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91章

作者:寂寞剑客

有了底火,金属壳体定装子弹及炮弹也就即将问世。

第七百五十八章 倭国番(1)——大阪夏之阵

底火问题一旦解决,后膛枪以及后膛炮就再不是问题。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崇祯亲自到大明兵工厂蹲点指导,成功的将第一款后装填步枪以及第一款后装填炮造出来。

因为是崇祯25年定型生产的,所以被命名为二五式。

二五式步枪以及二五式山炮、野炮定型之后,紧接着就是紧锣密鼓的生产。

此时大明兵工厂的产能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短短半年时间,便生产出了超过五万支二五式步枪以及两百门二五式火炮。

崇祯照例先给第1、第2师换装。

在第1师、第2师完成换装之后,崇祯就开始考虑找一个目标试一下大刀,打造出了这么锋利的大刀,不试刀简直暴殄天物。

崇祯回到总司令部,让人把江天一叫了过来。

“江天一。”崇祯道,“汇报一下最近这几个月的战事。”

这几个月,崇祯一直呆在兵工厂,没怎么过问其他事。

江天一当即翻开一个文件夹念道:“北部边境,我们派出的十八个武装开拓团与罗刹人的哥萨克大大小小打了一百多仗,付出了一定伤亡,但是哥萨克的势力已经基本上被我们的武装开拓团驱逐出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

“两天前,刚收到一支武装开拓团传回的消息。”

“说已经在乌拉尔山脉以东的鄂毕河附近建立北极堡。”

说此一顿,江天一又接着说:“罗刹人很可能会组织军队发起进攻,所以请求朝廷尽快派遣一支正规军前往鄂毕河驻防。”

“准,立刻从喀尔喀镇台抽调一个骑兵旅前往北极堡驻防。”

沙皇俄国无疑是个强劲对手,不过现阶段大明还没有能力组织起大规模的陆军军团攻伐沙皇俄国,因为两国相距太远了,交通不便,后勤压力太大了。

江天一翻到下一页,又说道:“骑兵第1军已经攻占了阿拉木图,哈萨克汗国的主力军队已经基本上遭到全歼,国王和大多数贵族也已经成为了俘虏,不过,有一个王子正好在外招募牧民,因而逃过了这次劫难。”

朱慈炯的西征军已经合编为骑兵第1军。

朱慈炯也正式担任骑兵第1军的司令官。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师是常设战役单位,军为不常设的战略单位,也就是说,军级单位只会因事而设,战事结束之后番号就会撤消。

下次再有战事之时,可以再次增设军级单位。

崇祯说道:“这么说,中亚的战事仍旧没有完结?”

“还没完。”江天一点了点头,又道,“逃过一劫的这个哈萨克王子还是波斯萨非王朝的女婿,萨非王朝很可能会出兵干预。”

崇祯乐了:“这不正好给了我们借口?”

“是这样。”江天一笑着点点头,“所以定王已经暂时中止骑兵第1军的进攻,只等波斯和哈萨克联军攻入中亚,再发动反击。”

“就这?”崇祯觉得朱慈炯的手腕应该不止这点。

江天一笑了笑,又接着说:“定王正通过商人暗中联络奥斯曼土耳其,准备从西边对波斯人和哈萨克人来个两面夹击。”

“对嘛,这才是朕的儿子。”崇祯笑了笑,接着问道,“骑兵第2军呢?”

江天一又往后面翻了一页,然后接着汇报:“骑兵第2军仍旧还在平叛,青藏贵族和黄教喇嘛的反抗此起彼伏,骑兵第2军好像有一些顾此失彼。”

早在崇祯24年年底,李岩所率领的骑兵第2军就已经攻占了拉萨,和硕特汗国的主力部队以及喇嘛教格鲁派的僧兵基本上都遭到全歼,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复杂地理,再加上宗教信仰的因素,残余的藏巴汗、固始汗势力仍在持续顽抗。

而且黄教的大小喇嘛也利用宗教来煽动反叛,致使不明真相的农奴群起叛乱,对,这些农奴明明是被明军解放的,从之前的狗都不如的黯淡生活中挣脱了出来,过上了人应该过的生活,可是由于宗教信仰,向明军挥刀发起进攻。

所以李岩在青藏高原的平叛作战打得很艰苦。

经常是这里的叛乱刚镇压下去,那边却又复叛。

崇祯脸色沉下来,问道:“是因为宗教的缘故吗?”

“是的。”江天一点头道,“当地藏民对黄教的信赖已经深入到骨髓,无论我们说什么做什么,他们都不领情,经常是当地的喇嘛几句话一煽动就立刻又复叛了,除非将参与叛乱的人全部杀光,否则叛乱就不可能平息。”

“那就以毒攻毒。”崇祯冷哼一声说道,“把大明境内的和尚全部集中起来,让他们深入青藏高原去讲经布法,拯救误入歧途的藏民。”

宗教问题很敏感,崇祯也不是没有想过一杀了之。

但是过往的历史已经证明,单纯的依靠杀戮是解决不了宗教问题的,这点,只要看看十字军东征还有基督教刚诞生时,罗马帝国的血腥镇压,就能够得出结论,除非你把信仰某个宗教的种族连根铲除,否则是不可能灭掉一个宗教的。

对付宗教的办法就是宗教,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再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依靠世俗改造之后的开放包容式宗教来打败排他性一神教,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就是成功范例。

小乘佛教就是典型的一神教,佛祖神圣不可侵犯。

但是引入华夏完成改造之后,就变成了大乘佛教,众生皆可以成佛,佛祖释迦牟尼跟道教的元始天尊可以同在天廷当差,这就很好,很和谐。

所以,要想点化藏民只能依靠世俗化的大乘佛教。

“是。”江天一答应一声又道,“汉城发生了暴乱,乱民还试图洗劫水利粮食银号设在汉城的分号,好在驻军赶来得很及时,击溃了这伙乱民。”

崇祯眉头一皱问道:“密贞科那边怎么说?李氵窅参与了吗?”

“密侦科还在调查。”江天一道,“不过张煌言说,李氵窅就算没有参与其中,默许甚至纵容是有的,所以有必要对其敲打一番。”

“敲打?没这必要。”崇祯哂然道,“直接废了吧。”

江天一再下翻一页,又接着汇报说:“还有倭国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在几个月之前病死,继位是十一岁的德川家纲。”

“死了?”崇祯心头微动,这倒是个不错的机会。

顿了顿,崇祯又问江天一:“倭国最近这段时间还老实吗?”

“倭国人挺老实的。”江天一没有听出来崇祯的言外之意,说道,“近两年来对大阪城都是秋毫无范,做生意也挺规矩的。”

“是吗?”崇祯眉头一皱道,“这恐怕是倭人的表面文章。”

听到这,江天一才反应过来,果断改口:“英明不过圣上,倭人表面恭敬,实则包藏祸心,大阪旅断然不可以掉以轻心。”

崇祯轻嗯了了一声,肃然说:“倭国的乱兵很可能会在半个月后进犯大阪。”

“对对。”江天一心领神会道,“上个月大阪旅传回消息说,有好多浪人正暗中向着大阪的四周集结,不出意外的话肯定会洗劫大阪。”

“所以,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崇祯说道。

“让第1师、第2师立刻乘坐火车前来南京。”

“是,臣这就给北直镇台、南直镇台下达圣旨。”

……

徐州某寨堡,杨宅。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顶着六月的烈日扎马步。

杨破奴则捧着茶壶,跷着个二郎腿躺在树荫下。

另外还有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娃和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蹲在树荫下玩耍。

看到小男孩额头上、脖子上还有脸上沁出的细密汗珠,杨破奴滋的吸了口凉茶,幽幽的说道:“小子,撑不住了就求饶。”

“我偏不。”小男孩一脸倔强。

“我就是站死了,也绝不求饶。”

“先生的尿壶不是我砸的,我没错。”

“有种。”杨破奴又吸一口凉茶,“那你就站着。”

脚步声忽然响起,王寡妇抱着个奶娃娃从厨房里走出来,看向小男孩的目光之中有着掩饰不住的心疼。

“当家的,要不然就还是算了吧,大娃才七岁。”

王寡妇的声音还是软软的糯糯的,岁月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迹,估计是因为这几年日子过得相对安逸。

“你别管。”杨破奴却摇摇头说道,“免得动了胎气。”

好家伙,敢情王寡妇又怀上了,不得不说,她这块地是真肥,当然了,也是因为杨破奴的种子好,出苗率高。

正说间,外头忽然响起军号声。

“集号,集合了,南直镇台紧急集合!”

“集合?要打仗了!”杨破奴将紫砂壶往石桌上一顿就跳起身,回到正屋抄起燧发枪就往大门外冲,等到人已经出了大门,声音才从门外传回来,“九妹,我走了,地里的活计交给七哥去做,你就呆在家里别出门了……”

“欸,当家的。”王寡妇追出大门外时,已经不见杨破奴身影。

院子里,小男孩脸上掠过一抹羡慕之色,看到母亲回到院子里,便又轻哼一声再次挺起小小的胸膛。

第七百五十九章 倭国番(2)

崇祯25年(1652)年6月初,倭国大阪暴发了一次“暴乱”。

由井正雪之乱的几条漏网之鱼,纠集了一批浪人流窜到大阪,洗劫了堂岛米市的几十间商铺,并且杀死了试图反抗的商贩。

虽然大阪旅迅速平定了这场暴乱,但还是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消息传到江户,年仅十一岁的德川家纲并没有什么特别反应,但是身为“顾名大臣”的保科正之和大老酒井忠胜却立刻预感到大事不妙。

两人碰头之后,当即召集所有的老中、若年寄前来江户议事。

酒井忠胜简单陈述了一下事情的始末,说道:“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虽然作乱的只是从由井正雪之乱中逃走的几十个浪人武士,但是大阪毕竟已经割让给大明,而且暴乱中还死了几个大明的商贾,所以这不是一件小事。”

崛田正盛叹道:“以我对大明崇祯皇帝的了解,大明绝不会善罢干休,肯定会借此机会大做文章,再次调集大军来讨伐我们日本。”

“就让他们来。”另一个老中松平信纲沉声道,“我们正好借此机会一雪前耻,夺回大阪这颗明珠。”

“你说的倒是轻松。”崛田正盛黑着脸反驳道,“一雪前耻,拿什么一雪前耻?就靠你们松平家的祖传武士刀吗?松平君,大明远比你想象中更加强大,跟大明王朝对抗,不会有好结果,我们日本会灭国,会灭国你知道吗?”

“危言悚听。”一个年轻气盛的若年寄哼声道,“无论如何,我们德川幕府都拥有八万多旗本,必要时还可以召集全日本两百多个大名为德川幕府而战,就算只有一半的大名肯奉诏前来,也可以聚集一支超过五十万人的大军,明军又是远渡重洋而来,补给困难,我就不信我们日本会输掉这场国运之战!”

“永井君,你是没有见识过明军的火器,所以才敢这么说。”另一个若年寄,曾经是大阪城主的稻叶正藤说道,“如果你曾经与明军交过手,领教过明军火器的犀利,你恐怕就不会这么说了,真的,我们日本打不赢明军的。”

“稻叶君,你可真让人失望。”永井直贞满脸失望的道,“只是一次失败,就让你丧失了勇气?你还是当初那个稻叶君吗?我几乎就要认不出你来了。”

稻叶正藤严肃的说:“光靠勇气可打不了胜仗,火器时代的战争法则与武士刀时代的战争法则已不可同日而语。”

稻叶正藤此人无疑是清醒的。

他深刻的认识到了明军火器的犀利。

所以坚决反对与大明交恶,只可惜,像他这样清醒理智的人永远是少数。

当然,话又说回来,就算稻叶正藤的意见占据了主流,也是没有什么用,因为崇祯已经铁了心要灭掉倭国,所谓的大阪事件只不过是个借口而已。

“火器火器又是火器,说的好像我们日本没有火器似的。”

永井直贞黑着脸说道:“我们已经向西夷购买了两万支铁砲以及一百门红夷大炮,此外江户、京都等处的作坊也打造了不下三万支铁砲外加两百门大炮,我们德川幕府的军队已经拥有比明军更加多的火器。”

“不一样,我们的火器远不如明军的火器。”稻叶正藤摇头道,“西夷的火器也远不如明军的火器犀利。”

“稻叶君,你是让明朝人吓破胆了吗?”永井直贞终于爆发了,开始人身攻击。

稻叶正藤却始终保持着冷静,肃然道:“我只是在陈述事实而已,并非畏惧怯战,如果日本不得不战,我愿意为了日本、为了德川幕府与明军死战。”

“好,要的就是你这一句话。”永井直贞说完,又对主事的大老酒井忠胜还有保科正之两人说道,“两位大人,请决定吧。”

酒井忠胜与保科正之对视一眼,说道:“那就召集军队吧,除了直属幕府的旗本,全日本的两百多个大名也要召集兵马前往大阪,趁着明军还没有到来之前,抢先夺回大阪,然后依据大阪坚城与明军进行一次真正的决战。”

……

7月初九日,阴天。

大阪商号的大掌柜许三官还有二掌柜郑旺财同时来到了大阪旅旅长毛聚奎的行辕,只见院子里已经聚满了军官。

“许掌柜,郑掌柜。”

“你们来得正好,我正要去找你们呢。”

看到许三官两人,毛聚奎显得很高兴。

许三官跟郑旺财对了一眼,讶然问道:“毛旅长已经听到风声了?”

“风声?”毛聚奎这才反应过来,许三官两人是为了其他事而来,当下讶然反问,“你们俩说的是什么风声?”

“德川幕府要对大阪用兵。”许三官道。

郑旺财接着说道:“直属于德川幕府的八万多旗本已经在京都集结,还有倭国全国各地的大名正带着各自的家臣足轻向着京都聚集。”

“竟然还有这事?”毛聚奎脸上露出古怪的表情。

许三官轻嗯一声,又说道:“现在已经在京都聚集了不下二十万人。”

郑旺财接着说道:“德川幕府的这次聚兵肯定是冲着咱们大阪来的,他们不甘心丢掉大阪这个商业重镇,要想依靠武力夺回去,所以我们必得提前做好准备了,最重要是赶紧向国内告急,让朝廷派兵前来大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