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198章

作者:寂寞剑客

所以作为崇祯皇帝的亲信爪牙,阎应元定会遭到文官打压,不要说是重用,不揪他小辫子革除功名就不错了。

总之一句话,大明官场没得救。

洪承畴真不相信阎应元在大明官场会有出头之日。

一个腐朽的官场,越有能力越容易沦为众矢之的。

大明的这些文官自己平庸,还要逼着别人跟他们一样平庸。

“也是,此事就暂且不提。”多尔衮多聪明,很快也想到了,又接着说道,“那么仍旧说回徐州战事,我大清兵是应该坚持围困徐州呢?还是趁黄河还没有解冻退兵,等今年冬天黄河再结冰时,再南下围困徐州?”

忍了这半天,多尔衮终于还是忍不住说出退兵二字。

其实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多尔衮的态度,他已经萌生退兵的念头。

原因很简单,多尔衮的信心已经动摇了,他觉得徐州再打下去也是赢不了。

听到这,洪承畴等三个铁杆汉奸就急了,多尔衮想退兵,他们是不愿意的。

还是之前那句话,像满清这样的综合实力远逊于中原王朝的边塞蛮夷政权,通常只有一次机会可以一统中原,一旦错失就永远错失。

徐州之战既然已经起了头,就绝不能轻言退兵二字。

“主子,万万不可退兵!必须坚持围城!”洪承畴急声道,“豫亲王虽然在山阳城下吃了败仗,而且还是大败,但是我大清兵的兵锋仍不是南明能抗衡,明军仍不具备与我大清兵进行野战之能力及底气,所以从军力上看围困徐州是没有问题的。”

“亨九所言极是。”范文程道,“只要粮草的难题能够解决,我大清兵就定能在徐州战场坚持到最后,赢得这场灭国之战的最终胜利,进而一战定乾坤。”

“主子,奴才也是这么认为的。”宁完我附和道,“绝对不可退兵。”

多尔衮皱眉说道:“你们刚才也说了粮草的问题,能解决得了这个难题吗?”

“能!”洪承畴斩钉截铁的说道,“当年松锦大战,先皇曾在锦州城外屯田,我们完全可以效仿先皇也在徐州、归德等地屯田。”

“对,可以屯田!”范文程附和道。

“就在徐州屯田,还省去运粮之费。”

宁完我接着说道:“眼下已是五月初,马上就可以春耕了,只要麦种播下,待到九月中便能收麦,也就是说只需要想办法解决四个月的粮草。”

“没有那么简单。”多尔衮摇摇头说,“我大清兵可以屯田,明军难道就不会搞破坏?你们别忘了,除了徐州,在夏镇及邳州还有明朝的边军。”

“淮安府的乡勇经此一战之后也是已经成了气候,同样不容小觑。”

“此外还有窥伺在侧的伪顺军及河南的土贼豪强,也是不可忽视,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屯田真的可行?”

宁完我三人立刻就沉默了。

徐州、归德乃是四战之地,除了围困徐州之外,还要应对来自夏镇、邳州明军及洛阳方向的伪顺军,且屯田不比野战,需要分兵筑堡防御,很容易遭到明军及伪顺军各个击破,所以二十多万人未必应付得过来。

更何况,实际并没有那么多守备兵力。

因为随军的包衣还要种田,肯定就没法再打仗。

随军出征的外藩蒙古也不可能长时间呆在徐州。

单凭八旗满洲的六七万人,保护徐州、归德的屯田肯定是忙不过来。

说到底,徐州可不是辽西,当年先帝围锦州时,只需派兵监视辽西,可是现在不行,现在大清兵得提防来自四面八方的侵扰袭击。

东暖阁陷入长时间的沉默,洪承畴三人都在苦思对策。

好半晌,还是洪承畴率先打破了沉默:“主子,在徐州、归德屯田既便会遭受明军或伪顺军之侵袭,多少仍是可以收获一些粮食,若是仍不敷使用,那就只能给各旗私库派粮,总之徐州之围绝不可解,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什么,给各旗私库派粮?”多尔衮目光一凝。

有那么一瞬间,多尔衮甚至怀疑洪承畴是不是想要害他。

因为给八旗私库强行派粮,多尔衮立刻就成为众矢之的,人心尽失。

但是转念之间,多尔衮又认可了洪承畴的意见,只要打赢徐州之战,给各旗私库派粮其实也没什么,因为攻灭了南明,他就能拿出更多的利益去补偿各旗私库,他多尔衮不仅不会丧失掉人心,反而会更得人心。

反过来,如果输掉徐州之战,就算是不给各旗私库派粮,他多尔衮也一样会在旗人的心中威望大跌,给各旗私库派了粮,结果也不会更糟,不是吗?

当下多尔衮道:“亨九,你这是要毕其功于一役,让本王与崇祯搏命?”

“大国相争,原本就是搏命,焉有退路后路可言?”洪承畴肃然说道,“主子不仅要给各旗私库派粮,还要亲领镶黄旗前往徐州与崇祯对峙!非此不足以提振军心,不足以扭转豫王爷在山阳之败后所造成的颓势。”

好家伙,洪承畴还要多尔衮亲征徐州。

宁完我、范文程也是附和道:“奴才等附议!”

“亨九,镶黄旗也发往徐州?”多尔衮皱眉说道,“京师的安危不顾了?山西及大同的安危不顾了?土默特川也不要了?”

“主子,难道你还没看出来吗?”洪承畴道,“我大清兵自今年初南下,已然在徐州与明军大战三月有余,伪顺大军可曾有从山西或者河南出动一兵一卒前来攻伐?可见闯逆早已打定主意隔岸观火。”

“不错。”范文程道,“在徐州战场还没有分出胜负之前,伪顺不会出兵,我大清兵完全可以集中全部兵力,毕其功于一役。”

宁完我也是激动的道:“徐州大战若得以成功,功绩绝不亚于老汗之萨尔浒大战及先帝之松锦大战,届时主子荣登大宝也将成为众望所归。”

一句话,就是要多尔衮亲领大军出征,与崇祯决战徐州。

不得不说,这三个狗汉奸真是为建奴为多尔衮操碎了心。

多尔衮却还是有些犹豫,因为这赌注太大了,他有些害怕。

皱着眉头来回踱步片刻,多尔衮又停下来问:“土默特川呢?”

“土默特不过芥藓之疾。”洪承畴说道,“只要赢得徐州大战、攻灭南明,土默特蒙古翻手间便可夺回,实不足挂齿。”

范文程与宁完我同声说:“请主子速断!”

但是多尔衮哪里敢速断,又问洪承畴道:“亨九,此战大清兵有几分成算?”

“主子,奴才若是说大清兵有十分成算,那肯定是骗人。”洪承畴摇摇头,随即又接着说道,“但七八分成算是有的,至少比明军的赢面要大得多。”

范文程也附和道:“是的,大清的成算至少是明军的两倍!”

“是明军的两倍?”多尔衮皱眉道,“可你们说过,南明实力远胜我大清。”

宁完我道:“南明的实力固然胜过我大清,但是徐州的实力却不如我大清,主子大军需要面对的只是徐州的明军而已!”

“明白了。”多尔衮点头道,“三位的意思,是大清无需打败整个南明,而是只需要胜过徐州明军即可,是吗?”

“就是这个意思。”宁完我道。

“比拼两国国力,大清肯定不如南明。”

“但是以大清国一国之力对徐州区区一城,则成算极大!”

说此一顿,宁完我又接着说道:“主子,徐州之战打到现在,其实已经演变成了两边人力物力之比拼,就看谁能更加持久?”

多尔衮轻轻颔首,又道:“那么,三位先生以为哪边更持久?”

第二百五十二章 水淹徐州

洪承畴道:“奴才想说我大清兵更持久,但是有个前提。”

停顿了下,又接着说:“如果我大清兵挡不住明军水师,让来自淮安、扬州乃至南京的粮船源源不断的进入徐州,又或者主子无法从八旗私库征到粮食,又或者在徐州、归德府的屯田收成寥寥,那么坚持到最后的就是明军。”

多尔衮神情一凝,喃喃低语道:“水师?明军水师?”

低语片刻,多尔衮忽又大喝道:“曹尔玉,把徐州的舆图挂起来。”

“嗻!”曹尔玉答应一声,当即带着几个包衣搬来一扇檀木屏风,又将徐州的舆图挂在屏风之上。

多尔衮和洪承畴三人便相继走到了屏风前。

对着徐州舆图,多尔衮一脸严肃的询问洪承畴道:“亨九,如果不解围,我大清兵是否可以挡住明军水师?”

“主子,挡住明军水师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洪承畴斩钉截铁的道:“明军水师的火器虽然犀利,但是其水师战船的坚固耐受程度与寨堡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我大清兵只需沿着黄河两岸多筑寨堡。”

“并在这些寨堡之上多多架设红衣大炮,明军水师就再无可能到达徐州。”

顿了顿,洪承畴又道:“崇祯之所以敢囤兵于徐州、邳州乃至夏镇,其最大的倚仗便是水师之火器,殊不知这恰恰也是其最大劣势!我大清兵若坚持困守之策,则徐州城内之军民早晚会因为粮尽而陷入绝境。”

多尔衮轻嗯了一声又问:“那么你们估计,徐州城内囤有多少粮食?大约可以支撑多少时日,方能陷入断粮之绝境?”

“主子,这就不好估计了。”洪承畴摇头。

范文程沉吟片刻之后说道:“十王信中说,山阳库内有存粮至少五十万石,那么按常理来讲,徐州存粮当也在五十万!”

“五十万石?!”多尔衮脸色瞬间垮下来。

宁完我说道:“坐粮标准只有行粮之一半,按每丁每天一升来计算,五十万石粮足可以供五十万军民支撑三月而有余,若是崇祯心黑,不顾徐州城内百姓死活,只保证五万军队之口粮,更是可以支撑三年有余!”

“三年?!”多尔衮的脸色几乎黑成了锅底。

“实际肯定坚持不了三年。”洪承畴肃然道,“顶多两年。”

“奴才附议。”范文程也认同洪承畴的判断,“此时的南明早已不是当初的大明,徐州的明军也是不复当年辽军的士气,坚持两年到顶了。”

“两年?两年!”多尔衮背负双手再次来回踱步。

八旗大军在徐州坚持两年,无疑也是个巨大的挑战。

洪承畴三人便又不再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多尔衮。

多尔衮在暖阁不停的踱步,而且步速也变得越来越快。

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是坚持?还是及早退兵呢?

宁完我三人则是默默的闭上了嘴巴,他们只负责谋划,给多尔衮提供参考意见,但是最终的决定还是要多尔衮自己下。

很快一刻钟过去,多尔衮依然没有下定决心。

因为这下决心真的很难下,干系也太大,多尔衮隐隐有一种直觉,这次的决定很有可能会决定清廷未来上百年的国运。

所以绝对不允许出现差错。

多尔衮实在难以下定决心,又停下来询问洪承畴道:“亨九,那么你觉得只留下一半兵力在徐州归德屯田兼围困徐州,能成事吗?”

多尔衮还是做不到这样的决绝,想要打个对折。

就是留下一半的军队继续围困徐州,顺便屯田,然后分出另外的一半兵力用于其他各个方向的征战,比如说土默特川以及山东。

“不行。”洪承畴断然道,“一半兵力肯定不够。”

洪承畴的回答,在多尔衮意料之中,他早知道会是这个答案。

这一刻,多尔衮是真的深刻的感受到国力不足的难处,但凡清朝有明朝一半的国力,不用一半国力,但凡有明朝两三成的国力,他也就用不着为了十几二十万兵力以及几十万石的军粮而发愁,翻手之间就把问题解决了。

没见崇祯在徐州、邳州及夏镇各屯兵五六万人?

没见崇祯只是在淮安一府就募集了那么多乡勇?

没见崇祯只在山阳一个仓库就囤粮五十多万石?

清朝要有这人力以及物力,灭掉明朝和伪顺那还不跟玩似的?

可惜呀,可惜了,如此庞大的人力以及物力却是属于明朝的,崇祯这个蠢货皇帝,也真是暴殄天物,空有如此强大的人力物力却不会使用。

见多尔衮迟迟下不了决心,洪承畴又道:“主子,狮象搏兔皆用全力,何况是对南明这样的一个中原王朝的灭国大战?”

宁完我和范文程也附和道:“主子,切忌分兵哪!去年十月兵分两路、分别攻伐南明及伪顺的殷鉴可是不远,难道主子这么快就又忘记了吗?”

多尔衮便越发的感到烦躁,但硬是忍住了没有发火。

因为他知道冲人发火没有任何用处,而只会寒了人心。

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才是强者,只有弱者才会被情绪控制。

多尔衮目光深沉的盯着舆图,突然,多尔衮眼前一亮说:“亨九,除了对徐州采取长期围困之策略,是否还有速胜之策?”

“速胜?”洪承畴愕然说道,“主子,明军虽然不堪野战,但是守城还是没问题,此前十王在徐州迭遭败绩,也是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不宜追求速胜,否则就算是拿下徐州,只怕也会是惨胜,难免会影响到下一步的南征。”

多尔衮沉声说道:“除了强攻,就没有别的法子了吗?”

洪承畴苦笑着说:“奴才愚钝,实在是想不出别的更好的破城之策。”

“是真的想不出,还是想到了却不愿意说?”多尔衮直视着洪承畴的眼睛,又道,“本王就不相信,以亨九你的智谋竟会想不到水淹?”

“水淹?掘黄河?!”洪承畴顿时间脸色大变。

宁完我、范文程也是神情一凝,这个真没想到。

“不错,就是水淹之策!”多尔衮冷哼一声说道,“阎应元在山阳又是火攻又是水淹,一仗就斩杀我大清近四千勇士及五千多包衣,那么现在,本王就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同样掘开黄河大堤,水淹徐州可也!”

“主子,此事万万不可。”洪承畴急道。

“不可?”多尔衮怒道,“还敢说不可,合着在亨九你的眼里,汉人的命是命,我们八旗勇士的命就不是命,是吧?所以你宁可保全黄河两岸的汉人百姓,也不惜牺牲我数万八旗子弟,是吧?你就是这样回报我对你的信任?”

“主子,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洪承畴急得跪下来,“奴才虽是汉人,却是大清朝的臣子,更是主子您的一介家奴,所思所想皆是为了我大清哪,奴才并非是舍不得牺牲黄河两岸的汉民百姓,而全是为了大清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