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145章

作者:寂寞剑客

左懋第还要再说,李自成却直接起身更衣,从小门走了。

宋献策从小门跟出来,说道:“圣上,左懋泰已然身死,与建奴结盟已然不可能,不如趁建奴大军南下之际,兵分两路分别从陕北、河南攻入山西以及河北,使建奴首尾难以相顾。”

“不妥。”李自成却摆摆手说,“只需坐山观虎斗即可。”

第一百八十七章 北出河套

与此同时,在陕北延绥。

延绥是大明榆林卫驻地,此时则是大顺后营权将军高一功的行在。

后营权将军原本是李过,不过去年李过遭到唐通偷袭吃了个大亏,李自成一怒之下就把李过召回西安,高一功则从后营副将变成了主将。

不过有一说一,高一功无论威望还是能力都要明显强过李过。

李过之前之所以能担任后营主将,就因为他是李自成的侄子。

李岩带着李牟、李年快步走进高一功的行辕,见是李岩到来,正围着火炉喝着羊肉汤的高一功赶紧站起身。

“右军师,你咋过来了?”

高一功道:“吃过饭了没?来人哪,快给右军师拿一副碗筷。”

“不必了,半路上就已经对付着吃了一口。”李岩摆摆手又问道,“高将军,圣上的旨意你有没有收到?”

“收到了,你没有收到吗?”

高一功讶然说道:“按说不应该啊,绥德州离西安比延绥近了一百多里路,你应该更早收到圣上的旨意才是。”

李岩叹道:“圣上的旨意我也收到,就是想过来跟将军讨个章程。”

“右军师,你快别这么说。”高一功连连摆手说,“您的本事整个大顺朝谁不知道?后营主将是我没错,但是大主意还得你来拿。”

高一功对李岩是真的钦佩,也真愿意听他指挥。

去年年底,后营能顶住阿济格大军,也是多亏了李岩的出谋划策。

但是李岩知道自己的情况,他若是真敢越俎代庖替高一功做决定,消息传回西安,李自成第二天就会把他召回西安去。

总之他李岩只能做右军师兼后营副将。

当下李岩极为诚恳的说道:“高将军,我真就是来向你讨一个章程,眼下的山西可真是空虚到了极点,临汾、曲沃甚至潞安等地仅仅只有少量守军,甚至就连太原也只有一两千真奴加三五千明军降卒。”

“我大顺军若是此时出兵,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夺了山西。”

“若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大同、宣府也大有可能,毕竟此时大同还有宣府的守备也是极度空虚,皆只有不到一万人的守军!”

说此一顿,李岩又接着说:“等夺取了大同、宣府,便可摆出攻击居庸关的架势,届时建奴必然陷入首尾难顾的窘境,伐明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右军师,我也知道这是个大好机会。”高一功苦笑道,“可是圣上已经下了圣旨,严禁后营出兵山西,奈何?总不能抗旨不遵吧?”

李岩默然,年轻气盛的李年却昂然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你闭嘴!”李岩厉声训斥了李年一句,又对高一功说,“高将军,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明廷守不住黄淮防线,被建奴给灭了,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

“有想过。”高一功认真的说道,“明廷若是被建奴所灭,建奴就能获得江南的财力以及人力,实力就会大增,接下来就必然会对我大顺用兵,届时我大顺的处境将会比如今的明廷更糟,说句丧气的话,到时候只怕很难挡住建奴的大举进攻。”

“这就是唇亡齿寒的道理啊。”李岩道,“所以我们真要隔岸观火,什么都不做吗?这跟等死又有什么两样呢?”

高一功想了一下,咬牙说道:“右军师,要不然我们连夜去西安?”

“去西安没用的。”李岩长叹一声说道,“圣上意志坚韧,一旦拿定主意便什么人都不可更改,他既然打定主意静观其变,就绝对不会同意后营出兵。”

“那就没办法了。”高一功道,“军令如山,何况是圣命?”

李岩便再次沉默,高一功则又喝斥亲兵道:“还愣着干吗?”

在场的两个亲兵这才如梦方醒,赶紧去给李岩兄弟拿来了碗筷。

高一功又亲自给李岩盛了一大盆羊杂汤,笑着说:“右军师,这是我亲手熬煮的,放了不少安息茴香和胡椒,可香了,你快尝一口。”

李岩随手接过来,脑子里却有一道电光闪过。

当下李岩又说道:“高将军,圣上严令后营不准攻击山西,却没有不让我们北出河套攻击土默特蒙古,对吧?”

“啊?北出河套?”高一功顿时间愣在那里。

“对,北出河套。”李岩道,“高将军你想啊,明廷若是守不住黄淮防线,若是被建奴所灭,接下来就必然对我大顺用兵。”

“而建奴的用兵方向无非就是两个。”

“南边就是潼关,北边则是借道河套入榆林!”

“除了这两条道,建奴就只能强渡黄河天险,那是取死之道!”

说到这一顿,李岩又道:“潼关有天险做屏障,但是河套及榆林却无天险可守,此前我们后营能挡住阿济格大军其实十分侥幸,阿济格若是再坚持两个月,我们就要粮尽,届时就只能被迫突围了。”

“是啊。”高一功喟然道,“确实赢得十分侥幸。”

“所以,建奴再次对我大顺用兵时,河套必然成为其主攻方向!”李岩沉声说道,“所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抢先夺取河套草原!这样等到建奴再次用兵时,河套草原就能成为我大顺北疆第一道屏障,就算是最后仍旧守不住,也至少能争取几个月!”

“唔……”高一功陷入沉思,不得不说,李岩这个提议很有见地。

李岩接着说道:“夺取河套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获得大量战马!有了战马,我们后营就又能够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军!”

李岩的这一句,才算是真正的打动高一功。

因为高一功做梦都想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军!

“干!”当下高一功用力击节道,“那就打河套!”

“不,高将军你说错了。”李岩微微一笑说,“是夺取河套,打的则是土默特蒙古!这两者其实是有区别的。”

“这两者有区别吗?”高一功茫然。

李牟、李年也是一脸懵,夺取河套不就是打土默特蒙古么?

李岩也没有多解释,只是笑着说道:“将军,其实土默特蒙古的特民苦建奴久矣,我们如果打出林丹汗的旗号,就能获得土默特蒙古大部分牧民支持!”

“林丹汗?”高一功更懵了,这都哪跟哪啊?怎么又扯上了林丹汗?

李岩却笑了笑说道:“高将军,你赶紧派遣快马前往西宁卫,问一下辛思忠将军,看他有没有找到林丹汗后裔?没有的话就帮我们找找,就说能派大用。”

“行。”高一功说道,“我这就给虎焰班写信。”

……

此时,在河南卫辉府。

多铎大军的此次南征,声势造得很大,看似气势汹汹,但走得其实很慢,半个月过去也就只往前走了不到二百里,甚至还没穿过大名府。

罗洛浑实在是忍不住,打马上前质问多铎道:“豫亲王,为何走得这么慢?按照现在这么个走法,什么时候才能到徐州啊?”

罗洛浑是镶红旗旗主,就地位而言跟多铎其实是平等的。

“你当我愿意这么慢?”多铎黑着脸回怼道,“是眼下伪顺的态度还不明,我们就不能贸然进兵,要不然我们都到了徐州并且已经跟明军展开大战,然后伪顺大军却又从陕西、河南同时攻入山西以及河北,怎么办?”

多铎其实也想快些到徐州跟明军决战。

但是多尔衮不让走快,其中道理他也是明白。

罗洛浑皱着眉头说道:“皇父摄政王不是已经派了左懋泰这个奴才去西安,跟伪顺缔结盟约了吗?伪顺应该不会出兵了吧?”

“应该不会出兵?”多铎怒道,“之前兵分两路打伪顺,也有人说南明应该不会出兵,结果如何?南明不仅出兵,而且还跟伪顺暗中勾连到了一起!”

“这南明也是真的贱。”罗洛浑哼声道,“伪顺可是反贼,差点就把大明给灭了,居然还能跟伪顺搞到一起去,这个脸皮也是真的厚。”

“现在知道原因了吧?”多铎没好气道,“回去之后记住管住你们镶红旗的人,别给本王惹事,否则就别怪本王不讲情面。”

“哼。”罗洛浑闷哼一声打马离去。

多铎舒了口气,抬头看着头顶的天空。

只见天色又暗将下来,看样子又要下雪。

……

北京却已经开始下雪,而且是鹅毛大雪。

多尔衮推开暖阁窗户,冷风便嗖嗖的从窗户灌进来,冻得多尔衮打了一个冷颤。

曹尔玉便赶紧将白狐皮大氅拿过来披在多尔衮身上,一边又关切的说道:“主子,您可千万别着凉喽,咱大清的担子可都压在您一个人身上呐。”

“慌什么。”多尔衮紧了紧身上的白狐皮大氅,又道,“本王连白毛风都不放眼里,又岂会畏惧北京的这么点风雪?”

“是是是,主子您是天上的神仙下的凡。”

曹尔玉道:“凡间的风雪哪能沾得了你身。”

“狗奴才,倒是生了一张好嘴。”多尔衮笑骂。

停顿了下,又吩咐道:“去把三位先生给本王请过来。”

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军压境

“奴才等叩见主子。”

宁完我、范文程和洪承畴先后到来,按着建奴礼仪给多尔衮跪地打千。

其实吧,宁完我是正红旗包衣,范文程是镶白旗包衣,洪承畴则是镶黄旗包衣,严格意义上讲都不是多尔衮的奴才。

因为多尔衮是正白旗主。

但如果把多尔衮看成建奴皇帝,那就没问题。

所以宁完我这三个铁杆汉奸也是通过这种比较隐晦的方式在向多尔衮剖明心迹:我们三个是支持你当皇帝的。

多尔衮的政治天份极高,自然也是看得出来。

因而多尔衮对于宁完我三人也没有如一般满人对包衣奴才的非打即骂,反而显得格外的礼贤下士,比当年的皇太极还要更加的谦恭有礼。

“三位先生请坐。”多尔衮抬了下手,又吩咐曹尔玉,“狗奴才,还不赶紧给三位先生上茶,要上好的山参茶。”

“嗻。”曹尔玉应诺离开。

宁完我三人各道了一声谢,依次落座。

多尔衮坐下问道:“算算时间,左懋泰也该到西安了,你们说,李自成会做何选择?会同意与我大清结盟吗?”

宁完我率先说道:“绝无可能。”

洪承畴接着说道:“奴才与闯贼缠斗数年,对于此人的性格颇有了解,其人谈不上什么大胸襟,甚至还有点睚眦必报,因而绝无可能与大清结盟,皆因彼辈是在最得意之时败于主子之手,又被主子逐出了北京。”

范文程最后说道:“但是他也绝对不可能出兵襄助南明。”

这些分析,上次议事之时他们就已经说过,多尔衮也是听了不只一次,但他们也清楚多尔衮面临的压力很大,因而需要反复给予信心。

这次出兵,多尔衮承受的压力确实非常大。

因为现在这种出兵力度几乎就是孤注一掷。

又或者说,这就是赌搏式的进攻,赢了就通吃,输了没准就输个精光。

“李自成不会出兵帮助南明,这一点我信。”多尔衮点点头,随即又道,“但是他手底下的那些统兵大将会不会擅自行事?”

洪承畴道:“主子说的是高一功和牛金星吗?”

“对。”多尔衮点点头,又道,“高一功在榆林足有七万人,牛金星在洛阳也至少有五万大军,此外李岩在绥德还有三万人。”

“如若伐明战事顺利,那也就罢了。”

“一旦战事不顺,在黄淮一线形成僵持。”

“高一功、牛金星、李岩等人是否会趁虚而入?”

说此一顿,多尔衮又道:“所以我在想,要不要抽调一部分兵力回山西?至少确保山西及大同的安全。”

尽管洪承畴三人不断的给予信心,可多尔衮却还是有些动摇了。

“主子,此断然不可。”洪承畴急劝道,“南明虽腐朽疲弱日久,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况且彼仍坐拥江南膏腴之地,财赋之源,其可调用之人力物力仍百倍于我大清,我大清若一击不成,嗣后恐再无机会矣!”

洪承畴熟读史书,看过太多的南北之争。

在华夏的历史上,南方政权北伐成功的少之又少,北方政权南下灭掉江南割据政权的却是屡见不鲜,但是除了这两者之外,南北对峙也很多。

而且洪承畴还对此进行过总结,发现北方政权若是一击不成功,之后就很难灭掉南方政权,大概率就会形成南北对峙之势。

曹操赤壁兵败之后就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符坚兵败淝水然后有了将近二百年的南北朝对峙。

然后隋灭南陈、宋灭南唐都是一击而灭,成就大一统王朝。

之后辽兵南下、金兵又南下都未能一击灭掉大宋,最后又形成南北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