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45章

作者:寂寞剑客

不过在郑森内心,却暗暗发誓在下次大战中定要一鸣惊人。

崇祯又在徐应伟、阎应元、江天一、王夫之、卢象同、华夏这六个名字下面各画了一道杠,又说道:“这六人,少晋中。”

江天一便有些羞愧的说道:“圣上,有贞、皕亨他们五个评为中将可谓是实至名归,但是臣就算了,臣不过在参谋科出谋划策,实无尺寸之微功。”

“实无尺寸之微功?”崇祯调侃道,“那你凭什么评为少将?”

“这个……”江天一顿时无言以对,心下却暗道,当然是凭浑河血战。

“行了,朕说中将便是中将。”崇祯笑了笑,又招手示意徐应伟等人围过来,然后接着说道,“有个事情跟你们说一下。”

二十多个军头很快聚集到一起,都一脸期待。

他们还以为崇祯现在就要授衔,虽说仓促些,但也是喜事。

崇祯却说道:“之前北伐未捷、京师未复,为了行事方便、减少中间的扯皮推诿,所以才将新军置于内务府之下,但是现在北伐已经取得胜利,建奴也已经被剿灭,内务府和新军分家就势在必行。”

阎应元、江天一等人闻言一愣。

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但凡有点政治头脑的都能想得到。

他们现在唯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去向,是留在内务府呢,还是去新军?

这两者只能说各有各的好处,留在内务府虽然品级不高,但薪俸优厚,致仕之后还有一大笔养老钱,去新军则可以带兵,有仗打,可以再接着立功,再接着晋升,就有机会晋升上将甚至元帅,据说在上将与大元帅之间可能增设少帅、元帅。

顿了顿,崇祯又接着说:“朕的意见是,你们这些评了将官的全都去朕的总司令部,相当于就是朕幕下的统兵武将。”

说到这,又对郑森说道:“郑森你也去。”

“总司令部?”郑森道,“就是圣上的大元帅幕府?”

“对,就是朕的大元帅幕府。”崇祯道,“总司令部下设总参谋科、陆军科、海军科,还有空军科,总参谋科负责制定总体战略规划,空军科不说了,海军科负责统帅各支舰队,陆军科则负责统帅各个架子师。”

“架子师?”二十多个军头都是一脸懵。

“对,架子师。”崇祯道,“所谓架子师,顾名思义就是师的骨架,也就是军官队伍,上到师长下到连排班长全配齐。”

“但是士兵就先不配备齐全。”

“只有遇到有作战任务之时,才会配齐。”

“其中第1师对应北直镇台,兵员将从北直镇台抽调。”

“第2师对应南直镇台,兵员从南直镇台也就是徐州镇台中抽调。”

“第3师对应湖广镇台,第4师对应云南镇台,第5师对应四川镇台,只有骑兵军团暂时不设对应的镇台。”

骑兵军团还在草创阶段,显然没有办法正规化。

海空军也只是搭个架子,只有陆军必须正规化。

原因也很简单,大明陆军已经具备正规化的条件。

当然,将来不排除增设新的镇台,就还会有第6、第7甚至于第8师。

紧接着崇祯就开始点将:“江天一,你任总参谋长,相当于就是朕身边的幕僚长。”

“徐应伟,第1师师长;阎应元,第2师师长;卢象同,第3师师长,王夫之,第4师师长,华夏,第5师师长。”

江天一道:“圣上,5个师的陆军会不会太少了?”

“这正是朕要说的。”崇祯道,“5个架子师的每个位置都要有备份人员,这样遇到紧急情况时,5个架子师瞬间就可以扩充为10个架子师,再补充进足够的镇兵,立刻就是10个满编师,有10个满编师肯定就够用了。”

江天一顿时就不再吭声,10个师肯定是够用了。

八里桥大战也不过动用了7个陆军师加骑兵师。

稍稍一顿,崇祯又说道:“再一个,朕也知道你们肯定很关心薪水待遇,离开内务府后还能不能领到给事中的薪水?还有年老退役之后有没有致仕金?朕现在就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们,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总司令部将官、校官的薪水、年终分红及致仕金比照内务府六品主事,校官、士官比照内务府诸科之七品给事中,此外根据军衔高低军龄长短还有不同额度补贴,遇到有作战任务时还有补助,打了胜仗还有奖金,总之就一句话,朕绝不会亏待有功将士,名誉、地位以及金钱、美女,你们想要的都会有。”

周围的二十几个军头顿时轻笑出声。

崇祯却忽然一板脸又接着说道:“但是有一句话,是当年太祖爷送淮西勋贵的,朕今天也把这句话送给你们,金樽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阎应元等廿余人顿时神情肃然。

第六百九十六章 凌迟处死

很快又一个月过去。

时间很快来到崇祯22年(1649)9月中旬。

这一个月,崇祯紧赶慢赶的又办了几桩急务。

第一桩急务是总司令部挂牌,总司令部就设在朝日坛大营,朝日坛以及周围的殿宇宫舍都成了总司令部的公廨。

而这也是崇祯朝的一个变化。

崇祯很反感祭天祭地祭日月山川这种形式。

现在唯一保留的只有正月初一的祭祖仪式,而且崇祯常常会因为各种的原因缺席,然后由太子朱慈烺代为祭祀。

第二桩急务是授衔。

共有6个士子授中将衔。

另有15个士子被授予少将衔。

此外还有616人授校官,1829人授尉官,5719人授士官。

将官、校官还有尉官基本上都是转到总司令部的勤王士子。

留在内务府的三千个士子没有授予军衔,今后也不可能有。

第三桩急务就是搭建5个架子师,不过这事不用崇祯亲为,有徐应伟、阎应元、卢象同、王夫之以及华夏等五个师长全权负责。

新军实施标准化后,旅以下都是三三制,只有步兵连例外。

步兵连除了下辖3个步兵排之外,还下辖有一个步兵炮排,步炮排辖4个班。

所以每个步兵团有正副团长2人、正副营长6人、正副连长18人、正副排长72人、正副班长234人,每团共计332名军官。

辎重团的配置跟步兵团基本一致,只是连一级没有步炮排,共计242名军官。

每个炮兵团有正副团长2人,正副营长6人,正副连长18人,正副排长54人,每团共计80个军官,不过在旅一级炮兵单位配有辎重团,遂行独立作战任务之时,可将辎重团分拆为辎重营分别配给三个炮兵团。

所以满编的炮兵团有106名军官。

所以一个混成旅有将近1400名军官。

一个架子师的军官总数就有将近4500人。

而五个架子师的军官总数更是达到了2万多人。

这个数量远远超出了2千多统兵士子和5千多国子生的总数,所以短时间内要把5个架子师的军官队伍补充齐全是不可能办到的。

但是好在,南监的二期国子生即将毕业。

到时候又能有6千多国子生可以补充进来。

加上从新军将士中提拔一部分也就差不多了。

第四桩急务是搬家,搬回紫禁城是不可能的。

前文说了,像紫禁城这样的建筑根本不适合住人。

所以最后,崇祯就把自己的住所选在了西苑的万寿宫。

对,没错,就是当年嘉靖帝让工部尚书严世蕃花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建的万寿宫,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旧是旧了点,但是翻身一下也还是很不错。

不用多说,这项翻修工程肯定是外包给了大明建筑工坊。

对于朝廷对于工部,崇祯是信不过的,五十万的工程款打过去,能够给你做成十万的效果就烧高香了,所以必须找大明建筑工坊。

九月上旬,赶在李香君、冉三娘她们到北京之前,万寿宫终于翻修好了。

翻修过后的万寿宫主体仍是土木结构,不过也加了不少砖混结构的建筑,比如说崇祯自己居住的副楼,就是一栋三层的砖混结构。

据说大明火德太旺,所以宫殿很容易失火。

崇祯觉得,还是砖混结构比较不容易着火。

这里顺便多说一句,蒸汽机研发成功之后,格物科很快就造出球磨机和鼓风机,水泥厂的技术难题也就被解决,所以现在大明水泥厂已经正式建成并投产,崇祯在万寿宫的这座副楼所用的水泥,就是不远千里从南京运过来的。

遗憾的是,搬进万寿宫没几天,崇祯又要回南京。

李香君就万般不舍,趁着给崇祯穿衣之际撒娇说:“非去不可么?”

“怎么?”崇祯在李香君翘臀上掐了一把,笑道,“这半个多月朕可没少犁你和三娘这两块地,几乎是天天犁,还没够呀?”

李香君俏脸微红道:“臣妾也想要个小公主。”

“合着是眼馋了呀。”崇祯笑道,“你的志向不是建功立业,当大明乃至于华夏有史以来武功最卓著的女将军么?怎么忽然就转了性子了。”

“这两者并不矛盾。”李香君嘟着红艳艳的小嘴道。

“臣妾要当女将军,也想要粉嘟嘟胖乎乎的小公主。”

想起粉团子般的朱锦绣,李香君美目中便浮起母性的光辉。

“像你这样的要求,朕实在是无法拒绝,不过是小公主还是小皇子朕可控制不了,这玩意只能看天意。”崇祯说着就将李香君抱榻上。

“万岁爷,你上午还得去刑部。”李香君忙道。

“不去了,反正只是走个过场,朕去不去都无妨。”

崇祯说着,整个身子都压上去,还是造个小公主又或者小皇子更重要些,大明帝国需要更多的接班人,尤其是海外需要更多的国王或者女王。

……

就在崇祯忙着造人的时候,刑部开始了公开审案。

听说刑部今天要公开审案,京中百姓便纷纷涌入刑部大院看热闹,人类就是这样,永远摆脱不了喜欢看热闹的动物性。

不过这对于刑部来说也是好事。

因为血淋淋的人头有助于普法。

刑部办案已经持续了将近三个月。

但是由于涉及到的案犯实在太多,别的姑且不说,光是八旗汉军降将就有上万人,贰臣也有好几千人,又岂是短时间能理清?

所以光是调查取证就用了三个月。

经过近三个月的调查取证,刑部终于拿到大量罪证。

今天要公开审理的就是首批降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祖大寿。

“带钦犯!”刑部尚书刘士祯猛一拍惊堂木,两侧衙役立刻拿水木棍往地上乱戳,口中开始低吼出声。

在一片“无恶”“恶无”声中,孔有德被带上了大堂。

只见孔有德脖子上套着大枷锁,脚脖子上还锁着铁镣,铁镣上还缠着粗粗的铁链,走一步都极为费劲,似乎随时可能倒下。

而事实上,孔有德也被折磨得几乎不成人样。

这三个月,孔有德并没有被关押在大牢之中,而是在修铁路的工地上。

铁路工地上的那些新军监工对他们这些降将是真的狠,不仅动辄打骂,每天只给他们很少的吃食,而且仅有的那点吃食还是霉烂变质的。

这等待遇,就是铁打的身子也是扛不了太久。

孔有德的身子骨向来还算不错,此刻也只剩下一口气。

不过,见了刘士祯之后,孔有德还是强撑着不肯下跪。

但是衙役岂会让他如愿?两根水火棍当即重重的打在孔有德的腿弯处,孔有德当即发出一声闷哼,噗的跪倒在堂上。

“好!打死这个狗汉奸!”

“狗汉奸属实死有余辜!”

“打死他,用乱棍打死!”

堂下围观的百姓纷纷叫嚣。

“肃静!”刘士祯一拍惊堂木,喝住百姓的喧嚣。

又翻开案卷问跪地的孔有德道:“崇祯四年闰冬月廿七日,你受李九成挑唆,率部于吴桥发动兵变,自号都元帅回军登州,并在耿仲明的内应之下打进登州、大肆屠戮,致使登州城内数千军民官绅死伤,可有此事?”

孔有德翻了下眼皮,没好气道:“你说呢?”

“钦犯孔有德,本部堂劝你还是好生回答,免得自讨苦吃。”

“有此事。”孔有德无奈的说道,“不过当时正值寒冬腊月,给养又迟迟不至,将士们总不能活活饿死,只能向沿途大户乞粮,可是沿途大户非但不给,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