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31章

作者:寂寞剑客

与此同时,内务府官员则开始参加朝会,参预机务。

于是朝堂之上就出现了亘古未有的一幕,左边是以内阁大学士为首的文官,右边则是以马鸣騄为首的勤王士子,全是文官,就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武臣。

单就品级而言,两边其实是严重不对等,悬殊太大。

内务府主事马鸣騄的品级也不过从四品,底下各科的都给事中也不过只是正七品,各科的给事中更是只有从七品,按理说都没有资格参加常朝。

而左边的文官班能位列奉天殿的基本是从三品以上。

但是若以影响力而论,内务府已经超过内阁六部等。

所以对于内务府士子取代勋贵位列常朝大朝的局面,旧文官群体也睁只眼闭只眼,毕竟从认知上来说,内务府的士子到底也是文人,属于同类。

“马主事。”范中杰向着马鸣騄长身一揖,马鸣騄也是对揖回礼。

两个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寒暄过后联袂入了午门,直趋奉天殿,这时候南京的三大殿已经重新修好,有银子就是好。

过去两年,工部可没少花银子修葺皇宫。

进了大殿,范中杰又跟已经先到场的同僚逐一见礼。

正寒暄间,殿外的大汉将军陡然一级级的传话过来:“太子驾到,太子驾到……”

原本三三两两站在大殿里的文官和士子便纷纷站回到自己的班次,整个大殿也顷刻间变得寂静,充满了一等肃穆之色。

不过负责监察风纪的御史仍是神情不善的来回扫视。

一旦发现何人有逾矩之处,便毫不客气的从袖中拿出小本子刷刷刷的记下来。

片刻之后,大殿下响起急促又杂乱的脚步声,随即太子朱慈烺便在路振飞、张慎言、孟兆祥以及吴麟征等四位内阁辅臣的簇拥下走进来。

黄道周致仕之后,朝中又廷推吴麟征入了内阁。

众官员定睛看去,只见朱慈烺托举着一封塘报。

入了大殿,路振飞等四位辅臣各回自己的班次。

朱慈烺则快步登上了丹墀,展开塘报朗声念道:“崇祯二十年十月十二日,我大明两万五千新军偕五千朝鲜军于浑河南岸遭遇建奴十余万马步大军,两军随即爆发野战,经过一昼夜激战,我军大胜,斩首一万两千余级并生俘建奴八千余人,浑河大捷!”

大殿上先是有着片刻的寂静,随即响起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彩!”

“我大明天兵竟然野战获胜?”

“而且是以三万对建奴十余万马步大军!”

“此实令人难以置信。”

“真跟昼寝一般!”

“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哪!”

“我大明中兴有望,我大明中兴有望了!”

左边文官班中不少上了年纪的老臣已然是热泪盈眶。

整整三十年,整整三十年了啊,宦海沉浮近三十年,他们也已经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后进变成了垂垂老矣的老朽,然而在他们的记忆中,自有东事以来就鲜有胜绩,野战获胜就更是绝无仅有,便是斩首逾千级的野战胜绩也是没有。

二十七年前在浑河边,更是一战葬送了白杆兵、浙兵及蓟镇数万精锐,从那之后明军甚至于连出城与建奴野战的勇气都丧尽。

然而,如今,明军却居然在野战中打败了建奴。

而巧合的是,战场居然还是在浑河边,这真是应了圣上说过的一句话,我煌煌大明在哪里跌倒,就必须得在哪里站起来,大明终于还是站起来!

殿中不少老臣痛哭流涕,极为失态,监察御史却默默的收起了小本本。

待殿上群臣的情绪稍稍平息,朱慈烺目光转向右边班列问道:“汪给谏?”

邸报科都给事中汪伟当即出列应道:“臣在。”

朱慈烺说道:“立即将此捷报登报,昭告天下。”

“遵旨。”汪伟领旨匆匆离去。

……

将近傍晚时,石久可领着几个湖广丝商来到了媚香楼大门外。

守在大门外的龟公立刻高喊道:“会稽府新昌丝绸坊东翁石大官人久可公携友人三位到访,姑娘们快出来迎客喽。”

一大群莺莺燕燕便立刻从大厅里争相出来迎接。

领头的却是媚香楼老鸨李贞丽,拿手帕搭了下石久可的肩膀,笑着说:“大官人,今儿刮的是什么风哪,把您给刮过来了?”

“嬷嬷说笑。”石久可略有些拘谨。

石久可并不常来媚香楼,跟李贞丽也就认识而已。

所以李贞丽的热情让他感到了压力,心说这娘们可不是好人,坑起他们这些商贾来那是眼睛都不眨一下,这媚香楼真正是一掷千金的销金窟。

这次若不是为了讨好湖广的丝商,他也舍不得花这些冤枉钱。

不过,为了将湖广几个府的生丝谈下来,石久可也是豁出去。

石久可目光扫过去,没见寇白门、董小宛和卞玉京她们三个,便问道:“李嬷嬷,怎不见寇女侠还有董卞两位大家?”

“哟,这可真是不巧的很。”李贞丽有些歉疚的道,“寇姑娘今儿身子不怎么方便,董姑娘和卞姑娘却是已经与人有约,要不石公子另外挑几个?”

说完一指长长一溜的姑娘,掩嘴轻笑说:“这些可都是好姑娘。”

石久可是知道李贞丽背景的,不造造次,奈何几个湖广丝商没见过世面。

“不行!”其中一个黑脸丝商虎着脸说道,“今儿老子就是冲董小宛来的,是谁这么不开眼,把董小宛给抢走了?嬷嬷你把他叫过来,老子跟他说道说道。”

李贞丽当即板下脸,冷着脸说道:“董小宛就在天字一号阁里陪郑大掌柜,你有本事自个找他说去。”

“郑大掌柜?哪个郑大掌柜?”

“大明工商实业银号大掌柜,郑遵谦,郑大官人。”

听说是郑遵谦,那个黑脸丝商瞬间吓得不敢吱声,简直就跟听到虎啸的狗子一般,就差吓得大小便失禁了。

就是换成内阁首辅,黑脸丝商也不至于吓成这样。

但是郑遵谦的大名,却真能把他们这些大小商贾吓尿。

因为内阁首辅要不了他们命,但是郑遵谦是真能要了他们的命。

石久可赶紧向李贞丽赔不是,又从姑娘里挑了几个容貌秀丽的,然后选了一间地字号的阁楼,赶紧把几个湖广丝商带走。

“土包子。”等几个湖广丝商走完了,李贞丽才转过身轻啐一口。

因为有李香君的这一层关系,再加上媚香楼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这几年李贞丽也有些飘了,寻常商贾已经入不了她眼。

对石久可这般热情,全是因为徐应伟这个潜力股。

李贞丽正要往里走,外面大街上忽然响起卖报声。

“卖报,浑河大捷!卖报卖报,浑河大捷,我大明天兵在浑河取得空前大捷,斩杀并生俘建奴两万余级,卖报……”

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战神

“兀那小孩,给老娘来一份。”

李贞丽摸出一个角元扔过去:“不用找了。”

市面上的报纸统一定价五分,李贞丽给的却是五角。

报童接过一看见是五角银元,顿时间大喜,赶紧从布兜里边摸出一份“大明商贾报”塞进李贞丽的手里。

李贞丽刷的展开大明商贾报。

附近的姑娘也纷纷凑过来看。

但只见,报纸的头版头条上以加黑加粗的字体写道:浑河大捷——大明兵科都给事中徐应伟率两万五千新军暨五千朝鲜军于浑河南岸大败建奴,斩杀建奴一万两千余级,生俘八千余级,二十七年前浑河之败绩,今日一朝而雪!

“天哪!”姑娘们手掩着樱桃小嘴惊呼出声。

“奴家以为阎给谏阵斩两千建奴就已经是很厉害了,却没想到徐给谏更厉害,居然一仗就斩杀并且生擒建奴两万余人!”

“是啊是啊,这徐给谏好生厉害。”

“可不,徐给谏简直就是咱们大明的战神哪!”

“姐妹们,你们见过徐给谏没有?他俊俏不?”

说着说着,这些青楼艳妓就跑题了,转到男女之事。

“奴家有幸见过一次,徐给谏长得虽然算不上俊俏,但是个子挺高也挺壮实,浓眉大眼的挺有男子气,比那些弱不禁风的公子哥强多了。”

“素素姐,你咋知道徐给谏很强?该不会尝试过吧?”

“我要是有这福气就好喽,哪怕只是做小妾也行啊,奈何人家根本不给机会。”

“我不信,以姐姐你的姿色手段,那个徐给谏纵是铁石心肠也要化为绕指柔。”

“素素姐,你要是真有这个想法,妹妹倒有个主意,国难戏班马上又要招人,不如我们也去试一试吧?真要是选上了,没准有机会去辽东唱戏呢。”

“说啥呢?”李贞丽顿时就恼了,“留在南京好好当你们的红倌人,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好吗?非要去国难戏班吃苦。”

十几个姑娘吐了吐舌头,相拥着跑了。

李贞丽却拿着报纸直奔着地字三号阁而来。

她得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报告给石久可,讨个彩头。

朱素素这丫头刚才有句话说的挺对的,这徐应伟简直是大明的战神,将来一手覆灭满清也不是没可能,虽说她有李香君这层关系,但是多个恩客多条路不是么?跟冉冉升起的大明战神搞好关系,总不会有错。

……

汪韬、孙廷兰和几位友人也在媚香楼消谴。

以汪韬他们几个的身家,也不是消费不起寇白门、董小宛和卞玉京这样的头牌,不过得看有没有权贵抢在他们前面。

比如今天,就让郑遵谦给截了胡。

跟郑遵谦抢女人是不敢跟郑遵谦抢女人的。

整个南京乃至整个江南多少商贾要仰郑遵谦鼻息,他们要是真的得罪了郑遵谦,南京这个繁华之地他们就呆不下去。

关键是债券买卖从此与他们无缘。

真要如此,那真还不如死了算了。

酒过三巡,话题就回到大明对外的战事上。

不光读书人喜欢针砭时弊,商贾也喜欢指点江山。

尤其现在大明的整体氛围对商贾前所未有的友好,就更助涨了商贾的政论热情。

孙廷兰道:“说起这打仗,李妃娘娘在川东能有如此表现,着实令人没有想到,谁能想到一秦淮名妓,竟然能有这等本事?”

汪韬说道:“我倒是并不觉得意外。”

另一个说:“李妃娘娘虽也会打仗,但是终究不如阎给谏。”

又一个说:“那是,那是,李妃娘娘打的不过是乱兵土贼,阎给谏在大沽口杀的可是正儿八经的建奴,而且打的还是野战。”

孙廷兰道:“仅只是名义上的野战。”

“可不是。”汪韬果断附和,“若是在白日堂堂正正的野战,阎给谏的步兵旅绝非建奴之敌手,如此大沽口恐怕就是另一番局面。”

说到这里,大厅里边当即便沉寂下来。

明军不堪野战,说来终究让人灰心丧气。

孙廷兰长叹道:“也不知道我大明天兵何时才能恢复洪武朝、永乐朝时之锐气,兵锋所向,四夷莫不远遁,那才是真正的盛世气象啊。”

正说话间,外面钞库街上陡然之间喧哗起来。

“外面怎么这般吵?”汪韬皱眉道,“喊什么呢?”

一个友人侧耳聆听片刻后说:“好像是在喊,大明万岁?”

“大明万岁?”孙廷兰心头一动道,“莫不是北边又打了胜仗?”

“诸公稍待,待我去看看去。”另一个友人说完就起身跑了出去。

过了没一会,这个友人便拿着一份报纸兴冲冲的跑进来,大声说:“浑河大捷,我大明天兵在浑河南岸取得了空前大捷!”

“浑河大捷?”汪韬伸手接过报纸。

“怎么是翰林日报?现在谁还看翰林日报啊?”

“汪公莫怪,街面上的报纸都让人给买空了,只能买着擦屁股都嫌的翰林日报。”那友人谦疚的笑了笑,又道,“只不过消息却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