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27章

作者:寂寞剑客

所幸那贼将反应够快,间不容发之际猛然收刀,总算避过朱慈烺的颈项,却仍旧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一道血漕,顷刻间血流如注,状极吓人。

“太子殿下?!”王家彦、刘理顺等大臣见状险些当场疯掉。

“父皇也不必以儿臣为念,儿臣就此拜别!”混乱之中,陡然又响起一声大吼,众人急定睛看,却是定王朱慈炯一头撞向身边贼将刀锋。

好在这次贼将已有了防备,一伸手摁住朱慈炯的小脑袋。

朱慈炯怒目圆睁犹自挣扎高呼:“父皇不必管我们,快走快走!”

看到这,永王朱慈炤却是哇的一声哭起来,他毕竟只是个十一岁的孩子。

流贼阵前顿时间一片混乱,兀把炭和金铉当即想要冲上去抢人,却被崇祯一伸手制止。

这个时候可不能轻举妄动,不然很容易就会引发混战,虽然明军有四千骑,但是唬人还行,可要是真打起来,真不一定打得过。

就算打得过,崇祯也不想打。

因为他手头就这么点兵力,消耗不起。

何况真要打起来,没准反而害了朱慈烺他们。

或许可以从道德层面给李岩施加压力,迫使他放人,然后说服他退兵。

直到流贼郎中给朱慈烺止了血再包扎好伤口,崇祯才说道:“李岩,上次在哈喇河套你与朕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可见你也是读过孟子离娄章句,其中有一句‘爱人者人恒爱之’,你可曾记得?”

李岩道:“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够了,不必再往下背了。”崇祯道,“朕且问你,你今日所言所行所作所为,可存有半点仁心?眼中可存有礼法?似这般行径也是君之所为吗?你口口声声言必称君子,难道就不会感到羞愧吗?”

李岩沉默不语,脸上真流露出羞愧之色。

其实带着朱慈烺他们兄弟仨来要挟崇祯,并非他本意。

李岩的本意只是想告诉崇祯,他的三个儿子安然无恙,以此来宽崇祯之心,促使他放心归降,结果却成了现在这般局面。

偏在这时候,朱慈烺又喊道:“禀父皇,儿臣决意今日起绝食殉节,以绝流贼要挟父皇之念!”

“太子不可!”刘理顺大惊。

王家彦也道:“太子乃国本,不可轻生!”

“无妨。”朱慈烺笑着说道,“父皇不过三旬,正值盛年,到了留都之后再选几宫妃嫔,何愁没有新的皇嗣?”

话音才刚落,另一边的定王朱慈炯也道:“父皇,儿臣也一样!”

只有年纪最小的朱慈炤仍旧还在嗷嗷的哭。

看着这一出父子诀别的人伦惨剧,李岩良心上终于过不去。

说到底,李岩就是个传统的儒生,道德和礼法在他的思想中扎了根。

但让他放走朱慈烺他们兄弟三个,却是万无可能,真要是放走朱慈烺他们兄弟仨,他李岩的个人操守是得到了保全,但却损害了大顺朝的利益,与李自成之间的君臣大义就有了污损。

当下李岩肃然道:“圣上说得对,在下错矣,然而放还太子、定王以及永王是绝不可能的,不过在下可以向圣上保证,无论今天我大顺军与明军交战最后是胜是败,在下都一定会保证太子兄弟三人安全,绝不迁怒便是。”

第三十五章 片语退千军

听李岩的意思还是要打。

但是崇祯是真不想打。

就算能打得赢也不想打,因为真的没有必要。

别看现在流贼跟明军是死敌,可是再过几天他们就会有个共同强敌——建奴。

无论建奴的社会制度有多么落后,无论建奴的生活习俗有多么愚昧,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建奴拥有这个时代的最强陆军。

这支军队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之内,通过无次数的大战、恶战、血战以及胜战打造而成的,军中的老兵都拥有丰富的厮杀经验,基层军官有着丰富的战阵指挥经历,高级将领都拥有珍贵的单独领军作战履历。

从军事角度,这是一支无懈可击的军队。

不光是在东亚范围之内,世界范围内也是最强陆军。

因为同一时期的欧洲根本没有条件给高级将领提供同等规模的大战。

尤其是“三顺王”降清,皇太极打造乌真超哈之后,建奴更是有了一支没有明显短板的陆军,快攻追击有八旗蒙古,攻城攻坚有八旗汉军,阵战野战有八旗满洲,至少在十七世纪这支军队绝对是无敌的存在!

缺乏重炮火器的流贼打不过建奴。

明军就更加打不过建奴,基本上都是一触即溃。

只要看过史书的都知道,浑河血战之后,明军除了守城还能勉强一战,野外遇到建奴基本就是一触即溃、望风而逃。

松山的援剿八总兵如此,

刘泽清如此,左良玉如此,

高杰部将李成栋等也是如此。

所以现在,两家真没必要拼命。

留着宝贵的兵力共抗建奴不香吗?

当下崇祯说道:“李岩,你打不赢。”

“我知道。”李岩颔首道,“但是打不赢也要打,职责所在,不敢畏战,何况就算打不赢圣上,也至少可以重创圣上的这数千骑兵,这一来,驻保定的左营刘芳亮将军以及驻河南的右营袁宗第将军就能截住圣上。”

“你这又是何必。”崇祯道。

“你是在葬送汉家衣冠知道吗?”

“就算你们在半道上截住了朕,并且把朕杀了,这锦绣江山真就轮到你们来坐?你们怕是把事情想得太美好了。”

李岩皱着眉头道:“圣上此言何意?”

“你其实也清楚,只是不愿意多想。”崇祯哂然一笑道,“一旦建奴引兵入关,李自成是绝对不可能打赢的。”

“而且大概率会收获惨败。”

“到时你们就只能灰溜溜逃离北京。”

“如此一来,建奴便成了全体汉民的共同死敌。”

“真要这样,你们杀了朕就是反过来帮助建奴,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

说到这一顿,崇祯又道:“所以,你我两家在这里死战,岂不就是帮助建奴,反过来葬送我汉家衣冠?”

“危言悚听。”李岩哂然道。

“建奴不过区区几十万人口,焉能夺我汉家衣冠。”

崇祯说道:“区区几十万建奴当然是成不了气候,但如果加上北直乃至黄河以北数省的官员及缙绅呢?你说够还是不够?”

“这些官员缙绅既然可以背弃我大明朝廷投靠你们。”

“也就同样可以背弃你们投降建奴,千万不要对他们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岩勃然色变,因为崇祯这话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因为追赃拷饷的缘故,北京乃至整个北直的官员缙绅都开始蠢蠢欲动,一旦建奴大举入关,这些官员缙绅闻风而叛并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建奴首脑惯于笼络人心。

崇祯又说道:“你肯定也听说过,从皇太极开始建奴就一改老奴的野蛮作风,对汉人降官降将极尽礼遇,洪承畴、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及祖大寿等逆贼全都受到了奴酋皇太极的礼遇,这会对北方的官员缙绅形成巨大的示范效应。”

李岩陷入长时间的沉默,因为他也觉得崇祯说的在理。

其实但凡只要有点眼光,就能看得出建奴已经取代大明成为最大威胁。

李自成对建奴缺乏了解,但是李岩在河内县学就读时却看过不少塘报,深知建奴的兵锋有多犀利,这些年要不是因为有建奴牵制住了大明边镇主力,并将大明的国力消耗得所剩无几,大顺军早不知道被扑灭了多少次。

此刻,李岩是真被崇祯说中了心事。

如果只能为人做嫁衣,抓了崇祯又有何用?杀了崇祯就更是愚蠢至极。

崇祯一看有戏顿时便更加来劲,又说道:“咱们不妨先做一下推演,假如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李自成所部必定溃不成军。”

“建奴素以骑射见长,八旗蒙古更是来去如风。”

“等到李自成败军逃回北京之时,建奴铁骑只怕也跟着到了。”

“那么这时候,如果没有一支精锐骑兵来断后,你觉得你们能有几人撤离北京,逃回山西、河南乃至陕西?”

李岩的脸色瞬间变得极其的难看。

“你也不要妄想李自成能打败建奴,这是绝无可能的。”

“原因很简单,骄兵必败,李自成对于建奴入关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崇祯顿了顿,又道:“听朕一句,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敌人就已经不再是大明,而是吴三桂与建奴的联军,你这两千精骑还是留着救命吧。”

说完,崇祯便回过头向着巩永固等打出绕行手势。

巩永固等赶紧带着骑兵从东面绕过列阵的流贼骑兵。

两个贼将几次催促李岩,但李岩始终沉默不发一语。

很快,留下断后的一千夷丁也跟流贼骑兵擦身而过,崇祯也该走了。

崇祯先是叮嘱朱慈烺他们兄弟三个不要绝食自杀,接着又对李岩道:“李岩,临别之际朕有一句肺腑之言相赠。”

李岩舒了口气,说道:“圣上请说。”

崇祯道:“李自成并不是一个有大胸襟之人,所以你说话做事要谨慎,他对你的能力及姓氏多有顾忌,因为十八子主神器之说也可以应在你身上,所以一旦李自成兵败,千万不要向他提出由你单独领兵出镇河南,如若不然必有杀身之祸。”

“多谢圣上的忠告。”李岩不置可否。

“那么,就此别过。”崇祯洒然转身。

走出数里再往回看,只见流贼仍在原地。

李岩真就这样目送着四千明军擦身而过。

“李岩,好自为之。”崇祯暗暗说道。

说真的,崇祯是真不希望李岩被李自成所杀。

这并不是因为崇祯想要留着李岩为自己所用,李岩虽然能力很出众,但是大明并不缺乏大将之才,既便是南明半壁江山也仍有大量将才,只是崇祯、弘光、隆武乃至永历这些老朱家的龙子龙孙不会用。

比如说李定国就有名将之姿。

还有堵胤锡、阎应元、郑成功也很能打。

所以大明根本不缺李岩这区区一个将才。

崇祯不希望李岩死,完全是出于共同抗击建奴的现实需要。

因为历史上的流贼在李岩被杀之后,真可以说是兵败如山倒,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续丢掉山西、山东以及河南,最后陕西也沦陷。

如果历史重演,大明就要独自抗击建奴。

这个军事压力,既便崇祯身为穿越者也没有信心能扛得住。

说到底,吴三桂降清之后,大明就连一个能打的边镇都没了,还有江南半壁的税赋也是一个大麻烦,以东林党人为核心的江南士绅集团宁可亡国也不会乖乖上税。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崇祯真没信心独力扛住建奴的兵锋。

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崇祯还是希望能帮助流贼守住山西,大明则能夺回山东,这样就能够从两个方向对建奴形成军事压力。

这样一来,大明的压力就会小得多。

崇祯也就可以从容收拾各镇军阀。

就在崇祯思考将来之际,耳畔忽然响起一阵连续的欢呼声。

环顾左右,只见王家彦、吴麟征、孟兆祥等文官还有巩永固等勋贵都已经围上来,一个一个都向他投来无比钦佩的眼神。

“王卿,你们这是?”崇祯有些懵。

“圣上,臣等正在感慨你的用兵之能。”王家彦一拱手说道,“成祖文皇帝于靖难之战中有过单骑断后的武勇,却也远不及圣上‘片语退千军’之奇谋,今日一战于将来的史书上也必然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吴麟征一捋胡子也道:“是啊,说起来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圣上居然仅凭只言片语,便震慑住了流贼数千铁骑!”

孟兆祥道:“从古至今何曾有过这样的先例?”

说到这里,一众文官勋贵齐齐在马背上作揖:“圣上,臣等拜服。”

“啊呵呵,这个……”这下整得崇祯都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过了,这真有些过了,你们这样恭维朕,朕可是会骄傲的啊。

第三十六章 断尾求生

不过这倒是个契机。

刚才的这一通忽悠不光是把李岩给忽悠瘸了,还强化了“知兵”的形象,所以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跟手下这群勋贵官员提出接下来的计划。

崇祯一边策马缓缓而行一边说道:“说到用兵,有个问题我们必须考虑了。”

王家彦道:“圣上是担心从北直到南直这一路上的流贼驻军以及大明叛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