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第63章

作者:黑心师尊

第81章、天下侧目

假使徐行逃狱而出,沦落成了平民。

她依附过去,徐行只会欣喜,与她举案齐眉,做一对归隐田林的夫妇。

因为这时的徐行……已经身无一物,她是在徐行落魄时跟随……

可……以目前徐行的身份,她过去,不过是自取其辱。

一介章台人,有何资格成为枭雄的夫人?

她若没生下男婴,估计徐行会念及旧情,养着她。但偏偏她为徐行生下了嗣子,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她一个无权无势的女人,难以子凭母贵,下场或殁与后宫厮杀,或殁于丈夫辣手,杀母取子……

“主母……”

“这样是不是太断言了。”

秀兰被赵芸娘这么一说,也隐隐觉得“认亲”不是一个好去路。

只不过她们在孤舟城隐居久了,镖局的镖师最近频频提出致辞,打算重回镖局。

宅内不安宁。

镖师的事虽好解决,大不了重新雇佣。

但这样,久之,也不是个办法。

“晚了,安寝吧。”

赵芸娘噙着泪眼,没有再多解释。

她吹灭烛光,合衣上了软塌。

秀兰只知刑天王威风,与结拜兄弟拼杀后也没痛下杀手,是个重情重义的人物。但她与徐行相伴久了,岂能不知丈夫是个狠心肠的。

但诋毁丈夫,委实不是良妇所言。

故此,她没道明。

一晚过去,泪湿枕衾,直到卢璋嗷嗷大哭,赵芸娘才支起了力气,下榻开始抱起孩子,打算给孩子哺乳。

而就在这时,早间去东城菜市采买的秀兰却急冲冲的闯进了主卧,颇没规矩。

只是,还不等赵芸娘训斥,秀兰就急匆匆的关上乐门扉,悄声道:“主母,好消息,婢子今日去菜市买菜的时候,听到坊间传言,关西道的刑天王下了令旨,要手下人为他寻找幼时旧剑……”

“旧剑?”

赵芸娘纳闷。

秀兰开始一一解释原委。

“南园遗爱,旧剑情深”这等爱情故事向来颇受世人喜爱,再加之徐行也打算特意营造他这一个知人味、重人情的雄主人设,在五虎堂麾下江湖人士的助力下,没出半月,这则故事就从关西道传遍了大江南北。

不论是世代簪缨的贵族,还是韦布闾巷的百姓,都对此则传闻津津乐道。

“他……”

“他是真的如此说的?”

流离一年多的赵芸娘眼眸中头一次有了光彩。

她也不愿,孩子一出生就没爹,自己也没个依靠。

“是的……”

“婢子敢肯定……”

秀兰拍胸口保证。

“快,收拾家当,咱们北上……”

赵芸娘当机立断,吩咐道。

……

时隔一个半月。

四明山终于迎来了朝廷的围剿。

因关西道距离边塞颇近,所以此次崇明帝不仅派了五万禁军,十万地方军,还特意抽调了防守鞑子的三万关西铁骑……

和经不起碰的禁军不同,关西铁骑身经百战,时长与鞑子交战,是精锐中的精锐。

据说培养一名关外铁骑,至少需要花费五十两银子。

而这,还不包含战马、甲胄这等额外的支出。

手握十万关外铁骑,这才是崇明帝有信心弹压天下反抗义军的底气。

然而——

早有准备的徐行,并不打算和这近二十万官兵硬碰硬。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近二十万人的人吃马嚼每一天都是不小的花费。哪怕朝廷有漕河用来运输江南粮草,但只要四明山扛住最开始的几波进攻,不出一两个月,朝廷官兵自退。

朝廷国库有多少银子,徐行知道的一清二楚。

早就入不敷出了。

此外,徐行也借副盟主之名,支会了江南西道的义军们,一等朝廷官兵从漕河运粮,就派小支部队劫粮,骚扰……

劫官兵粮食,能壮大自己,这十七路反王们何乐而不为。

漕河附近固然有重兵把守,但漕河河道漫长,真要去守,亦是一件难事。

关外道是要隘之地。

徐行为了防备朝廷官兵,早就将关隘修的固若金汤。

很快。

在四明山的准备下,朝廷官兵一个月围攻未果。

不得以,只能暂退。

值得一提的是,关外铁骑的将领们在这一场战役中,看到了朝廷实力的虚弱,又加之徐行不断派人游说,早就兵骄将怠的关外铁骑将领渐渐对朝廷起了不臣之心,所以前期围攻还行,后期就保守实力,做做样子。

毕竟……损失实力的将领们,真的会被崇明帝斩首示众。

而实力尚存的将领,崇明帝只能捏鼻子认了,不敢反目,担心一碰就反。

此等事早就有过例证。

在官兵锁死十八路反王之时,禁军溃退,地方军坐收渔翁之利,而朝廷未有丝毫反应,对地方军将领没有任何惩罚……

那一次后,朝廷被撕下了遮羞布。

恼羞成怒的崇明帝,却大肆对禁军将领问罪,甚至连乞骸骨的太尉魏文通也没得到崇明帝善待,被崇明帝直接打为了白身。

皇帝刻薄寡恩,将领们自然不敢效死。

况且,占据关西道的四明山存活下来,对他们这些地方实力派亦有好处。

于是乎,这场围攻连消带打,就渐渐不了了之了。

……

神京,禁内,宣华宫。

“该死的镇北王……”

“朕将最喜爱的安仁嫁到他们家当了媳妇,镇北王就是这样对待皇恩的?”

得知前线战败,崇明帝一下朝后,瞬间恼羞成怒。

他跑到宣华宫内,看着宫内布置的安仁公主故景,睹物思人,不断对镇北王进行喝骂。

“陛下,消消气……”

“这是臣妾熬的梨子粥,您吃点……”

韩贵妃端起一盅粥,安慰崇明帝。

一边给皇帝喂粥,她一边柔声道:“镇北王应是以大局为重,所以不敢效死力,存着保护神京的想法,相比徐逆,还是鞑子最危险……”

她当然知道镇北王李梁拥兵自重,听调不听宣,所以为了稳住镇北王李梁,崇明帝不得以将最珍爱的公主嫁给镇北王世子为妻。

但这番话她不能说,一说就是揭崇明帝伤疤。

所以她装作一个对政事一概不知的粗浅妇人,对崇明帝进行劝说。

第82章、登坛祈雨

要是她真提出什么真知灼见……

那就是后宫干政了!

“爱妃……”

“说的也是不错。”

崇明帝看向韩贵妃的目光趋于柔和,微微颔首。

韩贵妃的蠢,这才能彰显出他的英明神武。

他皱眉了一会,叹道:“如今之计,也只能给徐逆封赏了。也幸好,徐逆没有进取之心,只是守家之犬,得关西道一道,就已满足他的胃口了。”

前线战报还未传达朝廷之前,徐行就已频频对朝廷献上降表。

愿意自退伪王之位,只求一地按察使之名。

包括官兵战败后,徐行也没嘲讽朝廷,只道自己惶恐,侥幸退了朝廷官兵,若朝廷携雷霆之势前来,他必定会授首等死……

甭管徐行的这些话听起来刺耳不刺耳。

可在崇明帝眼中,徐行没更进一步,已是给他留足了面子。

再加之关西道贫瘠,最近几年连连大旱,朝廷往往每年还要给关西道贴钱。

这么一想,徐行占据了关西道,也不失为不幸中的万幸。

当然,这也是因为崇明帝没本事再奈何徐行了,只能硬着头皮认了这个“逆臣贼子”了。

毕竟,已经有了镇北王这个例子了。

一家听调不听宣和两家听调不听宣都是一样。

“陛下圣明……”

“徐逆不过守家之犬,待陛下整顿朝纲之后,以举国之力扫除徐逆,不过是手到擒来之事……”

韩贵妃捡好听的话给崇明帝听。

“是极!是极!”

“等朝堂一肃,区区徐逆,又算得了什么……”

崇明帝眼睛一亮,又恢复了自信。

以前,因为有欧阳宰执的掣肘,所以他行事颇为不顺。

如今朝堂即将众正盈朝,再无扯后腿的贪官庸臣……他励精图治之后,定能恢复国力,再建社稷。

……

随着崇明帝加封徐行为关西道按察使,四明山上下,包括境内的士绅们也为之松了一口气。

朝廷力量尚在,对抗,不是长久之计。

况且,关西道粮食支持不了多长时间,急需与外界贸易,来确保关西道的生民不至于被活活饿死。

朝廷承认徐行的官面身份……

就相当于允许了关西道对外贸易,取其他道粮食进行赈灾。

……

半月后。

在战争结束之后,赵夫人就随嗣子入住了刑天王府。

上一篇:长生志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