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16章

作者:寂寞剑客

不过朱慈炯也没有太过恋战。

猎杀完落马的蒙古骑兵之后,便又率军撤回到八里桥。

此时,通惠河南岸的数千蒙古骑兵仍旧被徐乌牛的两百骑利用地形,死死阻挡在八里桥的东桥头,看到朱慈炯率军杀回,南岸的这数千蒙古骑兵便也赶紧后撤,显然,刚才北岸的这次交火,已经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战,明军斥候骑兵取得了一场完胜。

以伤亡数十人的代价,毙敌三千余骑!

……

此时,在更加靠东的惠通河南岸。

数十万建奴大军排开整齐的队列,正沿着官道以及官道两侧的田野,自东向西,浩浩荡荡的行进,扬起的烟尘几乎遮蔽天空。

由于车马太多,行军的速度很慢。

索尼的眉头蹙成一团,时不时翘首看一眼前方。

从时间上估计,此时大军距离通州城已经超过五里地,那么距离八里桥也就应该只剩下三里左右,但由于惠通河两岸长满白桦树,遮挡住了视线,所以即便是借助望远镜,也看不见八里桥,同样看不见提前派出去夺取八里桥的蒙古骑兵。

索尼之所以会提前派出蒙古骑兵,是担心明军抢占八里桥。

因为八里桥是横垮通惠河的诸多桥梁之中为数不多的石桥,可供大军自如通行。

如果让明军抢占了八里桥,大清兵虽然也还是有办法过河,但要多费不少手脚,时间上也会被极大的耽搁,搞不好进至平津闸时天都黑了,那就麻烦。

然而越是怕什么,就越是来什么,索尼正在担心明军抢占八里桥,结果很快就有快马回来禀报说,土默特蒙古吃了场大败仗,损失了三千余骑且不说,也没能控制八里桥,居然让明军骑兵给抢先占了。

“废物,一群废物!”

索尼气得大发雷霆,却又没奈何。

大敌当前,总不能把土默特部的几个台吉砍头。

发火过后,索尼又让孔有德率领2万八旗汉军加5千绿营,跟随察哈尔部骑兵从通惠河南岸轻装疾进,不惜代价夺回八里桥。

……

桦树林中,明军骑兵正在吃早饭。

吃热饭是不可能的,只能就着明酒啃几块米糕。

不过明军将士还是吃得津津有味,尤其徐乌牛,不小心掉到地上沾了泥土的米糕碎屑都得捡起来吃掉,当真是半点不肯浪费。

没有别的,实在是小时候饿怕了。

最惨的时候,足足三天没能吃上饭。

因为挨过饿,所以徐乌牛格外珍惜粮食。

看到徐乌牛捡地上的米糕碎屑吃,朱慈炯便把吃剩的半块米糕扔过去。

徐乌牛也没跟朱慈炯客气,因为他知道,定王送出的东西不管是吃的、喝的、穿的还是用的,送出之后绝不会再收回。

“抓紧时间,没准建奴很快又会杀过来。”

朱慈炯说完,八里桥东边的桦树林中忽然传来尖锐的哨声,这是游曳在对岸的斥候骑兵吹响的警戒哨声。

“建奴来了,上马,快上马!”

朱慈炯跳起身,迅速冲到一棵桦树前解开自己战马的缰绳,接着翻身上马,顺手又将挎在马鞍后的二零式步枪操在手上。

等出了桦树林,迎面就看到数骑斥候从八里桥对面冲过来。

“定王!”领头的斥候骑兵高声喊道,“建奴大军到了,除了蒙古骑兵之外,还有八旗汉军的火枪手以及绿营的骆驼炮兵。”

“骆驼炮兵?”朱慈炯心头一凛。

蒙古骑兵不值一提,八旗汉军也不怕。

但是面对骆驼炮兵,骑兵就真打不过。

目光越过八里桥往东边看去,果然看到一队队的蒙古骑兵从桦树林中驰出,紧随蒙古骑兵身后的则是一队队的八旗汉军。

最后出来的则是大量的骆驼。

“定王,这下咱们麻烦大了。”徐乌牛倒吸一口冷气。

朱慈炯也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坚守住八里桥。

从时间上看,这时候也只是卯正时分,离辰时还有半个时辰。

就在朱慈炯犹豫不决的时候,身后忽然间响起急促的马蹄声,急回头看时,却是一骑快马疾驰而来,是参谋科的通讯兵。

“定王!”隔着老远通讯骑兵就高喊道。

“军令,斥候骑兵任务完成,即刻撤回!”

听到这,朱慈炯顿时松口气,高声喊道:“全体都有,后撤!”

朱慈炯一声令下,两千余骑斥候骑兵便纷纷勒马掉头,顺着惠通河北岸往西撤,八里桥很快就被抛在了身后。

……

明军骑兵撤走之后没过多久,蒙古骑兵就出现在八里桥东头。

因为之前吃过亏,所以即便看到八里桥西头空无一人,蒙古骑兵也是没敢过桥,直到八旗汉军以及绿营兵相继赶到之后,才敢过桥。

过桥之后才发现,对面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官道两侧的桦树林中也是不见明军的身影。

孔有德不敢大意,当即命令八旗汉军砍伐官道两侧的白桦树,因为这些白桦树会遮挡绿营炮兵及八旗汉军火枪手的射界。

官道两侧的白桦林并不密集,数量也不多。

前后不到一刻钟,八旗汉军就将所有白桦树砍伐殆尽。

孔有德再抬头看,脸上的神情便陡然一紧,因为西侧旷野上已经卷起滚滚烟尘,看这架势,就知道正有一支大军正向着这边快速行进。

不用说,肯定是明军主力正往八里桥而来。

孔有德又回头看,脸上的神情便又松驰下来。

因为八里桥东边的官道以及两侧的田野之上,已经出现了八旗汉军、八旗满洲、绿营及练勇的身影,而且距离八里桥明显要比明军更近。

若不出意外的话,大清兵肯定能先到八里桥。

也就是说,大清兵通过八里桥是没有问题了。

明军已经不可能利用八里桥来阻挡大清兵了。

第六百五十八章 排兵布阵

一个时辰之后,差不多辰正(8点)时分,索尼亲领的中军也赶到八里桥,孔有德已经带着一众部将站在桥头迎接。

“末将等叩见定国大将军。”

孔有德带着一众部将给索尼请安。

“起来吧。”索尼从马背上居高临下俯视着孔有德,又问道,“明军已经到哪了?距离八里桥还有多远?”

孔有德道:“明军已经过了三十里铺,距离八里桥不足十里。”

“明军已经过了三十里铺?”索尼脸色微微一沉,这么说来时间似乎有些不够?落在最后的20万练勇怕是来不及过桥。

“大将军勿忧。”孔有德又接着说道。

“明军胆怯,已经不敢再往前走,眼下正在忙着排兵布阵。”

顿了顿,又道:“所以我们大清兵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八里桥。”

“是吗?”索尼神情一松说,“如此说来崇祯也不过如此么,他如果带着明军再往前走五里,我们大清兵就会十分麻烦。”

因为明军再往前走五里左右,就可以用红衣大炮封锁八里桥。

这一来,清军的练勇、民夫以及军需辎重也就过不了八里桥。

这样的话就只能在八里桥以东的地方临时搭浮桥,时间上就慢得多。

如果明军再趁着清军的辎重还没过河就发起抢攻,局面就会很被动。

就算最后大清兵能够在通惠河北岸成功站稳阵脚,也得付出不小的代价。

可现在,明军早早的在三十里铺附近停下来结阵,却是白白错失掉了一次良机。

当下索尼又厉声喝道:“传令,八旗汉军、八旗蒙古、八旗满洲、绿营、练勇及民夫抓紧时间过桥,过了河之后立刻结阵,民夫过河之后即砍伐附近所有的白桦树,在大阵之外立两道木栅栏,再行搭建瞭望塔箭塔!”

未谋胜、先谋败,是孙子兵法之中的谋略。

索尼虽然是满人,却通晓满汉蒙文,曾熟读孙子兵法。

所以在向明军发起进攻之前,索尼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立下栅栏,一旦明军想要趁着清军立足未稳发起抢攻,这道栅栏就能提供保护。

不过索尼多虑了,明军根本就没打算抢攻。

因为现在急着进攻的是建奴。

……

此时此刻,明军正在忙着排兵布阵挖战壕。

明军的7个步兵镇已经按照次序从南到北一字摆开来,其中第1、第3、第4、第5以及第6镇各摆了一个边长为400步的空心方阵。

边长为400步(640米)的一个空心方阵,每侧差不多可以容纳5000人,正好可以站成每排将近1700人的三排线列阵。

明军燧发枪的装填时间已经缩短到五六秒。

所以三排线列阵其实有些多余,两排就足可以保证火力的延续性。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徐应伟仍旧让各个步兵镇采用了三排线列阵。

处于中央位置的第7、第8镇更是摆出了一个边长为800步的空心方阵。

七镇步兵都在忙着挖掘战壕,各镇的炮兵则在忙着构筑炮兵阵地,当然,5个山炮旅的炮兵得先把2.5寸山炮组装起来。

就连随军出征的民夫、医务兵也都来帮忙。

唯一不用干活的只有位于最北侧的骑兵镇。

骑兵镇的将士非但不用干活,反而可以吃吃喝喝。

这个时候,如果从高空俯瞰,就可以将明军的一字阵形尽收眼底,这个阵形从南至北足足有四千多步,足足有七公里长。

但是从东到西的纵深就很浅。

纵深最大的中军也只有800步,不足1300米!

如果是在冷兵器时代,摆出这样一个长蛇阵,基本与自杀没区别,因为敌军只要集中兵力将你的中军凿穿,你就死定了。

不要指望两翼的军队会岿然不动。

中军大旗倒下之后,整支军队就会瞬间崩溃。

但是火器时代的逻辑已经跟冷兵器时代不同。

火器时代,这种浅纵深、大正面的线列阵反而容易发挥火力优势,如果是由一个个独立空心方阵组成的一字阵,就更是进可攻、退可守。

崇祯也没闲着,带着高起潜、卢九德等太监,也在帮着挖掘战壕,不得不说,崇祯的以身作则真不是说说,而是认真的。

甚至连高起潜、卢九德等太监也习惯了干活。

话说跟着这样的一个皇帝,想不习惯都不行。

徐应伟从南到北跑了一圈,给各镇划定好地盘之后回到中军本阵,看到崇祯带着一众太监在挖掘战壕,赶紧上前劝阻。

“圣上,您还是歇着去吧,左右不差你一人。”

“多一份力就能快一秒挖好战壕,也就能给将士多提供一分保障。”

徐应伟见劝不住崇祯,也只好纵身跳进战壕,抄起铁锹一起干活。

在十数万明军将士以及数万随军民夫的齐心协力之下,一条长度超过七公里宽度可以容纳三排士兵并立的战壕很快挖掘成形。

只不过,战壕的深度还有些不够,所以需要继续加深。

当然战壕不是连续的,中间有特意留出来的炮车通道。

郑森的空军也没闲着,已经将全部19架飞车组装起来。

今天的天气还算不错,晴空万里,风也不大,非常适合空军作战。

迎着脸上拂过的轻风,郑森不禁感叹,这可真是时来天地皆同力,便是老天爷也帮着大明,今日决战又岂能不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