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218章

作者:寂寞剑客

崇祯又吩咐王承恩道:“王大伴,请郑鸿逵、堵胤锡、金铉、各镇总兵以及各个士子长前来行在议事,我大明该发起反击了。”

很快,堵胤锡、金铉、各镇总兵和众士子长就纷纷到来,李香君豁然也在。

顺便再说一句,崇祯并未把他和李香君之间的关系公开,主要还是怕麻烦,因为大明的御史言官有怼皇帝的传统。

一旦让这些御史言官闻着了味儿,他就别想过安生日子。

所以至少现在崇祯不想公开关系,以后的事就以后再说。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崇祯目光扫过一众士子及总兵,“伪顺已经出兵,不久前还在商丘城外跟建奴大打了一仗。”

一众士子和总兵顿时精神一振。

堵胤锡问道:“圣上,胜负如何?”

崇祯有些遗憾的道:“伪顺军战败了。”

“野战还是打不过建奴啊。”金铉叹息一声,又道,“可惜了,要是伪顺军能顺利拿下归德城并与建奴形成对峙,我们就有机会发起反击。”

“不必可惜。”崇祯摆手说,“伪顺军虽然吃了败仗,也没能拿下商丘城,但是朕已经把开封城借给他们,凭借着开封城,伪顺军已经与建奴形成了对峙。”

“啊?把开封城借给了伪顺?”众士子和总兵顿时面面相觑。

黄宗羲则心中感激,崇祯这是要把责任扛自己身上,不让他来背这黑锅。

王承恩、卢九德还有刚刚挨完二十仗的高起潜则是心下感慨,万岁爷真是今非昔比,以前百般推卸责任,现在却反过来主动替臣下揽责。

崇祯又说道:“朕知道你们想说什么,想说朕轻弃祖宗之江山,是也不是?这些话就不必再说了,朕也不想听,朕现在只跟你们说一句,只要能战胜建奴,别说区区一个开封,就是整个河南朕都可以借,不,朕都可以让给伪顺!”

“这?”堵胤锡道,“圣上,这话还是别说吧。”

“堵卿,朕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你是担心朕会留下骂名,是吧?”崇祯哂然说道,“但是朕不在乎,只要能守住黄淮防线,得以剿灭建奴,得以中兴大明,区区骂名算得什么?就算将来的史书上骂朕是暴君、昏君,朕也是无所谓。”

听到这,堵胤锡、金铉还有一众总兵及士子也就明白了。

一句话,圣上他就不在乎名声,名声对他来说一钱不值,他在乎的就只有实际利益,只要能够换回实实在在的好处,无论什么样的骂名他都愿意背。

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不计个人毁誉吧,一种极致的境界。

想到这,堵胤锡和金铉便忍不住回过头掠了李香君一眼,心说难怪圣上敢收李香君,合着他是真的不在乎御史言官的口水。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样的圣上才是大明之福、万民之福。

崇祯又接着说道:“现在建奴的主力已经被伪顺大军吸引到了开封,双方正在对峙,所以这对我们大明来说就是天赐良机。”

“朕决定趁这个机会发起全面反击。”

“全面反击?”金声桓等边军总兵面面相觑。

郑森、徐应伟等士子长却是神情振奋,终于等到反击。

崇祯又说道:“此次反击不仅要摧毁建奴的黄河防线,还要将徐州城外的封锁沟以及护墙也彻底摧毁掉,更要将建奴的屯田也统统摧毁!朕倒要看看建奴能有多少种子来补种?是他们补种来得快,还是我们摧毁来得更快?哼哼。”

左梦庚犹豫了半天,出班劝道:“圣上,建奴素来狡猾,其中会不会有诈?万一这是建奴的引蛇出洞计,我们出城反击岂不是就中计了?”

“左总兵所言极是。”王遵坦、马化豹等总兵纷纷附和,“万一要是中了计,就非但破坏不了建奴的壕沟、护墙及黄河防线,搞不好连徐州也会失守。”

金声桓也道:“圣上,臣以为也应该慎重行事,不可鲁莽。”

云龙山第九峰之战给了金声桓一些信心,但也仅限于防御战。

让金声桓带兵出城与建奴野战,他还没这胆子,至少现在没有。

六十多个士子长却是纷纷请战,这跟金声桓等总兵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是,事情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士子营想出战,崇祯不让他们出战,金声桓等边镇总兵不想出战,崇祯却非逼着他们出战。

“朕意已决,诸卿休要再多言,否则形如此案。”

崇祯说完就拔出腰刀,将御案的一角用力斩下来。

金声桓、马化豹、王遵坦、左梦庚等便不敢再多说。

今时不同往日啊,他们这些总兵官已经没有了实权。

底下的军官和士卒只知有圣上和大明,不知有总兵。

也因此,若没有圣上支持,他们指挥不动一兵一卒。

崇祯冷哼一声道:“左梦庚、胡守金、沈豹、曹虎……”

被点名的七镇边军总兵纷纷上前一步,拱手答应道:“臣在。”

崇祯道:“各镇除留下两千人守卫铳台之外,其余三千人从各个方向同时出击,攻击时间定在亥末,都给朕听好了,等时辰一到,各镇需同时出击,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便发现迁延不前者,把总以上立斩,总兵夷三族!”

“领旨!”左梦庚等七镇总兵拱手应诺。

金声桓、王遵坦和马化豹则是心头一凛。

夷三族?这也太狠了点,不过为什么没有他们三镇?

该不会,圣上有更加艰巨的任务要交给他们三镇吧?

思忖间,崇祯的目光就转向金声桓三人:“金声桓、王遵坦、马化豹!”

金声桓、王遵坦和马化豹同时上前一步,拱手作揖昂然回应:“臣在!”

崇祯道:“你们三镇兵力最多,其他镇只有五千人,但是你们三镇却有八千人,装备也是你们三镇最精良,虎蹲炮及鸟铳也是最多,所以你们三镇的任务也最重,你们不光要突破云龙山以东封锁沟,突破封锁沟之后还要继续往东推进,协同水师摧毁掉建奴修筑在黄河西岸的那几十座炮台!”

“臣等,领旨!”

金声桓三人只能领旨。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战之前

崇祯又喝道:“堵胤锡。”

堵胤锡上前一步道:“臣在。”

崇祯道:“等各镇发起反击,即率领徐州之民壮出城去把封锁沟填平,云龙山与黄河之间的十数里封锁沟优先予以填平!”

“臣领旨!”堵胤锡拱手应诺。

崇祯又道:“金铉。”

金铉上前一步应道:“臣在。”

崇祯说道:“建奴有八旗蒙古及外藩蒙古,我军发起攻击之后,蒙古骑兵肯定会在短时间内赶到助战,我军步卒未必就怕了蒙古骑兵,但是民壮缺乏保护,一旦遭到蒙古骑兵攻击就会大量死伤,进而影响到填埋封锁沟的作业。”

稍稍一顿,又说道:“所以,你们骑兵营需跟随民壮一并出城,负责掩护民壮的填埋作业,如有余裕,也可助步卒作战。”

“臣领旨。”金铉拱手应诺再退后。

崇祯又把目光转向郑鸿逵:“郑鸿逵。”

“臣在。”郑鸿逵上前一步,大声应诺。

崇祯道:“待金声桓他们突破了封锁线,即向河面浮桥发起进攻,摧毁浮桥之后首先协同步卒摧毁黄河西岸之建奴炮台,再然后接应金声桓三镇步卒至东岸,继续摧毁在黄河东岸之建奴炮台,务必彻底摧毁河防,贯通漕运!”

“臣领旨。”郑鸿逵拱手一揖,轰然应诺。

崇祯最后又对着行辕门外喝道:“杨破奴。”

守在行辕外的杨破奴应声入内:“小人在。”

崇祯道:“你挑十几个水性好的,现在就凫水出城,去夏镇、邳州报信,让黄得功还有路振飞出兵,不惜一切代价拖住建奴!”

“领旨。”杨破奴转身就往外飞奔。

崇祯的目光最后落在高起潜、卢九德身上。

卢九德、高起潜见状,便下意识挺直胸膛。

崇祯笑了笑,先问高起潜道:“高伴伴,屁股疼吗?”

高起潜愁眉苦脸的说:“万岁爷,老奴说句实话,真挺疼的。”

在场的总兵以及文官一脸想笑又不敢笑,憋得着实有些辛苦。

“知道疼就长点记性,今后说话做事务必要谨慎。”崇祯闷哼了一声,又道,“你们两个带着麾下两镇太监兵,将徐州城内的老幼妇孺全都给朕组织起来,只等民壮填平壕沟便立刻出城,把麦苗给割了!”

“卢伴伴,高伴伴,你们务必告诉所有父老乡亲,不白干活。”

“朕会买下他们收割的麦苗,每百斤苗值银一两,童叟无欺!”

说此一顿,崇祯又肃然说道:“但是谁若是敢拿青草充当麦苗,非但没银子可拿,反而要挨一顿板子!”

“老奴等领旨!”

卢九德和高起潜兴奋得不行。

崇祯一挥手道:“行了,都回去准备吧。”

“臣等告退。”郑鸿逵、堵胤锡、金铉等纷纷告退。

转眼之间一众文官武将还有几十个士子就走个精光,行辕里便只剩下崇祯父子三人以及李香君,李香君看着有些不开心。

朱慈烺便扯了扯朱慈炯衣袖。

“大哥,你拉我衣袖做甚?”朱慈炯一脸懵逼的道。

朱慈烺心说你这只童子鸡,真是啥也不懂,还敢留在这里碍父皇眼?

当下朱慈烺便勾着朱慈炯肩膀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昨天我读太公兵法之时,里边有一篇怎么也弄不懂,你帮我参详参详。”

“啥太公兵法?”朱慈炯一脸茫然。

“走了,快走。”朱慈烺不由分说拉走。

目送朱慈烺兄弟两个离开,李香君终于找着了机会:“圣上,臣也想要上战场,你就把国难戏班里的兄弟姐妹调给臣。”

言语间竟隐约有些撒娇的意味。

崇祯干咳一声,说道:“国难戏班的伶伎哪懂得打仗,你带着他们跟建奴拼杀,那不是找死么,不如这样,等这仗打完了,你回南京招一营女兵,然后你就好好操练她们,等将来有机会了再上战场。”

李香君道:“圣上说话可要算数。”

“君无戏言。”崇祯一把将李香君拉进怀里。

有些事一旦起了头就很难再收住,比如说女色这东西。

不过崇祯很确信自己到不了纣王、周幽王或者李隆基那样的程度,女色对他来说不过是解压手段而已,沉迷是不可能沉迷的。

……

月华如练,暖风习习。

尚可喜正带着耿继茂、祖泽溥等几个世家子在巡视浮桥。

祖泽溥是祖大寿次子,长子祖泽润在夏镇之战中被明军俘虏并被押解到南京金川门外斩首之后,次子祖泽溥就顶了祖泽润的职务。

看着月色下浩浩汤汤的黄河,耿继茂总觉有些心神不宁。

当下耿继茂紧走几步,追上了尚可喜:“叔,小侄感觉有些不太对,今天晚上搞不好就要出点什么事。”

跟后面的祖泽溥就忍不住噗的笑出声。

“祖老二,你笑什么?”耿继茂怒道。

祖泽溥道:“没笑什么,就是昨天晚上你说感觉不太对,前天晚上你也感觉不对,今天晚上还是感觉不对,那么小弟我就纳闷了,到底哪晚上才对?”

“大侄子你是不是累了?”尚可喜笑着拍了拍耿继茂肩膀,“要不然你先回去睡吧。”

“叔,连你也不相信我?”耿继茂顿时急了,“小侄我真感觉不对,今天晚上指定会有事情发生,我们得做好准备……”

正说话间,徐州城方向突然杀声四起。

“嗯?”尚可喜神情一凝,同时抬头往西看。

“你们看,我说什么来着?”耿继茂急声道,“我就说有事要发生,祖老二你刚才还不信,现在如何?没有话说了吧?”

祖泽溥没理会耿继茂,问尚可喜道:“智顺王,明军如果出城反击,绝不会只从陆路反击,水路肯定也会有行动,我们须得提前做好防备。”

“嗯。”尚可喜点头道,“把船上的烽火点起来。”

“王爷有令,点燃烽火!”祖泽溥当即下达命令。

随着尚可喜命令的传达,作为浮桥桥墩的六百余艘渔船上的烽火台便纷纷点燃,六百多堆烽火瞬间将整个河面照亮。

截止到今日,八旗汉军已经搜罗到六百多艘渔船。

并且利用这六百多艘渔船作为桥墩搭成五道浮桥。

当然,这些浮桥只能供步卒通行,骑兵是不行的,因为相邻两个“桥墩”之间的间隔足有十几步,中间用四股麻绳进行连接。

其中两股麻绳上捆绑三尺宽的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