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55章

作者:寂寞剑客

第2师上岸并摆好线列阵之后,崇祯也在郑芝龙和江天一等人的簇拥下上岸,并且还来到了两军阵前。

这个时候,幕府军已经派出了大概一千骑兵发起试探性攻击。

看着骑着“高头大马”冲杀过来的幕府骑兵,崇祯和身后的高起潜、卢九德以及江天一等人直接笑喷。

“闽国公,这便是你口中不逊于建奴的倭骑?”

崇祯笑道:“这就不是骑兵,顶多算是驴骑兵。”

“驴骑兵?圣上真一语中的。”江天一大笑附和。

郑芝龙脸上的表情有些尴尬:“圣上,万不可小觑。”

说话之间,幕府军的“驴骑兵”已经迫近到了一千步内。

阎应元不确定幕府军的“驴骑兵”想干吗,是想要直接强行冲阵呢,还是想用骑射进行袭扰,但是对于明军来说这都不重要。

一声令下,3个山炮团便纷纷开炮。

虽然这3个山炮团装备的仍旧是前膛炮,也没有开花弹,射速也只有每分钟一发,但是多达81门2.5寸口径的山炮,仍旧足以对幕府军的驴骑兵造成致命重创。

仅仅只是一轮炮击,幕府军的驴骑兵就被打崩,伤亡小半,溃散大半。

有一匹战马惊慌失措下,居然拖着被打死的倭奴骑兵逃到明军步兵阵前。

崇祯、高起潜、卢九德还有江天一等人凑上来,发现战马体高还不到四尺。

再看被战马倒着拖过来的幕府骑兵,身高也就是一米四多,反正肯定不到一米五,这才是真正的五短身材,四肢短,躯干也短。

崇祯见此便不由得乐了,看来传闻果然是真的。

明治维新以前的倭国果真是矮人国,全是矮子。

也难怪明治以前的大明商贾去倭国,倭国人都会争相妻客。

这特么的就是为了留种,借华夏人的基因改良倭人的品种!

崇祯便忍不住再一次调侃起郑芝龙:“闽国公,这就是你口中的倭国武士?不逊于建奴八旗兵的倭国武士?哈哈哈。”

郑芝龙却很正式的说道:“圣上,倭国武士的身高是矮了点,但是打仗极为凶悍,以前倭寇袭扰大明海疆,我大明水师将士就吃过不少亏。”

看来倭国武士给郑芝龙留下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

“这一点朕信。”崇祯道,“所以不能让他们近身。”

阎应元哂然道:“圣上放心,倭奴不会有近身的机会。”

能够给予阎应元如此自信的,自然是大明陆军的强大战斗力。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八里桥之战结束之后,大明陆军无论是作战经验,还是信心士气都提升了一大截,隐隐已经有了王者之师的气象。

即便近身搏杀,阎应元自信也能碾压对面倭军。

哪怕是2万对10万倭军,阎应元也有信心碾压。

如果火力全开,则对面的10万倭军根本不够塞牙缝。

事实也是如此,在骑兵的试探性攻击遭到瓦解之后,幕府军又派出了一个看上去身材相对比较高大的武士,在阵前向明军搦战,竟然试图斗将,阎应元根本没有理会。

紧接着,幕府军又派出了数千步兵,向着第2师步兵阵列的右翼发起进攻。

最后的结果仍旧毫无悬念,再次投入进攻的数千幕府军步兵再次遭到重创。

两次试探攻击都遭受重创,对面的幕府军终于沉不住气,直接发起了总攻,10万幕府军以身披各式甲胄、手持武士刀的武士为前锋,以手持长矛或者铁砲(火绳枪)的足轻为中军,最后则是弓箭手以及大炮,左右两翼则是数千骑“驴骑兵”。

通过这个阵形就能看出来,幕府军本质上仍旧是冷兵器军队。

幕府军对火枪火炮的认识,仍旧还停留在作为战场辅助的层面。

而明军的火枪步兵早就进化成了主战兵种,并且衍生出了与之对应的步兵阵形及步兵战术,而明军炮兵更是已经在大踏步的向着陆战之神的方向快速进化。

所以最终结果就可想而知,幕府军勉强挺过了明军炮兵的炮击,但是在进入到了五十步的距离之后,明军步兵只用了三轮齐射就给幕府军的武士造成重创,近万名担负着攻坚重任的武士以及家臣遭到血腥屠戮。

紧接着,居于第2师后阵的200多门虎蹲炮便同时发炮,数量超过10万枚的铅子铺天盖地的攒落在倭军的足轻队阵,瞬间就造成数以万计的杀伤。

左右两翼的倭奴“驴骑兵”也遭到了大明海军舰炮的阻击。

明军对于火力的使用原则,套用了另一世界的火力集中原则。

火力集中原则,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密集的火力倾泻到敌人头上,以造成最大程度之人员杀伤,进而从心理层面动摇甚至瓦解敌军之战斗意志。

结果不用多说,火力集中原则毕竟是被无数的战例证明过的。

于是乎,幕府兵直接崩溃,在抛下近万具尸体以及伤员之后,将近十万的幕府军转身就跑,督战队怎么恫吓都没有用。

……

作为幕府军主帅的德川义直差点吓尿。

大阪之战打完,德川义直就马不停蹄的逃回江户去向他的大侄子报告。

听完老叔德川义直的报告,德川家光也有些懵,大明天兵打到大阪了?不是说就是大阪的一群商民暴乱吗?怎么突然就大明天兵打过来了?

虽然已经当了26年的将军,可是骤然之间面对这样的变故,德川家光也有些慌,因为这跟红夷的袭扰是完全不一样的。

红夷的袭扰不过是芥藓之疾而已。

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红夷奈何不了幕府。

但是大明天兵的威胁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大明天兵是完全有可能颠覆幕府的统治的。

德川家光还是小觑了崇祯的野心,崇祯可不只是想要颠覆幕府统治,而是想要将整个倭国的千余万倭人都迁到大明去做奴工,腾出来的土地就分给有功的将士,再从其他大陆运来奴隶从事农业生产,进而形成种植园。

在今后的大明,倭岛的产业定位就是采矿、农业、渔业及木材加工,今后只负责向江南八府一州提供矿产、大米、家俱及各种海产品。

德川家光不知道这些,急召老中、若年寄、奉行及大目付前来议事。

老中、若年寄、奉行、大目付是幕府属官,由大名或者旗本来担任,额定人员都在三到五人之间,这十几个人加将军就是幕府的核心。

听完德川义直的分说,十几个属臣都有些懵。

显然,谁也没有想到大明居然会出兵讨伐倭国。

最后还是一个老成持重的老中说:“大将军阁下,现在最紧要是弄清楚大明发兵讨伐日本的原委,是因为大阪城的明朝商民?还是因为此前羽柴秀吉入侵朝鲜?又或者是因为更早之前日本浪人对大明海疆的袭扰杀戮?”

“只有弄清楚了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如果是因为大阪的明朝商民受到不公正对待,幕府可以赔礼道歉,并且给予足够的补偿,如果是因为羽柴秀吉的入侵朝鲜,那么丰臣氏已经被我德川氏灭亡,大明朝廷就没有理由再讨伐,而如果是因为更早时候的浪人袭扰,那么就给予一定的赔偿……”

然而话还没说完,一个年轻气盛的奉行就怒形于色道:“赔偿赔偿赔偿,除了赔偿或者陪礼道歉,大人就没有别的主意了吗?”

“大明虽然强大,可是在大明与日本中间还隔着大洋。”

“当年的大蒙古比大明还要强盛,不也奈何不了日本?”

顿了顿,奉行又对德川家光说道:“大将军阁下,明朝远隔重洋前来讨伐我们日本,势必不能持久,所以我们就跟他们耗着,明军火器虽然犀利,但是只要不与他们正面交锋,火器再犀利也没什么用,拖上三五个月,明军自然粮尽退走。”

“幼稚!”老中很不客气的训斥道,“你知道明朝动用了有多少船只?”

德川义直便说道:“确切数目不详,不过按最保守估计,明朝水师也有五百艘大船,后续不排除还有更多的大船渡海来到日本。”

好家伙,两百多艘直接变成了五百艘。

不过对于败军之将来说,也是常规操作。

毕竟,只有把敌人夸大,自己的失败才能显得情有可原。

老中紧接着说道:“明军水师的一艘大船就能载粮数百石,五百艘大船足可以载粮数十万石之多,而明朝军队的数量仅只有数万人,你说可支撑多久?难道留着这样一支庞大的明军在近畿平原作乱吗?万一明军打下京都并劫持了天皇怎么办?”

刚才说话的那个奉行顿时哑口无言,因为他没有考虑过这个。

老中又对德川家光说道:“大将军阁下,最好还是与明朝媾和。”

“崛田前辈说的是。”德川家光欣然道,“那就有劳你走一趟大阪。”

“嘎?”崛田正盛闻言当即便愣在那里,说归说,但是能换个人去吗?

“崛田前辈千万莫推辞。”德川家光很诚恳的说道,“毕竟你是关东乃至整个日本数得着的智者,也只有您这样的智者才担负得了这样的重任,拜托了。”

说完,德川家光又从榻榻米上跪坐起身,向崛田正盛鞠个躬。

这下,崛田正盛彻底没了退路。

第七百一十章 媾和谈判

明军已经控制了大阪。

大明新军的纪律到目前为止都很好。

崇祯不想坏了新军的纪律,所以没让烧杀掳掠。

烧杀掳掠这种一旦开了头,就像是尝到了人肉味的野兽,就再也收不住。

崇祯这会已经在高起潜、卢九德、江天一以及部分警卫旅官兵的护卫下,来到了大阪城中心的石山,此刻正站在本愿寺的山门前。

本子的名称让崇祯总有些傻傻分不清。

什么本能寺、本愿寺,总感觉怪怪的,听着就让人不适。

不过更加让人不适的,还是小日子的建筑风格以及名称,什么鸟居、参道又或者拜殿之类的,不过好在,这些垃圾很快就会消失。

用不了多久,小日子的文化都会湮灭。

尽管小日子的文化是华夏文化的分支,但是这样的劣等分支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还是让它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吧。

高起潜还以为崇祯对倭国建筑感兴趣。

当即小声问:“万岁爷,是否进去祭祀?”

“祭祀个屁,倭国的寺庙有什么好祭祀的。”

崇祯说完又问郑芝龙道:“闽国公,你的人呢?”

“已经派人去接了。”郑芝龙答道,“应该就快到了。”

说曹操曹操到,郑芝龙话音才刚落,施琅就领着郑旺财和许三官来到本愿寺,随即噗嗵一声跪倒在地:“草民等叩见皇上万岁爷。”

“起来吧。”崇祯心忖道,这都什么称谓?

等到两人起来,崇祯又问:“你们来大阪多久了?”

郑旺财道:“草民万历四十年就跟着先父来大阪做生意,已经快满四十年了。”

许三官也说道:“小人自十三岁被红夷卖到大阪,到今日也已经二十多年了,期间也过了几天好日子,不过岛原之乱后幕府就开始针对我们大明人,既不让我们开商铺,也不允许我们离开大阪,就只是把我们当成牲口使。”

“所以大明海军来了大阪。”崇祯肃然道。

“大明不会放弃一个子民,更不会任由自己的子民受人欺凌,哪怕是在海外,哪怕是在别的国家的领土上,一样不许!”

“草民等叩谢皇上万岁爷!”

郑旺财和许三官感激涕零,又跪下叩头。

不过感激之余,更多的还是莫名的兴奋。

大明海军来了,他们背后有了撑腰的人,应该可以拿回以前失去的财产了吧?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哼哼哼。

崇祯又接着问:“朕问你们,大阪有多少人?”

“啊?多少人?”许三官一脸懵,这个我哪里晓得?

郑旺财却说道:“具体数字不清楚,但估计不会少于三十万口,其中至少有一半居住于大阪城内,另外一半则住在城外。”

“真有三十万人?”崇祯闻言大喜。

郑芝龙、施琅等海军将领也是用力握紧拳头。

因为这就不是人,而是钱,都是行走的银票。

出兵之前圣上明确的说过,贩卖奴工所得的三成拿出作为奖金,就算是按照每个奴工二十元计算,三十万人就是整整六百万元!

六百万元的三成,就是一百八十万!

2万陆军加1万海军,每人可分六十元奖金!

除此之外航运造船银号有了利润之后,还能有分红,这波爽了。

“现在估计是没有了。”郑旺财又道,“之前就跑了一部分商贾,幕府大军战败之后又跑了相当一部分的大阪市民,现在估计只剩一半了。”

“跑了没有关系,他们还会再回来的。”崇祯笑道。

“郑掌柜,许掌柜,有劳你们去告诉大阪的商贾市民,就说大明天兵是来找日本天皇和幕府将军算旧账的,跟大阪的商贾和市民没关系,只要他们肯回来,可以照常做生意,大明天兵不会随便杀人,更加不会随便抢他们的财产。”

“啊?”郑旺财和许三官听到这顿时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