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20章

作者:寂寞剑客

拜音图还有洪承畴也被震惊到了。

不过跟李自成他们有所区别的是,拜音图和洪承畴除了吃惊崇祯的大手笔之外,更加替正面的大清兵而担心。

神火飞鸦的精度虽然很差,但是架不住数量多啊。

明军这一波发射了至少一百具神火飞鸦,哪怕只有三分之一落在大清兵的阵中,那也是不得了,他们俩可是领教过明军火器的厉害,深知明军火器的厉害。

明军的手榴弹和地雷都能炸一片,这玩意岂不是得炸翻一大片?

“入娘贼!”拜音图忍不住咒骂道,“明狗总是能搞出些新花样,先前是孔明灯,现在又是这神火飞鸦,等会还不知道会有什么,也真是邪门了。”

“所以大清兵才必须避免与之决战。”洪承畴叹息道,“因为明军火器层出不穷,大清兵很难与之野战,只有据坚城铳台而守,才能勉强与之一战。”

“不尽然。”拜音图的逻辑却与洪承畴完全相反,黑着脸说道,“正因为明狗的火器层出不穷,大清兵才必须尽早与之进行决战,因为现在决战尚还有机会,等到再过几年,我们大清兵真就半点机会也不会有了。”

洪承畴愕然,因为拜音图说的也对。

据坚城而守,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拼死一战,或许还能杀出一条血路。

……

与此同时,索尼和正面阵地的清军却已经被巨大的恐惧所支配。

不必讳言,看着上百具巨大的“神火飞鸦”铺天盖地的压过来,那种的巨大压迫感简直能够让人窒息。

“传我将令,结车阵!”

“快结车阵,各旗立刻结车阵!”

几乎是在看到明军的神火飞鸦升空的第一时间,索尼就迅即下达结阵的军令。

其实不用索尼下军令,八旗汉军、八旗满洲还有绿营的武将就已经自行下令,将偏厢车和楯车连在一起,形成了一排排车墙。

跟进的八旗蒙古、外藩蒙古还有练勇也停下来,不再往前走。

只不过,就算是结成车阵也未必能够扛得住明军的神火飞鸦。

“稳住,都给我稳住……”索尼正大喊大叫时,身后的遏必隆忽然惊叫起来。

索尼急抬头,瞳孔顿时急剧收缩,因为其中的一具神火飞鸦居然拖着尾焰笔直的向着中军望台攒落下来。

“阿玛小心!”

噶布喇猛扑过来将索尼扑倒在地。

索尼只感到头顶有热气呼啸而过。

随即身后就传来“轰隆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

紧接着,由白桦木搭建的望台也开始微微晃动。

随即便有惨烈的哀嚎声传入耳际,鼻际也闻到浓烈的硝烟味。

索尼再爬起身环顾四周,便看到了极其可怕的一幕,只见大清军阵前方的旷野、八旗汉军与八旗满洲中间的空地上、还有八旗满洲与八旗蒙古、外藩蒙古之间的空白地带,已经多出了几十个正在冒烟的凹坑。

不用说,这都是刚才明军的神火飞鸦炸出来的。

除了落地空地的,还有至少二十具神火飞鸦落在了八旗汉军、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又或者外藩蒙古的军阵中。

绿营兵也同样未能幸免。

落在军阵内的神火飞鸦,同样炸出了一个凹坑。

原本处在这个位置的大清兵则已经化为了焦尸。

比如刚才掠过索尼头顶的那具神火飞鸦,在镶黄旗的军阵之中炸开了一个数步大小的凹坑,原本站在这里的数个镶黄旗勇士已经化为焦尸,有些在冒烟,有些则仍在燃烧,空气中弥漫着肉被烤焦之后的自味。

不只是镶黄旗,其余各旗也挨了神火飞鸦的炸。

最惨的则还是八旗汉军,从南到北延绵十余里的线列阵被炸出了至少十个缺口,至少上百名八旗汉军瞬间化为焦炭。

……

明军中军望台。

崇祯笑着说道:“舒服了。”

这波真舒服了,神火炮营总算没有再让他失望,打出的效果远远超过他的预期。

相比起对建奴的直接杀伤,神火炮营对建奴的信心和士气的打击才是更致命的,一旦建奴的信心受挫,然后士气下降,在后续的战斗中就会变得脆弱,韧性就会极大下降,稍有挫折,很容易就会引发全面崩盘。

……

索尼已经感觉到清军的信心在下降。

从汉军、绿营甚至满洲兵的眼神中,索尼看到了巨大的恐惧。

如果不能克服这种恐惧,今天这一仗就不用打了,必败无疑。

当下索尼用力的拍打着自己的胸甲,厉声大吼道:“跟着我喊,明军火器安天下,赔了京师又折兵……”

在索尼喊了好几声之后,中军的两黄旗才跟着喊。

再然后两翼的八旗满洲,前面的八旗汉军、绿营及后面的八旗蒙古、外藩蒙古才纷纷跟着齐声喊叫,但是气氛已经没有刚才那么热烈。

而且喊完之后也没有笑,所有人都绷着脸。

建奴都还没有从刚才的震惊之中恢复过来。

但很快,建奴的喊叫声就戛然而止,就像被人拿刀硬生生斩断似的,整个大阵瞬间就陷入一片死寂。

再然后,所有人都抬头,惊恐的看着前方的天空。

但只见,又有上百具神火飞鸦拖带着长长的尾焰,带着巨大的尖啸,正向着大清兵的军阵猛扑过来。

看到这,八旗汉军瞬间就骚动起来。

孔有德、耿仲明以及尚可喜等降将赶紧全力喝止,才终于稳住阵脚。

八旗汉军身后的绿营兵、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外藩蒙古还算镇定。

原因也很简单,八旗汉军刚才承受了主要的攻击,受的损失也最大,这次升空的神火飞鸦估计也不会例外,大多数也会落在八旗汉军的附近。

大约十息之后,上百具神火飞鸦从空中呼啸而下。

出乎建奴预料,这次的落点主要在八旗满洲阵中。

中军本阵以及两侧的八旗满洲承受了主要的轰炸。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八旗满洲排列的是一个大方阵和六个小方阵,互相之间的间隔比较大,所以大多数神火飞鸦都落在了空地。

第六百六十三章 未来可期

但是仍有至少20具神火飞鸦落在了八旗满洲的方阵内,伴随着巨大的爆炸,瞬间又在八旗满洲的方阵中炸出20多个凹坑。

八旗满洲身后的八旗蒙古和外藩蒙古也挨了好几发。

处于爆炸中心五步以内的八旗兵瞬间就被炸成焦尸。

方圆二十步内的八旗兵也被爆炸产生的巨大气浪掀翻在地上,爬起身来之后,整个人都是懵的,同伴叫他们都没有任何反应。

不过八旗满洲真无愧于精锐的称号。

遭受如此暴击,别说崩溃,就连一丝的骚动都没有。

六个旗摆的大大小小总共七个方阵,竟然纹丝不动。

右后方的八旗蒙古以及左后方的外藩蒙古则是一下陷入骚动。

但是好在八旗将领和蒙古各部的台吉反应还算迅速,很快就将骚乱平息下来。

八旗蒙古的武将和外藩蒙古的大小台吉不愧是见过大场面的,即便是遭到出乎意料的远程火器打击,仍旧是镇定自若。

这就是一支常胜军的强大底蕴。

五十年来积累起来的信心真不是吹。

然而并没有完,八旗蒙古、外藩蒙古刚刚恢复平静,前方明军阵中便又有数以百计的神火飞鸦呼啸着腾空,再一次将天空布满。

“入娘贼,还来?这是没完了是吗?”

索尼瞬间意识到明军的神火飞鸦还有很多。

明军这是把神火飞鸦做成了常规武器了吗?

既然如此,再守在原地不动岂不是等死么?

这时候只有两个选择,或者后退,或者前进。

后退肯定不行,战端一开,只能是有进无退,退则大阵必乱,明军趁势碾压,等着大清兵的就是一场大败,不败也将会大败!

只有前进而且得快速前进,才能够躲过明军神火飞鸦的攻击。

因为索尼已经敏锐的发现,明军神火飞鸦的攻击间隔非常长。

当下索尼又扯开嗓子怒吼:“大纛传令,全军前进,全速前进!”

守旗的几个巴牙喇便立刻将索尼的中军大纛压下来,平着指向前方。

看到这一幕后,清军阵中的号手便使劲吹响牛角号,鼓手也奋力的擂响战鼓,低沉的牛角号声还有激昂的战鼓声便再一次冲霄而起。

原本静止不动的八旗汉军、绿营便再次推着偏厢车、炮车快步向前。

中军及两翼的八旗满洲也推着沉重的楯车快步向前,八旗蒙古以及外藩蒙古的骑兵也排着略显凌乱的队形赶紧跟上去。

走在最后面的练勇也带着惶恐跟上去。

但即便是这样,也已经不可能躲过第三波神火飞鸦。

说时迟那时快,清军才移动了不到十步,明军的第三波神火飞鸦就已经铺天盖地的攒落下来,其中的多数又落在中军以及左右两翼。

明军的神火炮,命中率的确是非常之差,误差三百步都是基本操作。

尤其是首波发射之后发射架出现了偏移,命中率就更差,甚至于出现了火箭弹在空中相撞然后掉落的情形。

但是架不住目标实在太大。

建奴排出的是一个南北宽度接近七公里,东西纵深超过三公里的巨大军阵,所以明军的神火炮营只要瞄着建奴中军打,打偏的几率就近乎于零,因为哪怕偏离五百步,神火炮弹的落点也仍旧在建奴的军阵之内。

所以除了空中相撞掉落的,几乎所有的炮弹都命中。

就是建奴前队、二队、三队以及四队中间存在空隙,而且空隙还非常之大,导致不少神火炮弹打在空隙处,即便如此,也还是有两三成命中率。

所以第三排神火炮弹落下,建奴瞬间又被炸翻不少。

其中一发神火炮弹更是落在了中军望台的前方不远,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负责牵拉望台的好几个练勇瞬间就被炸死。

还有更多的练勇被掀翻在地。

白桦木搭建的望台也险些侧翻。

站在望台上的索尼等人险些摔下来。

负责拉推望台的几百个练勇更是差一点就土崩瓦解。

这些练勇到底没有八旗满洲的底蕴,比较容易受惊。

不过两黄旗的旗丁反应非常迅速,连斩了几颗首级之后就让练勇恢复平静。

八旗蒙古还有外藩蒙古也差不多,砍了几颗脑袋之后就迅速又恢复了镇定,因为相比之下还是督战队的斩马刀杀伤力更大些。

被明军的神火飞鸦炸死的机会其实并不大。

可是一旦转身溃逃,却百分之一百会被督战队斩杀。

在督战队的震摄下,建奴的整个大阵逐渐恢复镇定,至少远未到崩溃地步,而且在经过了神火炮的三次齐射后,建奴也似乎已经适应。

因为他们发现,明军的神火炮弹杀伤力其实并不大。

一具神火飞鸦,即便是正面命中,顶多也就炸死十几个人。

这样的杀伤力,跟明军的红衣大炮相比似乎也没有强太多。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建奴便重新恢复镇定,一边喊着号子,一边踏步前行,在一浪紧接着一浪的号子声中,即将来袭的第四波神火飞鸦也没那么可怕。

……

“真是可惜了。”看到这一幕,崇祯不无惋惜的说道,“要是将神火炮的黑火药换成无烟火药,杀伤力就至少能够增加十倍!要是这样,没准只是神火炮营的十轮齐射,就可以将建奴的大阵直接打崩。”

崇祯这话,真不是瞎说。

神火炮的全重达到了两百斤。

是神火飞鸦(80斤)的两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