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678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我才疏学浅,并不知晓,其实,就是太尉没有召见,我也定然会前来拜访……请太尉教我……”

“呵,我又不曾担任御史大夫,我能教你什么?多听听皇帝的言语便是了!”

韩信大手一挥,丝毫不客气的将刘恒赶了出去。

走出了太尉府,刘恒的内心方才平静了下来,太尉是不会再为难自己了。

想要出任三公,三公里需要说服的只有一个太尉,其余两位国相,那根本就不是问题。

刘长在次日召开了朝议,正式商谈由刘恒来出任国相的事情。

张苍迫不及待的赞同。

这厮的办事能力,张苍是看在眼里的,他当了御史,往后自己将政务往他身上一丢,就可以安心休息了……吧?

紧跟其后,太尉也选择了支持。

张不疑虽然不在庙堂,但是大家很清楚他的想法,皇帝的想法就是他的想法。

大多群臣还是选择了沉默,不支持也不反对,激烈反对的只有奉常陆贾。

这位仁兄常年反对皇帝的诏令,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按道理说,自从周昌逝世之后,这位算是少有的直臣,常常反驳天子,应该有着巨大的声望,但是吧,群臣也不是傻子,也琢磨出了些不对劲,就陛下那个心眼,反对他的不是去了夏国,就是去了西北两庭国,怎么你陆贾就这么特殊呢?每次都反对,每次都不惩罚你,跟着你一同反对的人却全部倒霉,你最后甚至还加户进爵,你莫不是天子放出来的鱼钩吧???

到了如今,群臣已经不再敢盲目跟着陆贾去反驳天子了,对陆贾都有些警惕。

但是陆贾并不在乎这个,依旧是我行我素,还是扯起了反抗“暴君”的大旗。

而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居然也开口支持。

太子刘安。

刘安本是旁听的,在陆贾反对之后,他急忙起身,表示支持,同时反驳了陆贾,弄得陆贾“悲愤而无言以对”……提前堵死群臣的道路。

就如刘长所说的,其实群臣的阻力已经没有那么大,整个庙堂里,刘长的亲信派占据着多数,遇到事情,他们就算不支持刘长,也不会去反对他,而刘长也早已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群臣就是不理解,也不会急着去反对,当初连晁错都能被任命为三公,何况刘恒本身的名气就不错,又得到了老妇人的支持,群臣基本上没有反对的余地了。

顺理成章的,刘恒就成为了新一任的大汉御史大夫。

刘长亲自拜刘恒为三公,赐予三公节仗,冕服,领侍中,并且赐予他参拜不名,佩剑上朝等特权,恩宠到了极点。

刘长坐在上位,看向了自己的三公位。

张苍,刘恒,韩信。

刘长的嘴角都快咧到了耳边,这是何等奢华的配置啊。

平日里做梦都不敢想啊。

要是能再让阿父给自己当个郎中令看门,那简直就是……咳咳,这还是算了。

刘长大喜,便开始了这豪华班底下的第一次朝议。

第一次的朝议,刘恒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平静的打量着群臣,听着他们的奏告,做出一副虚心好学的模样来。

反而是张苍,此刻却很是积极。

他将这些时日里所堆积的事情全部抛了出来,包括今年的二十八次考核,官员空缺,升迁名单,漕渠的工程,几个道路的养护,河西国的外羌问题,淮南的水灾……而刘长当然也知道他为什么如此积极,因为这老头要休假了,这些提出来了也不是他操办,他只是想自己休假的时候大臣们能多办点事,让他回来时少点麻烦。

而群臣的想法也都不同,栾布坚决反对近期内几个漕渠的动工,农家在试验田里又做出了成绩,如今最该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农业才是最重要的,漕渠固然重要,但是要讲一个顺序,先做好今年的农桑事,放在明年再说。

而陆贾却又反对栾布的想法,新的漕渠一开,能影响到河北五个郡的收成,越快完工是越好的,趁着河北一带没有任何灾情的时候进行,不易往后拖延。

胡毋生赞同以考核取士,却反对一次性取士太多。

群臣商谈了起来,庙堂里格外的热闹。

刘恒只是平静的听着这次的朝议,在沉默之中结束了自己的初次朝议。

次日,刘长刚从睡眠里醒来,正吃着肉,吕禄就急忙前来禀告。

“朝议??”

刘长抬起头来,“昨日不是才朝议吗??”

“今日的朝议,是御史大夫所组织的,群臣对昨日的诸多提案都进行了定夺……”

“嗯??这么快??”

刘长很是惊讶,往日里,对这些政策进行定夺,起码也要吵上一个多月,哪有今天提出来,第二天就进行决定的。

吕禄还没来得及解释,又有人站在门口求见。

刘长挥了挥手,进殿的人是刘章。

此刻刘章脸色苍白,诚惶诚恐的跪在了刘长的面前。

“陛下,臣有奏,昨晚,吴……御史大夫前往拜访了一十三位大臣,手持笔墨,与他们详谈政令……今日一大早,更是私自派人召见群臣,进行朝议,直接进行定夺……臣没能及时将这件事禀告给陛下,请陛下治罪!”

刘长缓缓放下了手里的肉。

“好嘛……原来这就叫勤政啊……”

“办事这么勤??”

“他是我阿父亲生的吗??”

第699章 家法

刘恒跟晁错是正好相反的。

比起晁错的强势下令,刘恒更擅长聆听。

比起晁错的人厌狗嫌,刘恒深得人心。

当初晁错担任御史大夫后,迅速引起了朝中的不合,群臣闹的沸沸扬扬,而刘恒在担任御史大夫之后,却迅速使得群臣和睦,众人齐心,纵然意见不合,都没有了过往的争吵。

刘恒有着极强的亲和力,并且他不像长老爷这般无礼,使群臣和睦,稳定庙堂,确实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的。

在他上任之后没几天,庙堂里内的矛盾就得到了缓和,群臣相见,不再是原先那般怒气冲冲的模样。

刘恒以身作则,礼遇大臣,充分听取他们的建议,给与正确的劝谏,提醒他们的过错,不以惩罚为主,以教化为主。

在短短几天内,刘恒便在朝中深得人心,从上到下,哪怕是当初最反对他的陆贾,都不愿意再说他的坏话。

经历了晁错这样的恶御史后,这位新御史,简直是太靠谱了!

御史府内的官吏,更是直接被他所收复,他甚至没有排斥晁错所留下来的班底,没有另外组建班底,就是以晁错这伙人为主,开始了与晁错皆然不同的治政风格,群臣惊讶的发现,晁错麾下的这些恶犬,在刘恒麾下却变得如此温和乖巧,如此礼貌!!

这当真是有些不可思议。

刘恒从来不摆什么诸侯王的架势,与诸多官吏同吃同住,主动为他们分担政务,为他们谋取好处,延长他们休息的时日,若是要加班,就上书给他们索要补贴……刘恒不会像刘长那般画大饼,他都是从细节出发,主动为周围的人做些小事,让他们愿意为自己效劳,就比如一个小小的加班费,比如在御史府内多修了几个溷藩,就让御史府的官吏们极为感动。

堂堂大汉御史,居然能想到他们的不便,能想到他们的不易。

面对同僚,刘恒也是如此,不会有把酒言欢,什么促膝长谈,只是一些细微的动作,夏侯婴的耳朵有些问题,因此刘恒每当跟他商谈事情的时候,就会放大自己的声音,让他能听的清楚。

陆贾年迈,咽疼痰多,每当陆贾前来御史府,他总不会忘记在陆贾的身边放一个痰盂。

总是第一个来御史府,最后一个离开。

对于群臣不同的想法,他都给与充分的尊重,从来不发火,不会训斥他们异想天开,反而是极为认真的跟他们进行商谈,言语温和,态度诚恳。

这跟晁错一对比,入他的,碰到圣人了!

刘恒在吴国的名声极好,在大汉的名望也很好,但是他为人究竟如何,群臣还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只觉得此人很节俭,但是在跟他相处之后,这些大臣们终于明白,为什么吴人会只认其王,不认皇帝了。难怪晁错会那么反对这人来到庙堂,还真的是,这人来到庙堂后才几天啊,这要是长居,那还真的是可怕。

刘恒的为人压根就不像是高皇帝这一脉的,是一个绝对的另类。

城阳王刘章的脑袋都快炸了。

自己这位仲父这才来到长安,结识群臣,虽说不是刻意的,却已经广收人心,弄得他这个绣衣头子都是心惊胆战的。

只有刘长,反而看的最开,没有半点的忌惮,听闻刘恒段时日内就深得人心,他仰头大笑,开心的继续混在后宫里享乐,他在今日,终于体会到了大汉孝仁皇帝的快乐!!

而在这一天,刘恒再次召集群臣,却不是在他的府邸内。

群臣跟随他到达目的地,眼神里都有些惊惧。

申屠嘉最先开口:“大王,我们这不告而来,怕是要惹怒了太尉啊……”

刘恒所选择的开会地点,居然是太尉府。

这大家哪敢进去啊,太尉这个人,平日里从不参加朝议,也根本看不起他们这些人,他们也不敢与太尉接触。

刘恒皱起了眉头,“庙堂之事,当由三公决策,当今左相在夏,右相在府内养病,自然是要来与太尉商谈,况且,就算他们还在庙堂,也该与太尉商谈,这是太尉的职责!”

刘安抿了抿嘴,低声在刘恒耳边说道:“仲父啊……太尉是不喜欢他人来打扰自己的。”

太子为什么会在这里,说起来就话长了。

刘恒自从担任三公后,是拥有开府征辟官吏的权力的,而刘恒只征辟了一个人,当朝太子。

刘恒将他征为长史,也就是私人秘书。

还不等群臣惊讶,太子刘安就答应了,直接前往拜见。

于是乎,大汉最强的御史和他最强的私人秘书就混在了一起,刘安整日跟随在刘恒的身边,听着他对群臣的态度,帮着他修改文书,聆听他的教诲,俨然就是一副关门弟子的模样。

刘恒不悦的对刘安说道:“太尉身为三公,是不能躲开政务的,岂能因为他喜欢清净,就绕开他呢?!”

随即,刘恒就主动敲起了大门。

当韩信看到这满屋子的朝臣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有些惊愕,他披着亵衣,光着脚,群臣倒也不敢笑话他,毕恭毕敬的站在院落里。

“你们来找我做什么??”

“太尉,自然是来商谈国事,商谈国事,岂能没有太尉呢?”

韩信一愣,莫不是要改制?

他虽不喜,却也换了衣裳,就在太尉府内召开了会议,这是太尉府头次变得如此热闹。

可是从始至终,刘恒都没有说起官制的事情,反而是一直都是群臣在上书各种琐碎的小事,朝议结束,众人就纷纷离开了,只留下一个莫名其妙的韩信。

韩信相当的生气,乃公在府内睡得好好的,非要将我吵醒,然后商谈一大堆的废话??这是在耍我呢?

当即,他对刘恒留下了警告:再敢打扰,休怪我拔剑!!

可是在次日,刘恒再次领着浩浩荡荡的群臣队伍,来到了太尉府。

太尉再次从睡梦里惊醒,坐在床榻上开始怀疑人生。

朝议当然还是开始了,群臣坐立不安,太尉的面色阴沉如水,刘恒还是屡屡询问太尉的看法,并且鼓励大家踊跃发言,听曲太尉的意见。

太尉一言不发,只是凶狠的瞪着众人。

第三天,群臣浩浩荡荡的前来,韩信却已经穿着正装,提前开始等待着他们。

太尉开始听他们的发言,甚至开始回答刘恒的询问,开始进行决策了!!!!

太尉府顿时热闹了起来,群臣们整日前来,在这里商谈大事,开始朝议,除却朝议外,刘恒有些时候也会单独前来,询问太尉对一些政策的看法,而群臣也有样学样,学会了前来太尉府问策……众人不再抵触太尉,不再畏惧太尉,将太尉真正的当成了太尉,韩信从一个看似重要,却始终远离权力核心的编外人员,正式回归到了庙堂的核心层,成为了直接决策者。

他的府邸变得干干净净的,停靠在门口的马车原来越多。

官员们坐在他的面前,禀告着政事,韩信听的很认真,有些时候训斥他们的过错,有些时候则是奖赏他们。

太尉居然开始奖赏大臣了!!!

群臣只觉得跟做梦一般。

随后,太尉也不再总是待在自己的府邸内,参与朝议的次数越来越多,对群臣也不再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模样。

刘安惊呆了。

趁着仲父在批阅奏表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询问道:“仲父……太尉不参与政务已有二十年,您是如何……您怎么知道他会接受呢?”

刘恒轻轻抚摸着胡须,“太尉有古之贤风,群臣对他惊惧,其实是别样的抵触,太尉感受到这一点,自然就不愿意与他们接触,可当群臣开始表露出对他的信任,并且试图依靠他的时候,太尉就不会再冷面相对……太尉需要被人尊敬,被人重视……无论是来自上,还是来自下……而且太尉身强力壮的,庙堂诸事,有他来帮衬,就会容易很多。”

刘安摇着头,“不愧是仲父啊,这些时日里跟着您,我学会了太多……”

“安啊,这治国,不是靠什么学问,是要靠人的……为君者,要以身作则,先为他人所想,以诚待人,若是考虑太多,难免落了下乘,若是要收他人之心,先得付之与真心……这些东西,本该是由你阿父来教你的,只是,你阿父这个人,你却是学不来,若是学个不伦不类,倒是容易变成桀纣那样的君王……”

刘安也不再像从前那般拘束,笑着说道:“仲父居然说我阿父乃是桀纣之君,改日我定然要告知他!”

“哼,当着他的面我也这么说,整日躲在椒房殿内享乐,也不处理政务,大事全部交给群臣……天下哪有他这样的天子呢?整个大汉的奢靡之风,都是你阿父所带出来的!”

“光是马车,他居然就准备了八十多驾,他要这么多马车做什么呢?!”

刘恒说起来就很生气,刘安清了清嗓子,“仲父不知,我阿父有一套自己的吃肉论,常常说,吃多少肉,办多少事……”

“办多少事,吃多少肉,这是应该的,但是这吃什么肉是应该有考虑的,享受也该有个度,岂能奢靡伤民?!”

“仲父说的对!”

刘安此刻的穿着也是极为朴素,自家这位仲父很在意这个,自从他担任御史后,朝中大臣都不敢穿的太好,马车都差点换成了驴车,就连阿父,都收敛了很多,吃肉都不敢明着吃,仲父在私下里请求他将平日里所穿的华服都赏赐给有功的官员和将士……阿父是心痛的晚上都睡不着。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