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33章

作者:寂寞剑客

“祖宗欸,我的祖宗欸,这真是祖坟冒青烟了啊。”

“我们徐家要出将军了,我们徐家要出大将军了!”

徐士益一下就跳起身来,对着徐应熊说道:“应熊,快去让管家准备祭品,然后你我父子连夜上祖坟山去祭告祖宗。”

徐应熊心下却有些抵触:“爹啊,现在都啥时辰了?”

“你小子懂个屁。”徐士益老实不客气的照着徐应熊的头上一栗凿,骂道,“你都不知道咱们徐家祖宗有多灵,你这般不孝顺,仔细祖宗不管你。”

徐应熊不怕祖宗,但是怕亲爹揍,当即灰溜溜的去了。

徐士益又对石久可说道:“久可啊,这次真是辛苦你了。”

石久可这次属实累到了,不过嘴上却道:“亲家公,没啥。”

“你先在客房将就一晚,明日一早我再套车送你们回黄坛。”徐士益说完又回头吩咐儿媳妇,“赶紧将客房收拾出来。”

安顿好石久可后,徐士益父子就带着祭品直奔祖坟山而来。

这位老官对于祖宗有着近乎偏执的迷信,坚信徐应伟之所以有今日成就,全在于列祖列宗的庇佑,所以必须得第一时间向祖宗祭告。

第五百四十七章 士子楷模

浑河大捷的消息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着大明的四域八方扩散。

从天姥山往东南不远便是天台山,李白曾经写下瑰丽诗篇,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遵照崇祯颁下的旨意,国子监的学生已经开始了首次历练。

就在徐家父子上祖坟山祭告祖宗的同时,国子监的一队学生正在教习陈子壮的率领之下连夜行军,因为山中降了雪,山路崎岖湿滑,学生们叫苦连天。

不时有学生摔倒在路上,爬起来之后已然是摔得鼻青脸肿。

“先生,山路湿滑难行,一个不慎就可能摔下山崖,要不然就择地宿营?”

“是啊,先生,我等白日里替山中百姓劈了一天柴,实在是累得不行了,我现在不光是两腿像灌了铅一般,便是上下眼皮也是打架,真的好困。”

“不行,若是连这么点苦难都承受不住,将来如何成栋梁?”

陈子壮却予以断然拒绝:“孟子的文章你们难道都忘记了吗?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全都给我背!”

学生便只能接着背诵:“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背着先贤所写的文章,想象着先贤为求知所付出之艰辛,想象着士子营追随圣上于风雪漫天的严寒中深入大别山,果然就感觉轻松多了。

将近子夜,师生一行五百余人终于来到华顶的天台书院。

书院事先并不知会有国子监的学生前来游学,而且书院没有那么多房舍,根本接待不了这么多的学生,山长顿时感到十分为难。

陈子壮却摆了摆手说道:“山长勿忧,我等借宿檐下即可。”

师生五百余人说到做到,果真解下寝具宿在了书房屋檐下。

次日天色还没亮,陈子壮又带着学生早早起来替书院锄草,修葺已经损毁的院墙,甚至将屋顶上的碎瓦都清理一遍。

庭院也洒扫得干干净净。

伙房的水缸里也挑满了水。

山长羞愧得不行,赶紧命学生煮了热饭招待陈子壮等师生。

陈子壮却婉拒了山长美意,带领着学生吃起了自带的干粮,干粮的形制是统一的,都是豆豉配粗盐块加皱饭,舍此再也没有其他。

便是教习陈子壮,吃的也跟学生一样。

吃过早餐,陈子壮又带着学生开始劳动。

这次就将帮扶对象扩大到了山中的百姓。

劈柴挑水,修葺屋舍,铺桥修路,反正就是老百姓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有他们,而且不收任何酬劳,也不用百姓任何招待。

不少百姓过意不去,杀鸡宰鹅想要招待。

结果一律遭到陈子壮等师生的严辞拒绝。

但有一样却留下了,那就是国子监士子营的名声。

不必讳言,这就是崇祯刻意为之,想要复制另一支军队的故事,崇祯不奢求完整复制那支军队的作风,但哪怕只是学到三分本事就受用无穷。

无论如何,这样至少可以拉近士子营跟百姓之间的距离。

将近傍晚时分,陈子壮将学生召集起来,准备前往下一个村庄。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信差急匆匆追上来,将一封信递给陈子壮。

陈子壮看完信之后顿时大喜过望,当即站到路边高处大声说道:“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我大明在辽东打了一个大胜仗!”

“兵科都给事中徐应伟率领两万五千余新军加五千余朝鲜军在浑河南岸遭遇建奴之十数万马步大军,经一昼夜激战,阵斩一万两千余级,并生俘八千余人!”

听到这话,围拢过来的学生顿时欢呼出声,一个个激动得热血沸腾。

“同学们,不到四年前徐给谏也与你们一般只是个县学的生员而已。”陈子壮挥舞着拳头激昂的说道,“然而时至今日,他却已经是领军数万的大将军,并且在浑河南岸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已然成长为不输徐达、常遇春等元勋的大明战神!”

稍稍一顿,陈子壮又加重语气说:“同学们,不要怕吃苦,更不要怕受累,就让我们以徐给谏为楷模,砥砺前行,在不远的将来你们也将会成为统兵征战沙场的大将,你们也会成长为徐给谏般的国之栋梁!”

“大明万岁,向徐给谏学习!”

“大明万岁,向徐给谏学习!”

“大明万岁,向徐给谏学习!”

学生们不约而同的欢呼出声。

……

福建泉州府,大明水师学堂的一队学生正在丘陵梯田间行军。

走在这群学生中间的不是别人,赫然就是大明闽国公郑芝龙。

郑芝龙从辽东返回到南京之后,甚至连自家府邸也没有回去,直接来到水师学堂组织学生前来福建历练。

福建以地瘠多山少田闻名于世。

所以才会有地瘠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说法。

郑芝龙这次带着水师学堂的学生来到泉州府,一是想让水师学堂的学生们吃苦,二是想要造福家乡父老,趁这个机会在家乡修一些梯田。

结果刚带着学生们上岸,泉州知府就赶来迎接。

郑芝龙跟崇祯接触多了,也受到了崇祯的影响。

所以对于泉州官场的迎来送往,就不怎么待见。

但是郑芝龙这次真是冤枉人了,泉州知府是专程前来道喜的。

“闽国公,下官是特来道贺的。”泉州知府说道,“令郎所率空军在浑河大战之中协助徐给谏大败建奴,斩首一万两千余级,并生俘八千余人!”

“你说啥?”郑芝龙急声说道,“辽东大战出结果了?”

“是的,出结果了。”泉州知府用力点头说,“我军取得大胜!”

“塘报呢?快拿塘报给本国公看。”郑芝龙急伸手道,泉州知府便赶紧将手里拿着的塘报递给郑芝龙。

郑芝龙看完塘报之后喟然长叹道:“后生可畏,真是后生可畏。”

“当真是后生可畏。”泉州知府一脸谄媚的道,“令郎年纪轻轻便立下了如此功绩,他日成就不可限量,比肩中山开平亦非难事。”

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乃大明开国元勋。

“欸,本国公说的是徐应伟。”郑芝龙一摆手说,“犬子顽劣,恐难成大器,倒是徐应伟此子有勇兼有谋,真乃大明战神,他日成京恐不在中山开平之下。”

“这……”泉州知府顿时有一等拍马屁拍在了马腿上的尴尬。

郑芝龙说完,却径直带着水师学堂的学生走了,走了。

只留下泉州知府和一众属官在风中凌乱。

……

江西南昌府,大明医学院的副院长吴有性正带着三百多个学生在开展义诊,就是在东湖边的贡院大门前摆开一溜的摊位。

凡大明子民,无论达官贵人,又或者贩夫走卒,皆可来问诊,且分文不取。

南昌府百姓闻知此事,便从四里八乡纷至沓来,找吴有性和他的学生问诊,到今日已经是第三日,原本清冷的贡院街已经变成了一处闹市。

南昌知府马世奇带着一众属官也一直陪侍左右。

马世奇,也是跟着崇祯逃出北京的赴难九卿之一。

之前因为遭到东林党的排挤,被贬到南昌担任附廓知府。

一同被贬的还有刘理顺和汪伟,现在刘理顺已经被孟兆祥调回南京担任詹事府詹事,已经贵为正三品的堂官,下一步据说就要廷推入阁了,汪伟更是进了内务府成了邸报科都给事中,唯独只有马世奇一人仍旧还留在南昌知府任上。

马世奇性子平和,不喜欢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所以乐于留在知府的任上,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在致仕之前,替南昌一府百姓办成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让南昌一府百姓人人都有饭吃,争取灾年也不致饿死一人。

具体措施就是引入并且在山地大量栽种甘薯、苞谷以及土豆等高产农作物,这件事,他已经通过江西总督袁继咸的关系,正从河南总督堵胤锡的手中购买甘薯等种子,等明年开春就能在南昌大量种植。

第二件事,就是在南昌城内修建一所妇儿医院。

如此一来,南昌一府每年就能够少死许多产妇,也能为大明保留许多婴幼。

这件事情,马世奇原本是没什么门路的,甚至都准备厚着脸皮上南京求人,却不曾想临出发之前居然迎来了吴有性一行。

这可真是天下掉下个大馅饼。

于是马世奇每天都来贡院大街软磨硬泡。

“不可能。”吴有性照例拒绝,“马府台,你想在南昌设立医院这没有问题,但是想让我们医学院出人,这不可能,我这儿没人给你。”

“五十个。”马世奇伸出五根手指,“只要五十个。”

“不可能。”吴有性再次断然拒绝,“别说五十个,五个都没。”

正说话间,一个小吏急匆匆跑过来向马世奇禀报:“府台大人,有塘报至,我大明天兵在浑河南岸大败建奴之十数万马步大军,斩首一万两千余级,另生俘八千余人,此实乃宣德朝以来所取得最大之胜绩。”

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面旗帜

“此话当真?”

马世奇闻言大喜。

吴有性也是大喜,当即将医学院的学生召集到一起。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我大明天兵在徐给谏的率领下,不久前于浑河南岸大败建奴,斩首外加生俘足足两万余级!”

“我的天,辽东居然打了这么大的胜仗?”

“而且还是野战,此役之后真攻守易势也。”

学生们闻言无不神情振奋,百姓听了也是欢呼雀跃。

这下徐应伟的大名可真就传遍整个南昌府,可谓无人不知。

“此役也有我大明医学院学生的功劳。”马世奇敏锐的找到游说切入点,“若不是大明医学院派出的医护营提供了最完备的医护,让辽东新军的伤亡减到了最低限度,辽东新军恐怕也无法取得这般大捷。”

听到这话,学生们对马世奇顿时感观大改。

马世奇又笑着说吴有性说:“吴院长,您看,能否看在浑河大捷的份上,就给我们南昌府派一批学生?十个,我们只要十个就好。”

“真拿你没办法。”吴有性无奈的说道。

“好吧,等明年年底三年级学生就该毕业了。”

“到时候我会想办法给你们南昌府留出二十个学生。”

马世奇闻言顿时大喜过望,当即向吴有性长身一揖。

……

徐应伟已经成为大明家喻户晓的人物,甚至被誉为大明战神。

然而远在盖州卫的徐应伟却毫不知情,每日里仍旧过着枯燥而又单调的生活,白天带着士子们巡视城防,夜晚则跟着将士们谈心。

伙食也跟将士们一般无二,吃小灶是不可能吃小灶的。

到十月下旬,也就是浑河大战后十天,大队建奴骑兵出现在盖州城外。

其实早在五天前,科尔沁蒙古的夜不收就已经出现在盖州城外的荒野,并与明军的斥候骑兵展开了殊死搏杀。

结果自然是一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