之子如此上心呢?”

“这不是怕他走了歪路吗……不必多问。”

“唯!!”

……

“叫大姊!叫大姊!”

刘姈抱着怀里的小家伙,笑着逗他。

缇萦无奈的说道:“该叫姑母才对……怎么能称大姊呢。”

小刘迁并不知这些,只是咧嘴傻笑着。

刘姈顿时更加激动了,“大姊,你看他,我感觉自己在抱着阿父一般哎!”

“我又大不了他多少,叫我姑母,岂不是让我显老了吗?”

缇萦苦笑着,刘姈又问道:“我大哥呢?”

“去太学了,说是要让阿父当祭酒什么的……”

刘姈有些累,将孩子又递给了缇萦,“那我改天再来看迁……大姊,有时日来长乐宫找我,我现在都是在长乐宫,不回未央宫了……阿母总是要骂我……”

“唉,你也不要总是惹阿母生气啊。”

刘姈蹦蹦跳跳的走出了内屋,却没有急着回去,在后院找了起来,找了许久,找不到人,便又去了前院,前院人不少,大家都知道她的身份,纷纷行礼拜见,刘姈也不回礼,目光不断的搜寻着周围,忽然,她找到了!

卫文君正在背诵着文字,忽然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抬头,就看到了远处的刘姈。

那一刻,卫文君大惊失色,想起阿母的教诲,转身就跑。

“你给我站住!!”

刘姈急忙追赶,卫文君这次却没有听话,只是不断的跑着,显然,他是跑不过刘姈的,刚刚跑出了一段路,就被刘姈一个饿狼扑食直接扑倒,祖传的招法,一模一样,负责照顾公主的两个宫女都吓呆了,急忙上前将公主扶起来,免得公主直接骑在那人的背上,刘姈很是生气,死死拽着卫文君的手,大口喘着气,“你见到我居然还敢跑??啊?你以为我是什么样的人?”

“公主乃是天下最尊重的人,仆不敢无礼。”

卫文君趴起来,随即保持着行礼的模样,一动也不动。

刘姈叉着腰,站在他面前,“整个长安,还没有人敢见到我后逃跑的,我可告诉你,你下次要是再敢跑,我就烹了你!知道了吗?!”

卫文君大惊失色,眼里满是惶恐,“公主饶命!我不好吃的……”

刘姈笑得前仰后翻。

“起来吧,陪我玩一会,你会玩竹马吗?”

“我不会……”

“我可以教你!!”

当刘安回来的时候,就看到两人在前院里玩的不亦乐乎,刘安再次眯起了双眼,第二天,卫文君除了田由之外,还多个师父张夫,由张夫来教他剑法,磨练他的武艺……

太尉府内,刘姈激动的给自家山羊大父说起了那个有趣的孩童。

“大父,您是不知道,他可蠢笨了,玩游戏都玩不懂,总是输给我,哈哈哈,笨手笨脚的,总是摔伤……我从不曾见过如此蠢笨的人,但是他人还是很好的,我给他吃的,他都留下来要给家里的妹妹吃……他还在读书呢,不过读的一塌糊涂,字都不认识几个,反正没有我大哥聪明,我大哥似乎还挺喜欢他的,看到他总是眯着双眼,满脸的笑容……”

“哦……”

韩信眯着双眼,满脸的笑容。

其年春,大将军青出巴国,合夏王骑,大破安息,斩首虏四万余人。

诸宿将上书称捷,太尉亚夫表其功,青拒之,曰:“愿为兄请封。”

——《汉书》

第676章 走进来,滚出去

“恭贺陛下!恭贺陛下!得此能臣,塞外可得百十年之太平啊!”

“傅阳陵单骑诛贼酋的事情已经在大汉各地都传开了,有二十多家邸报都在议论这件事,儒家说他是时之虎臣,黄老说他乃大治能臣,连法家都对他推崇不已……有他坐镇夏国,大汉边塞算是稳了啊!”

吕禄咧着嘴,嘴都差点笑歪了。

刘长很是不悦的坐在他的面前,不开心三个字几乎就是写在了额头上,“这又如何,不就是闯进一个部落里杀了他们的酋长吗?我也可以做到啊,我甚至可以将整个部族上上下下都砍一遍……”

“陛下,世人所称颂的不只是他的勇武,还是他的谋略,他先前多次对这些人示好,得到了他们的友谊,如此通过这样的壮举,彻底征服了那些蛮夷,如今生活在唐代燕塞外的胡人几乎都依附了夏国,傅清派遣官吏驻扎在各个部族里,傅清劝阻他们彼此的争斗,给他们划分出了明确的牧区,做的十分公道,大家都很满意他的划分,他已然开始了治理,此宰肉之举,实得曲逆真传,实乃右相之才!!”

看得出,吕禄这次是真的心服口服,傅清将先后的事情都安排的实在太过完美,他这般施恩,示威,宰肉的三连,正好戳中了大汉士大夫们的爽点。

大汉的士人们,最为渴望的三件事,就是能教化蛮夷,能杨威与外,能宰肉有分,而这三件事同时被一个人接连完成,士人们顿时高潮,对着傅清大吹特吹,报纸上不断的反复讲述他的事迹,地方上都是关于他的议论,声威无二。

整个长安,除了长老爷,大家都很高兴。

听着吕禄的吹捧,长老爷的脸色愈发的难看。

郎中们站在不远处,听着吕禄的吹捧,主父偃仿佛意识到了什么,急忙站出身来,愤怒的质问道:“吕侍中!何以主次不分,胡言乱语?!”

吕禄一愣,正要训斥,主父偃却急忙说道:“正所谓有贤君,方才有能臣,如李牧廉颇之才,无贤明的君王用他们,何以称能?最后也不过是枉死而已,是因为有了陛下这般的圣天子,才有傅相这般的能臣啊!您一直都在吹捧傅相的功德,却对陛下的功德闭口不提,你是何居心?!”

吕禄没有说话,只是脸色有些臭,就像是吃着佳肴吃出了一只苍蝇。

刘长听闻,果然大喜,轻轻抚摸着胡须,“好了,话也不能如此说,傅清还是有些本事的,朕并无什么功劳……”

“陛下!!何以妄自菲薄呢?!有功劳就是有功劳!陛下这番言语,恕臣不能应答!臣听闻,傅清当初乃是长安浪荡子,无恶不作,后来又赌博为戏,不知悔改,败坏门楣,再无家产,是陛下帮助了他,又多次磨砺,使其能所不能,若非陛下,哪里有今日的傅清?又如何有这般的功德呢?”

“陛下今日若是不承认自己有功!臣便死在您的面前!!”

主父偃怒发冲冠,大义凌然,若是无视他的话,只看脸,倒是跟周昌一模一样。

这举动给刘长都整懵了,他迟疑着不太确定的说道:“朕有功……”

主父偃这才心满意足的退下。

郎中们看向他的眼神多是鄙夷的,听说过有大臣以死劝谏,逼迫皇帝承认自己有罪过的,从没听说过以死劝谏,逼迫皇帝承认自己有功的。

这年轻后生有点东西啊。

刘长虽然不喜欢傅清,但是作为有功必赏的人,他还是给傅清加了食邑,以示奖赏,刘长向来都是赏罚分明的,当初傅清担任县令的时候,刘长虽然压着他,让他无法往上一步,但是俸禄是一直都在涨的,差点就让大汉多了一个两千石的县令,在刘长下达了赏赐的诏令后,就准备起身前往太学。

今日,他要正式接任太学大祭酒的职位,成为太学名义上的领袖,当然,刘长也是顺手加强了奉常对太学的管理,往后太学里的事情,便是庙堂说了算,不会再交予学派领袖来代替治理。

在前往太学之前,刘长还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只等了片刻,刘长的准备就已经赶到了刘长的身边。

“陛下。”

浮丘伯笑呵呵的站在一旁,这老头穿了一身很是宽松的楚式衣裳,还真的有些仙风道骨的意思,难怪后人会将他写成神仙之流,刘长有些时候都很怀疑,是不是荀子这一脉有什么奇门异术,可以延长寿命,荀子很长寿,他的弟子们只要不是死于非命的,都活了很久……浮丘伯如今在“大汉皇家图书馆”,整理书籍什么的,整日都挺悠闲的,看看书,写写文章,生活可谓是有滋有味。

刘长一般都不会去打扰他,只有在需要学问的时候,才会将他叫出来,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因为刘长的学问太高超,若是浮丘伯不为他注释,以其他人的文化水平很难听得懂。

“浮丘公近期内都没有什么新文章啊……”

刘长笑着询问道,倒不是长老爷多么喜欢文章,主要是浮丘伯的文章常常会吹捧他。

浮丘伯回答道:“臣这些时日内正在著书,若是陛下怀念臣的文章,臣回去之后就书写几篇……”

“哈哈,著书立作乃是大事,无碍,您先写好那著作便是。”

当刘长领着浮丘伯来到太学的时候,刘安已经将诸事都安排妥当了,刘长甚至都不需要多做什么,只要露个面就行。这竖子的办事能力倒是越来越有长进了,在走过仪式后,刘长就召集了各派的大家,大家一同来商谈太学以后的发展规划,诸多名传天下的大家纷纷起身,高谈阔论,说起了自己的想法,其实没什么干货,就是彰显自己的文化水平而已,也算是仪式的一部分吧。

如今的太学规模极大,有在读的学子五万多人,刘长将这个官吏预备地直接变成了学术研究中心。

原先吕后对太学的构想是一个培养官吏的地方,而如今的太学更偏向与稷下学宫那般,是文化交流,百家争鸣之地。

当然,从这里走出来的官吏也确实不少,先进的思想也是纷纷涌现,刘安先前大规模的革新,所依赖的诸多思想里,不少就是在太学里诞生的,很多即将断了传承的学派都在太学里得到了新生,他们找回了遗失的古籍,虽然达不到当初百家齐鸣的水准,但是起码不必担心这些东西会失传了,太学里的学术氛围非常的浓郁,当着刘长的面,这些大家们都不忘记互相反驳质问。

浮丘伯轻轻抚摸着胡须,笑着说道:“凭此处,可观大汉文风之昌盛,文者,实根本之法,此皆陛下之功德也。”

刘长哈哈大笑。

在刘长与浮丘伯等人准备一同离开这里的时候,忽然有人从一旁猛地跳出,还不等甲士们捉拿,便即刻跪拜在了刘长的面前。

“陛下!!学生有奏!!”

刘长粗暴的推开了挡在面前的甲士,几步走了上去,却看到跪拜在路中间的是一位年轻的后生。

气氛一僵,周围几个大家的脸色都有些难看,学子们也忽然沉默了下来。

原先热闹的氛围顿时消失。

刘长打量着面前这位年轻人,他身材不是很高大,有些瘦小,皮肤黝黑,不像是大户人家,“你且起身……站过来。”

那年轻后生急忙起身,低着头走到了刘长的身边。

“你有什么事?”

不远处的王高顿时皱起了眉头,上前解释道:“陛下,莫要理……”

“朕问你了吗?”

刘长侧过头来,那冷酷的眼神让王高再也说不出话来,低下了头,不再劝说。

“陛下,学生有冤情!”

那年轻人双眼通红,整个人都因为过度的激动而颤抖着,“在上个月的七日,我的同窗高生在太学内被谋害,却无人过问,学生请陛下做主!!”

那一刻,太学生们皆哗然,周围的几个大家更是脸色大变,王高愤怒的骂道:“你胡说什么,那高生乃是自杀,怎么便说是谋害呢?蛮不讲理,你……”

王高的话还没说完,就觉得有什么拽了自己一下,人直接飞了起来。

却是刘长一把抓住他的衣袖,将他拽到了自己跟前,王高犹如破麻袋一般腾空而起,飞到刘长的身边,踉踉跄跄的,险些被摔在地上,刘长死死抓住他,才让他没有倒下,“你若是再敢搭腔,我现在就打杀了你!”

王高脸色通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也不惧,骂道:“陛下现在就……”

“来人啊!!将这厮拿下!!”

刘安率先开口,甲士直接将王高按在地上,堵上了嘴巴,带离了这里。

刘长幽幽的看着被带走的王高,又瞥了刘安一眼,刘安轻轻的摇着头。

刘长明白他的意思,要杀也不能在这里打杀……刘长再次看向了面前的那个年轻后生,“当着众人的面,将话说清楚。”

年轻人缓缓说起了事情的经过,他与那个高生乃是同乡,两人都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一人是农夫之子,一人乃是木匠之子,因为年幼时的学业突出,进了国学进修……在刘安执政的那会,刘安扩大了太学的贫苦学生比例,避免太学成为贵族子弟镀金的地方,开设了一个新的赏赐项目,唤作“勤生”,主要对象是那些家境贫苦却能勤奋读书的人,对这类人可以特例招进太学。

就像当初吕后的力田,孝廉一般。

这个举动让太学增加了很多的贫苦学生,刘长也承认,刘安这件事做的还不赖,可是,这却加剧了太学里的某种矛盾,原先在太学里的都是些贵族,最不济的也是寒门,可这些百余年前还没有姓的人也来到了太学,自然免不了被羞辱,他们比贵胄子弟更加勤苦,这甚至引起了贵族子弟们的嫉妒,那高生就因为文章写的十分优秀,将诸多同门都比了下去,引起了贵族子弟们的不满……

于是乎,他们开始想尽办法来羞辱这位木匠的儿子,不许任何人与他结交,甚至不许其他人与他交谈,因为太学的规定,他们倒是没有动手,但是就是言语上的羞辱,也足以杀人了。

在长达数月的羞辱后,这位太学生终于无法忍受,选择结束自己的性命。

年轻人泪流满面,作为同乡,他甚至都因为那些人的教唆而不敢与高生交谈,可是自从高生逝世之后,他每次做梦,都能梦到这个同乡……这让他愈发的悔恨,心里是无比的愧疚,随即决定要为同乡讨回公道。

只是,长安是豪族的长安,太学是豪族的太学。

他四处走动,却也找不到人来为他做主,他去了廷尉,廷尉虽然立案,但是因为这人是自杀,却没有律法,没有证据可以支撑他们来抓人……他找了王高,而王高则是认为这件事与太学无关,乃是私人恩怨,应当去找廷尉……他找了樊市人,却压根没能见到这位高高在上的实际管理者。

趁着今天皇帝前来太学,他终于鼓起了勇气,跳了出来。

听到此人的言语,刘长的眼里闪烁起了寒光。

周围那些太学生们,此刻也是满脸的愤怒,纷纷仗义执言,当然也有不少人,此刻脸色惶恐,不知所措。

刘长板着脸,许久都没有说话。

反而是刘安,眼里阴晴不定,这些人的做法简直就是在扇这个太子的耳光,太子前脚给与人家恩赐,让人家来太学读书,你后脚就给人逼死了,愣是将善政变成了恶政,此刻,刘安看向了人群里的那些太学生,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刘长平静的询问道:“樊市人何在?”

“臣在!!”

樊市人急忙从一旁走了出来,额头冒着汗水,毕恭毕敬的朝着刘长行礼。

刘长顿时飞起一脚,踹中了樊市人的胸口,樊市人一声闷哼,直接飞了出去,躺在了地上,痛苦的捂着胸口。

“朕让你治理太学,你就是这么治的?”

“臣……臣……臣有罪。”

樊市人只觉得一时间都难以呼吸。

刘长在人群里搜寻了一番,看到了那个惶恐的人,也就是这位年轻人口中的罪魁祸首,还不等刘长开口,那人直接就跪了下来,泪流满脸,“舅父!!饶命啊!舅父!!”

这位罪魁祸首叫张侈……是张敖的儿子,刘长大姊家的孩子,不过是妾生的,并非嫡出。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