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303章

作者:寂寞剑客

“田仕朝,向永顺!”崇祯厉声道,“朕给了你们多少饷银,多少工食米?”

田仕朝还有向永顺仍旧耷拉着脑袋,对崇祯的质问充耳不闻,就跟没听到似的。

“还装傻?”崇祯冷笑一声,扭头对彭泓澍说道,“彭宣慰使,你来告诉腊惹洞司和驴迟洞司的土兵,朕给你们发了多少饷银,多少工食米?”

彭泓澍嘴巴嗫嚅了下,也没敢作声,因为永顺土司本部的一万多个土兵可就站在他的身后呢,他要是现在亲口承认朝廷给了每丁每月一两饷银外加五斗米,那岂非就是当着一万多个土兵的面承认他自己克扣粮饷?今后还有谁会听他?

土司的位置虽然说是世袭的,但是能当土司的彭氏子弟却不少,彭氏旁支夺嫡入主永顺土司的事情以前又不是没发生过,他的祖先就是以旁氏夺的土司位,而且他的祖先之所以能夺得土司大位,就是因为原土司盘剥土民,不得人心。

所以说这个事情一旦承认下,土司位置都可能不保。

但这种事又岂是他想躲就能躲得过?根本不可能躲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争斗,古今中外皆然。

冉三娘突然之间说道:“圣上给永顺宣慰司的土兵多少饷银多少工食米臣不知道,但是给我们施南宣抚司的土兵,是每丁每月一两银子加五斗工食米,其中五钱银子和五斗工食米已经全部下发,另外五钱银子暂未下发。”

说此一顿,冉三娘又回头对身后的施南土兵说道:“因为我担心你们会胡乱花钱,所以先替你们收着,等回到施州再发给你们。”

听到这话,施南宣抚司的土兵便释然了。

听到这话,彭泓澍顿时眼前一亮,这是个好借口。

然而没等彭泓澍说话,土同知彭廷榆抢先给了彭泓澍一记致命的背刺。

一向对彭泓澍言听计从的彭廷榆突然说道:“圣上给我们永顺宣慰司及下属十一个土司所有土兵的饷银也是每丁每月一两银子,工食米则是每丁每月五斗米,本同知曾经多次劝说土司发放饷银,但是都遭到土司的拒绝。”

“土司说,这些粮饷的支配权在他。”

“发多少,发或不发,皆由他说了算。”

这话一出,永顺本土司的那些土目先炸了。

彭泓澍也是太黑,克扣最底层土兵的饷银也就算了,居然连中间土目的饷银也克扣,这下却是惹出了大麻烦。

当然也有不少土目得了彭廷榆授意。

“圣上发放给我们永顺宣慰司的饷银居然也是一两?”

“饷银哪儿去了?土司老爷,我们的饷银哪儿去了?”

“就是,我们的饷银哪去了,把我们的饷银还给我们。”

“太过分了,克扣饷银也就算了,居然还克扣我们工食米!”

“就是,圣上明明给了我们每丁每月五斗米,为什么只发两斗米?”

十几个明显得了彭廷榆授意的土目率先发难,紧接着就波及到所有的土目。

任凭彭泓澍喊破嗓子说没有克扣,只是暂时替他们保管饷银,但是已经没有人信他。

永顺土司的几十个土目怒目圆睁,将澎泓澍父子三人给团团围住,场面眼看要失控,最后还是一队新军冲上前将双方分隔开。

只不过,冉三娘和彭廷榆的揭发,所造成的影响却仍在持续扩大。

紧随永顺土司之后,这场风波迅速波及到了保靖宣慰司以及永顺、保靖两大土司底下的二十多个小土司的头上。

“为什么你们土司的饷银有一两,我们土司却只有四钱?”

“你是不是傻,圣上给的饷银和工食米当然是一样标准,只不过你们的饷银和工食米也被土司老爷克扣了。”

“难道真是被土司老爷克扣了吗。”

“这还用问吗,肯定是被克扣了。”

“你们好歹还发了四钱,我们田家洞司就只发了一钱银子。”

“得了吧,你们田家洞司好歹还有一钱饷银,好歹还有五斗工食米,我们上峒司却连一分银子都没有,工食米也才两斗!”

“田土司,施南土司说的是真的吗?”

“向土司,你为什么克扣我们饷银和工食米?”

“彭土司,把我们的饷银还有工食米交出来,快交出来!”

“对,交出来,把饷银和工食米交出来,不然这事没完!”

事情的性质正在逐渐的变质,从刚开始的诉苦逐渐变成对各个土司的声讨,越来越多的土兵围住了自家的土司控诉声讨。

更多的土兵起先是一脸懵逼,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是等他们弄清楚事情原委,很快也加入到了声讨土司的队列中。

人都有从众心理,只几个人什么风浪都掀不起来,但是人数一多就会形成羊群效应,这个时候对于土司的恐惧心理就完全被人多势众所克服。

永顺宣慰司和保靖宣慰司的二十多个大小土司被搞了个灰头土脸,施南土司那边倒是没什么问题,没看到一个土兵起哄。

可见冉三娘对施南宣抚司的约束还是相当给力的。

眼看土兵的情绪越来越激动,随时都有失控可能,崇祯便知道不能再坐视,再坐视下去没准真就发生哗变,那就坏事了。

毕竟,他的本意并非瓦解湘鄂西的这十万多土兵。

当下崇祯冲徐应伟轻轻颔首,徐应伟便立刻带着数千新兵连吼了三遍肃静,吼完三遍之后数千新军还对着天空放了一铳。

放铳声终于压下了永顺土兵还有保靖土兵的噪动。

刚才,新军以六百人碾压腊惹洞司和驴迟洞司两千土兵的一幕可就在眼前,因而没有一个土兵敢无视新军。

紧接着一队队荷枪实弹的新军便冲上前来。

将灰头土脸的彭柱朝等土司与土兵分隔开。

崇祯又冲冉三娘招了招手说:“冉宣抚司,有劳你派人告知永顺土司还有保靖土司辖下所有土兵,他们被土司克扣的饷银还有工食米,朕会补给他们,欠多少补多少,现在就可以自行去武昌城内的皇家银号领取,不过需排队,更加不得滋事。”

“是。”冉三娘答应一声,当即安排施南土兵告知其他的土兵。

听到施南土兵的转告之后,永顺土司和保靖土司的土兵大喜过望。

也不知道是谁先喊了一声皇帝陛下万岁,紧接着更多的土兵跟着高喊出声,最后两个土司六万多土兵汇聚成一个声音:万岁!万岁!

崇祯也是笑着向两个土司的土兵挥手致意。

果然,最好用的还是钱粮,又或者说利益。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刚才新军以雷霆手段镇压了闹饷的腊惹洞司以及驴迟洞司的两千土兵,就算全额补发粮饷,也换不来感激。

先立威,再辅以足粮足饷,才能拿捏住这些桀骜不驯的蛮族土兵。

比如说现在,崇祯就能清晰的感受到永顺、保靖两大土司六万多土兵对他这个皇帝还有对大明朝的拥戴。

崇祯一脸笑意,心情极好。

彭泓澍、彭柱朝等二十多个土司则脸色铁青。

这波真亏大了,狗皇帝还真是阴险狡诈至极,居然拿饷银和工食米做文章,他们一时不察竟然掉入了算计。

只不过,狗皇帝若是以为凭借这么点小手段就能收取土兵的军心,却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这些土兵除非从此再不回永顺再不回保靖,否则就还得乖乖的服他们管,要不然他们就等着破家灭门吧。

澎泓澍、彭柱朝他们却也把崇祯想得简单了。

崇祯行事素来谋定而后动,既然踏出第一步,又岂能没有更进一步的计划?

崇祯目光回到澎泓澍等二十多个土司的身上,肃然道:“各位土司,你们是不是应该给朕一个解释?朕给你们的饷银还有工食米哪去了?”

彭泓澍皱眉道:“圣上,饷银和工食米自然是在行辕里,臣等只是暂时保管,又没说要克扣饷银及工食米,等到征讨完了云南的沙定洲返回永顺时,臣自然会把该给土兵的饷银以及工食米发给他们。”

第三百八十二章 转运粮食

彭泓澍道:“可是现在圣上你来了这么一手,臣等却是百口莫辩了。”

“是啊,臣等真百口莫辩。”彭柱朝等二十多个大小土司也纷纷叫屈。

“呵呵,这么说反倒是朕的不是。”崇祯冷笑,“竟然是朕冤枉了你们?”

“圣上,臣不是这个意思。”彭泓澍连忙说道,“是误会,这就是个误会。”

“对对,这都是误会。”彭柱朝也连忙说,“还望圣上能帮我们澄清一下。”

“够了!这种话你们自己会信吗?”崇祯怒道,“既想要吃兵饷喝兵血,又不想落下骂名,真当别人都是傻子吗?”

崇祯这一发怒,彭泓澍顿时噤声。

他们这才猛然想起来,眼前可是大明皇帝。

“带走!”崇祯冷然道,“先查抄他们行辕,看饷银还有工食米是否还在,若还在也就罢了,若不在就让他们家人拿银子和粮食来赎人!”

“领旨。”徐应伟当即带着新军押走彭泓澎等土司。

顿了顿,崇祯又大声道:“各司的土同知还有土通判何在?”

彭廷榆等数十个土同知还有土通判便纷纷上前向崇祯见礼。

“你们随朕来。”崇祯道,“商定保靖宣慰司还有永顺宣慰司的善后事宜。”

崇祯这一手玩得极为漂亮,不仅当众羁押了彭泓澍、彭柱朝等二十多个大小土司,而且还没有激起永顺宣慰司及保靖宣慰司六万多土兵的哗变。

不仅没有激起土兵的哗变,甚至反而还收获了一波感激。

当这些土兵排着长队从皇家银号武昌分号领到钱粮之后,一个个都对崇祯、对大明感恩戴德,直感叹遇到了好皇帝。

好皇帝啊,说给多少就真给多少,不打任何折扣。

还不拖欠,还把下个月的粮饷也提前支给了他们,这样的好皇帝别说见过,就是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这回真是赶上好时候。

……

但是崇祯心下也有遗憾,因为这次行动未竟全功。

保靖土司、永顺土司的二十多个大小土司已经遭到羁押,之后再换成相对容易控制的彭廷榆等新土司也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施南土司的冉三娘等十几个大小土司却是无从下手。

“可惜呀,未能竟全功。”对着朱慈炯、徐应伟和阎应元三人,崇祯叹道,“没想到冉三娘这个小寡妇竟有这等急智,还有这等威信。”

徐应伟道:“确实很可惜,冉三娘也克扣了饷银,而且还不少,但她一番话就平息了族中土兵的怨念,而且居然也没有人借机生事,相比之下彭泓澍、彭柱朝等人就差远了,这下子就有些棘手,怕是不太好往施南土司派遣勤王士子。”

是的没错,分化湘鄂西土司和土兵之间的关系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直接派遣勤王士子接管各土司的土兵,当然了,一开始肯定不会明说,而只说是督粮督饷,也就是负责给土兵发放粮饷,相当于后勤部长。

可以想象,每个月领粮饷的时候都是直接从勤王士子手中领取,领粮饷之前还要高喊当得大明朝的兵,吃得万岁爷的粮,几个月后,土兵对大明朝的归属感就会极大的提升,对崇祯的忠诚度也会有个大大的提升。

然后等平定完了沙定洲之乱,还有最关键的一步——赏赐恩田!

洞庭湖边的肥沃恩田一赐下,湘鄂西各个大小土司十万多土兵,立刻就变成大明朝最骁勇的武昌镇兵,再然后湘鄂西的各个土司在丧失了这十万多壮丁后,后续的改土归流就不再会有任何阻力。

但是现在,却横生出了枝节。

施南宣抚司的四万多土兵还没有遭到分化。

朱慈炯道:“父皇,要不然就直接往施南土司派遣勤王士子吧。”

“那不行。”崇祯一摆手说道,“你又忘了父皇经常跟你说的话?做事要守规矩,越是上位者越是要有敬畏感,要慎用权力。”

“现在冉三娘并未犯错,朝廷却硬要往施南土司派勤王士子,这就是滥用权力。”

“你若滥用权力,那么早晚有一天会遭到权力反噬,所以上位者定要慎用权力,不可依仗手中权力姿意妄为。”

徐应伟和阎应元都是神情肃然。

心说大明有这样的皇帝,真乃是万民之福。

稍稍一顿,崇祯又说道:“有贞,皕亨,就先往永顺、保靖的二十多个土司派遣勤王士子,每个土司派遣十个士子。”

“再还有,必须保证士子的安全。”

“所以要给每个士子配一哨新军充为其卫队。”

徐应伟道:“圣上,是从一千领兵士子中调,还是从徐州士子中调?”

堵胤锡已经带着徐州及归德的十万镇兵回去,但是跟着他南下的三千士子却只回去了一半,还有一半留了下来。

这是崇祯早就计划好的。

原先被留在徐州的三千勤王士子,将充为四个镇台的军官,分别是徐州、归德、武昌以及云南,每个镇台留750个勤王士子。

“就从徐州士子中调吧。”崇祯道。

“正好借这个机会让他们熟悉土兵。”

阎应元道:“彭泓澎等土司如何处置?”

“先关着。”崇祯沉声道,“等回来再说。”

徐应伟和阎应元前脚刚走,高起潜就后脚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