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158章

作者:寂寞剑客

不过多铎的鞭子控制得很好,既可以打得范承谟痛不欲生,又不会对这个狗奴才的身体造成致命伤害,顶多是皮肉之苦。

范承谟痛得整个身体都蜷曲起来。

好在这时候大帐的布帘被人从外面撩起。

随即镶白旗固山额真何洛会一脸羞愧的走进来。

多铎这才一扔鞭子,黑着脸问道:“各旗都损失了多少人?”

何洛会低着头答道:“正蓝旗损失了300多个巴牙喇、200多个红甲喇外加500多个马甲以及步甲,还损失了120多辆楯车。”

“是吗?”多铎假惺惺的道,“正蓝旗损失可太大了。”

“那可不。”何洛会也是假模假式的说道,“正蓝旗这回可真要学镶黄旗家家带孝了,不过人家镶黄旗家大业大,死个三千人也没什么,正蓝旗可总共也就32个牛录,此番一下死了这么多旗丁,这往后的日子只怕是不好过喽。”

多铎又问:“正红旗、镶红旗各损失多少人?”

何洛会道:“两红旗损失都差不多,主要还是上山的巴牙喇全部都葬送掉,这下子代善那只老狗的老腰只怕是从此硬不起来了。”

“大胆!”多铎佯怒道,“这是你个狗奴才该说的话?”

“是是,奴才给自己掌嘴。”何洛会边说边装模作样的扇了自己两记耳光。

多铎笑了笑,又一板脸问:“我们镶白旗呢?损失多少?”

“我们镶白旗……”何洛会顿时语塞。

多铎冷然道:“还不快说。”

“嗻。”何洛会无奈的说,“我们镶白旗的勇士阵亡的倒是不多,也就几十个,但是负伤的却不少,足足有五百多个,此外还损坏了五十多辆楯车。”

“什么?”多铎大怒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勇士负伤?”

“主子,这真是没办法。”何洛会叫苦道,“可供通行的通道就只有那么几条,而且都处在明军虎蹲炮的打击范围内,正蓝旗通过的时候明军还没回过神来,但是等我们镶白旗想要通过的时候,明军却已经反应过来了,那铳子正就跟冰雹般落下来,如果是铅子,顶多也就挂彩负个伤,可要是挨上一发合口弹,直接就连小命都没了。”

说到这,何洛会又挤出两滴眼泪:“奴才就险些见不着主子您了,当时一发合口弹就擦着奴才头顶掠过,钵胄的缨枪都打折。”

何洛会说着又把自己的钵胄给摘下来。

还别说,钵胄顶上一尺高的缨枪真就断了。

“行了,少在我跟前诉苦。”多铎没好气道,“我不要听。”

何洛会便立刻不再多说话,他主要还是怕多铎责怪他带兵无方,给镶白旗造成了太大的损失,不过从目前看起来,多铎应该是没这意思。

顿了顿,多铎又问道:“豪格,罗洛浑他们说什么了吗?”

吃了这么大一个败仗,损失了这么多的精锐,八旗贵族肯定会有怨言,多铎对此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只是骂几句问题不大,可如果上升到质疑他的能力那就麻烦,如果所有的八旗贵族都对他的能力提出质疑,那就要有大麻烦了。

到时候多尔衮就只能把他换掉,搞不好还要剥夺牛录甚至于削去王爵。

这也是部落奴隶制国家的特点,除了奴尔哈赤这个缔造者之外,后来的皇太极、多尔衮甚至于顺治的权力都不是继承来的,而是靠着多数八旗贵族的支持争夺来的。

皇太极如果得不到大多数贵族的支持就得不到汗位,多尔衮如果得不到大多数贵族的支持,也同样当不上叔父摄政王乃至于皇父摄政王,布木布泰如果得不到大多数八旗贵族的支持,也同样不可能先后将顺治以及康熙扶上皇位。

所以说,如果多铎遭到大多数八旗贵族唾弃,也就当不成定国大将军,必定会被其他亲王贝勒取代。

所以多铎很关心别人会怎么说。

何洛会心领神会的说道:“主子,奴才已经托人打听过了,大多数亲王贝勒还有贝子都认为您的战法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老汗当年就是靠着这一战法打赢的萨尔浒之战,所以这个战法肯定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正蓝旗的身上。”

“亲王贝勒贝子们真是这么说的?”多铎暗暗松了一口气。

“是的,真是这么说的。”何洛会点点头又道,“当然,肃亲王不是这么认为,他就觉得是老汗的这一战法出了问题。”

第二百零三章 御前会议

何洛会这话当然是污蔑。

豪格再愚蠢也不会愚蠢到去质疑奴尔哈赤在立国之战中所采取的战法,他所说的原话其实是:多铎画虎不成反类犬。

但是这些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因为何洛会为多铎提供了一个思路。

云龙山之战的惨败,是肯定要有人背锅的。

如果找不到人背锅,这个锅就只能是多铎自己背。

多铎自己背这个锅,以多尔衮对他的看重,大问题肯定是不会有,但是多少会削弱多铎在八旗贵族中间的威望。

所以能不用自己背,多铎还是不想自己背。

而现在,何洛会给多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背锅侠——豪格!

何洛会甚至连罪名都给豪格安排好:豪格因为争汗位失败,因而怀恨在心,并在云龙山大战之前乱发狂悖之言,质疑老汗在立国之战中的战术,进而导致正蓝旗将士离心,并最终酿成云龙山之战的惨败,损兵折将无算!

何洛会是真的恶毒,一下就给豪格安插了三个罪名。

第一个罪名就是对老汗不敬,妄议立国之战的战术。

第二个罪名就是不顾大局,挟私报复,导致一场空前惨败。

第三个罪名就是草菅人命,置正蓝旗、正红旗、镶红旗的九百巴牙喇兵以及正蓝旗的三千名旗丁的生死于不顾,只为图一己之私。

这封奏折一上,豪格没准连命都保不住。

当下多铎笑着对何洛会说:“狗奴才,你的心眼子可真多。”

何洛会嘿嘿一笑说:“奴才心眼再多,也是主子您的奴才,这辈子都是主子的奴才,只会替主子您的利益考虑。”

“本王知道了。”多铎笑道,“将来真有那么一天,本王不会忘了你这狗奴才的功劳。”

“那奴才就在这里预祝主子心想事成。”何洛会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不过终究还是没有胆子直接把话说破,而只敢隐晦的提一嘴。

多铎笑笑,当即提笔给多尔衮写奏折。

多铎毫不犹豫的把责任推到豪格头上。

宗室情分?不存在宗室情分。

建奴就没有宗室这么个概念。

至少现在没有。

……

大明倒是有宗室这么个概念。

不过崇祯也不见得就会念及宗室的情分。

看完卢九德刚递上来的书信,崇祯问道:“福王、潞王还有逃难到江南的宗室子弟,日子真有这么难?连饭都快吃不上?”

这封书信,是福王朱由崧写的。

朱由崧在信里哭诉了自己的难处。

还在信中把宗室子弟的难处也一并道出。

其实这些情况崇祯是一清二楚,但一直装不知道。

崇祯很喜欢明朝,但是对明朝宗室却没半点好感。

卢九德道:“潞王寓居于杭州,每日登门求字画的缙绅络绎不绝,糊口是不成问题,但是福王还有其他宗室子弟因为没有谋生的手段,眼下的确是生计堪忧。”

崇祯其实很清楚,大明朝的宗室子弟分为两等,一等就是像朱由崧、朱常洵跟朱由榔这种大米虫,次一等的靖江王这样的郡王也是小米虫。

这些亲王和郡王,其实贪墨了宗室俸禄的大部分。

土地兼并的情况,也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些个亲王、郡王身上,一个亲王拥有几万顷耕地那是常态,像河南省的耕地基本上都被周王、赵王、郑王、唐王以及潞王五藩瓜分殆尽,以致于福王就藩时,万历得亲自出面替儿子谋夺田产。

所以到了郡王再往下的将军、中尉就只能够勉强糊口。

而中尉以下没有爵位的宗室子弟就连糊口都艰难,他们不仅得不到宗室的禄米,反而被剥夺普通士民的权利。

你就是想当乞丐都不行,地方官员不允许。

原版的崇祯其实很早就想过解决宗室问题。

遗憾的是,对大明朝来说宗室问题就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属实不易,原版崇祯小小的尝试了一下,便立刻打消主意。

宗室问题难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主要的阻力还是来自于文官集团。

表面上看,文官集团不愿意取消宗室的福利待遇,进而把宗室推向社会,是出于尊尊亲亲的儒家思想,但其实还有深层次原因。

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利益,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之争。

文官集团很担心,一旦取消宗室的福利待遇,进而把宗室子弟推向社会,就得允许宗室子弟经商务农及当兵,还得允许宗室子弟考科举。

前面几样就罢了,允许宗室子弟考科举这就不行。

万一太祖高皇帝的龙子龙孙里边出一个读书种子,然后一路当到了首辅,那不完蛋?万一篡位怎么办?就算不篡位,弄一个朱家内阁也麻烦,今后还能有他们文官集团什么事?大明的天下不又成了朱家天下?这是文官集团不能忍的。

总而言之,士大夫共治是政治原则,大明江山的所有权可以给朱家子孙,但是管理权必须归文官集团,有可能破坏或者威胁这一政治原则一切因素都必须坚决消灭,所以让朱家子孙参加科举考试绝对不可能。

朱家就只能出一个皇帝。

再想培养一个首辅那就休想。

对于这些,崇祯当然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崇祯就想把这个皮球踢回内阁。

崇祯说道:“宗室的禄米发放,他们应该去找内阁。”

“找过了。”卢九德道,“福王不知道给内阁陈情了多少次,这次也是实在没办法了,不得已才给万岁爷您写这封信。”

“卢伴伴,福王想必也给您写信了吧?”

崇祯似笑非笑的看着卢九德,眼神仿佛能刺进卢九德心里。

“万岁爷。”卢九德噗嗵一声跪在地上,诚恳的说道,“老奴犯了大不敬之罪,万岁爷要杀要剐老奴都绝无半句怨言,但是老奴此番绝无半点私心,真是不希望万岁爷您留下一个苛待宗室的骂名,还望万岁爷明察。”

崇祯笑笑,又问卢九德:“内阁怎么就不能想想办法?”

卢九德道:“内阁也没说不想办法,就只是让人等着,说是等户部有了银子,就把宗室的禄米发下去。”

崇祯闻言,便嗤的笑出声来。

等户部有银子给宗室发禄米,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

当下崇祯说道:“也罢,趁现在建奴还没有四面围城,赶紧遣飞骑前往南京,让马鸣騄尽量安排一下,不过有一条,只把他们当成普通百姓就成,且不可因为他们是宗室子弟就格外厚待,这就是又坏了规矩。”

宗室问题终归是要解决的。

那就先拿这个事做一个筹码。

“万岁爷圣明。”卢九德泣道。

“行了,哭什么。”崇祯说道,“卢伴伴,你还算得有情有义,比韩赞周要强,你只要替朕好好办差,朕绝对不会亏待了你。”

卢九德感激涕零,千恩万谢的去了。

卢九德却不知道,崇祯说的不亏待跟他自己想的并不是一回事。

卢九德他们想的,是还像以前一样让他们去镇守一方,再不济当个织造太监,又或者当个督盐太监也是可以。

但是崇祯想的不亏待却仅限于名誉。

只要肯用心办差,封个太监王还是可以考虑的,至于镇守一方,那就别想了,从他崇祯朝开始,大明朝就再也不会有权阉出现。

有了内务府,还要镇守太监做什么?

……

打发走了卢九德,崇祯对王承恩说:“王大伴,把人都叫进来吧。”

王承恩应了声是,当即上到地面将等在地堡外的金声桓、马化豹、王遵坦以及三人麾下的副将、参将叫进来。

阮大铖和李香君也一并被叫了进来。

此外还有夏允彝、郑森及方以智等一干士子长。

李香君现在正儿八经也是三品武将,已经有资格参加军事会议。

李香君进来之后,一眼就看到地堡大厅中央多了个沙盘,这个沙盘她在徐州的行在大厅也见过,不过这里的没有行在的那个大,也没那个搭得精致。

因为不知道这个沙盘是做什么用的,所以李香君有些好奇。

崇祯看到李香君的表情,便笑着说:“李卿,这是模拟沙盘,徐州行在大厅那个沙盘模拟的是整个徐州防线,这个模拟的就只是云龙山。”

“原来是这样啊。”李香君美目亮晶晶的,有光。

崇祯又手指着沙盘说道:“你看,这个就是第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