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236章

作者:寂寞剑客

“是的。”吴应箕说道,“易家已经放出话来,只要蒙城县令将易秀才还有新媳妇交出来并向易家陪礼道歉,这事就算过去了,如若不然,整个蒙城的易家人不答应,现在的这百十来人仅仅只是第一波而已。”

朱慈炯大怒道:“易家这是想要杀官造反不成?”

“造反不至于。”吴应箕说道,“但是以易家在蒙城县的势力,给这个年轻的县令添点堵恐怕是轻而易举。”

崇祯道:“易家在蒙城的势力很大吗?”

吴应箕点头说:“学生刚才打听过了,易姓是蒙城最大的姓,全县有一半以上的丁口都姓易,而易员外恰好就是易姓一族的族长。”

“这些人就不怕官府吗?”朱慈炯怒道,“居然敢围攻县衙。”

“他们还真就不怕官府。”崇祯哂然说道,“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官府要想对蒙城县实施有效管治,还得求着他们,所以除非他们做出杀官造反的事情,否则就算是凤阳总督署知道了,也就不痛不痒说几句。”

朱慈烺道:“这就是父皇说的皇权不下乡?”

崇祯说道:“没错,就是因为有这些宗族在,所以皇权下不了乡,因为乡里的百姓根本不听朝廷号令,而只愿意听本家族长、族老的话。”

“这些人是傻的吗?”朱慈炯道,“易秀才也是易家人,都让那个狗屁族长欺负成什么样了?他们居然还肯听那狗屁族长的?”

崇祯叹道:“他们不是傻,而是无奈。”

“无奈?”朱慈炯不解的道,“怎么就无奈了?”

崇祯道:“因为族长和族老掌握了族中话语权,可以轻易拿捏族中的任何人,谁敢跟族长族老作对,族长族老就能整得他在当地活不下去,比如遇到旱季要分水的时候,让这家最后一个分水,庄稼基本就得枯死,又比如派丁派役,谁要是胆敢跟族长族老做对,谁家就必定会分摊到最多的丁银以及瑶役。”

“这不乱来吗?”朱慈炯道,“这也太不公平了。”

“公平?”崇祯哂然一笑说,“这世界上就从来没有真正的公平。”

朱慈烺皱眉道:“父皇,朝廷难道真的就拿这些宗族没有办法吗?难道就只能任由这些族长族老在乡里欺男霸女吗?”

“也不是所有的族长族老都欺男霸女、鱼肉乡里。”崇祯摆摆手,又道,“绝大多数族长族老还是要脸面的,也能基本做到公正,还能一定程度协助朝廷处理公务,比如征粮派役等事情,单靠县衙的几个衙役捕快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朱慈炯皱眉道:“父皇,此事儿臣就想不明白了,不就是征粮派役诸事,朝廷就不能多招些衙役捕快吏员,非得要惯着这些混蛋?”

“问得好。”崇祯笑笑,对吴应箕说,“你告诉定王原因。”

“是。”吴应箕一拱手,对朱慈炯说,“漂没之害定王殿下已然知道了,可是定王殿下知不知道,被地方官员漂没的钱粮去哪了?”

“这还用说吗?”朱慈炯道,“肯定是被地方官员贪墨了。”

“不,地方官员贪墨的只是一小部分。”吴应箕摆摆手说,“其中的大部分其实是被地方官员拿来迎来送往,还有招募衙役、捕快及钱谷师爷等吏员。”

朱慈炯错愕的道:“地方官员迎来送往的银子都从库府中开支本王知道,但是地方州县招募衙役、捕快及吏员的银子也由府库出?朝廷不发俸禄的吗?”

朱慈烺点点头道:“朝廷只发地方州府主官及佐官的俸禄,衙役、捕快及吏员的俸禄需要地方州县自行筹措,朝廷是不予承担的。”

“这?”朱慈炯立刻就哑了,这有这种事?

“炯儿,现在你知道原因了吧。”崇祯道,“只是养着这些衙役捕快和吏员,就已经让朝廷的财政不堪重负,招募更多的衙役及捕快,直接就破产了。”

“父皇,可这也未免太气人了。”朱慈炯道,“明知道宗族势力于朝廷有害,可咱们偏偏还拿他们没有办法,此实不能忍。”

“这世界上让人无奈的事多了,若事事生气又哪里气得过来?”

崇祯摆了摆手,又道:“不过像蒙城易家这样的宗族还是得处理的,他们居然敢啸集壮丁包围县衙,这就越界了,须严惩!”

顿了顿,崇祯又说道:“吴应箕,你去告诉阎应元和徐应伟,让他们率领士子营进城把易家的壮丁都抓了,等事态平息之后,将蒙城一半的易姓人家迁往开封,尤其那个族长,五服之内全都迁往开封安置,而且必须分开安置。”

对于这种大型的宗族,最好就是拆开来安置。

最好就是任何地方都别出现一姓独大的局面。

阎应元、徐应伟率领的一千士子就驻扎在城外不远处。

接到崇祯的旨意之后,一千士子很快就开进蒙城县城。

面对荷枪实弹的士子,易家的百来个壮丁根本生不出丝毫反抗之心,当即束手就擒,就连那个易员外也没能跑掉。

看着易员外和一百多壮丁被押走,朱慈炯长出一口气。

“父皇,总算是出了口恶气。”朱慈炯道,“不然接下来这几个月儿臣都不会开心。”

崇祯却把目光转向南京方向,幽幽的说道:“破县里的宗族易,破心里的宗族却难,最难破除的还是百姓心里的宗族哪。”

“心里的宗族?”朱慈炯一脸茫然。

阎应元和吴应箕却隐隐觉得这话有些耳熟。

略一转念,两人便猛然想起,这不正是守仁先生当年平定赣南山贼之后说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翻版?

圣上说的县里的宗族,肯定就是易姓一族。

那么圣上说的心里的宗族又是哪一个宗族?

带着这个疑问,两人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崇祯注视的方向,这是南京所在方位?心里的宗族莫非在南京?圣上所说的莫非是东林党?

……

南京三山门外。

马鸣騄囚车所过之处,百姓都是群情激愤。

迎着雨点般扔过来的烂菜叶、臭鸡蛋甚至屎尿,马鸣騄感到痛彻心肺,何其愚昧,这些百姓真是何其愚昧?

你们都被东林党骗了!

真正的狗官是东林党那些人!

然而马鸣騄已经没有力气辩解,也不想再辩解。

哀莫大于心死,既然你们那么愿意相信东林党,那就等着东林党祸国殃民至亡国,被建奴杀得人头滚滚吧。

囚车很快就押到了刑场上。

应天府的衙役上前打开囚车将马鸣騄架了下来。

刽子手也亮出了鬼头大刀,含了口烧酒喷上去。

围观的人群顿时哄然叫好,都在等着钢刀落下、人头落地的那一霎那,有两个老妪更是已经准备好了馒头,等着沾血。

坊间传说人血馒头可以治好痨病。

然而就在这时,忽有急促的马蹄声响起。

坐在监斩台上的三个官员纷纷扭头望去。

但只见有十数骑正从燕子矶码头方向疾驰而来。

看到这队骑兵,坐在中间的绯袍官员顿时急了,当即从签筒抽出一支斩签扔到台下,厉声喝道:“午时三刻已到,行刑!”

负责看守日晷的小吏愕然道:“大人,离午时三刻尚还有一刻钟。”

“本官说时辰已到,便是时辰已到。”绯袍官员厉声道,“行刑!”

第二百九十九章 铁腕震慑

这个时候,马蹄声已经近在咫尺。

外围人群也忙不迭的往两侧让开。

绯袍官员就更着急,指着刽子手大吼道:“还愣在那里做甚?行刑!”

刽子手无奈,只能将鬼头刀高高的举起,然而就在钢刀将要落下的那一刻,刑场上陡然间响起咻的一声。

随即一支四棱重箭就射穿了刽子手胳膊。

刽子手闷哼了一声,踉跄着后退了两步,手中鬼头刀也无力的垂到了地上。

“何人竟如此大胆?”绯袍官员勃然大怒道,“竟然敢搅乱法场?这是想造反吗?左右还不与本官将此贼拿下!”

“左大人好大官威!”一声冷哼声响起。

随即一个同样身穿绯袍的官员已经策马来到监斩台下。

这虽然是一个文官,可手里却抄着一柄建奴的大稍弓,弓弦之上还扣着一支重箭,看到这,周围维持秩序的应天府衙役哪里敢上前。

“汝是何人?”左光先一下没有认出来。

没错,左光先就是监斩官之一,而且还是级别最高的。

那绯袍文官却大步登上监斩台,又径直走到应天府丞的座席前。

应天府丞也是三个监斩官之一,另外一个则是刑部清吏司郎中。

看到绯袍文官大步流星走过来,应天府丞瞬间为此人气势所摄,竟下意识站起身避到一侧,绯袍文官也不客气,径直落座。

“本官还道是谁?原来是金郎中。”

这下左光先终于反应过来,来的是新任应天府丞兼提督操江军务金铉,不过他故意没有称呼府台又或者军门,而只说金郎中。

其中寓意自然是不言而喻,中旨简拔的官员矮人一等。

终究不如像他们这些廷推或吏部部选的官员来得尊贵,来得名正言顺。

但是同为监斩官之一的应天府丞就不敢如此托大,还是恭恭敬敬的向金铉长长一揖,口中也恭敬的喊声府台。

另一边的刑部郎中就没理会金铉。

显然,刑部派来的监斩官跟左光先是同一阵营的。

金铉大马金刀的落座,哼声说道:“左大人说错了,本官现在乃是大明应天巡抚兼提督操江军务,已然不是兵部武选司郎中。”

左光先哂然一笑说道:“金府台来得正好,你也是监斩官之一,就与本官及孟郎中一同监斩通寇一案的两名要犯。”

说完,左光先又喝问日晷小吏道:“现在是几时了?”

日晷小吏拱手回应道:“回禀大人,正好是午时三刻。”

“好。”左光先再次从签筒抽出一枚斩令,作势就要扔到台下。

“慢!”说时迟那时快,金铉却一把夺住左光先手腕,冷然道,“本府想请问左大人,勾决犯人的具结文书以及圣上朱批在何处?”

“具结文书及朱批在此。”一旁的刑部郎中呈上文书。

金铉打开文书扫了一眼即扔到一侧,说道:“此文书漏洞百出,不足用。”

“放肆!”左光先拍案而起,大怒道,“金铉,别以为仗着有圣上的宠信,你就可以为所欲为,大明律的尊严不容尔亵渎!”

“说的好!好一个大明律的尊严不容尔亵渎。”金铉鼓掌大笑,随即又一板脸说道,“依大明律审案需一审二审再三审,然后才能够结案,结案之后上报大理寺具结,处斩刑者需有圣上御笔勾决,除罪大恶极者即刻处斩外,其余案犯待秋后再问斩。”

说此一顿,金铉又厉声道:“本官请问,审案流程何在?大理寺具结何在?圣上御笔勾决文书又又何?”

“这……”左光先顿时语塞。

金铉又厉声喝问道:“一没有审案流程,二没有大理寺之具结文书,三没有圣上之御笔勾决,尔等竟然就敢草率处斩圣上扈从近臣,谁给你们的胆?想造反吗?”

金铉的这一声责问,竟犹如雄狮的咆哮,唬得左光先下意识的后退了半步。

但是左光先很快就反应过来,上前一步喝道:“事急从权,乱世当用重典,似马鸣騄及詹仰之这等祸国之奸贼,自当从速从重从严处置。”

“此案事实俱在、人赃俱获,皆是无可辩驳之事实。”

“是以无需一审、再审以及三审之流程,大理寺之具结文书也可事后补上,至于圣上之御笔勾决,有内阁票拟及永王批红也是一样。”

说顿一顿,左光先又厉声道:“倒是金大人你,百般阻挠两名案犯之处决,该不会与本案也有牵连吧?本官奉劝你一句,先想想清楚后果。”

“左大人,你是在威胁本官?”金铉冷冷的盯着左光先,两道明亮而又犀利的眼神就像两柄利剑,刺入左光先眼眸之中。

左光先竟是被盯得不敢直视,下意识避开视线。

不过口中却兀自强硬的说道:“金府台,我奉劝你自重!”

“本官虽然不敢自比海刚峰,但是论强项却未必输给他。”金铉的眼神中流露出嘲讽之色,又道,“左大人你威胁错人了。”

说完,金铉又回头喝道:“郑森,将马副主事和詹员外带回到巡抚署!”

“慢,我看谁敢!”左光先大怒,急冲法场四周维持秩序的衙役大喝道,“你们都是死人吗?还不速将闲杂人等轰走!”

周围的衙役却没有一个人敢上前。

开什么玩笑,左大人你让我们跟新上任的府台大人作对?

见衙役站着不敢动,左光先大怒道:“岂有此理,京营何在?!”

现场维持秩序的有两拨人,内圈是应天府衙的差人,外圈则是京营兵。

京营兵明显是有人打过招呼,而且金铉也不是他们的正管,所以没什么顾忌。

左光先一声令下,上百名京营兵便呼喇喇的涌进来,竟然想要把金铉和随行的十几名士子给拿下,这些京营兵也是胆肥。

金铉的眸子里掠过一抹讥讽之色,厉声大喝道:“巡抚署办案,闲杂人等回避,胆敢聚众滋事者,一律杀无赦!”

“是!”郑森轰然应诺,接着转过身用力一招手。

更多的勤王士子当即从外围蜂拥而入,霎那之间,数百支鸟铳已经对准京营兵,刚刚冲进来的百十来个京营兵也当场吓得不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