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25章

作者:寂寞剑客

主上这是什么意思?是要让他留守北京吗?主上肯让他独当一面了?

当下李岩把目光转向牛金星,牛金星微微一笑说道:“主上的意思是北京太重要,绝对不容有失,只有右军师留下来镇守他才敢放心。”

让李岩留守北京,的确是牛金星向李自成建议的。

但是牛金星的本意绝不是因为只有李岩才能担此重任。

这其实是牛金星所拟定的铲除李岩的计划中的一部分。

“对。”李自成说道,“除了老田和老刘,也就右军师你能让我放心,可现在老田远在西京,老刘则要跟着我出征,所以只能由你留下来镇守北京。”

顿了顿,李自成又道:“至于留守的军队,就让老谷那一帅标留下来,李牟、李年的那一帅标跟着我东征吧,我的中吉营不能缺了这两员猛将。”

李岩心说果然,主上骨子里还是对他有防备。

要不然就不会让谷可成留下,然后带着李年、李牟出征。

不过也没关系,他心底坦荡,从来没有私心,主上总有一天会明白。

当下李岩说道:“既然主上不准备让属下随行,那么有一句话就必须说与主上,此去山海关务必当心吴三桂引建奴入关。”

李自成随口应道:“此事我已知道了。”

看到这,李岩就知道李自成没把这话放在心上。

李岩正要再劝时,李自成却已经直接打马走了,远远的又回头说道:“右军师,我不在北京的这段时间,千万记得先把登基仪式准备起来。”

李岩拱手道:“是,属下谨记。”

……

转眼又五天过去。

古北口外三十里,隐秘山谷中。

王家彦、吴麟征、孟兆祥等几个文官正聚集在一起商议怎么劝谏。

“诸位,不能再等了。”王家彦肃然道,“今日已经是四月十七了,距离京师沦陷已经过了将近一月,从时间上看,留都官员早该得到消息。”

“是啊。”吴麟征忧心忡忡的道,“再拖下去恐有大变。”

孟兆祥、汪伟等几个文官也是不约而同的点头,他们都知道吴麟征的言外之意。

王家彦又道:“我等这就去找圣上进谏,圣上若是不听,那便死谏,总之今日无论如何也要说服圣上率兵进关!”

“对,圣上若不听我便一头撞死。”

“加我一个,大明若是亡了,留我等又有何用?”

几个文官说着就激动了起来,一等决绝的气氛便迅速弥漫开来,在场的这几个文官可不是嘴炮党,他们是真正的行动派。

正商议着呢,崇祯忽然走过来。

“几位卿家都在呢。”崇祯笑道,“你们在说什么呢?朕怎么感受到了一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毅然决然之气息?”

“回圣上话,臣等……”

王家彦正在酝酿情绪呢,却被崇祯冷不丁给打断掉。

“行了,先不说了。”崇祯一摆手道,“赶紧收拾下,准备入关!”

“啊?”王家彦顿时感觉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愕然道,“今天入关?”

吴麟征、孟兆祥还有汪伟等几个文官也是面面相觑,这是怎么说的?他们都已经准备好了死谏,结果圣上突然主动提出进关?

这之前,圣上可是半点口风没露。

这个就有些尴尬了,还死谏个啥啊?

圣上,你以后做事能否先跟臣等打个招呼?

不然我们这些当大臣的很难做,跟不上你节奏哪。

“抓紧时间,你们只有一刻钟。”崇祯说完就走。

目送着崇祯走远,王家彦等几个文官愣是好半天没能反应过来。

反倒是巩永固他们几个勋贵还有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早已躺平,从京师溃围之后他们就已经唯皇帝马首是瞻。

在另外一边,胡国柱已将一千夷丁召集起来,正等着崇祯训话。

胡心水照例没有跟夷丁在一起,对于胡心水,崇祯始终很警惕,在没有杀回南京之前,是不可能再让他与夷丁呆在一起的。

崇祯正在竭尽所能的让夷丁们忘记胡心水的存在。

看到崇祯走过来,原本坐地休息的夷丁纷纷起身。

崇祯伸出右手从队列前走过,前排的夷丁便纷纷跟着伸出右手,与崇祯逐一的击掌,这个是崇祯带给明军的仪式。

将士们都很喜欢。

“万岁!”

“万岁!”

“万岁!”

前排夷丁一边与崇祯击掌,一边热烈欢呼。

后排夷丁没法与崇祯击掌,却也仍旧跟着用长矛杆尾重重跺地,或者用腰刀拍打藤盾,制造出烈热的躁音。

胡国柱皱着眉头看着这一幕,心里十分难过。

这一千夷丁甚至都没有这样对待过他的父亲,崇祯皇帝何德何能?

胡国柱当然无法理解这一切,事实上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够理解,因为崇祯在这里运用了形象管理的知识。

形象管理一般定义包括内部认同和外部公关。

崇祯一直都在强化内部人员对他的认同,同时对夷丁进行公关,已经持续了将近一个月。

崇祯所采取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跟夷丁同吃同住、拉家常等等,成功的营造出了一个体恤底层将士的亲民皇帝形象。

对于这样的皇帝,底层将士没有理由不拥护。

身为底层的底层的夷丁就更没有理由不爱戴。

当然要说明的是,夷丁们对崇祯的爱戴仍旧有所保留,比如说,一旦断了粮饷,这份爱戴立刻就会大打折扣。

事实上,这一千夷丁很快就要迎来一次考验。

考验他们对大明及皇帝的忠诚,是否真愿意跟着皇帝走。

崇祯在夷丁队列前走了一个来回又爬到队列前的高处,朗声道:“有一件事情朕不想隐瞒你们。”

“大明在黄河以北已然是根基尽失。”

“也就是说,黄河以北已经没有了我们的立锥之地。”

“所以朕决定暂避江南,重新整军之后再兴兵北伐,所以朕必须得先问你们一句,你们,愿意跟朕走吗?”

听到这,夷丁顿时间一片哗然。

这个问题是他们所没有想过的。

要去江南吗?那不是离家很远?

当即有一个夷丁大声问:“那我们的妻儿老小怎么办?”

“朕很想说,你们可以带上妻儿老小同行。”崇祯脸上露出沉痛之色,旋即又黑着脸说道,“然而残酷的事实却是,绝对不行!”

带上妻儿老子就得带上家伙什。

带上家伙什还怎么行军?真当流贼是摆设?

“什么,不能带走家小?”夷丁们瞬间就炸了。

看到这,胡国柱脸上便流露出一等幸灾乐祸之色。

崇祯却也不慌,因为他知道夷丁最终一定会跟他走。

其中原因很简单,女人可以再找,儿子可以再生,但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毕生中很可能就只有一次,错过就错过了。

这个道理崇祯已经灌输了快一个月。

夷丁们早已经在憧憬将来封侯封伯的美梦。

更何况,就算夷丁们跟着他走了,留在辽西的妻小也不一定就活不下去,顶多就是日子过得苦点,因为最后无论是吴三桂、流贼又或者是建奴占了辽西,都不会杀光辽民,而他们的妻小不过是最普通的辽民。

这种事情不能给太多的思考时间。

当下崇祯喝道:“朕不会强迫你们,所以给你们选择的机会,不愿意跟朕走的往前来,愿意跟朕走的留在原地别动!”

夷丁们茫然四顾,却没有一个人肯上前。

有几个夷丁其实很想上前,但是看到别人没动就也没动。

“很好!”崇祯立刻大喝一声道,“朕必须得恭喜你们,因为你们做出了毕生之中最正确的决定,不仅你们自己将会因这个决定而获益,你们的妻儿老小也会跟着受益,相信朕,他们不会有事的!”

“因为我们很快就会重新打回到辽西。”

“现在赶紧去收拾行装,一刻钟后开拔。”

第三十三章 入关南下

又是一夜过去,李自成东征已经五日。

李岩一大早就带着谷可成来巡视城防。

经过承天门大街来到北京外城,李岩能够很清楚的感觉到,北京城内的气氛变得更加的压抑了。

记得他们大顺军刚进城的时候,北京的百姓那是夹道欢迎,他们脸上流露出的也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可是现在,几乎所有百姓都神情冷漠,不少百姓甚至于向他们投过来仇视之色。

这是追赃助饷所带来的后遗症。

北京百姓不再信任,也不再欢迎他们。

路过一处巷口之时,一个孩童甚至向李岩投掷石块。

“嘿,你个小兔崽子!”谷可成勃然大怒,反手拔出腰刀。

“谷将军,还是算了,只是一个孩子而已。”李岩黯然说道。

孩童很快窜进小巷深处不见了,谷可成却是余怒未消的骂道:“这些人真不知好歹,我们帮着他们打贪官杀胥吏,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非但不感激,居然还反过来打我们,哪有这样的道理。”

大顺军真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了?

李岩默然,甚至懒得争辩一句。

木已成舟,说再多又有什么用?

一路巡视到了朝阳门,并没有发生什么事。

就在李岩松口气之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城外传来。

急回头看,便看到一骑快马已经飞奔而来,还隔着老远马背上的信使便高喊起来:“反了,密云反了,密云反了!”

李岩的脸色瞬间垮下来,密云反了?

这几天来,李岩最担心的其实并不是北京,而是京畿。

因为北京好歹还有谷可成的一标两万精兵,但是京畿各州县只有少量大顺军驻守,主要还是靠伪明降军维持秩序,这无疑是很危险的。

结果怕什么就来什么,密云县真的就反了!

李岩更加担心这只是开始,接下来会有更多州县效仿。

“怎么回事?”谷可成上前揪住信使马缰,强行勒住战马问道。

“果毅将军,右军师!”前来报信的也是大顺军的老卒,一眼认出李岩和谷可成,又喘息着说道,“昨天傍晚也不知道从哪里杀出一支伪明骑兵,留守密云的原伪明都司王应龙直接就带着他的人马反了。”

“突然杀出一支骑兵?”李岩脸色大变道,“有多少人?”

“当时天黑,看不清。”大顺军老卒摇头道,“但是从声势判断,少说也有数千骑!密云县城四门外都有伪明骑兵。”

“数千!”谷可成叫道,“不会是崇祯吧?”

“肯定是他!”李岩沉声说道,“除了他也不会有别人了!”

“还真是他?这狗皇帝可真会挑时候!”谷可成黑着脸道,“右军师,不如这样吧,你留守北京,由末将率两千轻骑去截杀狗皇帝。”

谷可成统领的“帅标”共有两万人马,其中包括两千骑兵。

但这两万人全都是老卒(战兵),不包括厮养小儿(后勤),也不包括挟裹的民夫、壮丁及家属。

帅标是大顺军“营”以下一级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