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第9章

作者:黑心师尊

他先对苏学士道谢一声,然后径直坐在长条凳上,挽起袖角,从笔架上取出一根狼毫毛笔,摊开一张宣纸,一只手缓缓研墨。

淡淡的墨香晕开,散发着松烟的香味。

下笔。

一行行数学公式,以及一步步推理证明陈列在素笺上。

看起来,极为复杂。

少倾,吴书办捧着茶盏走近。

他瞧了一眼,只觉看的头晕目眩。

不过他仔细观览徐行在宣纸上的所写,看明白了这公式异形文字的一个个注释之后……又仔细根据宣纸上所写的公式对比,推倒验证,发现确实写的有理有据。

他们这些书办免不了在平日里和算学打交道。

故此,平时也学过一些算学,虽不精深,却也比一般士人懂得多。

渐渐的,吴书办看入了神。

……

……

“幸好在书肆里早早买了一本墨海书馆的《谈天》,不然凭我的算学造诣……骗骗一般人还行,再钻研多的,就没这个能力了……”

味经书院,号舍内。

徐行翻着厚厚的书册,暗自庆幸道。

通过青铜古镜,他可以看到副本世界的自己在看什么。

借此,将《谈天》里面所涉及的西方几何学、代数学、天文学抄到白纸上。就可以蒙骗过凤溪国的一众官吏。

两个世界的文化、风俗或许有异,但数学却是相通的。

一加一只能等于二,不会等于三。

副本世界里的算学理论明显高于凤溪国,他这般作伪,不会有人发现异常。

墨海书馆成立于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三,于沪市设馆。

是近代夏国的第一个印书馆。

《谈天》是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合译的西方书籍,在国内极为畅销。推崇实学的味经书院,甚至将其设为书院学生必学的书籍。

书院并不发书,所以徐行到外边的书肆中苦寻了一段时间,才购得了这本书。

“徐兄,再过两日,就是书院考试了。”

“这几天,你帮忙辅导一下我的几何学,不白帮,考前先给你二两银子,过了之后,再给你二两银子。”

陈建安推门入屋,和徐行谈起了生意。

味经书院每旬日一次考试。

两斋考试不一样。时敏斋只是考实学知识,而日新斋就多了科场的制艺,考的有帖经题、墨义题,以及最重要的制艺文。在数量上,和科举考试几乎趋近相同。

陈建安是陈父花大价钱送入味经书院读书的少爷,并非考进书院的士子。

入书院读书,不为别的,就想着在书院中广交人脉。

日后指望同窗们给他家的生意保驾护航。

寒素相交,情义最真。

当然,他若在书院中真学到了本事,得中了功名,那就是陈家的意外之喜了。

类似陈建安这样的士绅少爷,顶级的书院中很多。

毕竟不是人人都是读书种子。

科举制,县试只取五十人,府试只取五十人,道试只取五十人。可以说,两到三年的一次的道试,只下放五十个秀才功名。

(五十人不是定额,在五十人左右。县试、府试取五十人左右,道试取参加道试的十分之一士子为秀才。)

这是一省的读书人,两三年来竞争这几十个名额。

比后世公务员考试,卷的多。

“可以……”

“建安兄请教于我,我可不是什么敝帚自珍的人。”

徐行收过陈建安递来的二两银子,轻笑一声道。

这二两银子说是陈建安给他的补习费,实则只是一种笼络他的手段。

他看破,不说破。

有利益交往,相互之间的关系才会加深的更快。

而他,现在也缺这点小钱。

“不过建安兄,我也有事求你。”

“儒经……唔……我未贯通,恐怕考试不得利,我见你有《小题文府》、《大题三万选》、《小题文府续集》,不知建安兄可否愿借书予在下一观。”

教导完陈建安几何学后,徐行提出借书的想法。

他借书,可不是胡乱借。

《大题三万选》、《小题文府》、《小题文府续集》这是沪市同文书局出的清代科举考试必备范文,书中按照四书分为《大学》、《中庸》、《上孟》、《下孟》、《上论》、《下论》六大类,下分小题和大题。

每个不同的命题收录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范文,均为名家作解。

可以说,背完了这些科举范文,科举有如神助。

考官所出的题目,基本超不出这些科举范文……

只要他将这些范文全部抄录,通过道试可能有些难。

但县试……

县试有什么难的?县试的水准高不到哪里去。

只需通过县试,他的气运想必会提升不少,命格亦会有相应的变化。

后面的府试、道试,亦不难为,有了范文作为参考,即使写的文章不达人意,凤头鼠尾,但比起其他人,科举成功的可能性无疑大了许多。

“你我都是同舍生,有什么借不借你的……”

“拿去看就是,我看它们看的头疼。”

陈建安很大方的打开了书橱,任由徐行挑选。

第12章、考试风波

很快。

味经书院考试来临。

日新斋负责监考的人是徐行第一次见面的王教习和另外一名夫子。

王教习坐在讲台上,目光盯紧台下的考生。

另一名夫子则在讲堂过道来回游巡。

他约莫五六十岁的年龄,鼻梁上带着老花镜,颌下留着山羊胡,脑后拖着一条枯白的发辫。走起路来,一颠一耸。

“起来!”

老夫子走到一名考生身旁,呵斥道。

他目光严厉,待考生起身后,他一把抓住考生身后的发辫,发现有一个夹抄,就大声呵斥的让其退出考场,并骂道:“如今在书院作弊,先生们顶多是罚你功课,逼你退学,要是在科场作弊被发现,不仅要革你功名,还要将你流放到边疆苦寒之地,一辈子都抬不起头。”

一众考生见此,瞬间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徐行对此倒是不以为意。

他在前世经历大考小考无数,若论起儒经所学,他或许比不过这些古人们,但若论起在考场中的心态问题,他绝对是名列前茅。

俄顷。

考场恢复安静,并下发试卷。

一张写满题目的试卷,以及四张用作答卷的素纸。

试卷是手写题目。

上面的笔迹不知出自何人,写的小楷规规整整,堪比机器印刷。

题目实学题十道,四书题三道。

书院一旬一小考,三旬一大考。

今日是小考。

故此,没有占用学生太多时间,将实学题目、科举制艺题目一同放在同一张试卷上。若是大考,则会分别加以测试。

在实学科目上,徐行没有作弊,按照自己所学填答。

虽在一些问题上有所碍难,但他仔细思索之后,还是最终想出了答案,依次填写了上去。

前世所学,他仍然熟记于心。

而到了三道四书题,他寻思了一会,给三道四书题都写了破题,并对头两道四书题按照《大题三万选》作答的范文,一字未改的填写了上去。

八股文是题目由四书中出,答题则代之以圣人口吻立言,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阐发。而在八股中,破题最重要,相当于一篇八股的精华所在。

良久,一声钟响,考试结束。

徐行掐准了时间,在写完第二篇八股的时候收了尾。

出了讲堂,已是到了黄昏。

“徐兄,县城里的安然居不错,刚考完试,不如去庆祝一次。”

“我请客……”

刚回到号舍,陈建安就一脸兴奋的要嚷嚷请客。

他今日作答实学题目的时候,下笔有如神助。

仔细想来,他之所以进步飞速,与徐行的补课分不开关系。

似乎……用徐行教给他的方法,

他解题更快、运用的术算更容易。

后世的基础数学虽然相较百年前没有太大的进步,但知识未变,解题方法、答题步骤什么的,却有了长足的进步。

现代答题的方法比百年前的答题方法,更简便一些。

陈建安的基础本来就不错,徐行给了他临门一脚的那一脚。

“今日考完试,我觉得自己还有一些不足……”

“现在正是学习的好时机,我要挑灯夜读,你去吧。”

徐行入屋,点起油灯,言道。

他相信,要不了多长时间,书院的先生们定然会找他问话。

至于到安然居宴饮……他知道这是交友的好时机。

但一切交友的前提是自己有实力。

只要他实力到了,不故作姿态,交友绝对会现在容易许多。

交友,本质上是利益互换。

固然有知己一类的朋友,但自古以来知己难寻……

“既然如此……”

“那明日再去安然居……”

陈建安犹豫了一下,更改了请客的时间。

如果说这次考试之前,他拉拢徐行是循例笼络同窗。但今日考试过后,他对徐行就有些另眼相待了。觉得徐行迟早不是池中之物。

虽没到奇货可居的地步,但为了徐行,更改宴饮日期不在话下。

“你挪挪屁股,咱俩一起读书。”

上一篇:长生志异

下一篇:返回列表