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29章

作者:寂寞剑客

“共计摧毁偏厢车一千余辆,楯车三百余架。”

说到这一顿,又道:“另外还缴获了十余门骆驼炮、百余门虎蹲炮外加一万两千多支燧发枪,还有甲胄、斩马刀以及大稍弓等未及清点。”

“骆驼炮?”崇祯愣了一下说,“骆驼回旋炮?”

这下可属实有些出乎崇祯预料,建奴怎么会有骆驼回旋炮?

“骆驼回旋炮?”徐应伟说道,“圣上真一语中的,此炮真就可以旋转。”

崇祯的脸色垮下来,沉声问道:“有贞,建奴携带了多少门骆驼回旋炮?”

“数量不少,至少有四百门。”徐应伟肃然道,“圣上,建奴的这种骆驼回旋炮可以驮在骆驼背上到处跑,发炮之时只需要让骆驼卧地即可,其运用比虎蹲炮更便捷,臣以为此炮对步兵的威胁极大,断然不可小觑。”

崇祯凛然道:“这么多骆驼炮,你们吃亏不小吧?”

“圣上明鉴。”徐应伟道,“此役我军伤亡共计一万三千余人,其中倒有一大半都是建奴的骆驼炮所杀伤。”

崇祯凛然道:“阵亡多少?”

浑战之战明军总共参战兵力为两万五千余人。

最终伤亡了一万三千余人,这是伤亡过半哪,足见此战之烈。

“共计阵亡三千一百余人。”徐应伟黯然说道,“其中包括五十余名士子,宁人兄也于此役为大明而捐躯。”

“顾炎武也阵亡了吗。”

“还牺牲了五十多个士子?”

崇祯闻此,当真是痛心疾首。

不过转念一想却又觉得再正常不过。

正所谓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上亡,既然打仗,就难免会有牺牲,子弹可不会躲着顾炎武他们这些勤王士子。

“阵亡将士的遗骸收集了吗?”

“都已经收集了,眼下正抓紧火化。”

“名录要写清楚,阵亡士子的牌位要入英烈祠中供奉,阵亡将士的名字也要铭刻到英烈碑上,以供后世瞻仰。”

“阵亡将士名录都写清楚了。”徐应伟说到这稍稍一顿,又道:“圣上,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能以臣之微末战功换宁人兄一个朝廷颁赐之谥号。”

“谥号?此事倒是朕疏忽了。”崇祯一拍脑门说道,“内务府之官员也是大明官员,理应享有六部五寺官员同等身后哀荣,朕回头就给礼部下旨,给予顾炎武等战死在浑河的勤王士子商定谥号,还要给冒襄等士子追赠谥号。”

“圣上英明。”徐应伟感到鼻子酸酸的。

宁人兄若泉下有知,想必也能瞑目了吧?

崇祯一边走一边与徐应伟说话,很快来到浑河战场。

通过徐应伟的分说,崇祯也得以知道战役的全过程。

在庆幸之余,崇祯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此役赢得实在侥幸!

得亏建奴到达的当天没有起风,否则郑森的空军就没法升空。

若是空军无法升空,也就无法对建奴炮兵展开轰炸,建奴也就不会受到惊吓。

建奴没有受到惊吓,也就不会在炮兵占据绝对优势的前提下急着在夜间进攻,也就不会把最大的优势自我消解。

再一个就是,得亏徐应伟有急智。

若不是徐应伟灵机一动想到堑壕战,

这一次排队枪毙的结果就将截然不同。

再还有在明军的推进过程当中,但凡建奴的步兵和炮兵配合得稍微默契一些,哪怕只是少得可怜的默契,也足以给明军造成灭顶之灾。

因为明军的方阵最多承受骆驼回旋炮的两轮炮击。

这三个条件但凡有一个不满足,浑河大战的结果就将被改写。

值得庆幸的是,这三个条件都达成了,在建奴到达的当天浑战战场并未起风,徐应伟也灵机一动想到了堑壕战,而建奴炮兵与建奴步兵也是毫无默契可言,而这大概就是通常说的运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国运似已经重新回到大明这边。

……

“小侯子,你相信国运之说吗?”

暖室之中,多尔衮的声音幽幽响起。

正给多尔衮擦拭身子的侯方域手上一顿。

国运之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很好回答。

侯方域果断的选择了标准答案:“奴才当然相信国运之说,而且坚信国运在我大清,而不在南明又或者伪顺。”

多尔衮笑了笑说:“气运之说虽虚无缥缈,但有时候真让人不得不信,昔老汗在时,曾三次遭遇危险,最后却全部逢凶化吉。”

侯方域道:“老汗乃是天命所归之主,自然有大气运在身。”

多尔衮不置可否:“我大清立国之后,也是多次遭遇危机,却也每每安然度过,不是八大晋商从关内贩来我大清最为急需的粮食,就是中原叛乱四起,将明廷原本用于辽东的边军调去中原剿贼,还有吴三桂降清也是意外。”

稍稍一顿,又道:“便是两次汗位争夺,最终也是有惊无险。”

这话侯方域就不敢乱接,因为一个不慎,就有可能丢了小命。

“小侯子,你不必紧张。”多尔衮似意识到了不妥,摆摆手说,“这些话,藏在朕的心底已经几十年了,也就是跟你这个无根之人说说。”

侯方域的内心顿时泛起一丝苦涩,无根之人?

多尔衮接着说道:“但是自从大清兵进关之后,更加确切点说,是自从崇祯在煤山上吊而未死成之后,情况就开始变得不一样。”

“崇祯明明长成于禁宫之中,却突然变得知兵。”

“伪顺派去追杀的兵马,居然被他耍得团团转。”

“还有吴三桂派去追索的一千夷丁,居然直接被崇祯拐去南京。”

“一封讨虏诏书,使得六千勤王士子云集景从,先是夏镇大战,再是徐州大战,再是山阳大战,最后又是徐州大战,大清兵竟然屡战屡败!”

“这之后,就更不得了,明军居然主动出兵盖州卫还有大沽口。”

“除了主动出击,明军的兵器也有了极大改进,除了自生火铳,更有了大号孔明灯的凭空出现,简直令人目不暇接。”

一口气说这么多,多尔衮终于稍微感到舒坦些。

停顿了几秒钟后,多尔衮最后问道:“小侯子,你说国运会不会已经回到明廷?要不然这三年来大清为何如此倒霉?”

这话又是十分不好回答的。

不过难不倒侯方域这狗奴才。

“主子,易经有云,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一个人不太可能始终走背字,一个国家也不可能一直行大运。”

“所以运数之起落是很正常的,然则我大清犹如初升之朝日,残明则是日暮之斜阳,是以大清代明乃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第五百四十二章 攻守易势

“小侯子,你也是聪明人。”

多尔衮闻言只是淡淡一笑,又接着说道:“跟洪承畴一样,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也知道哪些话朕喜欢听,哪些话朕听了之后会很不高兴。”

稍稍一顿,多尔衮又说道:“不过,你们终究还是错看朕了。”

“是是是,主子所言极是。”侯方域忙道,“主子胸怀天下,气度如草原宽广,又岂是奴才等庸才俗人所能够揣度言说。”

“又来了。”多尔衮摇摇头,又道,“那朕就与你实说了吧,大清与大明之争,如今已然是攻守易势了,今后就该轮到大明占据攻势,而我大清将疲于应付,对于这点,大清上下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且也要及早开始准备。”

崇祯若在,听到这话也得竖起大拇指。

因为多尔衮的脑子果真是非常清醒的。

对于满清与大明之间的军力消长也是有着极其清醒的认知。

侯方域闻言也是神情一凝,一时间没敢接话,因为他不清楚多尔衮突然之间跟他说这些话的真实用意,多尔衮总不会是简单的找他闲聊。

“小侯子,你一定很困惑,朕为何忽然与你说这些,是吧?”

“回主子,奴才确实有些不得要领,毕竟奴才就只是主子您的一介家奴而已。”

“但是你有见识,有能力,最重要是对大清和朕忠心耿耿。”多尔衮这话其实只说了半句,还有半句是你对大明和崇祯充满刻骨的仇恨。

侯方域已经听出多尔衮的言外之意,心下振奋又有些不敢相信。

“小侯子,以你的聪明才智想必已经猜到了。”多尔衮微笑颔首,又接着说道,“正如同你心中所想的,朕决定要重用你和亨九这样有能力又有见识的汉臣!”

稍稍一顿,多尔衮又叹道:“骑射时代无疑是我们女真人的时代,辽东、大漠乃至整个中原都只是我们八旗勇士纵横狩猎的猎场,然而随着红衣大炮、骆驼炮以及自生火铳的出现并且大量装备,骑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主子明鉴,骑射时代确实已经一去不复返。”侯方域深以为然。

“是啊,骑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已经进入到火器时代了。”多尔衮喟然长叹一声,又说道,“然而我们女真人长于骑射,却拙于技巧,更加拙于读书,而读书学习恰恰是你们汉人最为擅长的,所以朕决定重用你们汉人。”

多尔衮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满族大臣的短处。

一句话,满族大臣由于没文化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

所以多尔衮决定重用范文程、洪承畴他们这些汉臣。

顿了顿,又说道:“尤其是今科礼部试的进士,朕决定要破格录用,直接将他们招进八旗汉军并且委以重任,朕还要大规模扩充八旗汉军,除此之外,朕还要从汉臣中擢选有能力有见识的帅臣直接统帅八旗汉军。”

侯方域只觉脑子里嗡的一声,浑身血液都沸腾起来。

不会吧?多尔衮不会想让他当帅臣统率八旗汉军吧?

“没错,你就是朕选中的帅臣之一!”多尔衮肃然道,“不过你跟洪承畴他们相比,有着很大的短板,朕希望你能在此次浑河大战中做出卓越贡献。”

让侯方域当帅臣是不可能的,一介阉奴怎么可能当帅臣?

多尔衮的真实意图其实还是籍由侯方域来监视洪承畴等真正的帅臣。

一句话,多尔衮还是不信任洪承畴这些汉臣,所以既要用又要监视。

而对大明以及崇祯充满了刻骨仇恨的侯方域,无疑就是最好的耳目。

“明白。”侯方域兴奋得尿都漏出来,“奴才定会尽心竭力出谋划策,帮助我大清兵打败明军,赢得浑河大战。”

多尔衮欣然点头,接着说道:“好了,去把宁完我找来。”

“嗻!”侯方域跪地打了个千,转过身兴冲冲的出了行辕。

不一会,宁完我就快步走进行辕,单膝跪地向多尔衮请安。

“公甫先生。”多尔衮身子斜靠着软垫,幽幽的看着宁完我。

“你自从天命年间投归我大清,到今日应该快有三十年了吧?”

“回禀主子,奴才自天命二年归顺大清,迄今为止足足三十年整。”

“三十年了,人生又能有几个三十年啊?先帝曾不只一次与朕言,先生通晓文史、见识广博,乃不可多得之大才,是以破格录入弘文院担任大学士,预机务。”

“奴才惶恐。”宁完我感到有些不得要领,心说多尔衮提这些做甚?

多尔衮也是一时失语,他也没有想好该怎么跟宁完我说,因为宁完我不是侯方域,侯方域只是一介阉奴,宁完我却是老资格功勋汉臣。

……

在浑河战场。

崇祯第一次见到了骆驼回旋炮。

“此物便是建奴的骆驼回旋炮?”崇祯打量着面前器物。

只见建奴的骆驼回旋炮口径大约为一寸半,50毫米左右,炮管长约五尺,连同炮尾的木托总长约八尺,从形状看就像是一具大抬枪。

崇祯记忆中,清朝好像真有口径50mm的抬枪。

据史料记载,50mm的大抬枪,一枪能够打穿7人。

“圣上你看,此为骆驼炮铅子,重约一斤,比虎蹲炮之合口弹轻,但是远比鸟铳或者鲁密铳的铅子要重。”徐应伟将一颗铅球递给崇祯。

崇祯接过来,发现铅球大约有婴儿的拳头大。

掂了掂铅球,崇祯问道:“此铅子能打穿偏厢车吗?”

“轻而易举。”徐应伟道,“偏厢车最厚的正面护板只需一炮即碎。”

崇祯的眉头立刻拧成疙瘩,如果偏厢车最厚的正面护板都挡不住骆驼回旋炮的一炮,那么装备偏厢车就变得毫无意义。

因为笨重的偏厢车不仅会拖慢部队行军速度,还会受到地形限制,如果再不能给步兵提供足够的防护,真就成负资产,不如索性淘汰掉。

然后强化己方的炮兵火力,尤其是重量轻机动性强的小口径山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