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第24章

作者:黑心师尊

田通判入狱的第二天。

即安仁公主大婚后的第五天。

与徐行一墙之隔的乙字号囚室,突然传来了一个尖细的太监声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犯官郑长善,贪赃枉法,私收贿赂,暗营甲兵,意图谋反……念郑长善任官御史台多有建树,屡提诤议,于国有功,不夷三族,只赐鸠死,男丁流三千里,女眷充入教坊司……钦此!”

乙三十二号,囚室。

蟒服太监将唱圣旨的长音一收,声调低了一些,“郑大人,接旨吧。”

他卷起圣旨,朝郑御史递去。

见郑御史不肯接圣旨,蟒服太监叹了口气,“郑大人,皇爷的脾气你是知道的,你可以在别的时间上奏折,万不能在公主大婚的当日上。”

“皇爷……还算克制。”

他沉声道。

郑御史闻言一惊。

蟒服太监是崇明帝的亲信,掌印太监李恩露。

李恩露在朝野多有贤名,不贪、不脏,不结党、不营私,在个人品德上无可指摘。朝堂外的士子们在骂起阉党的时候,都会刻意不提掌印太监李恩露这个人的名字。

同样,李恩露是出了名的好说话。

如今……李恩露说“皇爷”还算克制,言下之意是,倘若他不给崇明帝一个满意的答复,死的就不仅他一个了。

“臣……谢陛下隆恩。”

郑御史勉强一笑,朝南磕了三个响头,领了旨。

南面,是皇宫紫薇殿所在的方位。

不多时。

乙字三十二号房仅剩郑御史和一瓶放在漆木托盘上的鸠酒。

“呜呼!唉哉!”

“我郑长善寒窗苦读十三载,二十入尚书省礼部试,中得探花郎,二十一岁担任秘书郎,得先帝赏识,二十七岁入御史台,担任御史中丞……”

“数十年仕途浮沉,不料落得如此下场。”

郑御史举起鸠酒,顾影自怜。

稳妥了大半辈子,谁知道……临老了,冲动了一次。

然而,就在这时。

临近他枯坐位置的一面墙壁竟然传来了一阵阵响动。

咚!

咚!

咚!

像是在敲门。

郑御史下意识的凑近刷着蛤灰的墙壁。

“郑大人。”

“可有什么遗言?”

“下官可代你传递……”

隔壁,传来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

“你是?”

郑御史皱眉。

他没想到,天牢的隔音竟然这么差,隔墙有耳。

“在下也是关西道的犯官。”

“闻大人仗义执言……”

“下官虽无救出郑大人的能力,但帮郑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不成问题……”

徐行并不打算向郑御史道出他的真实身份。

他们“翁婿”之间可没那么和谐。若非郑御史即将赴死……不然今后要是有机会了,他不介意膈应膈应郑御史。毕竟按照习俗,尽管他还没登郑家的门送上聘书,但怎么也算是郑家的女婿了……

可郑家倒好,对他不闻不顾,都没去天牢探视过他……

但——

不管怎么说,郑御史都是为关西道的数百万灾民死谏而死。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这应当是最朴实的观念。

“老夫死得其所了!”

“百年后,父老必为本官立碑,唾弃这朝堂衮衮诸公……”

郑御史本来心里还有些悲凉,但听闻徐行此话,顿感自己死谏这件事没做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一个人,

默默无闻的死。

和流芳百世的死,并不一样。

“老夫也没什么遗言。”

“只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愧对亲族……”

“成就我一人的美名,而让亲族落得如此凄凉下场,是老夫之错。我在神京长乐坊有一处别宅,藏有三千两银子,和亲友往来的手信。”

“银子,就当是给阁下的报酬,而手信……还请阁下持此手信,去找老夫的亲友,看能否解救老夫的亲族。”

郑御史一言一句道。

他话讲的很慢,就是为了让徐行听清楚。

等徐行给了他一个准确的答复后,他也不再迟疑,仰面一饮鸠酒。

……

乙字号囚室再无声响传来。

徐行收回了贴在墙壁附近的耳朵。

他和郑御史一墙之隔,再加之他有内力傍身,比常人耳聪目明许多,听得尚不清晰。故此,压根就不用担心被别人听到郑御史说了什么话。

只不过,在丁字号天牢,有人却听到了他的话。

吴书办对徐行拱了拱手,“徐大人能不计前嫌,愿为郑大人传递遗言,小的佩服。”

神京说大,也不大。

徐行入狱的头几天,不少狱差还担心郑御史发问……

毕竟徐行和郑御史有一层关系。

孰料,郑御史压根就没有过问此事,这事也成了天牢狱差们茶余饭后的笑谈。一笑郑御史见风使舵,二笑徐行举目无亲。

“只是一时心软罢了。”

徐行摇头,不欲多说。

吴书办见此,也不再插话。

等过了大概一刻钟后。

徐行开了口,“我的算学典册已经写完了,今后无须再送来纸笔,吴书办,这段时间有劳了。”

最开始,他要笔墨纸砚,是方便副本世界作弊。

如今,有了白色命格【博闻强识】和【文昌】,他习文进度一日千里,几近过目不忘,也无须再花费苦功夫抄写八股范文了。

所以现在的纸墨笔砚完全没了用途。

相反,还多了一个吴书办碍他的眼,不是什么好事。

天牢很快恢复了清净。

吴书办译巴不得早点离开天牢监狱这个鬼地方。

晚上。

入狱的田通判,主动开了腔。

而徐行……

亦是等候多时了。

第31章、逃出天牢的希望

“徐大人,你也不想……”

“让儿子成为遗腹子,连他出生的样子都看不到吧。”

晚上,夜深人静之时,田通判走至两囚室相邻的铁栅栏,他见徐行正在盘膝打坐,运转内功,眉宇微微一挑,说了这么一通话。

闻言。

徐行睁开眼,目光审视田通判。

他没有着急开口。

在田通判初次入狱的时候,他还没察觉到田通判的异常。然而在他分肉食给田通判的时候,注意到了田通判的手,以及田通判的吃相……

于是他对田通判的身份,多了一些的怀疑。

读书人的手和一般人的手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常年握笔,手上会留下一些茧子。

这些茧子,田通判手上有,但却比一般人又多了一些别的茧子。

其次,做文官的人吃相一般都比较儒雅。

而田通判进食,一者慢,二者没有仪态……

饿了,抛弃吃饭的礼仪也没什么。

但进食慢,还不顾仪态,那就有问题了。

当然,仅凭于此,徐行还难以确定田通判身份存疑。主要是今日他做完义举之后,田通判的目光频频朝他投来……

“徐大人……”

“你有经天纬地之才,难道就甘愿待在天牢等死吗?”

田通判又道。

话音落下。

徐行紧绷的脸色微微有些动容。

“果然!”

“悼天王说的对,读书人都是有大抱负之人。”

见此,田通判心里倏地一喜,他快言快语道:“我们四明山就缺徐大人这样的英才,只要徐大人点头,愿意加入四明山,悼天王说了,从此之后,徐大人的地位就仅在他之下,和威天王、坤天王平齐。”

以他的地位,还没资格卖关子。

陈说利害,诱引徐行加入四明山寨,就是他的任务。

具体的选择,是让徐行自己去选……

愿意的话,他们四明山花大代价救徐行出去。不愿意的话,他们四明山就偃旗息鼓,另外寻找适合当军师的人才。

不然,好不容易拼死拼活救徐行出了天牢。

却救了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

岂不是让四明山寨得不偿失。

“徐行不过一无名小卒,声名不出神京,你们是如何知道我的?”

上一篇:长生志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