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77章

作者:寂寞剑客

祝捷大典不是崇祯的首创,但是御前夸功这个环节绝对是崇祯的原创,灵感来自士子中状元后的御街夸官。

士子中状元后有御街夸官。

士兵为国立下大功后也应该有御前夸功。

士子中状元后有文官鸣锣开道,京中百姓还要跪拜朝贺。

士兵为国立下大功后也要有这个环节,鸣锣开道的可以换成勋贵武将,京中百姓的跪拜朝贺等以后再补上。

总之崇祯的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尽可能给有大功勋的将士立人设,

要让他们成为世人羡慕的对象、挑夫婿的首选。

或者再说直白点,就是尽可能提高军人的地位!

总之募兵加重饷绝非长久之计,没有一个王朝能承担如此庞大的开支。

所以从募兵回归卫所军或者说义务兵乃是必然,当然,回归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军是不可能的,老朱的卫所制已经彻底烂掉,必须推倒重来。

崇祯挖空心思想到的御前夸功,仅只是一小步。

崇祯喊到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杨破奴,听到“大汉将军”喊自己的名字,杨破奴顿时感觉有点懵,什么情况?喊我做甚?

“癞皮狗,圣上请你登台呢。”

刚才挑唆的哨官有些妒嫉的说道。

杨破奴这才如梦方醒,赶紧往前跑。

但是跑了两步又回头,瞪着哨官说:“以后叫我大号。”

那哨官的脸色瞬间垮下来,什么东西,给你脸了是吧?

当杨破奴跑到校阅台上时,五十多个被崇祯点到名字的将士已经到齐。

崇祯选的这五十多个将士,每个人已经杀死或者俘虏了至少五个建奴,而且其中必须至少有两个真奴。

太监们早已经准备好骏马,还有红绸。

杨破奴等五十多个将士很快披上红绸,又被扶上骏马,然后由黄得功等武将牵马,巩永固等勋贵在前面鸣锣开道,绕行铳台一周,接受欢呼朝贺。

看到杨破奴骑着骏马从队列之前经过,王老实几个激动得嗓子都喊破。

刚才跟杨破奴起冲突的那个哨官也一下子改变了态度,跟着热烈欢呼,因为他已经意识到杨破奴必然会飞黄腾达。

绕行一圈,杨破奴他们又回到校阅台。

崇祯笑道:“军中简陋,只能将就一下,等将来你们立下更大的功勋,朕一定带着你们回南京,安排你们御街夸功,接受南京满城百姓跪拜朝贺!”

杨破奴他们早就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今天这一切已经超出了想象。

想当初他因为王寡妇的一激,愤而从军,又何曾想过会有今天这一切?现在回想起来简直跟做梦似的。

……

与此同时,在南京国子监舍。

郑森刚要出门,忽被同寝的卢象同叫住。

“同人兄。”郑森回过头问道,“可是有什么事?”

卢象同道:“是这样,圣上在徐州不是打了个大胜仗么,一战斩首建奴九千余级,诚可谓自有东事以来最大胜绩。”

郑森点点头道:“所以呢?”

卢象同道:“所以一帮同窗便相约在媚香楼办一场诗会,以歌颂今上之文治武功,冒巢民、侯朝宗还有陈定生他们都会参加,陈定生还特意交代我,一定要把你请去媚香楼,所以这次无论如何给小弟一个面子。”

郑森的一双剑眉便立刻蹙紧。

若按本心,他是真的不愿意跟侯朝宗这些世家子弟来往。

不过就是一群仗着祖辈余荫在留都作威作福的纨绔子弟,口头救国说得头头是道,真刀实枪则百无一用,委实不足与谋。

卢象同再拜:“大木兄,拜托。”

“好吧。”郑森终究觉得盛情难却。

“不过同人兄,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好好,只此一次。”卢象同连声答应。

第九十七章 一次发放60万两银子

御前夸功之后,就是领赏发饷。

崇祯前世就最为厌恶形式主义,所以从来不整没必要的花活。

当然,有必要的花活还是要整,比如领饷还有吃饭前的口号,加强凝聚力嘛。

“谢万岁爷赏!”杨破奴叩了三个响头起身,又喜滋滋的从崇祯手中接过一个50两重的大银锭以及两个5两的小银锭。

崇祯笑着问道:“杨破奴,这次又得了60两赏银,加上之前的赏银,得有100多两银子吧?这可是笔大钱。”

“托万岁爷的洪福,嘿嘿。”

杨破奴笑得嘴巴咧到耳朵根,就像个傻子。

朱慈烺和朱慈炯就忍俊不禁,噗的笑出声。

崇祯又问道:“这么大一笔钱,想好怎么花了吗?”

“早想好了。”杨破奴不假思索的道,“豆花说她打小的梦想就是开个豆腐坊,小人就拿出几两银子给她开一家豆腐坊,剩下的银子全部买田,按照我们庐州老家的田价,100两银子能买五亩上等的肥田,嘿嘿。”

崇祯愕然道:“庐州的肥田要20两一亩吗?”

“要的。”杨破奴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庐州田少,所以贵点。”

“这可不是贵一点,而是贵了许多倍,南直的上等肥田平均也就是10两一亩。”崇祯扯了半天终于切入到正题,“你有没有想过在徐州买田呀?”

“啊,在徐州买田?”杨破奴闻言便立刻愣在那里。

不光是杨破奴愣住,在他身后等着领赏的五十多个将士也是愣住。

显然,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个事情,老话常说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所以他们心心念念想的就是当几年兵,挣几个饷钱,最好能再领几个赏钱,然后回到老家买几亩田再娶个媳妇,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

可现在万岁爷又给了他们另一个选择,就是听着有些不靠谱。

“对,在徐州买田。”崇祯谆谆善诱道,“不知道你想过没有,咱们大明跟建奴之间的战事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这也就是说,你会在徐州镇守很长时间,三五年甚至十年,你的那个豆花她会等你十年吗?”

“这!”杨破奴便变了脸色。

排队的五十多个将士也变了脸色。

真要镇守十年?那这个时间是有一些长哈。

“国有国法,军有军规,当逃兵肯定是不行的。”

崇祯接着说:“因此这几年你们想回也回不去,那么朕建议你们直接在徐州买田,再把你们的家人接来徐州,或者直接佃给流民耕种也行,关键是现在徐州的田价非常便宜,一亩上等肥田就只卖5两!”

“一亩上等肥田只卖5两?”

杨破奴有些心动,这个价格着实有些诱人啊。

后面排队的五十多个将士也是同样有些心动。

“对,都是运河边的上等肥田,根本不用担心取水浇水的问题。”

崇祯微微的一笑,又给了这些功臣最后一击:“而且5两一亩是卖给普通人的价格,至于你们这些边镇将士为国守边,并且为国家立有大功,还能够享受半价,一亩田就只需要2两半,100两就能够买下40亩上等肥田。”

“万岁,我能先回去想一下吗?”

杨破奴明显已经心动,只不过还是有些担心。

这也是人之常情,无论是谁涉及到这么大一笔开支都会犹豫。

“当然。”崇祯笑着说,“这又不是强买强卖,你只管回去想,什么时候想通了就什么时候过来找朕,不过如果你傍晚之前还是没有想好,那恐怕就要等三个月之后才行了,因为傍晚之前朕就要去南京,十月份才回。”

“好的。”杨破奴领了银子走了。

虽然40亩上等肥田确实很诱人,

但是杨破奴还是决定先看看再说。

而这也是几乎所有将士的第一反应。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不是谁都能当的。

不过崇祯也不急,现在就只是吹风而已。

先让这些未来的“小地主”们热烈讨论起来。

事实上,如果边镇将士现在就踊跃买田的话,事情就反而有些不好办,因为这个事情毕竟还没跟内阁商量过,所以仍旧存在一定的变数。

接下来,崇祯又在大铳台上坐了两个多时辰。

随着太监们对流程的熟悉及业务能力的提高,崇祯已经不需要亲力亲为,除了杨破奴等五十几个大功将士的赏钱是他亲自发放的,后面的就交给太监,他只需盯着,确保这些太监没有借着他的名头克扣赏钱以及军饷就好。

到傍晚,60多万两银子全部发放下去。

不光是十镇边军,夷丁还有水师的赏钱及军饷也发放下去。

打了一个大胜仗,再加上么庞大一笔赏钱加军饷提前发放,夏镇这十镇边军的士气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点。

将士们对崇祯的拥戴也达到了最高点。

崇祯不光能带着他们打胜仗,还愿意给他们提前足额发放赏钱以及军饷,这样一个万岁爷谁不喜欢,又有谁能不拥戴呢?

好吧,主要还是银子的功劳。

徐州和邳州的十八镇边军不敢打包票,

但是夏镇这十镇边军,真正是谁也拉不走了。

黄得功如果现在造反,他能拉走一百人就算他厉害。

当然了,黄得功是绝对不可能造反的,全天下反了他都不会造崇祯的反,以前不会,现在就更不会,他现在快变成崇祯的老迷弟。

夏镇这一战,尤其最后对建奴的追杀,

不光是重创了建奴,也把黄得功这些武将给打服了。

不光黄得功,还有那些总兵、副总兵、游击什么的,也对崇祯五体投地。

他们曾私下讨论过,如果让他们来指挥这次防御战,或许也能打退建奴,但是伤亡肯定会比圣上指挥要大得多,而且打退建奴后也不会有追杀,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边打退建奴就已经是了不得的胜利,所以就不会奢望更多。

但是圣上给他们上了一课,什么才叫打仗。

言而总之,黄得功和这些武将对崇祯是真服了。

“圣上,接下来的这三个月时间臣等应该做点什么?”

回行辕的路上,黄得功问道:“要不要在外围修建更多的铳台?”

“不用,铳台不是越多越好,就目前来说五百多个已经足够了。”崇祯摆摆手又道,“不过趁这几个月强化一下铳台却还是有必要。”

“如何强化还请圣上示下。”黄得功又道。

崇祯道:“壕沟宽度可以从30步加到50步,深度可以从5尺加深到一丈甚至两丈,而且必须修建成楔形,两侧也要尽可能的陡峭一点。”

“通过这次的战斗可发现,栅栏的防御还是薄弱些。”

“建奴的十几个白甲兵只用一道铁索,就能把栅栏给拉倒。”

“而且虎蹲炮的射击也不会留下死角,所以铳台后部栅栏没必要拆除。”

“那么铳台周围的六个角、十二个边就都可以用夯土墙进行强化加固。”

“夯土墙最好也砌成楔形,下宽上窄,内壁与地面垂直,外壁坡度可以陡些,夯土最好用稻草糯米汁拌黏土揉合而成,强度更大。”

黄得功边听边对身后跟着的田雄、黄世安等部将说道:“你们也记着些,到时候我要是忘了就及时提醒我。”

田雄等人恭声应喏。

崇祯想了想又说道:“靖南伯,有个事朕必须得提醒你。”

听到崇祯的语气变得严肃,黄得功的脸色顿时也变严肃。

崇祯道:“这次一下子就发放了60多万两的赏钱加军饷,将士们兜里都有了银子,就难免会生出一些乱七八糟的念头。”

“圣上,这个事情臣知道。”黄得功忙道,“其实这些天,在外围铳台附近就忽然间冒出了许多窝棚,但是这些窝棚之中就只住了一个或者几个女子。”

“朕担心的就是这。”崇祯一脸严肃的道,“铳台外搭盖窝棚,势必会严重削弱整个防线的防御强度,所以必须得拆除。”

“今后整个军营也必须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